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笔记
1 简介
此书第一次出版于1940年,由艾德勒完成,之后多次再版;1970年,艾德勒和查尔斯编写大英百科全书时,
由查尔斯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并由艾德勒作序再版;1999年由郝明义和朱衣合力翻译成中文.译者在译序中
对本书评价甚高,强调了此书对系统地读书方法教育的用心深,视野广,并称之为知识的盛宴.在1970年序言中
作者细述了本书重写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当时对阅读教育的努力和毫无成果,二是由于当时阅读书籍的方法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就有必要重新修订(增删改),同时打击一下社会上速读的狂热之风.下面摘录一下原书
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法国)Pascal
然而,过去三十多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
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我们的目标是要读得更好,永远更好,不过,有时候要读得快一点,有时候要读得慢
一点.
全书重点部分是:分析阅读的详细步骤,主题阅读如何做,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读物.
2 阅读的层次
2.1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的人(readers)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从书写文字中获得资讯,增进对世界理解的人
知识可以从口传,观察或阅读得到至今仍然如此.虽然现代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讯,但是并没有增进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现代媒体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将态度和观点通过
独创的华丽辞藻和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包装起来,让受众毫无困难地就整理出 自己 的观点来.
他若直接将包装后的观点放进自己的脑海,则根本不用思考也可以表现得宜.
相反地,他们直接将包装过的观点扔进自己的脑海里,就像录像机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下"倒带"
按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也能表现得宜.
2.1.1 主动的阅读
since reading is an activity, it must be active
在阅读中越是主动(对读者自己和自己面前的书的要求越高),他的探索能力就越强(运用各种阅读技巧
来满足自己的要求),相应的他的收获也就越多.
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棒球中的捕手一样
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和投手是一样的,两者都是主动的活动,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唯一被动的是
球. 球如何飞出,如何被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球一样,被主动,有活力
的双方共有的,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捕手的艺术在于接住任何一种球(快速球,慢速球,曲线球,变化球)的技巧,而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地掌握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只有当投手和捕手密切合作时,传球才会成功.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任何成功的案例中,成功的
沟通都发生在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
作者的技巧和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事实上,作者就像是一个投手.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
正确地传达出去了.因此,很公平地,比起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们是比较容易被读者所
接受的.
2.1.2 阅读的目标
阅读可以为了获得资讯,增进理解或娱乐.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如何为增进理解而读书.
任何为增进理解而读书的活动,同时也具有了获得资讯和娱乐的性质,反之则不成立.
但是什么情况下的阅读才能称之为为增进理解力而进行的阅读呢?
- 首先,你必须看到书时能感觉到,凭你当时的理解力,恰巧能让你明白其实你并不了解这本书.你知道
这本书所说的内容超过了你的理解力,这本书里面包含了某些能增进你的理解力的东西. - 其次,必须采用真正的阅读的方式.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
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清晰的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
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级的技巧. 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
做挑战. - 最后,作者一定要将他有读者无的洞见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在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将作者
读者之间不相等的理解力上的差别克服到一定程度内.虽不能说全盘了解,但也必须达到与作者相当的
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如果增进理解力是你的目标,那我们介绍的阅读好书的艺术正能助你一臂之力. 凭着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直到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有这种
想法的人,就是能认知阅读艺术的人,就是我们这本书主要关心的对象.而任何一个可以阅读的人,都有能力
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只要我们努力运用这样的技巧在有益的读物上,每个人都能读得更好,学得更多,毫无
例外.
2.1.3 阅读就是学习
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指导型的学习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或者说辅助型和非辅助型的自我学习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者
所使用的教材上.辅助型的自我学习教材是传达给他的讯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技术是被教导的艺术(阅读
或倾听); 非辅助型的自我学习则立足于自然或世界,教材是自我或世界,和被教导的学习类似,这是阅读
一本书,包括倾听,从讲解中学习的一种艺术.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比起辅助型的学习,思考与非辅助型(或研究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更有练习,是因为他们
假定阅读与倾听是丝毫不需要花力气的事. 比起一个正在做研究发明的人,一个人在阅读资讯或消遣时,确实可能
思考得较少一些.而这些都是比较被动的阅读方式.但对比较主动的阅读-—努力追求理解力的阅读-—来说,
这个说法就不太正确了.没有一个这样阅读的人会说,那是丝毫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工作.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象力. 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
地方运用想象力.简单地说,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
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分析和省思能力.其实,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是在文字指导下的
自我发现的旅程.
阅读和倾听都是向老师学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被指导的艺术.而阅读的重要性更需要被强调.以为
阅读是在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这样,当你提出问题时,只有等你自己做了思考与分析后,才会在书本上
找到答案.而一位活生生的老师在你面前时,你可以从了解他所说的话,来提升理解力.
成人教育要完全依赖书籍本身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有老师的帮助了.因此,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
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事实上,这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
2.2 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规则是: 努力越多,效果越好.
- elementary reading(基础阅读)
典型问题是: "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读者通常会碰上这个阅读层次的各种不同的困难,大部分的困难都是技术性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
通常能让我们读得更快一些.因此大部分速读课程都着眼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 - inspectional reading(检视阅读)
典型问题是: "这本书在谈什么?" "这本书的架构如何?" "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个层次的重点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通常很短,而且总是过短,很难掌握
一本书的所有重点.还可以用其他称呼如 略读, 预读,但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
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skimming systematical).这个层次的目标是从表面上
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锁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很划的来.这个层次阅读的价值最容易被忽略.在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的时候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
间,这就加重了阅读的困难. - 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
最完整的阅读.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
为止.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除非你有相当程度的分析阅读的技巧,否则你也很难从对一本书
不甚了了解,进步到多一点的理解. - syntopical reading(主题阅读)
这是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阅读者的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读的是一本简单的,很容易
懂的书也一样.这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
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或以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主题阅读也可以称为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
2.3 基础阅读
作者详细讨论了基础阅读教育的现状,和学习阅读的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
提出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锁提出来的观点做比较.这是阅读的
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
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时,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我们的历史一直强调,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
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
2.4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目的不同,步骤不同.通常是相互交叉运用的,但是每个层次又都可以用来
完成不同的目的.检视阅读中每个层次都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2.4.1 需要注意的问题
- 速度
检视预读的两个层次都需要快速的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的要求是: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
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通常是以分钟计时的.阅读的速度的标准是: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来运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这不仅适用于检视阅读,
而且适用于所有的阅读层次.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是因为你读得快–虽然这是事实–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
中,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针对不一样的目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 理解力
专注是增加理解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这样专心一致就是主动阅读的别名.
但专心不等于就是理解,理解是要能回答比书本内容本身更进一步的内容,这并不是在这个层次关心的
问题,在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中,着重点就是如何理解一本书.在这个层次上,不要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在读第二次时,
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 逗留与倒退(基础阅读阶段的遗留问题)
- 半出声(
sub-vocalize
): 在阅读时发声器官会不由自主的跟随运动 - 逗留: 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
- 倒退: 每看过两三行后,眼睛会自然地回退到原点
这些都是在基础阅读阶段养成的习惯,但没有经过专门的纠正,所以会一直遗留下来;对于有这些习惯的
读者,要养成与之相反的之用眼睛接受信息,用大脑处理,并且保持大脑一直处于思考和接受信息的状态 - 半出声(
其实写作时,也是一样的;大脑负责思考和输出信息,手负责写出来,其他的部分都不应该有小动作. 换句话说,在阅读时大脑主要负责思考和解码书写的文字即可.
2.4.2 概读(skim/pre_read
)
在这个层次,你要把自己想成是一个急切的侦探,随时保持敏感,查找一切有关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
你的目标是破译这本书的包装,做一个决定: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会有两个后果:
- 这本书不值得多花时间来读,虽然这样,你也了解了这本书的很多方面,且避免了可能的浪费时间
- 这本书需要花更多时间来读.这样,在这个阶段,你了解了书的主旨,大体框架;也为下一个阶段的通读时
速度的掌控,关键部分的把握,以及更深的分析阅读阶段打好了基础概读就像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有四个步骤需要完成
- 先看书名页,然后有序就再看序
- 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
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 主题 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
可以暂停一下,给本书归一下类. - 研究目录页
- 这时,要对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就像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这里重要的是要形成对本书每章内容的 静态的架构 的概念. -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 快书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
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
这里重要的是要从静态的架构中找出本书的 关键点, 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 如果有书衣,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 根据文案中出版者或读者对本书的评价,再重新调整我们
对此书的评估,以便正确无误地做出是否继续花时间的决定
如果这本书值得我们继续花时间阅读,就要准备好真正的略读一本书了.这包括下面两个步骤:
-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 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通常都有),就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到这一步,说明你已经
决定真正地花时间来对待这本书了.在这里要将前面找到的 关键点层层剥开,做到对本书的重点
内容有一个把握. -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 就用这样的
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
两三页.这步里,最重要的是 搜寻主要论点的讯号,形成全书的脉络,就像人的血液流动一样的脉络.
注意: 这样有系统地略读一本书,少了只花几分钟,最多不过一小时. 此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决定,这本书里是否还有值得你继续挖掘的内容.
2.4.3 通读
这一个阶段的检视阅读就只有一个目的:完全的从头到尾读一遍.原则只有一个: 无论这本书有多难,读的时
侯都不要听下来查询或思索,无论你最终像将这本书理解到什么程度,目前就是要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2.5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本章承接前几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以及如何掌握检视阅读的艺术.
首先介绍了在阅读中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然后介绍了如何通过做笔记的方式逐步回答这些问题.最后讨论了
怎样掌握阅读的技术.
2.5.1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主动阅读的核心是
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下面是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
,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
传达的特殊讯息.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
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
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
会认为直到这件事很重要? 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 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
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
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
问题-—自然也得不到答案.
这四个问题,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广告.
最后一个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然在能回答最后一个
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才行.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
算真正完成了阅读.
光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的过程还总,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 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 的艺术.
2.5.2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地属于你自己
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就是阅读的规则,而不 "写出言外之意",就难以达到有效的阅读境界
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
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
一件事情—就是要去写下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 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
- 第二,阅读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写出来或讲出来都可以,一个人如果说
他直到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会直到自己在想些什么. - 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应该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但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学生必须向自己提出问题,也要向老师提出问题.
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
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下面是做笔记的几种方法:
- 画底线: 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 在画底线的栏外在画一道线: 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画底线太长了,便
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 在空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还想在做过
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 - 在空白处编号: 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
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能让散步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也可以用Cf这种记号(cross 引用) -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和画底线一样的功能
-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可以帮你
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的所有主要论点的
发展顺序. - 书中最后一页可以作为个人的索引,而使用书前的空白页可以将全书的大纲写下来.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
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秩序
笔记的类型有三种:
- structural note-making
- conceptual note-making
- dialectical note-making: 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2.5.3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外,别无他法
直到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习惯是不同的.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说他直到该如何去做那件事
,而是他已经养成了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
当然,对于规则是否了解得够清楚,是能不能拥有技巧的关键,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
2.5.4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规则的多样性,意味着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不是要养成多个不同的习惯.而要培养一个复杂的习惯,你
必须一开是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 然后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 在你分别练习过这些分开的步骤
后,你不但能放下你的注意力,很有效地将每个步骤做好,还能将所有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
动作.一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只会注意到自已与哪些分开来的动作,等所有的动作不再分离,渐渐融为一体时,
学习者便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上,而他也具备了要达成目标的能力了
要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掌握阅读的技艺并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做分析阅读时,因为他总是在想着自己
的想法.大多数人都不习惯这样该的阅读.虽然如此,但仍然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一旦学会了,你的阅读
技巧就会越来越好.
3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 分析阅读
虽然之前说过本书介绍的阅读规则适用于任何你必须读或想要读的读物,但下面介绍的分析阅读的规则都是以
读一整本书为载体的.一旦掌握了用分析阅读的方法阅读一本书,对于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分析阅读将是十分容易
的.
3.1 一本书的分类
3.1.1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 规则一,你一定要直到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的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
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知识"在这样的书中被广泛地解说着.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
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达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
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对于这样的书, 不仅需要直到是哪一个类别,还要知道是用什么方法指导我们.
就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
相对应的回应.书本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书本所要传达
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
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历史类的书与哲学类的书,所提供的知识与启发方式就截然不同.在物理学或伦理学上,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方法
可能也尽不相同,更别提各个不同作者在处理这么多的不同问题时锁应用的各种不同的方法了.
因此,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3.1.2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在检视阅读的概读阶段,你就应该得出作者给你传达的本书的有关讯号,这会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
例子如<<罗马帝国衰亡史>> <<Origin of the Species>>
如果读者忽略了这一切,却回答不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问题,那他只该责怪自己了.事实上,如果他
从来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他根本就不可能回答随之而来的,关于这本书的其他问题.
光是将书籍分类到某一个种类中是不够的,想要继续进行下去,你还必须确切地直到这个种类的书到底是在谈些什么? 书名不会告诉你,前言等等也不会说明,有时甚至整本书都说不清楚,只有当你自己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时,你才能做明智的判断. 只有当你在不同的书籍之间能找出区别,并且定出一些合理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分类时,这个规则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
3.1.3 实用性 vs.
理论性作品
一般的书籍分类方法,可以将书籍分为 虚构的小说类 和 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而在论说类
书籍的内容层面可以分为 历史, 哲学, 科学, 数学, 在论说类的可实践性的层面上,可以将书籍
分为 理论性与实用性 的作品.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进而明白 如果我们想做些
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
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严格来说,任何一本教我们如何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说明做了会有什么奖赏,不做会有什么
惩罚的伦理的书,不论我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都得认定这是一本实用的书.
相反地,有些现代的社会学研究只提供人类的行为观察,而不加以批判,既非伦理也无关实用,那就是理论
型的书—科学作品.在经济学中,经济行为的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研究,这类工作是理论性的,而非实用
的.
例如康德的两本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实践理性批判>>(The Crititque of Practical Reason). 正是理论性与实用性的书籍的代表.
任何一种演说,一旦含有规劝的成分,即想告诉你该做些什么,或你该对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反映,或是明确
地想说服你跟随他的建议,都可以被归类为实用型的作品(或者是沟通或者是指导).
在书籍的分类上,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的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我们强调过经济学的书基本上通常是
实用性的书,但仍然有些经济学的书是纯理论的.同样的,虽然谈理解力的书基本上通常是理论性的书,仍然有
些书(大部分很恐怖)却要教你"如何思想".你也许会发现很多作者分不清理论与实用的分别,就像一个小说家搞不清楚什么是虚构的故事,什么是
社会学.你也会发现一本书有一部分是这一类,另一部分却是别一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Ethics)
就是这样.然而,这些都是在提醒你身为一个读者的优势,透过这个优势,你可以发现作者是如何面对他要处理的问题.
3.1.4 理论作品的分类
- 历史
历史的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莫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历经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历史家在描述历史时,通常会带有个人色彩---个人的评论,观察或意见.
历史就是纪事,就是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历史的特点是虽然是同一件事,
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记述,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记述,甚至是同一个人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
的记述.典型的历史书都是以说故事的形态出现.不管是事实还是小说,说故事就是说故事.历史学家的文词
必须要优美动人,也就是说他要遵守说一个好故事的规则. - 科学
科学家要知道在所有的情况或大多的情况中,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像历史学家要知道为什么某个特定的事件会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
科学则不太会在意过去的事,它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科学家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
- 哲学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声在过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个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但哲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跟科学家又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
那应该如何判断科学与哲学的书呢?
有一个判断依据我们认为永远有效,不过你可能要把一本书的内容读了相当多之后才能应用.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哲学家所提出来的事实或观察,不会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经验.一个哲学家对读者所提及的事,都是自己正常及普通的经验,以证实或支持他所说的话.
这并不是说哲学家就是纯粹的思考者,而科学家只是个观察者.他们都同样需要思考和观察,只是他们会就不同的观察结果来思考.不论他们如何获得自己想要证明的结论,他们证明的方法就是各不相同. 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的经验的结果做举证,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做例证.
如果你能把书中所提到的经验类别当作了解内容的条件,那么你就会明白这本书是哲学或科学的作品了.明白这种区别很重要.因为哲学家与科学家除了所依赖的经验不同之外,他们思考的方式也并不全然相同.他们论证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你一定要有能力在这些不同种类的论证中,看得出哪些是关键的词目或命题构成了期间的差异.
3.2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外衣,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 分析阅读规则二: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就是说你尽量简短的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 从某一方面来说,每一本书
都有一个"干什么"的主题,整本书就是针对这个主题而展开.如果你知道了,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样的
书.但"干什么"还有另一层面的意思,就是更口语化的意义.我们会问一个人是干什么的,他想做什么等
等,所以,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就是揣测作者想要干什么,想要做什么.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也就
是在发现这本本书的主题或重点. - 分析阅读规则三: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 所有的东西都是复杂的组合体.当你看一个整体组成复杂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只看出它"怎样呈现一体"
的面貌,那是还没有掌握精髓,你还必须要明白它"怎样呈现多个"的面貌—但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
干的"多个",而是相互融合成有机体的"多个".
就像一栋房子可以居住一样,一本书写得再烂,多少也可以阅读一下.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
学上最完整的整体结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但他们
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加完善,也更统一.
仔细分析就会看到,这两个阅读规则侧重点不同,一个着重在整体上,用语言将书的各个重要部分的关系即架构所体现的这本书"干什么"的观点描述出来,另一个则从这个架构下各个部分自己独立的结构及相互的关系方面,对这个"干什么"的观点进行条分屡析. 但是它们是互为前提,一体两面的事情.只有将一个规则应用好了,才能更准确地应用另一个规则.
3.2.1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一本书是一个艺术作品. 除了要外观的精致之外,想应地,还要有接近完美,更具有渗透力的整体内容.
对于"整体内容"来讲,光有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
清楚地了解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如果你要说的话太多,表示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样的内容. 不要满足于"感觉上的整体",自己却说不出口.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亚里士多得曾对奥德赛的故事做过总结,总结之后,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就能将书中不同重点,不同
情节部分放入正确的位置了.总结做得好,自然架构认识的也清楚.
以 汤姆琼斯 的情节为例,可以简化为一个熟悉的公式: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掉女孩,男孩又得到女孩.
这真是每一个罗曼史的情节.认清这一点,也就是要明白,为什么所有的故事情节不过那几个的道理.同样
的基本情节,以为作者写出来的是好故事或坏故事,端看他如何装点这副骨架.
通常作者会在书名,前言部分说明他的整体内容的设计,不要因为骄傲而拒绝.但是也不要完全依赖他所
说的话.你可以借着作者对内容指示来读,但 永远要记得,最后找出一个架构是读者的责任,就跟当初
作者有责任自己设定一个架构一样. 只有当你读完整本书时,才能诚实地放下这个责任.
一个作者最好的计划,就像人或老鼠经常在作的计划一样,常常会出错.
最后一定要注意一点: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毕竟,虽然是同一
本书,但对每个阅读者来说都不是相同的,如果这种不同透过读者的诠释来表达,豪不足为奇.当然,
某些诠释因为够精简,准确,容易理解,就是比另一些诠释好.不过,也有些南辕北辙的诠释,
不是高明得不相上下,就是烂得不相上下.
3.2.2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这个规则要求我们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按照顺序与关系,列举出来.将这个规则从第二个规则中分出来,
是因为,当你掌握住一本书的整体性时,便会立刻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但是这每个部分的本身通常是
很复杂,各有各的内在结构需要你去透视.因此,这个规则不只是将组成整体的每个大部分分解排列出来,
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就像是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
使用这个规则要主要几点:
- 大纲详尽程度: 要根据每本书的复杂程序,价值,个人自己的时间,理解等因素调整大纲的层次和深度
- 大纲的内容的层级关系: 每一层的大纲都是对上一层的条目的详细展开.
- 大纲条目的倾斜: 同级大纲的条目之间要突出重点.
- 独立制作纲要: 不要忽略作者所设定的章节与段落标题,但也不能完全被动的仰赖他们.应该将这些
标题当作是你自己活动的指南.
3.2.3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乍看之下,前面讨论的两个阅读规则,看起来就跟写作的规则一样.的确没错,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
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如果作者跟老师无法将自己要传达的东西整理出架构,不能整合出要讲的各个部分的
顺序,他们就无法指导读者和学生去找出他们要讲的重点,也没法发现全书的整体架构.
尽管这些规则是一体两面,但实际行起来却不相同.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的,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他的目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起来,或是说,在骨架上添加血肉.如果他是个好作者,就不会将一个发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样的,也不会将骨架披上一层皮就拿出去让人看穿.如果血肉匀称,也没有松弛的赘肉,那就可以看到关节,可以从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中看出其中透露的言语. 根据一个纲要来写作一本书,不论这个纲要的详尽程度如何,都在给予这本书一种生命,而这种效果是其他的情况所达不到的.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 这确实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在本章中所讨论的两
个规则都是跟随这个写作准则而来的.如果这本书是清楚明白有前后连贯的,我们就要找出其间的纲要区隔
与重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来当回报.所谓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所谓文章的前后
一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
这两个规则可以用来区分一部作品的好坏.
这两个规则不但可以用来阅读一本论说性的书,也可以用来阅读其中某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如果这个部分很
重要又很复杂的话.
3.2.4 发现作者的意图
这个规则一定程度上有些重复,但它十分重要,你可以借此用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全书与各个重要部分.
- 分析阅读规则四: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
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是什么,就像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给你他工作的果实,也就是答案
.不论他会不会这么做,身为读者,你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
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有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输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主所有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那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这个规则确实能帮助你应对一些很困难的书.下面是一些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
- (理论性)某件事存在吗?
- (理论性)是什么样的事?
- (理论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理论性)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
- (理论性)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
- (理论性)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 (理论性)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 (理论性)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 (理论性)与其他类似的事件,或不相同的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 (理论性)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 (实用性)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
- (实用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
- (实用性)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 (实用性)以什么顺序?
- (实用性)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 (实用性)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前面解释了分析阅读的四个规则,这组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前四个规则是有整体性,有同一个目标的.这四个规则在一起,能提供读者对一本书 架构 的认识.
3.3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前四个规则帮助你完成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他们告诉你一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要如何将架构列成
纲要.现在要说的分析阅读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诠释内容与信息,也包括四个规则,这些规则都需要
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处理语言的问题,二是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 规则五: 找出重要单字,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
要的单字,哪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
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一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3.3.1 单字 vs.
词义
除非读者与作者能找出共通的词义,否则想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词义是可供沟通的基本要素.
当知识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模糊地带时,双方惟一共有的是哪些在讲在写,在听在读的单字.而只要模糊地带
还存在,就表示作者和读者之间对这些单字的意义还没有共识.为了要达成完全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双方必
须要使用意义相同的单字—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双方找出共通的词义时,沟通就
完成了,两颗心也奇迹似地拥有的相同的想法.
一个单字纵然有很多的意义,每一次使用却只能有一种意义.当某个时间,作者与读者同时在使用同一个单
字,并采取唯一相同的意义时,在那种毫无模糊地带的状态中,他们就是找出了共通的词义.
词义只有在沟通时才会出现,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当作者尽量避免模糊地带时,读者也帮助他,试着跟随它的字义时,双方才会达成共识. 因为这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作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成沟通知识的目的."
专业点来说,单字与词义是文法与逻辑的关系,也就是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这样写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处
理文法与逻辑的技巧,准确优雅地用语言描述你的思想,而阅读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文法与逻辑的技巧,准确
优雅地获取语言背后的思想.
3.3.2 找出关键字
这里的关键字是指对读者来说尤为重要的字,因为作者认为重要的字如果对你来说不是问题,那么你们就这
个字的词义已经达到共识了.所以关键是找出对读者来说最重要的字.而对读者来说最重要的字是那些
你不明白它的字义,或这不明白它的词义的字,是那些 让你头痛的字.
3.3.3 专门用语与特殊词汇
在关键字领域有很重要的一类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寻找,那就是专门用语和特殊词汇.一本论说型的作品总能
归属于某个类别,而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用于同领域中的人之间的方便的沟通.这种情况
下作者很有可能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有的专门用语,用来诠释他自己的思想.有时作者会从日常用语中
选一个单字赋予它新的词义,以便顺畅地表达它自己的思想.但这对于读者就是个不小的挑战.有时作者会
直接使用了这个领域的专门用语来表达一些自己独有的见解,这个单字就从专门用语转变为特殊用语.这也
需要读者自己识别.
3.3.4 找出字义
找出关键字只是这一步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必须明白这为什么是关键字,以及这个关键字有对于整本书
来说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精确点说就是: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关键字的意义.
这里要注意三点:
- 单字或者说是关键字可能在书的多处有不同的词义,也有可能在一个地方就同时使用了多个词义.
- 同义字的问题.作者可能在多个地方用不同的关键字表达了相同的词义.
- 词义的表达可以通过单字(关键字),同样可以用一个短语,同样可以用一个句子.这样随着词义使用
单字数量的增多,对应的词义也就越来越准确.
一般来说,一个偏于比较不会像单一的字那么容易产生模糊不清的情况.那是因为那是一堆字的组合,上下文的字都互有关联,因而单个字的意思都比较受局限.这也是为什么当作者想确定读者能充分了解他意思的时候,会喜欢用比较细致的片语来取代单字的原因.
3.4 判断作者的主旨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他断言某件他认为是真的事,或
否定某件他判断是假的事.他坚持这个或那个是事实,这样的提案,是一种知识的声明,而不是意图的声明.
作者的意图可能在前言的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就一部论说性的作品来说,通常他会承诺要直到我们做某件事.
为了确定他有没有遵守这些承诺,我们就一定要找出他的主旨(propsitions)才行.
除非我们对作者的个性极端感兴趣,否则只是直到他的观点,并不能满足我们.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知识在书法个人想法罢了. 如果是这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本身,那么我们就不只是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 *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收这样的观点.
第七个规则与各种论述(arguments)有关.一个论述总是一套或一连串的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或理由.因此,在说明论点时,必须要用到一段文字,或至少一些相关的句子来阐述.
这些规则的顺序,都是有文法与逻辑的根据的.(terms->propsitioin->arguments)与字(或词)到一个句子,再到一连串的句子(或段落)是对应的.一个term需要用一个字或词来说明,一个propsition需要用句子来表述,一个argument需要用段落或多个句子来阐释.我们是从最简单的组合谈到最复杂的组合.这三种组合之外,再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发现一个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点.
3.4.1 句子与主旨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的单位.
并不是一本书中每一句话都在谈主旨,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疑问,他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主旨则是这些
问题的答案. 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所以我们称表达主旨的句子是叙述句(declarative).
在句子与主旨的关系中,重要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表达一个主旨.有很多单一的句子能表达出
多重或多个主旨,而不论这个句子的长度有多少.而且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的句子来表达,
这点是显而意见的.
同关键字与词义的关系一样,句子与主旨的关系也是文法与逻辑之间的关系.而段落与论述的关系也类似,
但却复杂了很多.
只要文字,句子,段落是不透明的,未解析的,他们就是沟通的障碍,而不是媒介.你阅读了一些字,却没有获得知识.
3.4.2 找出关键句子
规则六: 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从作者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一本书虽然有很多论述,但他沟通的
核心 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 有些作者会通过特殊的文本符号或段落在文章中特殊的位置来帮助你找到主旨.
- 找出组成关键字的文字来,如果你已经圈出了重要的字,那么它一定会引导你看到值得注意的句子.
- 如果他发现在阅读时,有的一读就懂,有的却难以理解,他就可以认定这个句子是含有主要的意义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直到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
接下来是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因此,
如果你能依照顺序找出前后相关的句子,找出有始有终的顺序,你可能就已经找到哪些重要的关键句子了.
我们所说的顺序,要有始有终.任何一种论述的表达,都需要花点时间.你可以一口气说完一句话,但你要表
达一段论述的时候总要有些停顿.你要先说一件事,然后说另一件事,接下来再说另一件事.一个论述从某处
开始,经过某处,再到达某处,那是思想演变转义.可能开始时就是结论,然后再慢慢地将理由说出来.也可
可能是先说出证据与理由,在带引你达到结论.
许多人直到如何阅读,因为他们能用不同的速度阅读,但是他们经常在错误的地方暂停,慢慢阅读 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阅读,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我们规则的主要为了帮助你理解一本书,而不是满足你的好奇心.
3.4.3 找到主旨
练习找到主旨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通常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验证.有两种方式可以测试你是不是懂一个
句子的主旨.
-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
- 这是测试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要求你对作者所做的某个
句子来做解释,而你只会重复他的话,或在前后顺序上做一些小小的修改,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
了这句话.理想上,你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用于说出同样的意义.当然,这个理想的精确度又可以分成
许多程度. 但是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子句,那表示他锁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
"思想或知识". 你知道的知识他的用字,而不是他的思想.他想要跟你沟通的是知识,而你获得的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 用实际的或可能的事实来展示主旨
- 主要看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锁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
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你能不能就作者所阐述的特殊情况,说明其中通用于一般的道理? 虚构一个
例子,以及引述一个真实的例子都行.如果你没法就这个主旨举出任何例子或做任何说明,你可能要怀疑
自己其实并不懂这个句子在说些什么 - 口语主义
- 可以说是一种使用文字,没有体会其中的思想传达,或没有注意到其中意指的经验的坏习
惯.那只是在玩弄文字.就如同我们提出来的两个测验方法所指出的,不肯用分析阅读的人,最容易犯玩
弄文字的毛病.这些读者从来就没法超越文字本身.他们只能记忆与背诵所读的东西而已.没有受过文法
和逻辑艺术训练的人,他们在阅读上的失败—以及出处可见的"口语主义"—可以证明如果缺乏这
种训练,会如何成为文字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口语主义(verbalism)的例子:"除了实际存在的事务,没有任何东西能发生作用." 很多读者读到这句话后,都信心满满地向我们炫耀.他们以为只要以口语完美地重复这个句子,就对我们或作者有 交待了.但是当我们要他们以不同的句子说明这句话的主旨时,他们就头大了.很少有人能说出:如果某个东西不存在,就不能有任何作用之类的话. 但是,这其实是最浅显的即席翻译---至少,对任何一个懂得原句主旨的人来说,是非常浅显的. 既然没有人能翻译出啦,我们只好要他们举出一个主旨的例证.如果他们之中有人能说出:只靠可能会下的雨滴,青 草是不会滋长的;或者只靠可能有的储蓄,一个人的存款账目是不会增加的.这样我们就直到他们真的抓到主旨了.
3.4.4 找出论述
规则七: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构架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组成的论述.
这面有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助于读者理清主要论述
- 牢记:所有的论述都有包含一些声明
- 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 如果你先
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就找找看这些理由带引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 区别归纳法和演绎法
- 前者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后者是以连串的通则来
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 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证实的自明之理
- 换句话说,每个论述都有开端.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读者与作者都统一的假设,一种是不论作者或读者
都无法否认的自明之理.第一种情况,只要彼此认同,这个假设可以是任何东西.
3.4.5 找出解答
前面三个规则—共识,主旨,论述—可以带出第八个规则.这也是诠释一本书内容的最后一步.除此之外,
那也将分析阅读的整理内容大纲的第一个阶段和诠释内容的第二阶段连接起来了.
- 规则八: 找出作者的解答
- 应用过前3个规则,你已经跟作者有了共识,抓到他的主旨与论述了,你就
该检视一下你收集的到的是什么资料,并提出一些更进一步的问题来.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
了解决问题,他是否又提出了新问题?无论是新问题或旧问题,哪些是他直到自己还没解决的?一个好作者,
就像一个好读者一样,应该知道各个问题有没有解决.
在你应用这个规则及其他三个规则来诠释作品时,你可以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在了解这本书了.如果你开始读
一本超越你能力的书—也就是能教导你的书—你就有一段长路要走了.
这最后一个(第三个阶段)阶段的工作很容易.你的心灵和眼睛已经打开,而你的嘴闭上了.做到这一点时,你 已经在伴随作者而行了.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有机会与作者辩论,表达你自己的想法了.
3.5 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或许你不这么认为,因为作者一路说个不停,你却无话可说.如果你这么想,你就是并不了
解作为一个读者的义务—你也并没有掌握住自己的机会.
事实上,读者才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并且,没有礼貌的读者任何时候有可能在任何时候打断作者的叙述,而作者却没有任何辩护的机会.
在一场双方都遵循思维的礼节的对话中,读者有义务,并且需要主动的回话.读者在主动的阅读中,必须能评论,
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没有自我期许的读者没法达到这个要求,也不可能做到分析或诠释一本书.
一旦读者确信已经能分析或诠释一本书了,若没有对书本进行评论,则是对作者的不公平.作者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
读者已经能与作者齐头并进了,这时候,作者就应该表现地像是他的同辈,可以与他对话或回话.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提出自己的想法.
3.5.1 修辞
修辞和人类的任何一种沟通都有关.在任何的沟通中,接收的一方如果也想同样认真,那就不但要有回应,还要注意
对方背后的意图,同时,还有能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当你有了自己的主见时,那就是你的主张,不是作者的主张了.
如果你不靠自己,只靠依赖别人为你做判断,那你就是在做奴隶,不是自由的人了.
修辞的运用是建立在作者和读者在文法和逻辑的顺畅沟通的基础上的.文法和逻辑的关系能让我们理解对方在说
什么,并准备做出评论.
3.5.2 暂缓评论
对一本书的评论规则如下:除非你自己听清楚了,也确定自己了解了,否则就不要回话.除非你能真的很满意自己
完成的前两个阅读阶段.否则,不会感觉到可以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当你做到这些事时,你才有批评的
权利,你也有责任这么做.
- 规则九: 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上述三种意见代表了所有的评论立场."暂缓评论"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那是一种你还没被说服的立场.
因为"同意"和"不同意"都代表了一种明确的立场,都是要有确切的理由,确凿的证据来论述.
对于批评,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直到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
为他的反对而烦恼.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同意","我不同意"之前必须做到"我懂了".在说出"我懂了"时,必须注意一点是:有时候
,一本书跟作者的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你的评论更须谨慎.
他可以将整体分成许多部分,同时又能找出思想与知识的要素,与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主旨与论述,再重新架构出一个整体.
3.5.3 避免争强好胜
- 规则十: 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 如果你直到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
"我不能反驳你,苏格拉底,"阿加顿说:"让我们假设你说的都对好了." "阿加顿,你该说你不能反驳真理,因为苏格拉底是很容易被反驳的."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了追求真理,要毁掉一些我们内心最亲近的事务,尤其向我们这样的哲学家或热爱智慧的人更是如此.因为,纵使双方是之忧,我饿模拟对真理的虔诚却是超越友谊的."
我们要说的只是: 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里准备.不论要同意还是反对,他该顾虑的都只有一点:
事实,关于这件事的真理是什么.这里要求的不只是诚实,读者看到什么应该承认是不必说的.当必须统一作者的观
点,而不是反对的,也不要有难过的感觉.如果有这样的感觉,他就是情绪化的,并且是个积习已深的好辩者.
3.5.4 化解争议
在争议中,一个人必须准备号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他永远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是在某一
个问题上有盲点.在争论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很多人认为争议只是一个
观点的问题,这是错误的,如果以增进理解为目地.
在争议中,一个人要确定这个争议是否由于误解.然后再把争议在真正的知识和个人的意见之间做出区别,还要相信
就知识而言,这个争议的议题是可以解决的.
- 规则十: 尊重知识月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3.6 赞同或反对作者.
在对作者做出评判之时,实际也还是对书籍进行评判,在负面的评价中,不外乎下面四个情况:
- 你的知识不足
- 你的知识有错误
-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4 分析阅读三阶段
-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
-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no term)
-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在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 (no term)
-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象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结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
意,不同意见或暂缓评论). -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结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
-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伟大的作者经常也是伟大的读者.在许多例子中,他们所阅读的书比我们在大学念的书还要少,但是他们读的精细.
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他们有权被成为权威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很
自然地,一个好学生通常会编程老师,而一位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运用本书所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
当然很多书都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
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5 辅助阅读
阅读一本书时,另一只手上还拿着一本字典,其实是个坏注意.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在碰到生字时也不可以查字典.
同样的,一本书困扰住你时,我们也不会建议你区阅读评论这本书的文章.整体来说,在你寻找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
自己一个人阅读.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最后你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的助力.
6 读书笔记后记
本书作者是一个严肃的学者,作家,认识到尽管国家的教育已经在30年来进步了不少,但是基础教育中对阅读的训练
仍然很薄弱.本书初作于30年前,但书的大部分内容在今天仍有很大价值.在对原书进行了大量修订之后,重新面世.
本书通过把书本当作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来解释了几个重要的观点:
- 阅读是沟通,更是接受没有老师的指导
- 在阅读沟通中,越主动的读者越能通过对书本的结构,内容的理解减小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差距.
- 在阅读中,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对书的评判来将书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进而增进自己的理解力.
- 在阅读中,尽量利用自己的头脑和书本的介绍去独自增进理解力,这样能锻炼阅读技艺
- 读与写是相互影响的,用说或写来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 在阅读中有四个高下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规律或规则
- 阅读是一本艺术或技艺,需要了解规律形成习惯并不断的练习,才能进步.
本书利用大部分内容详细阐释了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的步骤,是一本实用性的操作指导书.
或者由于读这本书之前没有读到这本书,或者由于目前只是在阅读,而没有实际使用它的指导,又或者这本书的 内容以笔者现在的水平还没法领悟的到,书读到分析阅读最后一章,就已经没有心情再去读了. 从已经读过的章节中,我看到了之前读书的很多误区,也学习到很多关于读书的新颖的观点.之前一直模糊地将翻书 当成了读书,很少有书能被理解,被吸收.关于之前一直困扰自己的如何控制阅读的速度的问题也有了一点点体会. 所以,这本书教会我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书的价值来决定阅读的方式,根据书的内容的结构来控制读书速度. 还有就是读书的目的是读进去书,用书来增进理解力. 作为一本实用性的阅读指导书,这也算达到了一点目的了.
Author: mashomee
Created: 2015-02-11 Wed 12:05
Emacs 24.4.1 (Org mode 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