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是懒人造就了方法》读后感悟

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懒使人慢节奏,但也使人大脑的运转快速起来。因为懒,不想动,所以就会想一些简单的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使生活不再那么繁重。无论什么时候,思想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愿意去想的人生活总是会给予优待的。  懒人造就了方法,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突然间想想那些聪明的人,大多都是懒人。因为想得多,所以做得少。因为想得多,所以思维得到了锻炼,变得越来越聪明。懒人造就了方法,当一件事情需要很大功夫才能做完时,勤快人想得是马上去做,尽快完成,而懒人想得是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节省时间,此时懒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方法。越勤快,越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因为勤快人的脑子里想的并不是方法相关的东西。很多时候,做一个懒人还是很有必要的。

愚公移山即使是个完整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执行起来所要耗费的时间是很长的。虽然不是死循环,但是他的后代能不能一直遗传下去,以及他的子子孙孙愿不愿意继续搬山还是个大问题。一旦一个条件不满足,这个程序就突然终止了。相比之下,李冰的烧山法简单快捷还不用动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简直不能更划算。为什么李冰烧山而愚公移山呢?我们不能不否认愚公是个勤快的人,但是它的勤快恰恰使他没有办法去观察和思考,而李冰这个懒人观察入微,他能通过妻子的做饭日常而联想到烧山,真是聪明。 这么大个工程里,如果有一个人会闲到看火烧石头, 那他一定很懒。那么多事堆着不去做,去看烧石头,你说 他不是懒是什么。      正是一个懒人造就了“烧石头”这个“碎石”的方法。 愚公太勤快了,勤快得今天可以比昨天多凿一倍的石头。 或者在愚公的项目计划案的首页里就写着朱笔大字:“吾 今胜昨倍许,明胜今倍许,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快。 ” 但是越发的勤快,愚公将越发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   人的精力终归是有极限的。提出新的“方法”,解决的

将是影响做事成效的根本问题。而愚公可以多吃点饭, 多加点班,但突破不了人的精力的极限。

 一个人摆书的习惯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思考问题能力是否清晰,混乱不堪的书籍摆放一个人思路想必也是紊乱的,常用的书摆放在桌上,不常用的书放在书架里,知道书怎么摆放,何时用,这个人的思路也是清晰的,拿到一个项目,知道如何去开始,如何去设计,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那么这项目也就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合格的程序员不仅是埋头敲程序,还要有时间思考,思考甚至比敲代码更重要,想好了步骤,设计思想,敲代码就不是那么难了,就是水到渠成的简单一件事,所以要花费时间来思考,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时间,这是提高效率,程序=算法+结构+方法;方法有了,其它两项也都很好完成了。

时间: 2024-08-27 19:14:25

《大道至简-是懒人造就了方法》读后感悟的相关文章

大道至简之懒人造就了方法读后感

在大道至简的第二章中,他的引例是李冰凿山,这个故事与第一章中的愚公移山产生了很鲜明的对比.愚公“碎石击壤”,李冰“积薪烧之”:愚公人少且工程实现预期时间很长,但李冰带领了上百号人,且必须在短时间内显示目标.两者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人勤奋固然很好,但是倘若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寻求方法,其实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并且能过使方法更加广为流传.正如愚公与李冰两人移山的方法,后代的人们肯定更多的去使用李冰的方法去尽快实现目标.这也是我们编程的要义所在:优化. 何为优化,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被很多次

读《大道至简—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有感

读了大道至简第一章编程的精义之后,我觉得感触颇深,于是乎我又读了第二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第二章写的也是非常的好,非常的吸引我. 第二章的开头便引用了李冰凿山的故事,在战国时代,李冰作为蜀国的成都看守,他自身的手下有非常之多,但是他也使用了一个非常省力的方法,那就是“积薪而烧之”,而不是像愚公那样“碎石击壤”,引出了标题懒人造就了方法.前面第一章提到了程序设计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折衷,也就是用更容易的方法实现要求重要李冰就是想到了用火烧的方法,只用了不多的人,不多的时间就烧平

大道至简《懒人造就了方法》读后感

今天又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二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在生活中,“懒人”常常被讥笑,“懒人”更是不收欢迎.而劝人勤奋的名言典故却数不胜数.而在书中“懒人”有其特殊的含义,从中我明白了“懒人”,懒人必有懒人的方法,高明之处,过人之处. 这一章将“愚公移山”和“李冰凿离堆”的故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同样的都是战国时代,愚公和李冰同样是开山,却运动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他们的比较,明白了这样一件事: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愚公的所有精力都花费在凿山方面,所以他并没有精力放在思考上,只能靠体力来做成事情,到最后

大道至简-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愚公移山,的确十分勤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凿山,但对于这项十分庞大的工程来说,所需要的时间必然是巨大的,所消耗的精力同样也是巨大的,看似勤快的愚公并不懂得怎样去更快地凿山,在当今时代,效率一词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更是尤为重要,项目都是有指定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就要求效率得高,愚公显然不能胜任,而开凿都江堰的李冰显然深谙此道,懂得“积薪烧之”,他手底下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不可能学愚公去移山,所以他需要更快地凿山,在一次无意中看到妻子做饭,在火烤的鹅卵石突然被水浇

《大道至简》第二章读后感--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何为“大道至简”?在周爱民的<大道至简>一书中给出的大道至简的解析是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它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些招数或者方法. “僰蘭道有蜀王兵,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破,(冰)乃积薪烧之.” 话说,战国时期有一人叫李冰,他干了一件事情与愚公类似,那就是凿了一座大山,然而凿山的过程却与愚公相去甚远.愚公历代子孙去凿穿了山而李冰以火烧石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李冰又是为什么会用“烧”这种方法来碎石的呢?如果李冰也象愚公那样日复一日地督促着他的团队凿石开山,那他一定没有时间来学习.寻找或

《大道至简》之第二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读后感

我自己是河南济源人,所以从小就对愚公移山的故事非常的熟悉.愚公移山本意并不在于移山或者搬家,他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力去征服它.解决它.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在坚定不移地为了实现目标而奋斗.但是,<大道至简>里却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一个道理: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愚公会凿,李冰会烧.从小,家人给我讲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多在讲它的日积月累.勤奋苦干的精神—

《大道至简》第二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读后感)

何为“大道至简”?在周爱民的<大道至简>一书中给出的大道至简的解析是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它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些招数或者方法. 前几天我把这本书的第一章用伪代码的形式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我就写写这第二章的读后感吧.第二章的标题是:是懒人造就了方法.为什么是懒人造就了方法呢?作者用战国时期的李冰凿山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史记中说是“蜀守冰凿离堆”,是说李冰在成都的时候凿出了离堆.一说是李冰将都江堰附近的玉垒山凿了一个大口子,叫宝瓶口,而凿的石头就堆成了离堆.另一说,则是李的确是凿了一座“(溷

读《大道至简-- 第二章 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有感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无不是靠这些“懒人”. 懒人造就了方法,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突然间想想那些聪明的人,大多都是懒人.因为想得多,所以做得少.因为想得多,所以思维得到了锻炼,变得越来越聪明.懒人造就了方法,当一件事情需要很大功夫才能做完时,勤快人想得是马上去做,尽快完成,而懒人想得是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节省时间,此时懒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方法.越勤快,越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因为勤快人的脑子里想的并不是方法相关的东西.很多时候,做一个懒人还是很有必要的. 愚公和李冰同样是在凿山,但是愚公每天都在

《大道至简》第二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读后感

说实话,读完该章,真的有很多启示与启迪,这都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探索不到的…… 该章首先点明懒人造就了方法.但是我认为这句话所告诉我们的不只是表面浅显的道理,而应该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应该盲目的去解决,而是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懒人并不是懒,而是遇到事情懂得去思考问题,从而可以轻松的解决.书中提到李冰强于愚公在于李冰用烧山碎石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山“搬走”,而愚公虽然很勤劳,条件越艰难,自己越发勤快,就越发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只是也只能一点一点的搬.如果将愚公看作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