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VLAN、中继链路和参与以太网捆绑的详细配置和截图

创建VLAN、中继链路和参与以太网捆绑

首先创建拓扑结构:

为每台PC机添加一个虚拟网卡

应实验要求连接拓扑线路

给交换机1配置vlan 10,20并把相应的端口加入vlan

查看vlan的配置情况

进行trunk中继链路配置和选择封装类型

进行以太网通道捆绑(注意是捆绑两次)

在SW2上配置vlan和加入vlan、查看vlan

配置trunk,选择封装类型,并进行以太网捆绑

查看已捆绑的以太网通道

在SW3上做的配置基本上和SW2一样,这样的情况下最好trunk和以太网一气呵成。

另外注意这里捆绑的是2号以太网通道

使用Vpcs给虚拟网卡配IP地址和测试连通性

如果中途关闭VPCS再次打开需要重新配置IP地址

使用vpcs   ping其他PC机测试连通性

测试结果只有1.1和1.3通,1.2和1.4能通,其他全部不通ok

时间: 2025-01-17 15:47:01

创建VLAN、中继链路和参与以太网捆绑的详细配置和截图的相关文章

VLAN中继链路实验配置

VLAN的概念及优势 分割广播域 (1)物理分割:路由器 (2)逻辑分割:在交换机上划分多个VLAN,每个VLAN都是一个广播域 VLAN的优势 (1)控制广播 (2)增强网络安全性 (3)简化网络管理 VLAN的种类 (2)静态VLAN,基于端口划分静态VLAN.一个VLAN可以包含多个端口,一个端口只属于一个VLAN (2)动态VLAN,基于MAC地址划分动态VLAN 静态VLAN的配置 VLAN的范围配置静态VLAN的步骤 (1)创建VLAN (2)将交换机的端口加入到相应的VLAN中 (

中继链路,以太网通道,DHCP配置

实验01 中继链路 实验目标:配置trunk链路并且主机能互相ping通 实验环境:2台交换机,8台PC机 实验步骤: 实验拓扑如下 将PC1.PC2.PC5.PC6加入vlan2,PC3.PC4.PC7.PC8加入vlan3 将2个交换机的接口模式全部设置为trunk模式 将vlan2,vlan3添加入trunk链路 PC1pingPC5,PC3pingPC7 结果验证:可以ping通 问题经验总结:配置trunk链路2个交换机的直连接口必须配置相同的trunk模式 实验02 以太网通道 实验

trunk中继链路,以太网通道

实验目的:通过划分VLAN从逻辑上将一个网络划分成若干小的虚拟局域网,并在交换机之间做以太网通道让其负载均衡,带宽提高.C1可以和C3实现互通其他则不能,C2和C4实现互通其他则不能 1.配置SW1如下:添加VLAN10,20,分别添加f1/2到vlan10,和f1/3到vlan20. f1/1和f1/0做trunk和以太网通道.2..配置sw2如下:添加VLAN10,20,分别添加f1/2到vlan10,和f1/3到vlan20. f1/1和f1/0做trunk和以太网通道. 3.配置c1,c

LINUX 6作为DHCP服务器搭建实验—— 使用DHCP中继链路

LINUX 6作为DHCP服务器搭建实验-- 并使用DHCP中继链路 - -----------------------------------DHCP------------------------------------------- DHCP中继代理 --帮助DHCP服务的广播跨越VLAN - DHCP的分配方式:1.自动分配:分配到一个IP地址后永久使用2.手动分配:由DHCP服务器管理员专门指定IP地址3.动态分配:使用完后释放该IP,供其他客户机使用 - DHCP的优点:1.减少管理

小型实验组合(VLAN+Trunk链路+三层交换)

本次实验总共由三组小实验组成,由简到难分别为VLAN的设置.Trunk中继链路的设置以及最终的三层交换机设置. 一.VLAN的设置(需所有pc机在同一网段下)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

CentOS作为DHCP分配IP地址——DHCP中继链路

CentOS作为DHCP分配IP地址--DHCP中继链路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通常被应用在大型的局域网络环境中,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DHCP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主机地址的动态分配任务由网络主机驱动.当DHCP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网络主机申请地址的信息时,才会向网络主机发送相关的地址配置等信息

Cisco配置VLAN+中继代理+NAT转发上网

实验环境: 路由器 使得TP-link 设置NAT转发使用,tp-link路由器网关设置成 192.168.30.254 (核心层)Cisco 3550三层交换机(型号C3550-I5Q3L2-M)配置三个VLAN,VLAN 10.VLAN 20和VLAN 30 VLAN 10 的IP地址:192.168.10.1/24 VLAN 20 的IP地址:192.168.20.1/24 Fa0/24端口配置成Trunk端口级连汇聚层Cisco 2960交换机fa0/24端口透传VLAN 10和VLAN

如何创建DHCP中继让电脑自动获得IP?(化为)

实验步骤及思路:一.先给pc机配置ippc1:ip 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1.254pc2:ip 192.168.2.1 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2.254pc3:ip 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1.254pc4:ip 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2.254二.在lsw8上创建vlan并将端口加

Linux Centos7 DHCP服务,中继链路,详细配置

一.先了解一下ip地址有几类,有哪些地址只能在区域网. A:1~126 /8 192.168.100.100B:128~191 /16C:192~223 /24D:224~239 组播通讯E:240~254 科学研究只看第一位知道它是哪类的地址 私有地址A:10.0.0.0~10.255.255.255 B:172.16.0.0~172.31.255.255 C:192.168.0.0~192.168.255.255 127.0.0.0~127.255.255.255测试tcp/ip协议生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