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李开复:在中国创业的成功范式

创新工场 • 2015/06/18 02:10

图片: 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中国的互联网正迎来黄金的创业时机,互联网在对各行各业去中介化、扁平化、平等化的冲击中,创业项目遍地开花。大家的机会都来了,可是是否是你的机会?哪些国家和行业变化机遇在为你的创业保驾护航?在机遇下创业成功的范式是什么?互联网的本质是垄断?如何拿着少量的钱从小垄断做到大垄断?本文整理自李开复博士在2015年创投盛典上的演讲,希望能给在创业红海中拼杀的你一点启迪。

我刚从美国硅谷回来,看了美国的一些现象。我觉得《从0到1》还有《精益创业》这两本书都是非常经典,而且在美国硅谷特别合适。在中国有一些特殊机遇和挑战,如果这些想法对于这两本书做一个补充,可能对于创业者会在中国创业会有更好的成功机会。

首先我们看一下今天全世界互联网已经带来颠覆式的作用,我们每天的生活已经被彻底颠覆。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想象自己回到十年前,见到一个十年前的自己,把你iPhone或者安卓给那个人看,看一下微信和饿了么等等的应用,会不会让十年前的你认为这个人是从科幻小说穿越过来的人,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么多颠覆?互联网是非常伟大的,它最大的作用有去中介化、扁平化、平等化等等,下面让我们从商业思维来看看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创业者的机会和空间。

互联网打破了过去垂直市场的不公平现象。过去可能有很多垄断者,或许是因为品牌或者是规模优势或者信息不对称等等的理由达到了垄断。这个垄断可能区域式的垄断,比如上海、山东地区,也可能是一个品牌式垄断或者信息不对称的垄断,大家认为出租车公司或者某个餐馆特别好。但是互联网的来临,其实把整个市场扁平化了。全部都是一个非常低成本的扩张,能够把全国当做一个地域来看。如果这样讲不是特别清楚,你只要想想淘宝本身对于各个地方的地域化的商业有多么大的影响。

但是未来的机遇实际上是造就一种新的垄断。人们每个商业的机会、每个花钱的机会、每个服务的使用都可能因此而被颠覆。互联网的特色,左上是把很多分散的小市场,比如说超市、书店、商店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从表象来说打破信息不对称和垄断,但是实际是造成一种新垄断。右边可以看到过去信息不对称,现在交易匹配和速度打破了这样不好的现象,而且有更多标准化的需求,非常低的交流交易进入了门槛。这些东西让互联网从商业角度来说,打破了过去不公平垄断现象,但是提供一个新垄断的机会。这是每个互联网创业者特别需要深深了解的现象。

从全球来看互联网肯定是美国领先的,如果我们看一下今天的市值。美国大概占有全世界的三分之二的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中国占有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二。那么中国在奋起直追,现在情况呈现大好。过去五年到十年中,中国从微不足道的世界市场现在达到了九分支二的市场占有率,那么未来有怎样的机会?

今天我谈一下在中国创业的特色和机遇。当你考虑从0到1,考虑创业考虑精益创业等等机会的时候,我觉得不能用一个全球或者美国思维看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其实有特别多的优势,但是也有特别多的挑战,现在我们讨论一下优势和挑战。

第一个优势就是人口红利。除了我们看到互联网、移动、电商,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而且是超过美国,两倍、四倍这样的规模,但是同时不能当作两倍这样的差别。我们看一下右下角,右下角这个图告诉我们两个经济体的差别,两个网络化经济体的差别,不是看他们的个体比例,而是看个体平方比例。所以如果一个国家比另外一个国家的用户大了三倍,它的网络效益是9倍,如果大四倍效益就是16倍,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人口红利的优势。

第二个优势是中国的创业领导者特别厉害。因为这个市场特别大,资金特别多,那么有一批创业者涌了上来。当然左边美国创业者他们可能在创新方面,突破式方面引领全球。但是右边这几个中国式创业者,他们在强大的领导力、快速执行力上高出一筹,他们的后劲更足。

我觉得全世界可能没有一个上市公司的CEO像雷军今天已经做到45亿,还每天工作18个小时,这样拼命的去做。可能在执行力方面,也许苹果会更创新一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小米也好或者是腾讯、阿里、百度也好,他们从小到大,一直到大还是在不停的工作,还是不停的执行。

那么互联网经济里面,我们不要认为创新代表一切,其实一个巨大机会的环境里面,速度和执行力代表一切。尤其是在充满机会的社会里面,当机会不再那么多,当竞争更扁平化,当大家在一个所谓的创业时代,那个时候创新更重要。但是今天的中国充满机会,只要你能够抓住快速执行才是最重要的。突破式的创新,在今天的中国不是创造价值和财富最好的方法,因为今天有太多的机会和不公平。

第三点是中国的工程师其实是巨大的竞争力。我刚在硅谷看我们投资的公司,他们那些人特别聪明,但是我一个一个公司看,公司几个人?四个人,已经有一百万的投资怎么才四个人?因为工资贵,因为房租贵。这就是硅谷现象,认为创业一定非常小。当然你做一个谷歌式的公司,你慢慢招人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国这么大好的创业环境的现象,其实有一个很棒的领导者,你需要带一个团队。我们投资的项目,比如50到100万美金注入之内,可能半年之内就有20人。这20人在强大领导者带领之下能够冲锋陷阵,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内现象。就是说老大很强的时候,他的团队相信可以跟着老大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就算不能造成财务自由,也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所以这些人是跟着老大创业的冲锋队,他们勤奋努力能干,中国工程师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腾讯,到了半夜两点一大堆出租车等着员工下班。右边不但是国内的这批生力军介入,前几个礼拜在美国看到我们海归回国的浪潮又即将开始,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海归创业被整个环境不看好,认为不接地气。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创业需要对接百万、千万、上亿的用户,如果没有强大技术团队是会崩溃的。所以非常需要这种顶尖的工程师,那么美国的高校是世界一流的,但是美国高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留学生远远超过其他的国家。

我刚刚在CMU(卡内基梅隆大学)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我看到CMU学计算机的学生里面75%是外国学生,这75%里面35%是中国学生。所以我们想象这批技术高手,他们未来回国的希望和诱惑,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做可规模化高技术的创业,会带来新的一批浪潮。国内VC认为海外海归创业也好,参与创业也好,做CTO也好是越来越合适的,因为现在国内给的起,对顶尖人在给的起他们的价钱,给他们的股份,也认知新技术人才的价值,所以新一批海归回国会导致更多的创业浪潮,这是跟美国有巨大差别。当一个产品投入20个很不错的工程师,跟着老大说了算,跟着三五个工程师彼此都是天才整天辩论的时候,这个效率非常高。

第四我们谈人口规模,刚才讲过了人口红利,巨大用户群非常重要。这个用户群不仅仅是数量大,不仅仅根据数字平方的成长。更重要是一批人他们是有两个很大的特色,第一个特色是中国的城镇化,国内城镇化的成长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他所造成的就是很多商业模式是最适合中国的土壤。

比如我们想象,你做一个饿了么或者美团你要送货。但如果你在美国,这个时候你开了多久的车,到的时候披萨都冷掉了。这时候你算人力成本,90%的时间在开车,你有汽油、能源、时间的耗损。而在国内在北京在上海在任何一个一级二级城市,配送可以非常有效率,而且尤其有优化。在海淀区一个一个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车甚至其他的方式,这样的配送非常有效,因为人口密集导致了O2O的模式更加成立。

下面一个情况是中国有巨大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都逐渐的可以进入一个我们称之为个体户的创业的行动。就像过去淘宝提供平台,很多人在淘宝开店,自己创业。这不是高科技创业,是在淘宝卖东西的掌柜创业。但是同样的一个很棒的Uber的司机他一定程度也在做一个创业,因为中国普遍的蓝领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对于他们来说做一个个体户创业,O2O的创业过程是非常有吸引力。

在美国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福特工厂工作,他一个小时时拿30美金的收入,为什么要出来开Uber?但是国内可以想像,十分之一这样的公司,在一个非常有效的O2O的共享经济的环节里面,理所当然应该出来自我创业。所以大众创业的一种诠释和理解,并不是都是靠高科技创业,个体户创业也要算,而且在共享经济的平台之下,中国的个体户创业将会引领环球。

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河狸家、E代驾等等。大家已经非常清楚河狸家已经有三百个美甲员,都是个体户创业;E代驾成立三年,估值超过一亿美金,覆盖一百个城市。这些都是中国现象,我们在美国不会看到这样的速度。不会看到,是因为美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人口密集城市。美国也没有那么多一大批渴望更多财富的服务员和工作员。

第五个优势我觉得是中国政府的高效政策推出和到位的补助,无论是引导基金、中关村大街,都是引领全球的政策。但是更重要的是,比如说因为有酒驾的政策,高效的执行就有了E代驾的机会,突然有了上海自贸区的事情,就让一些聪明的创业者发现他有一个可以来做进口车电商的机会。这在过去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善于观察机会的人,在中国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机会。

第六个优势我称之为后发优势。美国是一个很成熟市场,很多竞争已经扁平化。越多人跳进来竞争,我们把利润压低,然后形成公平竞争。但是在中国过去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零售业也好,房地产也罢,中间有很多人赚着不合理的利润。这个时候互联网创业一出来就把它打败了,房多多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只有12%的中小公司可以申请贷款,而且贷款的利率非常高。于是这个就带来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因此每个不公平,对消费者可能过去是一种剥削和迫害,但是对于互联网创业者都是一个机会,这是现有低效渠道带来的变革红利。

第七个优势我们可以称为草根优势。美国有悠久的品牌传统,像MARVEL(漫威)这样的公司在美国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练才能做出来,我们很难想象他被一个创业公司挑战。但是在国内消费领域的垄断品牌远少于美国,没有那么强大的娱乐内容的品牌,一个草根漫画家在暴走漫画、有妖气、起点中文网这样的一个新平台上,只要我有一批粉丝,就可以对粉丝推送内容,推送出来一个内容授权多个领域。比如创新工场投资的一家公司,他做了《十万个冷笑话》电影上映三个星期就有1亿多的票房收入,其制作团队非常迅速地推出了手游产品。这种内容创作在美国,还是被垄断性的巨大品牌所霸占,在国内有巨大机会。

那么有这样一个环境,有着巨大的机会和巨大的挑战,国内创业者该怎样走向成功之路?

我想说,在这么多优势和机会之下,其实中国的竞争也非常剧烈。因为市场巨大,VC钱特别多,所以人人全力以赴,拼命进去,每个创业者非常渴望成功。中国巨头跟美国不太一样,不太在乎以大欺小。这个情况会对创业者产生巨大挑战,因为你跟小公司竞争还可以,但和巨头做一样的事情,可能就会面临很大的困境。

也许有些人在国外认为,你敌人的敌人是你的朋友,但是从下面我们的竞争可以看到,这些巨头其实都是打的你死我活,包括最近周鸿祎和雷军在微博上面的口水战,也是一个案例。环境听起来很恶劣,创业者很糟糕。

但任何事情都是双面,如果我们用双面的方法来看这样的挑战,我觉得就是有这样的可怕的竞争环境才能培养无敌的角斗士,这样的环境才能逼着创业者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今天我们看淘宝的商业模式就比美国eBay强大很多,因为eBay的卖家他要不断的付费,如果哪天出来免费模式,卖家可能会出走。虽然他现在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个不是永远坚固。淘宝因为已经免费了,所以至少不能用价格战打败他,也是因为中国这样的环境,逼着淘宝和其他的公司走上这样的商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不只是在中国,在全球都是非常强大的。

第一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垄断。中国机会这么多,跟美国不一样。我们不能只相信要找颠覆,要做彻底不同的东西。做不同事情,差异化是好事情,但是机会这么多,如果你不找机会,就硬做一个技术颠覆,可能让自己走了很多弯路。比如自由贸易区,我们可以做进口车,如果你第一个想到这个,你有很大的优势,或者很多人都想不到你执行最好的,你就有巨大的优势。

找到机会后,要形成小垄断。当你在这样的环境找到机会,你要形成小垄断。不要认为垄断是贬义词。要在互联网里面建立护城河,你找到你的滩头就是建立一个小垄断。这个小垄断变大了增长以后然后成为一个更大的垄断,不断快速地迁移,经过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平台,让你有可能有一天成为像BAT这样的公司。

你在创业的时候早期要做自己的小垄断,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重要。如果只找一个广义市场,希望成为大市场的第7名、第8名都没有意义,你要在大市场里找到一个小领域,抓住这个变化,在大市场变化的一刹那介入,太早或者太晚都不可以。比如我们知道打车软件,其实在五年前也有人做,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所以做不起来。所以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找到非常小的契机,切入然后用杠杆把这个事情做大。

当你找到小垄断以后,比如亚马逊当时的卖书,比如说滴滴经过出租车来启动,或者我们看到的很多的模式都是这样做起来的。包括阿里,当时先做对外贸易,都是找到一个真实市场需求你可以介入迅速执行,把小滩头抓下来,千万别做大市场的第十名。

比如我们投资的要出发,他做一个附近的驾车旅游,他是周边游的第一。但是你如果在整个旅游产品中排序的话,可能携程或者是过去的艺龙还有去哪儿,这么排的话要出发可能排到第十几位,这没有意义。你不能做大市场的第5名第10名,一定要做特别小市场里的第一名。

达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当看到这个增长点,你就要用杠杆的作用得到一个增长。杠杆的作用不只是说去砸钱,更重要我们抓对正确时候的正确点。比如我们看58同城的成功,它的杠杆是搜索引擎,当时推广小米的杠杆是新浪微博,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杠杆。现在你做一个移动社交领域,再用搜索引擎或者新浪微博,那是不够的。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找一个新时代适合的杠杆然后快速打下来,因为你看到这个机会别人也会看到,所以怎样能够比别人走的快,比别人砸的准,不是谁的钱砸的多,而是是谁用适当的杠杆可以砸出这样一个效果。

找滩头阵地的秘诀:

创业公司应首先解决0-1的问题,不要试图教育市场;
范式要简单直接,找到简单真实的KPI;
避免多边市场,避免多个不可控因素;
避免生态系统思维,要首先做起来一头;
避免跳板思维 先做A再做B;

第二步就是从小垄断到大垄断,快速垄断扩大、全速前进。美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它最早创业的时候找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就是女孩子在PC上想把自己弄得更漂亮,但是Photoshop很难用,它解决这么一个问题,然后达到一定的用户群。然后它从PC把用户导向移动,基于这个基础他做更多美图系列的产品,他横向纵向发展了自己的手机,美图品牌的手机,他又横向发展了一个美拍,也就是视频方面特别易用,慢慢成为专注于“美”的公司。这个公司不是一步到位,是逐步从小垄断做到起来的。

快速成长的秘诀:
避免沉迷于低质量增长,堆叠式增长;
避免过度微创新,改善式创新的误区;
避免快速迭代,但是不增长的陷阱;
要选择“增长性”性价比最高的,而不是最完美的;

创新工场本身就是帮助创业者寻找这个小垄断,所以我们的投资模式非常简单。第一我们寻找这些创业机会,这些机会不是说我们要颠覆式,要有很大创新,要做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当然也有这些。

我们要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有什么特别好的,经过政策经过市场红利、人口红利、创业者红利,经过中国的市场分配、城市人口大量的服务者的参与,还有经过国内这些过去国企的传统企业的垄断式不公平和不透明模式,找到哪些领域可以打出一个互联网品牌,再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用户痛点。那么第二步我们就要找创业者,他看到这样的趋势,然后愿意拿我们的投资,去打出这样一个小滩头,我们所优化的模式就是帮助这样的创业者招人,招二十个人的敢死队,根据这个模式和机会打磨第一款产品,然后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然后找它的杠杆,然后让它跟着这个杠杆快速进行,这个时候融大笔钱然后做滴滴这样的事情,所以这是我们创新工场的模式。

我今天还想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不要相信中国式的创新,仅仅是技术的突破,颠覆式的突破,当然那些很重要。因为美国在突破和颠覆式的创新,将会很长的时间引领全球,这是我们非常佩服也值得学习的。美国这种创新科技帝国式的平台,将会在这里领跑世界,而且它会快速的推进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这样的市场。但是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我们今天虽然谈剧烈竞争,但是有非常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找到中国独特的机会和特色,快速的进去用刚才讲的模式,当然也参考《从0到1》书里讲的方法论。

我相信中国的独角兽,虽然我们可能比不过美国,但是两三年之内我相信会超过美国的速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练出来的独角兽,我相信他们在商业模式上会比美国练出来的独角兽更具有兼顾的商业模式、更具可持续。当然这些公司在中国可以做的很棒,甚至达到百万级别。那么推到世界有没有希望?我个人认为推到已开发市场比较难,因为那些用户更符合美国的方式。

但是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在中国做出独特商业模式的这些公司,会进入用户分布类似中国的市场,比如东南亚或者南美,所以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创业是非常美好的,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创新工场

时间: 2024-10-27 17:14:54

【转】李开复:在中国创业的成功范式的相关文章

创业导师李开复:硬件创业的明日之星在中国

创业导师李开复:硬件创业的明日之星在中国 2015-07-25 华清远见 李开复:硬件创业的明日之星在中国 在创新工场与<新京报>联合主办的"寻找中国创客--智能硬件 引领潮流"主题论坛中,创客导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发表了"硬件创业的明日之星在中国"的演讲,他认为智能硬件正加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基于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优势.工程师劳动力红利.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行业自动化的巨大需求 .积极政策红利,硬件创业的未来之星必然会诞生在中

李开复:互联网创业三领域存在泡沫 看好共享经济智能硬件

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特别看好,相比服务或硬件行业,内容领域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比如动漫.网剧等,我们注意到更多的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领域的名人或旗帜性人物快速转向网络.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转移至网络,相应的广告投放转移将非常快速凶猛,从而产生网创内容的良性循环. 互联网创业者们正在遭遇新一轮洗牌. “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缩减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kao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

李开复:中国必将赢得全球AI竞赛

<连线>杂志记者近期对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进行了专访.李开复正在对机器学习技术押下重注,而中国目前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领先. 以下为文章全文:李开复:中国必将赢得全球AI竞赛 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这不是来自研究员或学者的预测,而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政策. 中国×××去年7月发布文件,计划在未来12年内将中国发展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方面的领先者.全球各国政府都在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但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一样发布统一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中国有能力做到这点:中国可以比西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下)

步鄹三: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  有位学生问我:“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公平的?”这个问题在“开复学生网”上引起了一场大讨论.有些同学认为世界公平,一个人只要有志气就一定能克服一切障碍:也有些同学认为世界级端不公平,因为无论是财富.天赋还是运气,老天爷好像总是青睐别人.  对此,我的回答是:一切都靠命运(宿命论)和一切都靠自己(人定胜天)都是不合适的.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都有机会,但是,先天和环境因素造成每个人的机会多少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不是完全公平的.但如果你因为世界不公平而放弃了自己的机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上)

2004年5月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3)

(5)用自觉端正态度 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心理学上把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称为“自觉”,这通常包括察觉自己的情绪对言行的影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几个方面. 有自觉的人能够针对自己做出最具有智慧的选择,选择做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选择做能够得到满足感的工作等等.要做一个自觉的人,既不会对自己的能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2)

(4)用冷静掌控抉择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也有阳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抉择的全过程: 在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 所谓“重重”思考,就是要培养客观的.精准的判断力.每一个重要的抉择可能都与你自己的前途密切相关,但你在抉择和判断时,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要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判断的精准和客观.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客观.精准的抉择呢?我给大家提供三个建议: 第一.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 在利弊对照表中写出每个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2000年4月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上)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