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乡村振兴典型 | 郫都区战旗村
date: 2020-03-08 10:55:25
tags: 乡村振兴
---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战旗村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综合配套改革,再次刷新多项“战绩”。2018年2月12日,习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农业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考察,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习总书记殷切嘱托一定要把乡村振兴这件事抓好,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1、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
村庄面积:2.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30亩
人口组成:9个村民小组,529户、1704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82人。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万元(2018年)
荣誉称号:“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先进村级组织”、“四川省富裕村”、“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四川省五个好村党支部”,此外,还连年被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 2007年,授予“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称号。 “全国文明村”、“省级四好村”、“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医疗保障:村集体每年发放人均40元的以工补农款,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全村村民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也由村集体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给160元的养老补助,给入托儿童人均补助60元。
2、发展历程简介
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1965年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取名战旗大队,后为战旗村。“战旗村以前是属于金星三大队,1965年金星大队开始分家,刚分家的时候,战旗村只有3间猪棚、1个文件柜、3把椅子和700元债务,除了土地,战旗村一无所有。
改革开放之初,战旗村也走上了家庭联产承包的道路。紧接着村上负责去银行贷款,生产队筹集材料,村民出工出劳,奋战了120天,把村上一个旧土窑,改建成了机砖厂,每天可以出砖1到2万匹。
1979年,战旗村创办了第一家村集体企业——机砖厂。接下来,战旗村以滚雪球的方式,又陆续办起了战旗酒厂、预制厂、复合肥料厂、面粉厂等,最多的时候总共创办了12家村集体企业。
1992年春,战旗村被列为郫县村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村。
1994年,先锋第一机砖厂等5家企业通过改制,走上了股份合作制道路。但到了1997年左右,由于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以及改制并不彻底,企业经济效益开始下滑。
2002年,李世立和高德敏两人先后到江苏华西村、山西皇城村等先进村进行考察学习,逐渐总结出 “农业规模经营”的理念。
2004年,战旗村通过联合、兼并、出售以及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购买小股东股份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改制,成立“成都集凤实业总公司”,理顺产权关系,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
2007年,战旗村开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拆院并院整理节约出208亩建设用地,实现土地收益。战旗村被四川省授予“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称号。
2009年4月,全村搬迁入驻战旗新型社区,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10年,战旗村利用预留的23.8亩集体建设用地,与北京方圆平安集团和四川大行宏业集团合作,建成“战旗第5季妈妈农庄”。
2011年,战旗村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进行了土地权属调整,确权颁证。确权后人均耕地1.137亩,村民利用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注入50万资金,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其中部分用于合作社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一部分出租给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形式种植蔬菜、苗木,剩余的900亩用于引进龙头企业。其中引进了榕珍菌业。
2015年,战旗村敲响了全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战旗村集体资产一举突破2000万元。如今这块13.4亩的土地已经建成了战旗村的“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后来高德敏书记发现挣钱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着手建设战旗村自己的集体经济项目——乡村十八坊。
2017年11月,战旗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京东云创”、“猪八戒网”、“天下星农”等知名品牌营销公司合作,搭建“人人耘”种养平台,实现农特产品“买进全川、卖出全球”精准营销。通过这个平台,城里人还可在农场中认领菜地,并通过手机APP实时关注蔬菜生长。如今,该平台的注册人数已达5万多人,销售总额达2500多万元。
2018年,规划建设以战旗村为核心的“五村联片”乡村振兴示范线,启动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并投用,成为辐射全省全国的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建成乡村十八坊、吕家院子等旅游景点,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战旗村被评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等称号。
3、区位交通
地理区位——战旗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郫都区、彭州、都江堰紧邻项目成品字形分布。
交通区位——距成都中心城区45公里,处于成都一小时交通圈,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由成都到都江堰的快读通道(沙西线)贯穿项目地,由项目地经彭溫路至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P212路战旗村专线公交线路(战旗村专线)由犀浦地铁公交站发出,经317线、安唐路、沙西线至唐昌战旗村。
旅游区位——战旗村所在的唐昌镇是四川省人文特色城镇,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唐昌镇是四川省旅游发展中的九条精品线路中的九环线上,处于大声读旅游经济增长级上。
4、自然条件和资源
(1)自然条件
战旗村所在的唐昌镇地貌以平坝为主,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夏凉。
(2)资源
土地资源——唐昌镇耕地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兼各种蔬菜、大蒜、烟叶、玉米等农作物。
水资源——河网众多、水资源丰富,各种支渠、农渠、排水沟,大部分农田能做到排灌自如,无水旱灾害。
旅游资源——目前战旗村自然旅游资源有西林盘、柏条河、花田、田园、湿地、苗圃等旅游资源,并且资源较为集中,具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有水文化、码头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等深厚的积淀,郫县豆瓣酱、唐昌布鞋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坐落在规划区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妈妈农庄、郫县豆瓣博物馆、乡村十八坊、农业观光、五季花田景观、农业公园、吕家大院等景点。
5、产业发展模式
战旗村产业发展路径是,先发展农业产业,在此基础上装填其他项目,形成农、旅、文、体、商一体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农业+”行动,共启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4个,吸引社会资本2.6亿元。
工业:有砖厂、“先锋一砖厂”、“先锋酿造厂”、“会富豆瓣厂”、“先锋面粉加工厂”、“郫县复合肥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成立组建了“成都市集凤实业总公司”,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的收入经营模式。
农业:战旗村的农业是集中经营管理,主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壮大满江红、富友等四家“土生土长”的调味品企业,以生产郫县豆瓣为主创立“蜀府”、“先锋”等省市著名商标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薰衣草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菌、蓝莓、草莓等特色产业,构成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循环、科技创新、景观农业和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式现代农业园。在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上,借助“京东云创”、“猪八戒网”“天下星农”等拓展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搭建人人耘“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实现订单化销售和实时检测,连接城乡两头,实现产销对接,催生订单农业等新型业态新模式。
服务业:以农业、工业为基础的服务性产业和配套产业,像乡村十八坊里的辣椒坊、汤圆坊、豆瓣坊、布鞋坊、蜀绣坊等具有川西建筑风格的作坊里人声鼎沸,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购买当地特产,也可以参观学习加工制作的工艺过程,体验传统民俗工艺,丰富旅游产品形势。在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上、大力发展以水果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上,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实现绿色种植、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里形成了风情商业街、旅游地产、田园酒店、农家客栈和商务会所、美食娱乐等产业形态。
五季花田景区距成都市区20多公里,到都江堰不过1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这里远山近水,宜居宜游,可谓成都平原的美丽田园。五季花田景区以花田新村、妈妈农庄、婚庆会务、美味果蔬为主题资源,以薰衣草花田为核心吸引物,主要景点有战旗新型社区、文化大院、薰衣草一号花田以及婚庆广场。有农业观光、运动休闲、高端婚庆、会议培训和旅游度假等五个功能,可同时接纳1500多人就餐,1300多人会议以及500多人住宿。为游客提供了最优质的休闲度假环境。
战旗村农业公园项目由新型社区、妈妈农庄、文化大院等资源盘活,除此之外,整合了沙西线以南近2000亩土地,其中涉及集体建设用地约150亩,以战旗全资控股的投资平台——成都集凤投资管理公司为平台,打造天府农业旅游体验地和生态田园小镇。其中天府风情小镇、农业科技园、乡村十八坊、农业养生等四大板块各具特色,块块出彩。天府风情小镇主要板块包括风情商业街、旅游地产、田园酒店、农家客栈和商务会所、美食娱乐等产业形态。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200余亩,将现有的种苗培育、大棚蔬菜、季节蔬菜、蓉珍菌业等优质资源重新整合,构成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循环、科技创新、景观农业和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式现代农业园。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型社区建设狠抓“土地流转”这个重点,形成村、企、农互动,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作模式。
(一)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优质蔬菜、花卉苗木、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5年内使战旗村耕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并带动周边两个村耕地规模经营比重达70%以上。今年10月底前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拓展面积500亩,形成1000亩规模。
(二)建成聚集5000人集中居住,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非建制型小城镇。年内完成中心村一期100亩区域集中居住房及基础设施、配套公益设施建设,入住1000人。
(三)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总结推广“村企农三合一”模式,深化集体企业改制,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与安德中小企业园有机对接,引进建成一批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基地生产与区域内企业发展有机联结,同时实现农民充分就业。
(四)依托沙西线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和临近柏条河优势,结合一产业发展,引水入城,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家生活体验等特色三产。
(五)结合一产业土地流转、二产业村企改制及企业引进建设、三产业蓬勃发展,多渠道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力争集体资产年均增长15%以上,集体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在拆院并院完成后,结合村改居工作,推进村集体企业改制的股份量化工作。
6、发展目标
战旗村将按照“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的总体思想,除了推出乡村旅游演出的新模式。还将设立成都战旗美术馆,将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乡村为大背景的专业美术馆,中国第一家以农村题材为主题的红色艺术中心,中国第一家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为宗旨的乡村美术馆,使之成为传承郫都区“味源”历史,四川省乃至全国一个新的文艺地标和乡村振兴文化品牌。
空间布局:“两区”,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新型社区;“一中心”,即文化活动中心;“两改造”,即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和村容村貌改造的“二一二”工程。
7、活动策划
(1)节庆活动
让文化景观与农业景观自然地结合,打造打造一个集文化、环境、历史于一身的大地艺术节,这也是战旗大地艺术节的目标。1月17日-2月26日,2020战旗大地艺术节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炫目开灯,超万盏造型各异的彩灯齐亮田间地头,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米老鼠、向日葵、千纸鹤、姜饼人的趣味漫画形象,绿水青山的创意彩灯,热闹非凡。除了主题灯会,还有田园大地艺术景观展、高校艺术创作作品展、民间技艺作品展以及“家园社造”共建美好战旗活动。在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新春耍成都·寻找最年味”活动评选上,2020战旗大地艺术节目前位列榜首。
灯海中的“千纸鹤”
高校艺术创作作品展
姜饼人的灯光形象
艺术雕塑作品《耕耘》
(2)旅游商品
战旗村展览中心
为庆祝建国70周年,我们特邀雄起艺术中心的中国创意人物水墨画家、著名漫画家彭长征先生创作的的多款邮品及艺术衍生品入驻中国邮政战旗邮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艺术雕塑作品《家》
除了新加入的创新型旅游商品之外原有的战旗当地特色商品还有郫县豆瓣、唐昌布鞋、蜀绣、竹编、手工豆腐乳、油制品、酱油等多个手工伴手礼商品,凸显和传播当地非遗和历史文化特色。
8、乡风文明
战旗村也相当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建起了战旗文化广场、农民夜校、社区小广场、战旗党群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阵地,还开设各种文化训练班,丰富村民生活、提高文化技能。
开展国学诵读、文艺表演、百姓讲堂等活动,培育形成友善淳朴、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的战旗新风尚。
战旗村以“旅游+教育”模式为方向,结合战旗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结构治理等方面经验,开办乡村干部培训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干部教育体系,以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党员服务等特色办学方式,提升各级干部政治能力、专业素养、担当精神、自律意识,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建好战旗文化礼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持续开展“家风家教家训”“大健康”等培训活动。实施乡村民风廊、文化廊、文化院坝打造工程,自发组建文工团、老年歌舞队、腰鼓队,常态化开展“传承巴蜀文明 发展天府文化”百姓大舞台巡演活动。与同行社工合作,推广“村+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让国学教育进村入户,村民家家都有《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积极评选推举道德、文化明星,评选出“新乡贤”12名,文明户50户,今年还将开展“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道德之星、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让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得到传承弘扬。
推动德治与“共治共建共享”相融互动,制定《战旗·村规民约十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法治文化融荟成心口相传的“战旗快板”。健全乡村道德评议机制,实施乡风文明“十破十树”行动,以家风培养、乡贤回归等共建诚信重礼、尚法守制等良好风尚,以村规民约共治大操大办、重殓厚葬、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陈规陋习,共同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风气。村支部书记高德敏带头摒弃大操大办陋习,其母亲过世时,自觉控制操办规模,全村丧礼操办费用明显降低,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的蔓延态势。
村庄具体做法有:
1、加大硬件设施建设
目前已投入30万元对原迎龙山庄进行改造,将其建成了具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篮球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提供阵地。
2、组建新农村文化宣传队
目前已成立战旗村新农村思想文化宣传队,下设老年腰鼓队、乡村歌手演唱队、少儿美术书法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进一步深化“高校+支部+农户”、“明星+支部+农户”的运作模式
深化“五一”期间“高校+支部+农户”,城乡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加强与高校联系,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高校师生和本土明星在战旗村开展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送文化下乡,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
4、治理乡村的经验:政策、家底和成功经验
高德敏书记向上级申请在战旗村创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学院,培训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搭建全国村官的学习平台。2019年2月份开始营业。授课教师由专家、实干家两部分人构成。搜集、讲解和研究全国的典型案例,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将是培训的重要内容。
9、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先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农村“厕所革命”,关闭5家污染企业,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1000亩,建成柏条河生态湿地,持续保持优美宜居环境。
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施拆院并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1、目前已投入15万元,对原党团活动室,地磅房预制厂围墙进行拆迁;对村民聚居点花台、人行道进行新建;对村域内道路沿线、村民聚居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
2、目前已完成拆院并院前期调查摸底和申报,于2008年全面完成拆院并院工作,建成一处可容纳3000人的农民新型社区。
10、经营机制
(1)管理模式
战旗村依托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构建“村党总支+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村民自治”工作格局,建立了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根据成都市郫都区的统一部署,村“两委”干部,每月全覆盖联系走访辖区居民。郫都区设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阵地”, 按照时间、地点、人员“三个固化”的要求,定期召开“三级联席会”,集中研究处理收集的问题和建议意见。
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战旗村采取“母公司(合作社)+子公司”的模式。母公司不负责经营,主要负责收益分配,除集体资产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简单经营外,不得独立经营,只能通过入股的方式,与民营主体共同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经营。
为健全监管机制,战旗村严格规定村两委成员不得在母公司领工资,只能从公共支出中领取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则与工作考核、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直接挂钩。制定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母公司彰显公平原则,子公司体现效率原则。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通过“清权”、“晒权”、“束权”,细化明确村(社区)干部权力“边界”及决策程序。
村集体出资50万,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每亩土地720元折价入股),组建战旗村农业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将土地集中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入股农户按每亩720元保底收益,经营利润按村集体和农户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组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新组建战旗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在股东资格认定、股份量化原则、章程制定、年终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开辟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途径,增加农民分红收入。
村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后,为农户提供合作医疗、老年人补助等各项社会保障。
(2)运作模式:
″ 依托战旗村农业股份合作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 依托战旗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3)制度管理
村上成立由村民代表为主体,村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村两委干部等15名人员共同组成的村民主监事会。采取定期列席村内重要会议、开展咨询活动、检查重要事项、参与社会评价活动等方式,对村集体资金的安排使用、重要工程项目及承包方案、村内公益事业兴办、社会保障救助等全村重大事项进行监督,独立自主开展监事活动,使村民主监事会真正成为村内重大决策的“评判人”,村民利益的“守护神”,基层民主科学管理的“推动者”。在村民主监事会的推动下,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了《战旗村民主管理办法》,并按该办法的规定,先后就村集体资产改制、村容村貌改造、村文化大院建设等进行了民主决策。通过民主监事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有效地改变了我村过去存在的管理不科学、缺乏民主等状况,融洽和改善了基层干群关系。
(4)人才管理
战旗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支部书记高德敏这样一个有见识、懂经营的的引领者,他推动战旗村的集体经济向前发展。他本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懂农村和善经营的能人,被邀请到各地讲课,介绍乡村振兴的经验。他既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也是村庄的管家和经营者。
郫县县政府搞大型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与村民之间互动交流,思想碰撞,让村民们更好的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学生了解战旗村有发展前途,需要更独破优秀人才的加入,后来这种形势的活动被称为战旗村“文化大院,后来也吸引了很多高层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管理是关健,在培养基层干部方面,战旗村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强化干部人才吸纳和就地孵化,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活力,村里抽调干部到街道挂职,进行多岗位轮训锻炼,着手研究制定“蹲苗计划”、“归引计划”,为乡村振兴储备干部。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战旗村鼓励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吸引外来投资者入驻。在本土人才培育方面,战旗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分类培育布鞋匠竹编艺人、蜀绣达人等非遗传承人,发展传统手艺,依托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农民夜校等载体,对农民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实践技能操作等培训,早就更多乡村本土人才。
人才管理的几个关键步骤有:
第一步,四种渠道“找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采取“谈话推荐、组织推荐、公开邀请、个人自荐”等形式,通过四种渠道“找人才”,重点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青年农民、创业青年、临聘人员中公开遴选,拓宽人才发现渠道。
第二步,四种方式“识人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注重“政治标准”,精准识别发现人才。采取“座谈交流、结构面试、公开演讲、综合考察”四种方式“识人才”,通过现场演讲、综合考察、评委考评、廉政审查等方法,公正公开公平发现和选拔使用人才。
第三步,四种方式“育人才”。坚持实岗任职与挂职锻炼相结合,跟班学习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育好、用好和管好村(社区)后备干部。
人才管理具体举措:
一是重“培植”建“梯队”,育好激活本土能人。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学院、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分类培育布鞋匠人、竹编艺人、蜀绣达人等“土专家”“田秀才”“农能人”,并纳入“战旗乡土人才库”,形成本土人才梯队,已通过平台培训7期1500余人。组建由本村老党员、本土企业法人、外来投资人才、乡村志愿者等组成的战旗乡贤理事会,积极为战旗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筑“凤巢”搭“舞台”,引进留住优秀人才。构建柔性人才招引机制,瞄准战旗乡村规划、特色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领域,制定出台人才引进补贴、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精准的吸引能人政策,为新乡贤等优秀人才营造自然舒适的创业置业环境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吸引一批优质外来人才,引育成为新村民、新乡贤。从甲骨文公司返乡创业的秦强,看好郫都区乡村发展的良好机遇,带领20多名大学生创建全国“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打好“乡情牌”,架设 “连心桥”,留住一批本地优秀人才扎根战旗投资创业。曾在红原创业的“金针菇种植能手”李宗堂,看到了家乡创业的良好环境和美好前景,怀揣着对家乡养育感恩之情,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先后创办远近闻名的“中延榕珍”、“汇菇源”两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
三是聚“合力”强“融合”,盘活人才“一盘棋”。构建“战旗需求”对接专业人才资源匹配平台,坚持“引、育、用、管”原则,推进“四新联培”,充分发挥战旗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新乡贤、新村民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实践技能操作等培训教育,培养出职业经理人5名、本土专家8名。通过因材施教,“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打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后一公里”。
11、总结启发
归纳战旗村发展历程,总结乡村振兴经验,有以下几点感悟。
乡村振兴领导人的重要性。始终坚持村党总支“核心引领”作用,大胆创新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坚持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链的理念组织经济工作,大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抓好农业农村改革。战旗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全面盘活沉睡资产,着力推动农村资源入市、城市资本下乡,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初步实现了产业得发展、农村得治理、农民得利益。
乡村治理有效。战旗村将依法依德治理贯穿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成为相融互动、平衡推进的自然过程,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在基层落地生根。认真贯彻“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重要指示,狠抓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涵养乡风文明,不断增强乡村软实力。
共同富裕是首要目标。历届村两委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以总量带存量、以集体带个体,积极拓宽增收渠道、精准施策帮扶,实现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生态宜居是保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让战旗生态底色更亮丽、生态经济更蓬勃、生活环境更宜居。
教育为本,抓好人才振兴。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内育外引,实施四新联培活动,引进外资一批新乡贤、“土专家”,形成战旗人才“聚宝盆”效应。
郫都区是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战旗村在四川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拍卖“第一槌”,率先将13.45亩闲置用地以49.5万元/亩的价格公开挂牌入市,获得价款收益706万元;在四川率先获得集体土地融资授信2000万元,成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金融创新成功范本。
坚守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从改革开放以来都是“租得出去也拿得回来”,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储备了集体资产,改革的取向始终瞄定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户增收。
党支部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集体经济组织对全村土地实行了最大化统筹,真正落实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造了条件。
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找准定位,用好区位,抓“保护生态环境美新村”,适应市场需求,凸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体资产效应不断放大。
完善和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增强推动改革的凝聚力;坚决依靠群众,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智力、技术、管理下乡,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carchal/p/1244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