今天网上闲逛,看到前段时间虎扑上的一篇热贴,《一年前,我月薪两万被人叫老总,如今35岁在美团送外卖》。讲的是一个新媒体公司从业者人到中年的人生境遇。
做为一个十七年的程序员老兵,看得我也是心有感触。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篇类似的文章,一个35岁的名牌大学研究生,到BAT去面试,被人家像垃圾一样赶出来。还有一篇在华为工作十年,月薪数万的工程师,被华为劝退之后,连一万月薪的工作都找不到。
为什么这类文章会越来越多?
中国互联网开始的时候是00年左右,真正发力的时候也就是05年左右,算下来这波工程师到现在差不多过了35岁。计算机、软件学院、信息学院等毕业生,加上各大培训机构出来的工程师,每年有几十上百万的新生力量。更恐怖的是这样已经发展了十五年,也就是市场上充满了各类水平的工程师。
再联想到近期思科上海部门大裁员,之前的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一锅端,京东、腾讯、阿里、滴滴等接二连三大换血,甚至头部公司直接劝退35岁以上的工程师……
所以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再看边身的朋友,有个做保险的老大哥,手下有几百号人,经常会一起喝酒吹牛。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说他团队来了几个做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工程师都有,公司倒闭了,都来他这里卖保险。
现在听到身边朋友转行的比较多,有个技术不错的工程师,后来听说他在开滴滴,还是得庆幸他们还可以卖保险、开滴滴,甚至送外卖。男人在家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
为什么这些事发生在他们身上?
我们来看下行业形势,现在行业在两极分化。
一、企业往行业化、产业化,甚至财团化走
现在所有行业都进入血拼期,企业拼的不是哪个产品做的好,渠道做的好,或者关系好,而是企业全方位的拼杀,产品、团队、资源、关系、服务、质量、资源等等。所以中小企业做的好的,基本上被这些大企业收编,成为产业链或者行业链的一环,一般的被行业淘汰。
二、新概念创业
这几年炒概念特别严重,共享经济过后,满大街的钢铁垃圾。这一两年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能创业的都在这些方向拼杀,希望能在细分的领域成为独角兽。
前段时间公司要加几个人,我在网上搜了下JAVA工程师,有无数份BI工程师的简历出来;这段时间,公链的形势也不好,身边的朋友也都不谈区块链了,看来新概念也在洗牌了。
基于这两种行业形势,大企业输出的是文化、流程、规范,所以对工程师的专业性、规范性、系统性的要求就会提高。而创业公司,注重的是项目快点上线,公司等着项目上线做融资,求生存。所以对工程师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要求不高,甚至没有,只要你加班加点把项目做出来就行。
而我们知道,创业成功率很低,所以这类型的工程师,他们的水平,除了写代码会更熟练,懂得几个框架之外,专业性不强,基本上进不了大企业,只能在创业型的企业流浪。失败经历越来越多,而没有成功经历,自然后面找工作更难,所以自然而然的出现中年危机。
要怎么破局?
对于已经陷入中年危机的程序员,看你的造化了,还能有地方窝着,就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转管理,大家都懂,但是到中年危机了再转,难。这近段时间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希望能找到好的方法。对于新入行,或工作年限还没那么长的程序员,我们就应该提前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准备。
做职业规划的方法:
第一. 需要知道程序员有哪些发展前途。
我提出了程序员次第理论和四条成长线,这样你就可以勾画出程序员的成长地图,不管你是走技术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你就知道需要经过哪些次第,怎么成长。
第二. 需要准确的定位自己在成长路线(技术路线或管理路线)的哪个位置。
我们需要知道每个次第的程序员要掌握的技能要求、技术范围、交互范围和责任范围,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定位。
责任范围是该岗位为“什么”负责;交互范围是工作过程中要打交道的人;技能要求是讲该岗位要具备的能力;技术是该岗位要掌握的技术。
第三. 需要知道每个次第的成长年限,不然等你遇到中年危机了,再来谈发展就晚了。
有了职业规划之后,我们需要懂得选择企业,选择跟自己方向一致、有前途、并且自己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然后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打法,在企业里才能快速成长。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就指望拼着青春,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就能有发展,这样就会出现开头的故事。
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会持续的写这类的博文。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14472495/244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