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享单车,说点什么

共享单车,这也许是今年夏天以来最火的一个词语了。然而,它的火不只是在概念上,也真真切切的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先上几张图片吧!

mobike

ofo

先简单说一些,我对这两款产品的看法。

1、从科技角度

这一点,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有结论。ofo单车,可以说和普通自行车没有一点不同。而mobike单车,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单车。从铃铛到车轮,再到轮胎,再到链条。充满了大量创新元素、科技元素。其中包括,发电及供电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精度定位设备、人机交互设备。从二维码扫码开锁,到自动定位、预约,再到自动计费。虽是一辆自行车,却让人感觉受科技的亲切魅力。总的来说,mobike单车更炫酷。

2、从设计角度

这一点,也不用多说,大家都有结论。ofo单车,没有什么设计,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单车造型,如果说不同,可能就那把锁不同于传统的单车吧。而mobike单车,从造型上来说,都是相当吸引眼球的。简约的车架,简约的造型,似乎除了那把锁之外,没有多余的设备。然而即便是这把锁的存在,mobike也做了很好的设计,让人看上去很舒适,使得车身看上去更协调。总的来说,mobike单车更时尚。所以,朋友圈中大量晒骑行mobike的照片,而很少晒ofo的。

3、从质量角度

这一点,似乎也不用多说。网上大量ofo单车毁坏的照片,而关于mobike的破坏照片,似乎少了很多。这是与单车的制造质量有关的。也和用户的一个心理有关,毕竟贵重的东西大家都会爱惜,即便那东西不是你的。

4、从价格角度

这个,不多说。至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使用价格都是mobile更高一些。不如便宜实惠。具体价格,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每个城市各不相同。除此之外,押金金额ofo单车是99元,而mobike单车是299元。总而言之,ofo比mobike更便宜实惠。

5、从实用角度

这一点,网上自由论断。从两点分析,一是从实用方便度,个人认为mobike更胜一筹,市面上mobike覆盖率更高,大街随处可见。而ofo相对来说,有点形单影只、身单力薄。二是从好用的角度,这一点多说人反应mobike像健身房的单车一样笨重,骑上去太费力。而ofo则感觉非常轻便舒适。

6、从成本角度

首先,从生产成本上mobike的肯定更高,据说每辆成本在3000元,而ofo的成本在300元。从维护成本上,个人感觉ofo应该更高。网上有人说mobike难以维护,我个人不见得如此。说先是机制上,mobike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去管控自己的单车,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社区上人的参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护成本。反之,ofo没有这一套完整的体制,以及车的质量上无法的到保证,随时都有可能被破坏、丢失的可能。

7、从资金角度

mobike单车已经进入C轮融资,金额已达1亿美元以上,今年共进行了3次融资;而ofo单车今年一年进行了5次融资,最后一次融资金额达到1.3亿美元。投资mobike的有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等企业,投资ofo的有滴滴、小米、中信、经纬中国等企业。总之,两方都资金雄厚,不缺钱。


个人总结:

我更喜欢ofo,其原因很简单,好用、便宜,能满足我的一切需求。但我个人更欣赏和看好mobike,因为感觉它很有底蕴,而这个底蕴可以支撑起它更好的发展。无论如何,这两款产品的出现,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只是眼前,更是能让自己切身感受它们带来的便利。祝愿它们能够更好的发展。

时间: 2024-10-18 12:02:59

关于共享单车,说点什么的相关文章

聊一聊共享单车

1.共享单车的模式用户交押金,然后骑车,按照骑车时间进行计费.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还并不属于共享经济,更像分时租赁. 2.共享单车的用户人群 & 特征用户人群:80后.90后的低频打车人群,其中学生.白领偏多用户特征:年轻群体.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追求时尚:城市节奏生活快,白领.学生等时间紧张,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中低端消费人群,追求性价比: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追求环保出行方式 3.满足需求:主要满足了用户 短途出行的需求,具体如下:固定需求:固定线路: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从学校.公司等

爬虫获取mobike共享单车信息

背景:端午节假期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建模比赛,题目是关于共享单车的供需匹配问题,需要获得共享单车的数量和时空分布情况. 在苦苦找寻数据无果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用爬虫对天津地区的mobike进行统计. 在网上找到了这篇爬虫的代码,本着少造轮子的基本原则,我选择了这个代码进行统计,这里记录一下历程,方便日后查阅. 先上原作者github地址:git clone https://github.com/derekhe/mobike-crawler.python3环境,爬取的是微信小程序,之前是可以爬手机客

共享单车APP定制为什么深受大学生依赖?

随着最近共享单车APP获得融资的消息,现在街头随处可见那些共享单车的踪迹.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些单车的发展,为什么这些单车APP会这么深受大学生依赖呢?广州APP开发品向科技跟大家详细解释下原因. 单车共享APP为何应以校园作为切入口 1.使用率高:相较于其他的用户群体来说,由于大学校园相对比较大,学生们上课.赶时间时都需要骑单车.而且学生们在校园与校园之间游走时骑单车要方便很多.就以广州大学城为例,骑单车比等公交车的要方便多. 2.相对比较诚信:相对比来说,学生群体的诚信度是比较高的. 3.市场

共享单车也玩山寨!还能做哪些突破底线的事儿?

在大众的印象中,山寨虽然早已成为常态,但其模仿的对象往往是成熟的产品或者服务.将后者照搬过来改头换面,借助后者的影响力,去蹭一波热点,以最快的速度捞钱,是山寨的最大特点.但没想到的是,就在方兴未艾的共享单车领域,竟然也出现了山寨事件! 这一山寨事件,是某创业企业对ofo小黄车进行copy,让人傻傻难辨真假.那么问题来了,为了能在火爆的共享单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部分共享单车企业未来还会做出哪些突破底线,一切向钱看的事儿呢? 从头到脚的山寨!让人目瞪口呆 近日,四川广安街头蹭蹭蹭地冒出一批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残废”之后,怎么处理才是上上策?

自共享单车诞生之后,关于它的争议.诋毁.赞扬.痛批等或褒或贬的声音从未停止.但不管怎样,似乎都无法让共享单车高歌猛进的态势停下来.如今,共享单车的火爆是其他共享经济细分项目所无法比拟的.而在凑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土豪金.纯黑等多种颜色之后,这些花花绿绿的单车"残废"之后如何处理也被摆上了日程. 修理成本高.修理时间长.回收价格极低.修理速度不如投放新车速度--这些都是共享单车"残废"之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将"残废"

扶共享单车

我,一名来深圳的程序员,住在城中村.今天和来深出差的发小散步,聊了很多心得.23:50,在回宿舍的路上,一群人走在前面,其中一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就顺手推到了一排共享单车,然后笑着离去. 对此,我暂时就不发表当时的心理活动了.当我走到横躺在路边的单车旁,便一个一个扶起了这些平时给我带来方便的单车们.在这我就想表达,我以后会尽自己的一些能力,扶起路边倒下的共享单车.最后也 希望看到这篇日记的朋友们能和我做一样的事--扶起平时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单车.

全民围剿!共享单车窘境下该怎么挽回民心

虽然当下共享经济项目层出不穷,但其中最引人注目.潜力最大,且对大众生活影响最广的当属共享单车.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中,共享单车从零开始以最短的时间在国内彻底火爆.而在满足大众短途出行刚需的同时,资本的热度也让共享单车"昏了头".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像扔钱一样疯狂在城市中投放单车.似乎投放单车数量的多少,直接与自身的实力.所占市场的份额等挂钩.而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共享单车成为城市的负面"标签"--影响交通.污染环境.安全风险--由此,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对共享单车进行&

关于共享单车的供电问题如何解决?

摩拜一代,后轮上的发电机. 给后轮上安装一个发电花鼓,然后在正常骑行的时候少工作或者不工作,在刹车的时候满负荷工作,所以这种车骑的时候稍微重一点,而且刹车的时候手感和一般自行车不太一样: 一般自行车,无论你多用力捏闸,这种摩擦减速的特性不会被改变的一点是:车速越快,制动效果越差,停车时,制动效果最强.制动力与车速成反比关系.这是一般自行车,实际上也是所有通过摩擦产生制动效果的机械的共有特性. 然而摩拜单车的后轮制动效果,从感受上来说,几乎是反过来的:车速越快,制动效果越强劲,停车时,完全感受不到

50天!3家!共享单车终于开始了“大逃亡”

还记得当年的"千团大战"么?惨烈至极.血流成河.但最终,仅剩下美团和大众点评--二者还合二为一了.与其相似的,还有共享打车行业.社交行业.信息分类行业等.国内特殊的互联网形势决定了,在一条赛道上只能容下数名大佬参赛者比拼,其余的在半路上就会被提前淘汰出局.而在目前火爆的共享单车行业,似乎也要"拧干水分",显现出最残酷的一面. 数据显示,从6月中旬到8月初,短短的50天中已经有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而这或许只是一个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单车行业有可能还会加快洗牌的

出售周边+品牌合作!共享单车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共享单车目前的火爆,可谓有目共睹.不过,暂且不管各大共享单车企业是如何展开"撕X"大战,单单是商业模式就值得商榷.当下共享单车企业还都是在疯狂融资,极力扩地盘.但就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企业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租车押金.骑行花费等作为主要的营收来源,目前尚未有一家企业表示已经盈利. 要想在未来能够真正实现盈利,有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能力,共享单车企业必须绞尽脑汁地以单车为核心,不断向外衍生出新业务.既能够让用户产生使用黏性,又能增加营收渠道.目前,已经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开始摸索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