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一)——冒泡排序及改进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效率很低,但是算法实现起来很简单,因此很适合作为研究排序的入门算法。

基本思想

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俩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下沉,较小的数往上冒。即:每当俩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他们的排序与排序的要求相反时,就将他们交换。每次遍历都可确定一个最大值放到待排数组的末尾,下次遍历,对该最大值以及它之后的元素不再排序(已经排好)。

java实现

public class Sort{

  private int [] array;

  public Sort(int [] array){
     this.array = array;
  }

  //按顺序打印数组中的元素
  public void display(){
     for(int i=0;i<array.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ay[i]+"\t");
     }
     System.out.println();
  }

  //冒泡排序
  public void bubbleSort(){
     int temp;
     int len = array.length;

     for(int i=0;i<len-1;i++){  //外层循环:每循环一次就确定了一个相对最大元素
         for(int j=1;j<len-i;j++){  //内层循环:有i个元素已经排好,根据i确定本次的比较次数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 array[j-1];
                array[j-1] = array[j];
                array[j] = temp;
            }
         }
         System.out.print("第"+(i+1)+"轮排序结果:");
         display();
     }
  }

}

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 a = {1,5,4,11,2,20,18};
     Sort sort = new Sort(a);
     System.out.print("未排序时的结果:");
     sort.display();
     sort.bubbleSort();

   }

打印结果:

算法分析

上面的例子中,待排数组中一共有7个数,第一轮排序时进行了6次比较,第二轮排序时进行了5比较,依次类推,最后一轮进行了一次比较。

加入元素总数为N,则一共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N-1)+ (N-2)+ (N-3)+ ...1=N*(N-1)/2

这样,算法约做了N2/2次比较。因为只有在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大时才交换数据,所以交换的次数少于比较的次数。如果数据是随机的,大概有一半数据需要交换,则交换的次数为N2/4(不过在最坏情况下,即初始数据逆序时,每次比较都需要交换)。

交换和比较的操作次数都与N2成正比,由于在大O表示法中,常数忽略不计,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O(N2)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比较糟糕的结果,尤其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所以冒泡排序通常不会用于实际应用。

冒泡排序的改进

上面已经分析过,冒泡排序的效率比较低,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改进。

最简单的改进方法是加入一标志性变量exchange,用于标志某一趟排序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交换,如果进行某一趟排序时并没有进行数据交换,则说明数据已经按要求排列好,可立即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比较过程

在上例中,第四轮排序之后实际上整个数组已经是有序的了,最后两轮的比较没必要进行。

改进后的代码如下:

//冒泡排序改进1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1(){
     int temp;
     int len = array.length;

     for(int i=0;i<len-1;i++){
         boolean exchange = false;  //设置交换变量
         for(int j=1;j<len-i;j++){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 array[j-1];
                array[j-1] = array[j];
                array[j] = temp;

                if(!exchange) exchange =true;  //发生了交换操作
            }
         }
         System.out.print("第"+(i+1)+"轮排序结果:");
         display();
         if(!exchange) break;  //如果上一轮没有发生交换数据,证明已经是有序的了,结束排序
     }
   }

用同样的初始数组测试,打印结果如下:

上面的改进方法,是根据上一轮排序有没有发生数据交换作为标识,进一步思考,如果上一轮排序中,只有后一段的几个元素没有发生数据交换,是不是可以判定这一段不用在进行比较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前四轮的排序结果为:

未排序时的结果:1   5  4  11 2  20 18

第1轮排序结果:1  4  5  2  11 18 20

第2轮排序结果:1  4  2  5  11 18 20

第3轮排序结果:1  2  4  5  11 18 20

第4轮排序结果:1  2  4  5  11 18 20

第1轮排序之后,11、18、20已经是有序的了,后面的几次排序后它们的位置都没有变化,但是根据冒泡算法,18依然会在第2轮参与比较,11依然会在第2轮、第3轮参与比较,其实都是无用功。

我们可以对算法进一步改进:设置一个pos指针,pos后面的数据在上一轮排序中没有发生交换,下一轮排序时,就对pos之后的数据不再比较。

代码改动如下:

//冒泡排序改进2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2(){
       int temp;
       int counter = 1;
       int endPoint = array.length-1;  //endPoint代表最后一个需要比较的元素下标

       while(endPoint>0){
          intpos = 1;
          for(int j=1;j<=endPoint;j++){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array[j-1];
                 array[j-1]= array[j];
                 array[j]= temp;

                 pos= j;  //下标为j的元素与下标为j-1的元素发生了数据交换
              }
          }
          endPoint= pos-1;  //下一轮排序时只对下标小于pos的元素排序,下标大于等于pos的元素已经排好

          System.out.print("第"+counter+"轮排序结果:");
          display();
       }
   }

对的算法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面的两种改进方法其实治标不治本,是一种“扬汤止沸”的改进,下面我们来一次“釜底抽薪”的改进。

传统的冒泡算法每次排序只确定了最大值,我们可以在每次循环之中进行正反两次冒泡,分别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此可使排序的轮数减少一半。

改进代码如下:

//冒泡排序改进3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3(){
       int temp;
       int low = 0;
       int high = array.length-1;
       int counter = 1;
       while(low<high){ 

          for(int i=low;i<high;++i){   //正向冒泡,确定最大值
              if(array[i]>array[i+1]){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array[i];
                 array[i]= array[i+1];
                 array[i+1]= temp;
              }
          }
          --high;

          for(int j=high;j>low;--j){   //反向冒泡,确定最小值
              if(array[j]<array[j-1]){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array[j];
                 array[j]= array[j-1];
                 array[j-1]= temp;
              }
          }
          ++low;

          System.out.print("第"+counter+"轮排序结果:");
          display();
          counter++;
       }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09-29 20:31:21

排序算法(一)——冒泡排序及改进的相关文章

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Java)

 冒泡排序即每次遍历.相邻数字间进行比较,前者大于后者进行交换,不断将最大值后移,直至沉至最后位置:算法关键要点在于确定每次循环的边界: 后面两种算法则是对冒泡排序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但相对于其他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性能依然较差. //冒泡排序 public class Bubble_Sort { //最原始的解法 public void bubble_sort1(int[] data) { int n = data.length; for(int i = 0; i < n; i++) { //

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Java实现

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 一.初级的冒泡排序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 @title BubbleSort * @describe 冒泡排序 * @author 张富昌 * @date 2016年10月1日下午3:56:30 */public class BubbleSortLow { // 起泡排序是快速排序的基础,但是排序速度较慢. // 基本思想:将序列中第 1 个元素与第 2 个元素进行比较,如前者大于后者,则两个元素交换位置,否则不交换: // 再将第

基础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最近经常调用api中的排序算法,很少自己写了,有时候也只写写快速排序这些比较快的排序,然而刚开始学排序时用的一些基本的排序算法却有点忘了 正好今天Java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写个选择排序热热手,趁这个机会再来复习下一些基本的排序好了. 一.冒泡排序(稳定排序) 学编程接触到的第一个排序算法,基本思路就是,给定一个无序数组a0.a1.a2.a3....an; 通过从左到右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把最大或者最下的数依次放到数组的右边,最后得到有序的序列 public static void maoPao(i

排序算法 之 冒泡排序

之前看到一个题目,大概是:有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数组内的元素取值范围为0到m,且不相等,要求元素经过n次移动后使数组有序(即算法的复杂度为O(n)).看到题目后想了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发现并不能满足题目要求,直到有次看书有看到了桶排序然后豁然开朗,所以决定把这些排序算法再写一遍,加深记忆. 约定:之后的文章默认待排序的数组大小都为n,排序结果为由小到大,采用c#作为代码实现. 1.基本的冒泡排序算法: 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外层共需要对序列进行n-1次遍历,内层从e[0]到e[n-i](i为外层遍历

java排序算法之 ---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从头遍历未排好序的序列,每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较大(或较小)的元素放在后面,一轮遍历之后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已经放到最后,然后依次重复之前的步骤把未排好序的序列进行排序,遍历 n-1 轮之后,整个序列就排好序了(第 n 轮不必要,因为第 n-1 轮排序后只剩下最后一个元素).因为这种排序算法每次排好一个元素,就像冒泡一样,所以叫冒泡排序. 举个小例子: arr[] = {6,1,5,3,2,4} 第一趟, 6,1,5,3,2,4  :  1,

我的Java开发学习之旅------&gt;Java经典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一.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排序算法1——冒泡排序

在介绍冒泡排序之前,优先介绍一种算法设计的策略——蛮力法.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直接基于问题的描述和所涉及的定义.由于蛮力法是基于问题的定义来思考的,那么可以说它是一种几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一般性的方法.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笨”,即解决方法的过程既不巧妙,也不高效.而冒泡排序就是蛮力法在排序问题上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所谓冒泡排序,即是对于一个给定长度为n的无序数组,由初始位置开始,比较数组相邻两个元素,如果是逆序排列的,就交换它们的位置,重复多次之后,最大数就“

排序算法(一)冒泡排序

以前就学过C,最近学的JAVA,感觉不错. 明年研究生了,现在我想复习一下数据结构,都是基础的东西. 先从排序算法开始吧.第一个冒泡排序.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简单的冒泡算法. { //static 静态只能调用静态 int temp=0; int SwapSteps=0;//交换的次数 int CompareSteps=0;//比较的次数 int flag=1;//如果排好了,再循环就没用了,怎

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基本思想 假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对待排序数组进行遍历,如果当前值大于其后一个值则进行交换,不断的进行遍历,直到没有交换动作的发生.冒泡排序的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最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另外冒泡排序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故其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实现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MyData[10] = { 7,3,12,46,32,64,

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的两种方式

冒泡排序是排序算法的一种,思路清晰,代码简洁,常被用在大学生计算机课程中. 冒泡排序有两种方式,相邻的两个数比较,把大的数(或者小的数)放在上面,依次进行,像水泡一样,逐渐上浮. 也可以以相反的过程,把较大的数(或者较小的数)放在下面,推入湖底.这两种方式都是冒泡排序,因为冒泡排序是比较相邻的两个数,下标不具有跳跃性,同时也是一种稳定的算法. 方式一:较大的数(或者较小的数)上浮 1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2 { 3 for(int i=0; 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