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M2项目阶段总结

1.M1/M2总结

我们这学期完成了学霸项目。

在M1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分工,完成了一个系统的计划,然后是对学长代码的移植和优化。在优化代码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一些代码的冗余以及指向性混乱,数据方面的处理也是没有系统,没有结构。由于大家之前接触的语言都是C,C+和Java,而且只知道git,没有用过TFS,好在大家勤勤恳恳,努力学习了C#,JSON,TFS,并对代码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辛苦,才得以将M1版本开发出来。

M2阶段是在与很多科目的竞争中做出来的,当时不少科目期末考试和大作业,于是团队中课程较少的人更加辛苦一些,抽出更多时间,前端与后端不断沟通交流,才将M2完成。

2.链接到以前的博客

http://www.cnblogs.com/zhangbolong/p/4830941.html

问题一:如何判断一个软件是值得维护的?抑或如何评价一个软件的发展潜力?

一个软件是否值得维护依赖于它对用户的满足度和对开发者的预期目的的实现。比如说,它是否可以覆盖开发者预定的测试需求?例如,对于一个质量非常好的软件产品,存在的软件缺陷异乎寻常的少,测试用例设计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测试用例,已经完全覆盖了测试需求,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测试用例在执行时发现了缺陷,而其他用例都顺利通过了。那么在它满足于用户的目的的情况下,就可以认为它是值得维护的。对于一个即熟悉测试工作,又熟悉被测应用的测试人员,应当可以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理解测试用例中表达的测试思路,并可以很快的执行完这个测试用例。当开发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影响了测试需求,测试用例的作者或其他测试设计人员,应该可以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完成定位并维护所有相关测试用例的工作。

问题二:是软件本身的实用价值重要还是用户的使用价值更重要?

软件从无到有的设计、研发,一直到推送到用户的面前,中间经历了很多复杂的流程和步骤,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清楚的,显然软件的成功也并不能靠一两句话去解释。

软件的成功是数种、甚至数十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的得益于依托于庞大的资源、有的依托于畅通的渠道、有的依托于政策优势、甚至有的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所以很难通过一两个软件去判断。
软件价值和用户体验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软件的主要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这也是它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它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就不会去使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围绕它的所有盈利方式也就无从谈起。它对用户的价值是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基础。

价值大于用户体验:一个没有价值的产品就像无根之萍。

用户体验决定产品成败:在多个有价值的同类产品中,综合体验好的会更接近成功。

问题三:多人项目中,如何合理的取得平衡点并使效率最大化?

在学生时代,还是更多依赖于不同人的开发水平,我认为,对于结对编程(以及两人以上的编程),团队成员中,尤其是负责开发和测试的程序员,他们之间的水平不能差距过大。差距过大会使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性都打折扣。而且在水平差不多的团队中,往往更加协调。其次,在分工时,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擅长及能力分工。

问题四:如何预先避免不同软件运行时带来的冲突?

我的原意是指软件对于不同平台的兼容性,而非不同软件厂商恶意竞争。移动领域的开发,目前面临不同操作系统需不同开发语言,同一操作系统存在不同版本,同一版本存在不同机型等难题,给移动开发增加了很大难度。PhoneGap,Titanium,SenCha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跨平台开发技术。

问题五:如何预见用户需求?

在需求分析阶段,利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

3.阅读以前文章,新的体会

在实际的开发阶段,以往文章中的许多模式,比如瀑布模型,是很不适用的。在M1阶段,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在M2阶段,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按该模型进行。

需求阶段:分词器,TFS,XML

设计阶段:文本关键词的提取和翻译

实现阶段:黑盒功能测试,代码审查

发布阶段:软件工程中项目整合的方法

维护阶段: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维护代价

时间: 2024-11-03 21:54:08

M1/M2项目阶段总结的相关文章

【个人阅读】软件工程M1/M2阶段总结

这次作业是好久以前布置的,由于学期末课程设计任务比较重,我在完善M2阶段的代码的同时又忙于数据库的实现和编译器的实现,一度感觉忙得透不过气来....到这些都基本完成的时候,会看自己以前的阅读心得,觉得经过了M1/M2阶段自己第一次接触android代码开发的一无所知到后面通过合作编程以及不断的查找资料和测试代码下,我对结对编程以及软件开发又有了一些个人的理解和建议,正好发现还有一次阅读作业,就顺便我的想法都记下来... 还是从学期开始来说吧,第一次是个人统计词频的项目,这次作业还没有纳入团队编程

软件工程M1/M2总结及阅读作业总结

一.软件工程M1/M2总结 写下这篇总结的时候,我们的软件项目尚未完工.虽然尝试申请了延期答辩,但最终未能成功.这意味着,我们的项目能否正常发布已经处于了一个微妙的状态.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只能尽力而为了. 整个一学期的开发下来,我在软件工程方面体会最深的是成本问题以及技术债.以前写的项目往往没有特别严格的deadline,很多是个人的随兴而写的东西,写不动了就不写了.又或者是作业,最多也就那么一千行,怎么都是可以写完的.而软件工程这门课的团队项目,7个人,一个完整的网站,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

M1/M2总结

M2阶段也快结束了,在此对M1和M2阶段做一份总结. 之前的问题 之前在http://www.cnblogs.com/encoin/p/4027044.html中提出了5个问题,现在去看觉得当初提的问题挺幼稚的.而且自己也给出了回答,在此就不再赘述,仅对最后一个问题做一些补充.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之前的答案是先多了解几门,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觉得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语言最感兴趣,感觉就是这一段时间用什么语言写多了,写惯了,似乎就偏向于那种语言了.只是很多时候会因为需求

个人阅读作业 --软件工程M1/M2总结

软件工程M1/M2总结 写在前面的话: 这学期的软件工程伴着考期的展开逐渐落下帷幕,回顾这学期的软件工程,我感觉我的热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中逐步消耗殆尽,每个人对于这门课的体验都会有所不同吧,可以确定的是软件工程的方法论非常重要,于实践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但是这是否就自然而然的衍生出我们对于这门课程发自内心的认可呢?我认为这个问题还值得继续探讨.

InterviewQuestion_SQLServer_Probl_将数据表year|month|amount查询成year|m1|m2|m3|m4的样式

题目:有个年度统计表,结构如下: 怎么样把这个表,查询成这样一个结果: 这是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于数据库的题,没有一点思路,不知它考查到的知识点是什么,如何下手? 网上搜了一下,有哥们儿说这是典型的"行转列问题",好像用到"交叉表查询",下面看看具体的代码! 文件:SQLQuery1.sql /* 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 工具: 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数据库: Interv

【个人总结】软件工程M1/M2总结

个人博客连接: http://www.cnblogs.com/lwq12061168/p/4094252.html http://www.cnblogs.com/lwq12061168/p/4028450.html 这次作业是老师很久之前布置的,今天晚上是截止日期,也是才想起来写.其实前几天也想起来了,但是忙于其他的考试和课程设计,所以推后了.这使我又想起高小鹏老师的经典之言:“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真是无比正确.只是无端有一种“呵呵”的感觉. 我实在是不想写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说我在

M1/M2个人总结

软件工程整个学期结束了,很开心学了这门课,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感觉自己在整个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有所把握,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更多的项目中去. M1阶段个人总结 这是之前写的总结的链接:http://www.cnblogs.com/zmpy/p/4117668.html M2阶段个人总结 人员分配与任务调整 由于M1阶段基本所有代码都是我写的,之前软件开发中的所有框架我都已经搭建完善,所以我们团队讨论了一下,决定把M2阶段的任务分配给他们每个人,每周每人

【个人阅读作业】软件工程M1/M2总结

链接:”看<快速软件开发>的五个问题“ http://www.cnblogs.com/leiyy/p/4027759.html 一.较为明白的问题 1. 在文章的第一个关于Square_Tech的案例中,代码测试和优化都是在所有程序完成以后才进行的,这应该也不符合快速软件开发的要求吧.如果测试工程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加入到软件开发中的话,软件开发进程会不会更快呢? 在团队项目之前,虽然并不是特别了解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但想到既然是软件开发项目中的一个单独列出来的角色,那就肯定大有用处.当初为什

M1/M2 总结

时光是一列不会回头的列车. 这一学期这么快就过去了,当时刚开始软件工程的那些日子还历历在目.不知道那些如风般过去的日子带给我了什么.然而我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改变了. 刚开始软件工程的时候,我对团队还一无所知,还伴随着一点小小的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英雄,无论是脚踏筋斗云手拿如意金箍棒的孙悟空,还是一晚在键盘上敲出3000行可用代码的vczh. 现在站在光流的末端看从前的自己,几多感触,几多遗憾,恐怕个中滋味,难以一一尽述. 先说说我们的项目.对于项目而言,我们无疑没有获得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