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 webpack、react 开发环境(一)

基本介绍

Webpack 是一个前端资源加载/打包工具。它将根据模块的依赖关系进行静态分析,然后将这些模块按照指定的规则生成对应的静态资源,它可以将多种静态资源 JavaScript、css、less 等转换成一个静态文件,减少了页面的请求。

React 起源于 Facebook 的内部项目,用来架设 Instagram 的网站,它是一个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 JAVASCRIPT 库,主要用于构建UI,很多人认为 React 是 MVC 中的 V(视图)。由于拥有较高的性能,代码逻辑非常简单,所以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率都比较高。

这一次为了更好的学习 webpack 环境的构建和开始 React 的开发,工程搭建将会以实现一个 todolist 为目标,将每一个节点作为一个 commit,以便更直观的查看实现一个功能点所需要做的事情,同时也使得选择所需的依赖变得更简单可行。

你可以点击 show me the code 来查看和 Fork 此项目,如果你需要查看更多关于 Angular或Vue 开发环境的搭建可以点击 查看更多 来进行查看,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安装配置 webpack 基础

  • 首先新建工程目录,这里我们给项目名称取名为 webpack-react,对其进行创建并进入该目录:

    $ mkdir webpack-react && cd webpack-react

    然后进行初始化生成 package.json 文件(其中记录定义了这个项目所需要的各种模块,以及项目的配置信息,比如比如名称、版本、许可证等元数据):

    $ yarn init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设置相关信息,或者一路默认(回车)即可,当然如果你只要生成默认的,我们可以在执行初始化时命令时加上一个参数:

    $ yarn init -y

    即可。

  • 然后安装 webpack,由于我们使用的是 webpack4+ 的版本,所以我们还需要安装 CLI:

    $ yarn add webpack webpack-cli --dev

    当我们使用 yarn add 时,不仅会安装对应的包,并会将包的信息写进 yarn.lock 文件,从事该项目的其他开发人员在运行 yarn或yarn install 时将获得与您相同的依赖项。

    在 webpack 4 不是必须要有配置文件的,所以此时如果我们在 index.js 中添加内容直接执行 webpack 就可以进行打包,因为在 webpack 4 中默认入口文件为 ./src/index.js,默认出口文件为 ./dist/main.js。

    安装完成之后我们来对 webpack 进行简单的配置,首先我们在 package.json 同级目录下创建 config 目录用于放置部分配置文件,现在我们在 config 目录下新建 webpack.base.config.js 文件,用来存放开发模式和生产模式公共的配置文件,创建 webpack.dev.config.js 文件,用来存放开发模式下的配置文件,创建 webpack.build.config.js 文件,用来存放生产模式下的配置文件:

    $ mkdir config
    $ cd config
    $ touch webpack.base.config.js webpack.dev.config.js webpack.build.config.js

    现在我们先向共同的配置文件 webpack.base.config.js 中写入以下内容: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入口配置
        entry: {
            main: path.join(__dirname, ‘../src/index.js‘),
        },
        // 输出配置
        output: {
            filename: ‘js/[name].js‘, // 输出文件的文件名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输出文件所在目录
        }
    };

    如配置中所示,现在我们去对应的目录下创建对应的入口文件 index.js,并在其中输出“Hello world”:

    // index.js
    console.log(‘打包成功‘);
  • 刚刚我们建立三个配置文件,为了将两个模式下的配置文件与公共配置文件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安装和使用 webpack-merge 来进行合并:

    $ yarn add webpack-merge --dev

    这里我们先对开发模式下的配置文件进行配置:

    // 引入公共配置
    const webpackBaseConfig = require(‘./webpack.base.config‘);
    // 合并配置的插件
    const webpack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module.exports = webpackMerge(webpackBaseConfig, {
        // 指定模式
        mode: ‘development‘,
        // devtool由 webpack 直接提供,将打包后的文件中的错误映射到最初对应的文件中,便于调试
        devtool: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

    顺便我们也把生产模式下也简单的配置一下,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打包一下,查看打包后文件存放的名称和路径等,以检测书写错误导致一些错误,当然现在我们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配置:

    // 引入公共配置
    const webpackBaseConfig = require(‘./webpack.base.config‘);
    // 合并配置的插件
    const webpack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module.exports = webpackMerge(webpackBaseConfig, {
        // 指定模式
        mode: ‘production‘
    });
  • 使用 webpack-dev-server 构建本地服务器:webpack-dev-server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 web 服务器,并且能够实时重新加载。它的使用也比较简单,首先我们对其进行安装:

    $ yarn add webpack-dev-server --dev

    由于它直接开发模式下会被用到,所以我们直接去开发模式的配置文件(webpack.dev.config.js)下进行配置: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 引入公共配置
    const webpackBaseConfig = require(‘./webpack.base.config‘);
    // 合并配置的插件
    const webpack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module.exports = webpackMerge(webpackBaseConfig, {
        // 指定模式
        mode: ‘development‘,
        // devtool由 webpack 直接提供,将打包后的文件中的错误映射到最初对应的文件中,便于调试
        devtool: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 对 webpack-dev-server 进行配置
        devServer: {
            //本地服务器所加载的页面所在的目录
            contentBase: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服务器的主机号,默认是 localhost
            * 将该地址设为电脑的 ip 地址,局域网内的移动设备通过访问该地址下的30端口即可访问 web 应用
            */
            host: ‘localhost‘,
            // 端口
            port: 3000,
            /* 设置编译后文件的路径,导致最后的文件文件地址为:http://localhost:3000/dist/index.js
            *
            * publicPath: ‘http://localhost:3000/‘,
            */
            /* 应对返回404页面时定向到特定页面
            *
            * historyApiFallback: {
            *   rewrites: [{
            *     from: /./,
            *     to: ‘/404.html‘
            *   }]
            * },
            */
            // 热模块替换机制
            //- hot: true,
            /* 默认为 true, 意思是,在打包时会注入一段代码到最后的 js 文件中,用来监视页面的改动而自动刷新页面
            * 当为 false 时,网页自动刷新的模式是 iframe,也就是将模板页放在一个 frame中
            *
            * inline: true,
            */
            // 为 true 时,dev server 第一次会自动打开浏览器
            open: true,
            /* 对所有的服务器资源采用 gzip 压缩
            * 对 JS,CSS 资源的压缩率很高,可以极大得提高文件传输的速率
            * 但是需要服务端要对文件进行压缩,客户端进行解压,增加了两边的负载
            *
            * compress: true
            */
            disableHostCheck: true
        }
    });
  • 因为我们构建的是一个 web 应用,所以我们还需要对 .html 文件编译的支持,这样也可以更直观的看清我们 webpack 工作的情况,为此我们需要安装 html-webpack-plugin 以及 html-loader 加载器:

    $ yarn add html-webpack-plugin html-loader --dev

    因为该配置在两种模式下都需要使用,所以我们在公共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入口配置
        entry: {
            main: path.join(__dirname, ‘../src/index.js‘),
        },
        // 输出配置
        output: {
            filename: ‘js/[name].js‘, // 输出文件的文件名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输出文件所在目录
        },
        // 加载器
        module: {
            rules: [{
            test: /\.html$/,
            use: [{
                    loader: "html-loader",
                    options: {
                        minimize: true
                    }
                }]
            }]
        },
        // 插件管理
        plugins: [
            //创建 .html 并自动引入打包后的文件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index.html‘,
                template: ‘index.html‘,
                // 参照最初创建的 .html 来生成 .html
                inject: true,
                // 引入根路径下的 favicon.ico
                favicon: path.resolve(‘favicon.ico‘)
            })
        ]
    };

    当然我们在这里还需要在对应的目录下创建 index.html,也就是在根目录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C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shrink-to-fit=no">
        <title>webpack-react</title>
    </head>
    
    <body>
        <noscript>
            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noscript>
    
        <div id="root">Hello world</div>
    </body>
    
    </html>
  • 在安装和配置完上面的基本信息之后,最后我们需要来使用上面做的一切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设置 NPM 脚本(NPM Scripts)。打开我们最初初始化项目时生成的 package.json 文件,在对应的 script 字段下进行配置: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config config/webpack.dev.config.js",
        "build": "webpack --config config/webpack.prod.config.js"
    }

    Npm 中允许在 package.json 文件里面,使用 scripts 字段定义脚本命令。它是一个对象,它的每一个属性,都对应一段脚本。

    每当执行 npm run,就会自动新建一个 Shell,在这个 Shell 里面执行指定的脚本命令,新建的这个 Shell,会将当前目录的 node_modules/.bin 子目录加入 PATH 变量,执行结束后,再将 PATH变量恢复原样,所以当前目录的 node_modules/.bin 子目录里面的所有脚本,都可以直接用脚本名调用,而不必加上路径。

    因为我们的配置文件不在根目录下,在这里我们通过 --config 来指定执行脚本路径,现在我们就可以使用 npm run dev 开启 web 应用,如果前面的操作正确的化你将看到页面上显示“Hello world”的字样,并且控制台中输入“编译成功”的字样。

配置支持 ES6、JSX

如今在前端开发中 Javascript 主要是用 ES6 编写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浏览器都知道如何处理 ES6,因此我们需对 ES6 进行转换。

在 webpack 的 loader(加载器)中,babel-loader 正是这样一个用于将 ES6 及以上版本转译至 ES5 的神器,要使用它我们还需要安装一些依赖:

$ yarn add babel-loader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babel/preset-react --dev

然后需要在公共配置文件中 rules 属性配置 babel-loader 的相关信息:

{
    test: /\.m?js$/,
    exclude: /node_modules/,
    use: {
        loader: ‘babel-loader‘
    }
}

最后我们需要在根目录下创建 .babelrc 文件写入以下内容:

{
    "presets": [
        "@babel/preset-env",
        "@babel/preset-react"
    ]
}

现在我们就可以在项目中使用 ES6或着是JSX 语法啦。

配置支持 React、React-dom

首先我们将根目录下 index.html 文件中的 "Hello world"文本删掉,然后在 ./src/index.js 文件中写入下面的内容: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const App = () => {
return (
        <div>
            <p>Hello world</p>
        </div>
    );
};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显然保存后运行服务会报错,因为到目前位置我们的项目还不支持 React、React-dom,为了进行 React 开发,首先我们要安装如下依赖:

$ yarn add react react-dom

安装完成之后,再启动项目,会发现刚刚删除的 "Hello world"文本再次出现了,而且是通过 React 来实现的,到此 webpack-react 最基础的开发环境就搭建好了,但是 webpack 方面还有许多配置和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所以我们将在下篇文章里继续记录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你可以点击 搭建 webpack、react 开发环境(二) 来继续查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ani/p/10205612.html

时间: 2024-10-26 14:35:47

搭建 webpack、react 开发环境(一)的相关文章

搭建 webpack + React 开发环境

说在开头 上个月断断续续的在研究webpack的配置,但是很多网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只说了开发环境的配置,而忽略了生产环境的配置.大致研究了一下门路,然后就来写一篇随笔让自己能在以后能有个地方可以做参考. 正文开始 我就假装大家都是装了node的情况下. 1.进入项目目录,运行`npm init`按照步骤填写最终生成`package.json`文件,所有使用 npm 做依赖管理的项目,根目录下都会有一个这个文件,该文件描述了项目的基本信息以及一些第三方依赖项(插件).详细的使用说明可查阅[官网文档

从零开始搭建webpack+react开发环境

环境主要依赖版本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webpack安装及配置 1. 起步 新建项目目录,初始化npm,新建开发源目录 mkdir webpack-react && cd webpack-react npm init -y mkdir src 2.webpack

webpack+react开发环境搭建

一.安装Node.js Node.js可以直接从官网下载,按照默认的安装方式安装即可. 二.安装webpack Webpack可以使用npm安装,新建一个空的练习文件夹,在终端中转到该文件夹后执行下述指令就可以完成安装. //全局安装 npm install -g webpack //安装到你的项目目录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 三.安装webpack-dev-server //全局安装 npm install -g webpack-dev-server //

Webpack笔记(二)——搭建React开发环境

前几天一直在学习webpack,总算比之前学习的时候有了点收获,所以在昨天发布了一篇webpack入门笔记,今天继续使用webpack练了练手,搭建了一个React开发环境,如果还不熟悉的童鞋可以看一下昨天发布的笔记:入门webpack笔记 一.初始化项目文件夹 在任意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夹作为你的项目文件夹,命名随意.随后使用命令行工具,切换到该文件夹,键入npm init进行初始化(遇到的问题一直回车就好了),初始化完成之后可以看到生成了一个package.json文件. 随后在该项目文件夹

windows环境下搭建vue+webpack的开发环境

前段时间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vue的官方文档,后来就慢慢的学习搭建vue的开发环境,已经有将近两周了,每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就会报错,搞的我好郁闷,搁置了好几天,今天又接着搞vue的开发环境,终于成功了.我要把我所参考的文档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由于本人也是初级菜鸟一枚,如果有错误,还望谅解指正.下面言归正传: 所参考的文档链接:http://blog.csdn.net/syyling/article/details/52004892 http://www.cnblogs.com/ixxonli

【React】使用 create-react-app 快速构建 React 开发环境

create-react-app 是来自于 Facebook,通过该命令我们无需配置就能快速构建 React 开发环境. create-react-app 自动创建的项目是基于 Webpack + ES6 . 1.$ cnpm install -g create-react-app 2.$ create-react-app my-app 3.$ cd my-app/ $ npm start 项目目录 create-react-app 执行慢的解决方法

史上最详细Windows版本搭建安装React Native环境配置 转载,比官网的靠谱亲测可用

史上最详细Windows版本搭建安装React Native环境配置 2016/01/29 |  React Native技术文章 |  Sky丶清|  95条评论 |  33530 views 编辑推荐:稀土掘金 是一个高质量的技术社区,从 React Native 到 RxJava,性能优化到优秀开源库,让你不错过移动开发的每一个技术干货.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掘金」,技术干货尽在掌握中. 说在前面的话: 感谢同事金晓冰倾情奉献本环境搭建教程 之前我们已经讲解了React Native的OS X

搭建前端的开发环境和前端开发流程总结

一.搭建前端的开发环境 1.代码编辑工具:sublime/WebStorm/HBuilder. 2.断点调试工具:Firebug. 3.版本管理工具:Git(本人建议使用git,至于原因大家可以看看相关blog),安装完成后我们就可以从github上clone一些项目. 4.代码合并和混淆工具:webpack (Webpack具有Grunt.Gulp对于静态资源自动化构建的能力,同时兼容AMD与CMD的模块加载规范). 4.开发调试工具:NodeJs.很多非常有用的工具都是基于NodeJs的,我

使用create-react-app 快速构建 React 开发环境以及react-router 4.x路由配置

create-react-app 是来自于 Facebook,通过该命令我们无需配置就能快速构建 React 开发环境. create-react-app 自动创建的项目是基于 Webpack + ES6 执行命令如下: npm install create-react-app -g // 全局安装create-react-app,如果不想全局安装,则不要-g.可能会很慢,可以使用cnpm来安装 create-react-app my-app // my-app是项目名 cd my-app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