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访谈实录丨碧生源超融合架构探索之路

客户访谈:制造业 / 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VDI)

“超融合”的概念在近几年风头正盛,不仅各路玩家扎堆推出相关解决方案,用户们也纷纷将更多目光投向这一能让 IT 基础架构简化增效的 “新式武器”。

不过,任何新技术被广泛接受的过程中,都会充满波折与不确定性。当市场期待新技术能够解决当前之困、燃眉之急时,也不免怀着隐隐的担忧与疑虑。

超融合的概念太新了,真的成熟靠谱吗?

它没有经过 5-10 年的长期测试,现在敢用吗?

它在怎样的业务环境中更具优势,我们适合吗?

……

事实上,在超融合领域,已经有这么一批早期采用者正凭借超融合技术成功破解当前的 IT 架构难题,并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保持领先。

碧生源便是这样的开路先锋。

作为中国保健茶市场的领军企业,碧生源已拥有 17 年的信息化历史,然而随着碧生源近年来业务快速发展,作为承载整体业务运营的信息化体系也亟待升级。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碧生源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信息化重构改造。

主管碧生源集团信息系统建设的副总裁张峻,在操刀系统改造的过程中发现,最严峻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应用层面,还有 IDC 的扩容成本及维护复杂度正急剧增长,这让张峻感到措手不及,并逐渐意识到传统模式无法逾越的局限性,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替换方案。

此时,超融合技术进入了他的视野。从起初满腹疑虑到最终拍板,张峻经历了怎样的决策过程?碧生源超融合架构的探索之路又如何?

以下文字是我们对副总裁张峻的深度访谈实录,客观呈现了超融合在碧生源真实落地的全过程,以及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和实战干货 。

Q:请介绍下碧生源信息化的历程?

A:碧生源实际上是 17 年历史了,碧生源在应用信息化的手段上还是比较早的。大约在 2009 年就已开始使用 ERP 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线上使用扫码追溯系统,还有很多销售在使用的传统手机系统。

但在 2016 年以后,其实这个系统就相对比较落后,那时碧生源的业务就严重地受制于此。所以从 2016 年下半年,公司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信息化重构及重实施进程。

因此,碧生源引入的一系列新应用对底层架构的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 2016 年年初,我们就预见到了传统的技术平台已远远不能适应2017 年的业务发展了。所以 2016 年底我们就开始设计新的 IDC 和服务器集群的系统。

Q:原有的系统遇到了哪些问题?

A: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应用。由于原先的应用设计基本上是基于每个部门的需求来开发的,所以各部门之间的割裂比较严重。

第二方面是系统越来越集成,数据量越来越大,我们传统的底层平台,无论从网络(局域网、广域网),还是我们传统租用的 IDC 的存储能力、处理能力,都已经非常非常弱了。比如,我们原来的机房分布在两个地方,一部分在外包租用的 IDC 里,一部分在我们现在的办公大楼,条件非常简陋。所以原来业务经常中断,中断的时候业务部门就乱了,所以出现问题时,IT 人员只能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去查找原因,然后再解决。

Q:碧生源为何选择超融合架构?

A:根据 2017、2018 年业务规划,我们确定了底层系统扩容的需求。方案分为两部分,原计划是只扩容就可以,但是扩容完之后发现整个 IDC 空间也不够了,所以我们是为了完成系统扩容而必须先进行机房设备的扩容,这比我们实际系统扩容还要增加一倍的预算,时间要耗费将近一年左右才能完成整个的扩容进程。

其实这种情况是把我们逼到无路可选。也是在这时,我们才反复论证超融合这个实施方案。因为原先是沿着传统的方式往前走的,最早的方案我们一直在尝试挤压传统架构的项目实施周期,但无论怎么挤压,6 个月显然是躲不过去的,我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正好有超融合这个解决方案,其实以前我们是不了解有这样的技术方案,所以在这个阶段这种方案的出现吸引了我们注意力。

Q:碧生源如何评估和选择超融合厂商?

A:我们也经历了一段过程,毕竟超融合对我们来讲是个很新的概念。在前期,有四五家服务商在递方案。在这四五家中涉及到超融合的大概有三家。三家当中,SmartX 是专注在超融合的,另外两家是既提供传统架构,也提供超融合架构。但在方案的比较中,有的厂商提出超融合不太成熟,并不建议我们使用超融合方案,更多的还是考量传统架构。

但是,当时项目本身的计划预算已获得公司批准,业务已经发动,我们是在这个进展当中发现机房扩容反而变成了系统扩容必须先要面对的条件。如果设备机房扩容的投资、实施耗费时间都要翻倍的话,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在比较这三种方案时,我们觉得虽然超融合可能会存在未知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当前阶段和规模来讲,应该是适合我们的使用条件的。我们在规模可控的前提下,评估了所有系统迁移和未来运营可能存在的风险,结论是超融合在一定阶段来讲我们是可以驾驭的。

第二是在运行维护方面。针对传统架构,我们为了去维护整个网络、服务器、安全、数据库, 当初拟定要组建一个 3-5 人的运营团队,去运作我们升级好的平台。但我们实际考察超融合解决方案中发现,如果我们使用了超融合平台,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运营团队。

第三是如果我们引入了全新的超融合,当时我们也没有太强的信心,所以也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不仅做技术论证,我们希望实测。所以在最后四家方案当中,有一家听到实测之后是直接退出的,另外两家很犹豫,实测的计划大概持续了将近一个多月,最后不能落地。但实际上在听到实测这个建议的时候,SmartX 的反应还是非常积极的,所以我们虽然跟三家同时在谈实测计划,但最先落地的是 SmartX。

所以一开始,SmartX 就明确提出愿意参加实测,并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在我们这里搭出了实测环境。所以理论方案讲得再多,远远不如我们来看最后实测体验。在实测中,一是我们的迁移方案,也就是即将上线的测试系统,二是我们运维的实际演练,我们都在这里进行了实测。部署实测环境大概用了一周,实测测了将近三周到一个月的时间。

从实测结果来讲,我们的实际感受比在当时做方案评估时的感受会更加落地和踏实。也正是基于实测,让我们最终下决心说超融合是我们完全接受和完全可以驾驭的一种方案。实测结果一出来,我们很快,大概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进入了项目实施。

实际上最后的实施结果确实和我们当时预设是很接近的。真正实际设备到货到安装,我们计划迁移的系统还真就是一周,就全部迁移上去了。

Q:采用超融合之后有哪些成效与收益?

A:我们更新之后的 ERP 系统、HR 系统、OA 系统、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现在已经全部迁移到超融合体系里了。

使用超融合以后我们有了几个进展。第一,我们业务连续性有了充分保障;第二,我们的存储空间在原有空间内还有若干倍扩展能力;第三,我们的运维人员,原计划 3-5 人来运行整个系统维护,现在实际上只有 2 个人;第四,我们不再使用越来越贵的传统意义上的存储柜设备来存储我们的数据。

Q:使用超融合架构,有哪些经验分享?

A:因为超融合是比较新的概念,从我们引入到真正上线的心路过程还是非常犹豫的。因为一个技术平台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从我们实际使用来看,现阶段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但毕竟超融合还没有经历过 5 年到 10 年业务压力的长期测试。所以我觉得有几个因素可以考量。

第一,在业务规模可控的前提下,对于需要快速上线、想尽可能简化运营的业务环境下,超融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和尝试的选择。

第二,如果规模很大,不一定非要把全部业务一次性押上去,可以在某些系统中先尝试。因为对超融合平台的驾驭、运营的驾驭,包括超融合系统对应用系统的适应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我觉得可能跟合作方有关系,所以我们为什么在开始特别强调实测,其实也是非常非常担心这么新的东西,服务商消化技术的能力和对用户最终提供服务的能力到底是否能够跟得上。所以,选择一个比较可靠的服务商,控制好初级试用规模,可能是现在使用超融合非常重要的方法。超融合还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系统方案。

Q:碧生源超融合未来的扩展计划是什么?

A:一是我们需要进行系统整合。第二,所有新购系统也都将基于超融合平台,公司不再组建第二个平台来使用了。至少在目前我们的规模下,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情况下,我们的策略是全部移向超融合的平台。

Q:如何看待超融合未来的发展?

A:从不了解、不接受,到后来我们很坚决地转向超融合,以及结合我们现在实际使用三个月的情况来看,至少对于我们这样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方式,我们是很坚决地觉得超融合基本上在未来,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时间段,这是我们唯一的基础平台。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4073825/2319768

时间: 2024-08-27 22:42:39

CIO访谈实录丨碧生源超融合架构探索之路的相关文章

CIO访谈实录丨渤海人寿携手SmartX超融合大幅提升开发测试效率

客户访谈:金融/保险业 新金融科技时代,数据的可靠性及平台计算性能是核心要义:新业务上线拓展的迅捷性,更是激烈竞争中重要的取胜之匙.在创新技术驱动业务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保险行业新兴寿险企业渤海人寿选择 SmartX 帮助企业率先启用超融合架构,在降低运维成本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了高性能的需求,大幅提升开发测试效率,用技术利器推动业务不断优化上线,保持持续迅猛增长. 以下是我们对渤海人寿信息技术部负责人的访谈文字实录,客观呈现了超融合在渤海人寿 IT 架构转型升级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在提升开发测试效率方

选型宝访谈:怎样超越超融合,构建新一代企业级云计算平台?

写在前面 企业上云,是最近一两年CIO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互联网+"时代,IT云化正成为各行业转型.创新.增长的最新驱动力.另一方面,从传统云架构到超融合,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今天越来越成熟的云计算技术也为企业上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趋势之下,我们该如何构建一朵简单.稳定.安全.易用的企业级云? 李维良(主持人) 企业上云已经成为大趋势,那么,企业为什么要上云?应该上什么云 ? 曹心驰 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以及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建自己的IT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IT架构的区别

选择超融合其实是选择一种对效率的提升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超融合类似于动车组车厢,每个车厢都将存储.网络.计算融合在一起以保证数据计算存储传输的高效一致性,在扩容.提升算力等方面只需增加节点.模块即可,这解决了业务发展.业务规模.IT维护与规模投资等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风险. 从超融合技术产生以来,从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开始,逐步向相关上下游扩展,以实现真正的“超融合”.起初,各超融合厂商从各自的硬件设备出发,通过单一硬件设备的快速部署设施方向以实现超融合的目的,后来随着软件定义虚拟解决方案的

超融合架构真的完美吗?

最早大概是由NUTANIX知道"超融合"概念,原本以为这又是厂商的噱头和炒作,谁知不然,超融合这两年发展如火如荼.2015年被公认为超融合元年,在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推动下,超融合架构正在引领一场巨大的变革,成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超融合架构的优势和客户价值这个已经勿容置疑,各个厂商和媒体已经成功地帮客户洗脑了,和客户交流不提超融合都俨然被认为落伍,这里不用也不想再赘述.从辩证角度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超融合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或局限性呢?超融合有适用

超融合架构与虚拟化系统的关系

如果说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成就了虚拟化,那么虚拟化.高性能物理服务器和高速网络则成就了今天的超融合. 虚拟化技术的普及,让企业数据中心的电力.空间.运维等成本显著节省.高速网络成本的降低则让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心时万兆已经成为首选.当前,很多企业也利用网络升级改造的机会,将数据中心内部升级成全万兆.数据在数据中心内部移动的过程中,网络不再是瓶颈. 但是,企业的数据产生的速度(特别是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也是前所未有的迅猛,数据对于存储的性能.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数据中心内的其他组件不同的是,存储的

oVirt+SSAN超融合架构

1. oVirt+SSAN超融合概述 虚拟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中日趋成熟,随之而来各种云技术方兴未艾,对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网络存储不仅因为性能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虚拟化需求,而且是虚拟化环境中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的源头,逐渐成为牵绊虚拟化发展的某种瓶颈,超融合(HCI)技术的问世使得虚拟化环境下的存储问题迎刃而解. 超融合技术是为突破虚拟化环境下存储性能瓶颈的制约,提出的一种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与虚拟化环境相融合的解决方案.超融合技术基于通用的x86平台将存储资源进行整合使存储成本可控,采用分

超融合架构和服务器虚拟化是什么关系?超融合厂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器虚拟化?

虽然超融合架构以其为用户带来的巨大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但市场上对超融合仍然有诸多不清晰的概念和疑问,本系列文章将力求对这些概念进行逐一解释. 本篇介绍很多人经常问到的融合架构和服务器虚拟化的关系,并介绍不同的主流厂商对服务器虚拟化的支持情况. 首先,超融合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 IT 基础架构,这种架构具备以下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一定是通过软件结合标准的 x86 服务器来构建分布式存储,而不使用基于定制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分布式存储软件和虚拟化软件

关于-超融合架构(Hyper-converged)市场产品区别和决策标准

距离写上一篇似乎好久了,公司事太多尤其这个Q,本周还行,所以花些时间把脑子里的东西记下来. 自从2013年vmware宣布超融合vmware vSAN以来,目前超融合市场风起云涌,这次不是在炒概念,我熟知一个厂商更是在2015年卖出了多达100个节点,所以无论是从产品类型还是客户需求来看,超融合必定会在IT市场持续分羹,且越来杯越大. 为了尽可能务实,不变成一篇软文尽量克制自己评论哪个产品"好"或哪个"不好",虽然大部分我确实测试过.先说说分类,在聊下适合场景,最后

超融合架构浅谈

为什么叫浅谈呢,因为就是自己的观点,受知识所限难免偏颇.数据中心里面真正的东西总结起来就是三大部件:计算.存储和网络.这三大部件的演变过程是:硬件-虚拟化-融合. 在传统独立硬件时代,计算资源就是服务器,存储也是独立的硬件设备,因为服务器和存储之间的相互连接就构成了网络.不管是TCP/IP还是FC,这些构成服务器和存储之间连接的网络部分,随着服务器硬件的升级和存储的硬件的升级而成为瓶颈.为什么不把碍事的连接网络去掉,将最强的直接融合在一起,即服务器和存储硬件融合在一起,并且实现扁平化.在超融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