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文件实时同步工具

自同步软件是一款自同步是最好用的局域网文件实时同步工具。软件使用方便、同步快速,并且支持五大平台,包括windows、mac、linux、android和IOS(未发布)。
轻松实现多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同步,无需注册下载即用,简单与智慧并存,安全与极速并重,您居家办公必备的之神器。

自同步软件特点
1.全平台覆盖。 包揽所有平台,让跨平台使用数据不在那么遥远。
你不必担心在Windows、Linux、Mac多平台间的数据传递;更不必担心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设备间传输文件的跨平台问题。 
自同步全平台覆盖(Windows、Linux、Mac、Iphone、Ipad、Android),完美解决跨平台问题,让跨平台使用数据不再那么遥远。  
2.独创P2P同步。 无需中心服务器,任意两个设备自动同步数据。
您无需为在电脑和电脑间传递数据而到处寻找U盘;也无需为在手机与电脑间拷贝图片而使用数据线。 
自同步以独有的P2P同步技术让您在任意两个设备上自动同步文件。 
3.数据只属于你。无需云,无需外网,安全高速。
你无需在使用云服务同步文件时为担心数据丢失、泄露而苦恼;更无需在传输大量文件时因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而发愁。
自同步无需云、无需外网,安全高速,数据只属于你。

自同步软件功能
1)在无网的情况下,手机、平板、电脑间无线同步数据。
2)零流量极速同步,歌曲图片秒同步,大文件同步速度无限制。
3)点对点通信,同时数据传输加密,最安全的同步工具。
4)支持Android手机、Android平板、Windows、Linux、Mac OS X。

如何使用Windows 版

下面例子是教你如何在两台windows电脑(zisync-window1与zisync-window2)之间建立同步,如何让zisync-window1桌面上的目录A与zisync-window2桌面上的目录B建立同步关系。

Step 1:启动”自同步”程序,设置同步口令(token),自同步会自动发现局域网内有相同同步口令的设备,如图:

输入您的同步口令(我们在此输入同步口令zisync),点击完成,发现另外一台同步口令为zisync的设备(zisync-window2),其中zisync-window1为当前设备,如图:

Step 2: 建立设备间的互相信任,鼠标右键点击设备zisync-window2,点击【添加信任】,向zisync-window2 发送请求信任的请求,如图,

然后在zisync-window2设备上同意信任该设备,完成后,可以看到与zisync-window2已经建立了信任,如图:

如何创建一个同步目录

点击选项页上的【同步目录】,可以看到当前没有已建立的同步关系,所以我们点击左下角的【添加】按钮来建立同步目录,如图:

选择【使用已有的同步目录】,然后点击下一步,会出现让您选择其它设备的同步目录界面,如图:

当前在zisync-window2上没有看到已存在的同步目录,所以我们点击【创建同步目录】,选择“桌面/B”来为zisync-window2创建新的同步目录,点击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zisync-window2多了一个同步目录的信息,如图:

点击【下一步】去选择本地的目录,如图:

选择与建立同步关系的本地目录,在该教程中,我们选择“G:/zisync”,点击【完成】后,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在两个设备目录之间建立同步关系的操作。

在自同步主界面上【同步目录】可以看到你刚刚建立同步关系,如图:

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gguozhenqian/8105821

时间: 2024-08-14 20:48:45

局域网文件实时同步工具的相关文章

lsync目录文件实时同步工具

参考文档:https://vastxiao.github.io/article/2017/09/02/Linux/lsyncd_usage/ 防止连接丢失,已保存至百度网络-郑州-XXXXX 建议首先查看  参考文档连接,写的比较全了 1.简介 lsync 官网:https://axkibe.github.io/lsyncd/ Lysncd 实际上是lua语言封装了inotify和rsync工具,采用了Linux内核(2.6.13及以后)里的inotify触发机制,然后通过rsync去差异同步,

Rsync+inotify实现文件实时同步

数据备份.文件备份是运维.DBA等岗位最熟悉不过的话题,这里不介绍数据库的备份,简单介绍一下文件同步工具,这样的工具有很多,Windows环境下有Goodsync.FreeFileSync等,Linux下rsync.unison等,常用的实时同步,是几种工具的组合,经过组合的工具达到文件实时同步的效果. 一.常用实时同步方案 1.NFS网络文件系统 该方案是分布式架构中,解决不同节点对同一资源访问的问题,搭建NFS服务器,将其挂载在不同的节点,每个节点将公用的数据存储在NFS服务器上,实现文件的

Inotify+rsync实时同步工具实战

Inotify+rsync实时同步工具实战 分别有机器:server-178/24,client-b-179/24,client-c-180/24 中心分发服务器Master:client-c-180/24 备份服务器    :client-b-179/24和server-178/24 基于备份服务器已经提供rsync --daemon的基础上,在中心分发服务器(rsync客户端)配置inotify,监控的目录设置为/www/ 1.查看当前系统是否支持inotify ls -l /proc/sy

Centos 6.5 rsync+inotify 两台服务器文件实时同步

rsync和inotify是什么我这里就不在介绍了,有专门的文章介绍这两个工具. 1.两台服务器IP地址分别为: 源服务器:192.168.1.2 目标服务器:192.168.1.3 @todo:从源服务器(192.168.1.2)的/www/目录下的所有的文件实时同步到目标服务器(192.168.1.3)的/www_bak/目录下 源服务器下需要安装rsync和inotify,源服务器做为server端,实时的向目标服务器client端发送数据 2.安装 rsync 一般centos6.5下都

rsync+inotify 实现服务器文件实时同步

rsync+inotify 实现服务器文件实时同步 操作系统:CentOS 6.X 源服务器:192.168.80.132 目标服务器:192.168.80.128 目的:把源服务器上/data/app目录实时同步到目标服务器的/data/app下 具体操作: 第一部分:在目标服务器192.168.80.128上操作 一.在目标服务器安装Rsync服务端 1.关闭SELINUX vi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enforcing #SELINUXTYPE=targ

inotify用法简介及结合rsync实现主机间的文件实时同步

一.inotify简介 inotify是Linux内核2.6.13 (June 18, 2005)版本新增的一个子系统(API),它提供了一种监控文件系统(基于inode的)事件的机制,可以监控文件系统的变化如文件修改.新增.删除 等,并可以将相应的事件通知给应用程序.该机制由著名的桌面搜索引擎项目beagle引入用于替代此前具有类似功能但存在诸多缺陷的dnotify. inotify既可以监控文件,也可以监控目录.当监控目录时,它可以同时监控目录及目录中的各子目录及文件的.此外,inotify

【linux教程】inotify用法简介及结合rsync实现主机间的文件实时同步

一.inotify简介 inotify是Linux内核2.6.13 (June 18, 2005)版本新增的一个子系统(API),它提供了一种监控文件系统(基于inode的)事件的机制,可以监控文件系统的变化如文件修改.新增.删除等,并可以将相应的事件通知给应用程序.该机制由著名的桌面搜索引擎项目beagle引入用于替代此前具有类似功能但存在诸多缺陷的dnotify. inotify既可以监控文件,也可以监控目录.当监控目录时,它可以同时监控目录及目录中的各子目录及文件的.此外,inotify

(转)Linux下通过rsync与inotify(异步文件系统事件监控机制)实现文件实时同步

Linux下通过rsync与inotify(异步文件系统事件监控机制)实现文件实时同步原文:http://www.summerspacestation.com/linux%E4%B8%8B%E9%80%9A%E8%BF%87rsync%E4%B8%8Einotify%E5%BC%82%E6%AD%A5%E6%96%87%E4%BB%B6%E7%B3%BB%E7%BB%9F%E4%BA%8B%E4%BB%B6%E7%9B%91%E6%8E%A7%E6%9C%BA%E5%88%B6%E5%AE%9E

14,Lsyncd实时同步工具服务

1,lsyncd实时同步工具 1)lsyncd实际上是lua语言封装了inotify和rsync工具,采用了Linux内核(2.6.13以后里的) inofify触发机制然后通过rsync去差异同步,达到实时的效果,它最厉害的地方是完美解决 了inotify+rsync的海量文件同步带来的文件频繁发生文件列表问题.其次配置方式简单.2,安装 yum -y install lsyncd3,创建配置文件(配置文件里原是无用信息)1)配置文件信息解析: 参考博客:https://www.cn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