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部分内容摘录了简书「橘色对白」作者的文章片段。
之前经常看到文章中提到「4+1视图」,对其也有片面的理解,但一直没有实践过,不清楚其真正的作用,这两天在业务需求分析中运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想谈谈自己的粗浅理解。
最近在调研「多租户」实现方案时,看到简友「橘色对白」的3篇关于多租户架构的文章,其中一篇「以CRM系统为例,浅析初级SaaS架构的构建方法」,以「4+1视图」的形式,覆盖了分析、设计、开发、部署等阶段,如何一步一步递进,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所谓「4+1视图」,是从5个不同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场景视图、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过程视图、物理视图,每个视图只关系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好吧,语气还是有点官方了,本来想根据自己项目再分析一遍,有人又在催我睡觉了,同时觉得「橘色对白」的这篇文章写的很不错了,决定整理下分享出来。
在分享之前,说说我的实践,通过场景视图、逻辑视图,分析出了「多租户」改造时,需要的功能列表。场景视图站在使用系统的角度,分析各个角色的用例。 逻辑视图站在业务对象的角度,表达了业务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两个视图相互递进和补充,帮助我更完整的梳理出系统的功能点。
下面分享下「橘色对白」的这篇文章,如何一步步构建CRM系统
一、场景视图
负责从用户角度,识别业务需求,描述业务场景,是架构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场景描述
老板角度:了解客户增减数量;了解客户增减变化趋势;商务行程管理。
员工角度:保存和随时查阅客户资料;通过邮件、IM、IP电话与客户保持及时沟通;商务行程管理。
场景抽象
客户管理:增、删、改、查,客户资料;
行程管理:商务形成安排(客户拜访、合同谈判);
订单管理:已签订单的管理;
二、逻辑视图
从对象角度,构建对象模型,用以确立逻辑分层、模块划分、模块功能、模块间依赖关系等。其中,模块功能,既包括可见的业务功能,也包括不可见的系统功能(日志、权限、事务等)。
模块划分及功能
客户模块、行程模块、订单模块、报表模块
模块依赖关系
模块包含的业务对象
- 客户模块 — 客户分组、客户、联系人;
- 行程模块 — 时间、事项等;
- 订单模块 — 时间、客户、订单等;
- 报表模块 — ……
三、开发视图
从开发角度,描述软件在开发环境下的静态组织(程序包、应用的统一框架、引用的类库、SDK和中间件等),并规范和约束开发环境的结构。
开发环境
- 开发语言:Java、JavaScript、Html
- 数据库类型:MySQL 5.0
- 应用服务器类型:Apache+JBOSS
- 其他软件:Ant、JUnit 等
- 相关硬件:略
技术框架
开源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
分层策略
目录结构
根据分层,制定目录结构如下
- Api: 存放service的接口定义源文件;
- Action: 存放action的源文件和配置文件;
- Biz: 存放各模块的业务逻辑组件和DAO组件;
- Bundle: 存放JSP和HTML文件;
- deploy:存放构建后待部署的jar文件;
- biz目录下根据模块再分为dao和service目录,以及它们的实现类目录impl;
四、过程视图
从过程角度,描述系统的并发和同步设计。旨在解决进程、线程、并发、同步、通信等方面的问题;
五、物理视图
负责从部署角度,描述软硬件的映射关系,以及系统在分布/部署上的设计。旨在解决系统安装、系统部署、网络分布等问题。
至此,CRM系统已基本成型。
理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理论中每个字的精华。
我理解的还很浅,先欠个账,后续项目开发过程中,完整应用「4+1视图」后,我在做个实践总结。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714880/210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