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设计模式(2)--里氏替换原则(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是对子类型的特别定义。它由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在1987年在一次会议上名为“数据的抽象与层次”的演说中首先提出。

里氏替换原则的内容能够描写叙述为: “派生类(子类)对象能够替换其基类(超类)对象被使用。” 以上内容并不是利斯科夫的原文,而是译自罗伯特·马丁(Robert Martin)对原文的解读。

其原文为:

Let be a property provable about objects of type. Then should be true for objects of type where is a subtype of.

芭芭拉·利斯科夫与周以真(Jeannette Wing)在1994年发表论文并提出的以上的Liskov代换原则。----维基百科

里氏替换原则我个人的理解是:在继承关系中,父类的对象假设替换为子类的对象,他原来运行的行为依旧保持不变,那么这种程序才符合里氏替换原则,否则违背了里氏替换原则。

以下我们看这样一个实例,体会下,里氏替换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违背的。

一个简单的继承结构,在子类中,重写父类的方法calc方法。

父类Calc:

package cn.design.pattern2016032004LiskovSubstitutionPrinciple;

public class Calc {

	public void calc(int a, int b) {
		// a-b = ?
		System.out.println(a + " - " + b + " = " + (a - b));

	}
}

子类CalcSon,通过将父类中calc这种方法重写为两个数相加。

package cn.design.pattern2016032004LiskovSubstitutionPrinciple;

public class CalcSon extends Calc{

	public void calc(int a, int b) {
		// a+b = ?
		System.out.println(a + " + " + b + " = " + (a + b));
	}

	// other method
	public void addThem(int a, int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測试类:这里假设符合里氏替换原则的话,那么应该说将父类的调用的这个地方直接换为子类的话,那么原来的行为不会发生不论什么的改变。

可是以下的程序证明了,这种做法是违背了里氏替换原则的。将原先父类调用的替换为子类的时候。会由原来的父类的方法:减法。变为如今子类中的:加法。结果发生变化,从而违背了里氏替换原则。

Calc cal = new Calc();
cal.calc(10, 20);

/**
* 依据里氏替换原则。当父类替换为子类的时候,使用父类的时候的行为不应该
* 发生变化,那么以下的这段代码,显然发生了变化,这样显然违反了里氏替换
* 原则。
*/
Calc calcSon = new CalcSon();
calcSon.calc(10, 20);

我们在子类继承父类之后,重写了父类的方法时,须要注意,这种做法并不好,减少了整个继承体系的复用性。出错几率会对应的添加。

总结前人的诸多经验来看,里氏替换原则主要是有四点:

1. 子类不要覆盖父类的非抽象的方法。

能够实现其抽象方法。

2. 子类能够实现自己独有的方法。

3. 子类的方法重写父类方法的时候。參数部分,要比父类的參数范围要大或者等于(宽松)。释义:举个样例>假设说父类的方法中形參是ArrayList,那么,其子类重写这种方法的时候,形參要是List.

4. 子类重写父类方法的时候,返回值要求。父类的返回值要比子类的返回值要小于或者等于。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的,将当前的继承结构解除掉。变为依赖或者聚合组合的形式。

抽象出更高一层的抽象类,定义好这种一个抽象方法。同一时候由原先的两个类继承实现。

public abstract class Calculat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calc(int a, int b);
}
public class Calc extends Calculator{

	public void calc(int a, int b) {
		// a-b = ?
		System.out.println(a + " - " + b + " = " + (a - b));

	}
}

public class CalcSon extends Calculator{

	public void calc(int a, int b) {
		// a+b = ?
		System.out.println(a + " + " + b + " = " + (a + b));
	}

	// other method
	public void addThem(int a, int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通过这种途径将原来的继承结构又一次解构重组后的继承体系,应该说相对来说。出错的几率大大减少了。

源代码已经上传至GitHub:下载设计模式代码


时间: 2024-08-15 09:55:41

"围观"设计模式(2)--里氏替换原则(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的相关文章

"围观"设计模式(2)--里氏替换原则(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是对子类型的特别定义.它由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在1987年在一次会议上名为"数据的抽象与层次"的演说中首先提出. 里氏替换原则的内容可以描述为: "派生类(子类)对象能够替换其基类(超类)对象被使用." 以上内容并非利斯科夫的原文,而是译自罗伯特·马丁(Robert Martin)对原文的解读.其原文为: Let be a property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 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类型. 定义2: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问题由来:有一功能P1,由类A完成.现需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开放封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是构建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代码的基础.它强调设计良好的代码可以不通过修改而扩展,新的功能通过添加新的代码来实现,而不需要更改已有的可工作的代码.抽象(Abstraction)和多态(Polymorphism)是实现这一原则的主要机制,而继承(Inheritance)则是实现抽象和多态的主要方法. 那么是什么设计规则在保证对继承的使用呢?优秀的继承层级设计都有哪些特征呢?是什么在诱使我们构建了不符合开放封闭原则的层级结构呢?这些就是本篇文章将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LiskovSubstitutionPrinciple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If for each object o1 of type S there is an object o2 of type T such that for all programs P defi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替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如此,问题产生了:“我们如何去度量继承关系的质量?” Liskov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关于继承的原则 “Inheritance should ensure that any pro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以此回顾所读<设计模式之禅>与<高校程序员的45个习惯>中Liskov部分 定义: 第一种:If for each object O1 of type S there is an object O2 fo type T such that for all programs P defined in terms of T, the behavior of P is unchanged when O1 is substitueted for O2 then S is a subtype

六大设计原则--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声明:本文内容是从网络书籍整理而来,并非原创. 定义 最正宗的定义: If for each object o1 of type S there is an object o2 of type T such that for all programs P defined in terms of T, the behavior of P is unchanged when o1 is substituted for o2 then S is a subtype of T. 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

Java 设计模式(十一) 里氏替换原则(LSP)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的基本概念 定义: 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只要父类能出现的地方子类就可出现,而且替换为子类也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或异常,使用者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是父类还是子类(封装造成的多态性) 规范 子类必须完全实现父类的方法 在类中调用其他类时必然要使用父类或者接口,如果子类中不支持父类中的方法,自然就违背了LSP 子类要有自己的特性 子类是在父类的基础上实现的,有自己的特性 这也就导致了LSP的单向性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其基类 这一思想体现为对继承机制的约束规范,只有子类能够替换基类时,才能保证系统在运行期内识别子类,这是保证继承复用的基础. 在父类和子类的具体行为中,必须严格把握继承层次中的关系和特征,将基类替换为子类,程序的行为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同时,这一约束反过来则是不成立的,子类可以替换基类,但是基类不一定能替换子类. Liskov替换原则,主要着眼于对抽象和多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因此只有遵循了Liskov替换原则,才能保证继承复用是可靠地.实现的方法是面向接口编程:将公共部分抽象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