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传统文化——弓道

据说和弓是世界上最大的弓,射箭时先摆正姿势,集中精神,然后放箭。弓道不仅是一项追求“真善美”的竞技运动,学习过程中还特别重视日本的传统礼仪,弓道还教导人们保持平常心,学习弓道,可以受益良多。

锻炼身心的弓道如今成为了一项竞技运动

过去人们在狩猎和作战中使用的“箭术”,如今演变成了“弓道”,目标也变成了不会动的标靶。

练习弓道的时候,首先要集中精神,等待时机,然后才射出箭,弓道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是众多学校课外兴趣活动项目之一,也是个人、团体竞技项目。弓道学习者还能接受考核,挑战晋级段位,弓道已成为一项比较全面的体育项目。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以弓道部为背景的动画、游戏和弓道部青春群像的“Hirahira hyuun”连载漫画,受此影响,学生中间的弓道爱好者正在增加。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弓道的历史都很悠久。日本发现了石器时代的弓,这是弓的起源。后来的宫廷和武士开始举行弓箭仪式,到了镰仓时代(1185-1333年),武士们为了锻炼身心和练习武术,修炼弓箭技术、马术和礼法,但到了十六世纪末,枪开始流行,弓箭不再有武器的作用,渐渐成为修炼身心的运动。江户时代(1163~1868年),武士必修的十八般武艺中,弓箭术列在第一。

弓道的基本——“射法八节”

“射法八节”意指八个一连串的动作,就像竹竿上的八个节。

①踏脚:两脚踏开,站好位置。

②定身:稳住上身,摆好姿势。

③搭弓:起弓、搭箭,手指扣弦。

④举弓:举起弓箭。

⑤张弓:双手保持水平,左右均等拉开弓箭。

⑥瞄准:集中精神,瞄准目标,等待时机。

⑦射箭:酝酿时机,气势和力量到达顶点时,自然放箭。

⑧留心(留身):射箭后保持姿势数秒,调整身心。

具有“真善美”,自然就命中

弓道有“近距离竞技”和“远距离竞技”两种。“近距离竞技”是28米外的直径36厘米的标靶,“远距离竞技”是60米外的直径1米的标靶,箭离靶心越近得分就越高,最后以得分决定胜负。人们认为,保持平静的心情,动作正确,重视礼法,真诚对待弓道,弓箭自然就会射中标靶。日本的小笠原和日置等流派特别注重射箭礼仪,在基本动作和射法上追求弓道的艺术性。

选手的服装通常是白色筒袖上衣、黑色裤裙和白袜子,即弓道服,另有防护手的护套,女性用的护胸等。截至2014年3月31日,日本练习弓道的人数达139,560人,其中男性73,774人,女性65,776人。(全日本弓道联盟会员人数)

世界上最大的弓,标准为全长221cm

和弓是日本箭术和弓道所使用道具的总称,相比全长160cm左右的洋弓,和弓的标准长度为221cm,是世界上最大的弓。和弓上下不对称,拉弓时在弓的中心偏下的部位握弓,和弓的构造从上到下简单质朴。

现代弓道中使用的弓有三种,1)用野漆树和竹篾当芯材,再用竹篾重合粘贴一起的“竹弓”。2)用碳当芯材,再将竹篾和木材重合一起的“碳竹弓”。3)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代替竹篾的弓,这种弓和竹弓相比,因为可以量产,所以价格便宜,弓的保养也简单方便,在初学者和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京都的“三十三间堂”有一条南北长达120米的射箭走廊,是武士展开连贯射箭竞技的靶场。现在每年正月在此举办“大的大会(全国大会)”,这是以身穿和服盛装新成人(刚满20岁的年轻人——译注)为主的弓道段位选手之间的比赛,并向公众开放。

飞奔的马上骑士,不能错过的“流镝马”

一边骑马一边用箭射靶的“流镝马”,作为日本传统的射击竞技和祭神仪式非常有名。每逢春秋季节,http://jp.xsjclass.com/subsite/detail/despa3132610日光东照宫、镰仓鹤冈八幡宫、浅草隅田川和京都下鸭神社等,北至北海道南至九州,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流镝马”竞技。去看流镝马,可以近距离观看参赛者骑着飞奔的马拉弓射箭,屡屡中靶的勇姿。一时间,恍若穿越时空回到了战国时代,你也许会感到一丝紧张呢。

【最早是源于战争技艺,当时的日本高级武将或者统帅全身附甲(包括面部佩戴有坚硬的假面仅露出眼睛和口鼻暴露面积很小)。在颈部只有咽喉部位属于暴露面积较大区域。在战争中有马术和箭术高明的武士骑马快速接近敌方的高级武将或统帅,用弓箭瞄准其咽喉部位一箭毙命杀死敌人。因为要求使用者必须马术和箭

时间: 2024-10-10 03:26:03

日本的传统文化——弓道的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失

过去三十几年的经济腾飞,使中国摆脱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然而在奔跑着追赶西方的路上,我们也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珍贵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甚至已不能清楚描绘它的本来面貌.这种东西就叫做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传统的精华不能丢,优秀的文化不能丢,优良的传统更应继承! 可悲!中国人拿着自己老

传统文化里面的尊师,与编程无关

中国古文化的传承,历来分为两条线,一显一隐.显者,通行于世间者也,前辈圣贤著书立传,广为传布.隐者,师徒之间口传心授,不立文字,三口不言.六耳不传,外人难窥其门径.故谓之隐.中国武术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门技艺.看书可以学到基础,学到一个较为一般的水平,但是如果想要武艺更进一步,则必须需要老师的口传身教.亲自指点.徒弟出师前,师傅那临行前的一点,才是你成功的点睛之笔,之前的,都是你为得到这点睛之笔而需要的基础铺垫.没有那些基础,这点睛之笔你也不会用.没有这点睛之笔,你的基础也仅仅就是基础,无甚大用

互联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使命也是机遇

近年来,随着整个时代越来越现代化,西方文化已经迅速渗透到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一个最为明显的现象: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开始疯狂学习英语,可是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孔孟老庄之学却成为了收藏在图书馆的典籍了,已经鲜有学生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刘旷本人并不是反对学习英语,但是从古到今传承了五千年的伟大中国传统文化却逐渐开始出现了断层. 对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华民族需要学习.但是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仅仅只有数百年,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已经传承了五千年,既然老祖宗把传统文化传承了五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听后感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而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们的祖先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阐发.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儒家经典<周易>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妇夫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天地.万物以及以礼仪为行为规范的人群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天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话实践计划书

理由:当今社会开放,许多西方文化流入中国,但人们吸取了太多腐朽西方文化,导致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现象发生,中小学校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的教育太少,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遥想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要弘扬伦传统文化. 时间:2016年一月十三日 地点:云南师范大学 相关资料:<弟子规>.<正义论> 讲座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改变中国 采访

杂言(传统文化)

中国的历史本来是一种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不断冲突和融合的文化,中国曾经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帝国.但由于越来越多的所谓读书人,不愿走出去看看,天天在古纸堆里找食粮,为了获得一日2餐,以出卖自己的行走自由为代价,发展出来了所谓的传统文化--愚民文化.中国的传统文人,大部分其实是一种圈养文人.这样的人一些人写出来的心灵鸡汤,能有营养么? 这就是封闭,保守和自以为是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一种封闭,保守和自以为是的人杜撰的心灵鸡汤.从唐以后,中国的文化就走上了这样的路. 做技术,做人都

中国高端陶瓷与传统文化研讨会在京召开

在此次研讨会上,APEC北京峰会国宴用瓷的主设计师.中央美院黄春茂老师介绍说,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APEC北京峰会国宴用瓷选用我国江苏高淳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制的珐琅彩青花瓷器,就是对我国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高端陶瓷产品的一次检验和展示.APEC北京峰会国宴主桌采用的“国韵黄”和嘉宾桌“珍珠白”的餐具,相映成辉.而以“盛世如意”为核心设计理念,提炼出宝相花纹.牡丹纹.云纹.如意纹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并将其贯穿到国宴用品的每款设计中,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国风.国韵. 在研讨会上,作为中国高端陶瓷企业代表

深圳传统文化研究会祝大家新年快乐

春节 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在,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年头岁尾的活动.按照我国农历,古称...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节. [春节人文意义]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

怎样做到真实再现传统文化艺术?

科技文化是以科技为内容的文化娱乐产品,它来源于现实中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文化艺术氛围,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中的流行文化.而且新科技正在引领传统文化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就如:高保真数字技术它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真实地再现敦煌艺术的神韵和信息,包括佛经故事.飞天.供养人等,画面造型多样,色彩瑰丽,可以近距离临摹古代绘画,对保护和传承千年敦煌壁画艺术起到重要作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认为,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是古代中西文化汇聚.碰撞.交融的重要场所.至今保留有十六国至清代的400余洞窟,既继承了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