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异质结构以及指针的详解

数组,异质结构以及指针的详解

前言

昨天看了一部韩国电影,老千2,看到凌晨5点,不过发现韩国的棒子们确实养眼,女的贼拉漂亮,还有大尺度哦~

咱们上一次分析了过程(方法)的实现,其中精妙的栈帧占据了首要的地位,不知道各位还能否记忆起来.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数组的相关内容,相比之下,数组和流程控制与过程的实现难度差不多,尤其是动态数组可能还要稍微难一些,因为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不过呢,相信你每克服一个困难都是一种快乐,就像你看见一张好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种子那种感觉.

正文

数组简介

如果大家是一路看过来的话,那么数组的定义就非常简单了,它是一个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集合.数组存储在一系列逻辑上连续的内存块当中,之所以说是逻辑上连续,是因为这个内存或者说存储器本身就是逻辑上连续的一个大内存数组.如果我们使用java语言的赖星来表示我们的存储器的话,可以看做是byte[] memory这样的类型.

数组的定义很简单,他遵循以下这样简单的规则.

T N[L];

这当中T表示数据类型,N是变量名称,L是数组长度,这样的声明会做两件事,首先是在内存当中开辟一个长为L*length(T)的内存空间(其中length(T)是指数据类型的字节长度),然后将这块内存空间的起始地址赋给变量N.当我们使用N[index]去读取数组元素的时候,我们会去读N+index*length(T)的内存为止,这一点不难理解.

指针操作数组

在C语言中,*符号可以取一个指针指向的你村区域的值,而对于数组来说,*符号依然可以这么做.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向导,对于上面的生命来说,*N就相当于N[0],*(N+1)就相当于N[1],以此类推.

在上面*(N+1)这样的方式中,我们其实对指针进行了计算,即对数组的起始地址N加上了1.在这一过程中,编译器会帮我们自动乘上数据类型的长度(比如int为4),如此一来,我们的指针运算才算是正确了,比如对于*(N+1)来手,假设T为int类型,咋[实际地址(N+1)]=N+1*4.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下面这段C代码来验证一下,从这个程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当我们对指针进行加1操作的时候,实际的地址会被乘以数据类型的长度.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10];
int i;
for ( i = 0; i < 10; i++)
{
printf("%d\n",a+i);
}
return 0;
}
 

输出为:

3668328
3668332
3668336
3668340
3668344
3668348
3668352
3668356
3668360
3668364
请按任意键继续. . .

定长和变长数组

要理解定长和变长数组,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说这”定”和”变”是针对什么来说,在这里我们说,这两个字是针对编译器来说的,也就是手,如果在编译时数组的长度确定,我们就称为定长数组,反之则称为变长数组.

上面的代码就是一个定场地胡祖,它的长度是10,它的长度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因为长度是一个常量.之前的C编译器不允许在声明数组时,,将长度定义为一个变量,而只能是常量,不过现在的C/C++编译器已经开始支持动态数组了,但是C++的编译器依然不支持方法参数,另外C语言还提供了类似malloc和calloc这样的函数动态的分配内存空间,我们可以将返回结果强转为想要的数组类型.

接下来,咱们一起分析有关数组的C程序,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也就是一个定长数组,我们看下在汇编级别是如何操作定长数组的.需要一提的是,有余数组的长度固定,所以有的时候编译器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优化,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小程序.

int main(){
    int a[5];
    int i,sum;
    for(i = 0 ; i < 5; i++){
        a[i] = i * 3;
    }
    for(i = 0 ; i < 5; i++){
        sum += a[i];
    }
    return sum;
}
 

使用GCC -S -O1命令得到如下的汇编级别代码:

main:
    pushl    %ebp
    movl    %esp, %ebp//到此准备好栈帧
    subl    $32, %esp//分配32个字节的空间
    leal    -20(%ebp), %edx//将帧指针减去20赋给%edx寄存器?为什么?你能猜到吗?
    movl    $0, %eax//将%eax设置为0,这里的%eax寄存器是重点
.L2:
    movl    %eax, (%edx)//将0放入帧指针减去20的位置?
    addl    $3, %eax//第一次循环时,%eax为3,对于i来说,%eax=(i+1)*3。
    addl    $4, %edx//将%edx加上4,第一次循环%edx指向帧指针-16的位置
    cmpl    $15, %eax//比较%eax和15?
    jne    .L2//如果不相等的话就回到L2
    movl    -20(%ebp), %eax//下面这五句指令已经出卖了leal指令,很明显从-20到-4,就是数组五个元素存放的地方。下面的就不解释了,直接依次相加然后返回结果。
    addl    -16(%ebp), %eax
    addl    -12(%ebp), %eax
    addl    -8(%ebp), %eax
    addl    -4(%ebp), %eax
    leave
    ret

这些指令都说过了,就算不记得,也有注释,咱们主要是来看跟数组相关的地方.上面其实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数组的赋值的那一部分,但是后面的求和部分已经很清楚了,现在咱们就一起串联一下赋值的那部分.看图:

看了这个图相信大家更加清楚程序的意图了吧,开始将%ebp减去20是为了依次给数组赋值.这里编译器用了非常变态的优化技巧!那就是编译器发现了a[i+1]=a[i]+3的规律,因此使用加法(将%eax不断加3)代替了i*3的乘法操作,另外也使用了加法(即地址不断加4,而不是用起始地址加上索引乘以4的方式)代替了数组元素地址计算过程中的乘法操作.而循环条件当中的i<5,也变成了3*i<15,而3*i又等于a[i],因此当整个数组当中循环的索引i,满足a[i+1]=15(注意,在循环内的时候,%eax一致存储着a[i+1]的值,除了刚开始的0的)的时候,说明循环该结束了,也就是coml和jne指令所做的事情.

搞清楚了上面定长数组的实现,我们会发现,定长数组可以做很多优化,想象一下,如果上面的数组长度是不定长的,编译器还能算出15这个数值吗,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代码:

int sum(int n){
    int a[n];
    int i,sum;
    for(i = 0 ; i < n; i++){
        a[i] = i * 3;
    }
    for(i = 0 ; i < n; i++){
        sum += a[i];
    }
    return sum;
}

可以看到,我们改了一下函数名称,并给函数加上了参数n并将a变为变长数组,其他没做什么改动.使用GCC -S -O1得到如下的汇编代码:

.file    "arr.c"
    .text
.globl sum
    .type    sum, @function
sum:
    pushl    %ebp
    movl    %esp, %ebp
    pushl    %esi
    pushl    %ebx
    subl    $16, %esp
    movl    8(%ebp), %ebx
    movl    %gs:20, %edx
    movl    %edx, -12(%ebp)
    xorl    %edx, %edx
    leal    30(,%ebx,4), %edx
    andl    $-16, %edx
    subl    %edx, %esp
    leal    15(%esp), %esi
    andl    $-16, %esi
    testl    %ebx, %ebx
    jle    .L2
    movl    $0, %ecx
    movl    $0, %edx
.L3:
    movl    %ecx, (%esi,%edx,4)
    addl    $1, %edx
    addl    $3, %ecx
    cmpl    %ebx, %edx
    jne    .L3
    movl    $0, %edx
.L4:
    addl    (%esi,%edx,4), %eax
    addl    $1, %edx
    cmpl    %ebx, %edx
    jne    .L4
.L2:
    movl    -12(%ebp), %edx
    xorl    %gs:20, %edx
    je    .L6
    call    __stack_chk_fail
.L6:
    leal    -8(%ebp), %esp
    popl    %ebx
    popl    %esi
    popl    %ebp
    .p2align 4,,1
    ret
    .size    sum, .-sum
    .ident    "GCC: (Ubuntu 4.4.3-4ubuntu5.1) 4.4.3"
    .section    .note.GNU-stack,"",@progbits

或许大家看到这样的汇编代码大吃一惊,因为看起来比着定长数组复杂多了,不管是长度还是其中的指令.动态数组的复杂性可能也是动态数组出现较晚的原因,更何况动态数组还有缓冲区溢出的危险.

咱们慢慢的分析上面那段汇编级的代码,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包括了栈帧的建立,被调用者保存寄存器的备份以及栈内存的分配.它包括了几下几个开头的指令:

pushl 	%ebp
movl	%esp,%ebp
pushl	%esi
pushl	%ebx
subl	$16,%esp

还是使用一幅图来看看指令执行前后,寄存器以及存储器的状态:

上面的这一过程还是比较正常的栈帧的建立过程,接下来我们看看看比较复杂的一段代码,这一段代码的主要目的,是为动态数组分配内存.他们的指令如下:

 movl    8(%ebp), %ebx
    movl    %gs:20, %edx
    movl    %edx, -12(%ebp)
    xorl    %edx, %edx
    leal    30(,%ebx,4), %edx
    andl    $-16, %edx
    subl    %edx, %esp
    leal    15(%esp), %esi
    andl    $-16, %esi
 

这一段代码相对上一段就复杂了,上图:指令执行前后的图

我们仔细对比对比一下左右两个图就能够发现,这里面最煮好的两个值,就存在%edx和%esi寄存器当中.其中%edx的值是为数组分配的内存字节数,而%esi当中存储的则是数组的起始地址.那么,对于一个int类型长度为n的数组,它占用的字节数肯定是4n.而这里特别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不直接分配4n个字节然后把栈顶作为数组起始位置,而是分配了(30+4n)&(-16)的字节,之后又把(%esp+15)&(-16),之后又把(%esp+15)&(-16)的位置作为数组的起始位置?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为了效率

为了提高内存的读取速度,一般都会将字节对齐,而针对栈内存的分配,则大部分会保持为16字节的倍数.比如,如果处理器总是一次性从存储器中读取16个字节,则低至必须为16的倍数才行,也就是说地址的后4位必须为0.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懂了,因为栈帧操作是从栈顶开始,直到帧指针或者备份着被调用者寄存器的内存为止为止(也就是上图区域变量区域的范围),因此我们需要保证分配的字节数是16的倍数.

如此一来,分配(30+4n)&(-16)个字节,可以保证途中-24的位置到%esp依然是16的倍数.因为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i来说,都有i-15=<i&(-16)<=i,并且i&(-16)是16的倍数.因此对于(30+4n)&(-16)来手,就有以下结果:

4n+15=<(30+4n)&(-16)<=4n+30

这就保证了新分配的栈内存大小既是16的倍数,又能装下n个整数,因为它大于4n.不过这里很明显至少多了15个字节,着15个字节会被数组的起始地址消除掉.从图中可以看出,数组的起始地址并不是从栈顶开始的(从%esi指向的位置开始),这是因为数组的起始地址等于(%esp+15)&(-16),而不是%esp.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对齐,只不过这里是地址对齐,讲述组的起始地址对齐到16倍数的位置.由上面的结论我们知道:

%esp=<(%esp+15)&(-16)<=%esp+15

上面的地址保证了数组的起始地址不会逃出栈顶,这也是%esp要加上15的原因.由于数组的起始地址可能上移15位,因此原本预留的空间将可能再次缩小15个字节(位于%esi和%esp之间的那一段).因此我们就能得出实际可用的空间stack有如下范围:

4n<=stack<=4n+15

这下应该能明白4n要加上30,而不是加上15了.是因为两次与-16的”与”运算,可能让空间浪费30个字节.所以加上30之后,就可以保证在满足栈内局部变量长度和数组起始位置都为16的倍数的前提下,还能至少留出4n的空间供数组使用.

还有一点需要一提的是,上图当中还出现了”金丝雀值”,这个家伙是为了防止栈缓冲区溢出.这当中的值是存储器当中的一个随机值,倘若这个值在函数返回时改变了,那么就代表缓冲区溢出了,就会终止程序的运行.

到底动态数组占用的内存区域就分配好了,接下来的就相对简单了,基本上与定长数组是一样的.下面的请看汇编代码:

testl    %ebx, %ebx//测试n是否大于0
    jle    .L2//如果n小于等于0,就跳过两个循环,跳到L2
    movl    $0, %ecx//%ecx与定长数组中的%eax作用一样,先初始化为0,后面逐渐+3赋给数组元素
    movl    $0, %edx//%edx就是i,这里是i=0
.L3:
    movl    %ecx, (%esi,%edx,4)//对于i=0的时候来说,这里则相当于a[0]=0,因为%esi是数组起始地址。对于i来说,这里则代表a[i]=%ecx,a[i]的地址为a+4*i。
    addl    $1, %edx//i自增
    addl    $3, %ecx//将%eax加3,对于i=0的时候来说,%ecx就是a[1]的值。对于i来说,%ecx就是a[i+1]的值。
    cmpl    %ebx, %edx//比较n和i
    jne    .L3//如果i和n不相等则继续循环。
    movl    $0, %edx//再次将i清0,即i=0
.L4:
    addl    (%esi,%edx,4), %eax//%eax就相当于sum,这里其实就是sum = sum + a[i],其中a[i]的地址为a+4*i。
    addl    $1, %edx//i自增
    cmpl    %ebx, %edx//比较n和i
    jne    .L4//如果n和i不相等则继续循环
.L2:
    movl    -12(%ebp), %edx//取出金丝雀值
    xorl    %gs:20, %edx//比较金丝雀值是否改变
    je    .L6//如果金丝雀值与原来的值相等,则代表缓冲区没溢出,跳到L6继续执行。
    call    __stack_chk_fail//如果不相等,则代表缓冲区溢出,产生一个栈检查错误。
.L6:
    leal    -8(%ebp), %esp//让栈顶指向备份的%ebx,回收内存。
    popl    %ebx//还原备份的%ebx值
    popl    %esi//还原备份的%esi值
    popl    %ebp//恢复原来的帧指针
    .p2align 4,,1//对齐地址为16的倍数
ret//函数返回

上面的这些指令相对来讲就比前面的简单了,看到最后一个p2align指令了吗,这个指令看名字就能猜个大概,它会将地址对齐为16(也就是第一参数4,表示2的4次方的意思)的倍数,并最多跳过1个字节(也就是最后的参数1).如果对齐需要跳过多于1个字节,则会忽略这个指令.

异质结构与数据对齐

异质结构是指不同数据类型的数组组合,比如C语言中的结构与联合,在理解数组的基础上,这两种数据结构应该不难,看案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struct {
    int a;
    int b;
    char c;
} mystruct;

int main(){
    printf("%d\n",sizeof mystruct);
}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体,这个程序输出的是12,或许有人会得到10或者16的结果,应该有人会问4+4+1=9啊,为啥是12呢?或者不是9呢?

这正是因为上面我们提到过的对齐的原因,只不过这里的对齐不是地址对齐也不是栈分配空间对齐,而是数据对齐.为了提高数据读取的速度,一般情况下会将数据以2的指数倍对齐,具体是2,4,8还是16,这需要根据具体的硬件设施以及OS来决定.

这样做的好处是,处理器可以统一的一次性读取4(也可能是其他数值)个字节,而不需要针对特殊的数据类型兑取做特殊处理.在这个例子来说,在读取a,b,c的时候,都可以统一的读取4个字节.特殊的,这里0-3的位置用于存储a,4-7的位置用来存储b,8的位置用来存储c,而9-11则用于填充,其中都是空的.

与结构体不同的是,联合会复用内存空间,以节省内存,比如下面的案例:

#include <stdio.h>

union {
    int a;
    int b;
    char c;
} myunion;

int main(){
    printf("%d\n",sizeof myunion);

}

这段程序的输出结果为4.这里是因为a,b,c会共用4个字节,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节省内存空间,显然它比结构体节省了8个字节的空间.它与结构体最大的区别就是,对a,b,c赋值是,联合会覆盖掉之前的赋值,而结构体不会,结构体可以同时保存a,b,c的值.

对于结构体和联合,没啥难的,如果能掌握了数组的汇编级操作,这些都不难.对于对齐来说,大家要分清楚地址对齐,数据对齐和栈分配对齐的区别.另外一点就是地址对齐的大致规则,一般会一句数据类型的长度来对齐(比如int为4位对齐,double为8位对齐等等),但是最低为2.不过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比如double也可能会依据4位对齐,因此具体的对其规则海曙需要根据硬件设施和OS来决定.

最后一点需要明白的是,对齐是拿空间换时间,也就是说,对齐浪费了存储空间,但是提高了运行速度.这有点类似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两者大部分情况下是矛盾的.

数组和指针

上面的汇编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数组变量其实就是数组的起始地址,就像动态数组例子当中的%esi寄存器一样,它代表着数组a变量,同时也是数组的起始地址.而对于指针的运算,在计算实际地址时,会根据数据类型进行伸缩,比如动态数组的案例中,每次在取数组元素时,总有一个权重值是4(比如上面出现过的内存地址(%esi,%esx,4),他就是在读取数组元素),这正是int类型的长度.

小小的结一下:

说实话,我看完之后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叫做朦朦胧胧,还有一个叫做隐隐约约....

z

煮好

主要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1-08 19:17:11

数组,异质结构以及指针的详解的相关文章

智能指针auto_ptr详解

概述:C++中有很多种智能指针,auto_ptr就是其中的一种,该智能指针主要是为了解决"因程序异常退出发生的内存泄漏"这类问题的.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问题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memory> #include<exception> using namespace std; //一般指针的处理方式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OldClass { public: OldCla

C语言指针传递详解

传递指针可以让多个函数访问指针所引用的对象,而不用把对象声明为全局可访问,要在某个函数中修改数据,需要用指针传递数据,当数据是需要修改的指针的时候,就要传递指针的指针,传递参数(包括指针)的时候,传递的是它们的值,也就是说,传递给函数的是参数值的一个副本 本文将讨论C语言中指针传递给函数与从函数返回指针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rchimedes/p/c-transfer-point.html,转载请注明源地址. 用指针传递数据 用指针传递数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函

C++中二维数组传参的方法详解

C++中二维数组传参的方法详解 首先需要明确,C++中其实没有多维数组,所谓的多维数组,其实就是数组的数组: 另外,数组中元素的个数也是数组类型的一部分. 当一个数组的元素仍然是数组时,通常使用2个维度来定义它,一个数组表示数组本身的大小,另一个维度表示其元素大小(它的元素也是数组): int ia[3][4]; //大小为3的数组,每个元素是含有4个整数的数组 int (*p)[4] = ia;//p指向含有4个整数的数组(指向第一个内层数组) 1 将给定第二维长度的二维数组作为形参传递 #i

C++ 智能指针auto_ptr详解

1. auto_ptr 的设计动机: 函数操作经常依照下列模式进行: 获取一些资源 执行一些动作 释放所获取的资源 那么面对这些资源的释放问题就会出现下面的两种情况: 一开始获得的资源被绑定于局部对象,那么当函数退出的时候,这些局部对象的析构函数被自动的调用,从而自动释放掉这些资源; 一开始获得的资源是通过某种显示手段获取,而且并没有绑定在任何对象身上,那么必须以显式的方式释放.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指针身上; 例子: 1 void f() 2 { 3 ClassA* ptr = new Class

一维 + 二维树状数组 + 单点更新 + 区间更新 详解

树状数组详解: 假设一维数组为A[i](i=1,2,...n),则与它对应的树状数组C[i](i=1,2,...n)是这样定义的: C1 = A1 C2 = A1 + A2 C3 = A3 C4 = A1 + A2 + A3 + A4 C5 = A5 C6 = A5 + A6 ................. C8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 如图可知: 为奇数的时候他是代表他本身,而为偶数的时候则是代表着自

c语言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使用详解

转自:http://www.jb51.net/article/37456.htm 1.字符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字符数组的初始化,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逐个字符赋给数组中各元素.char str[10]={ 'I',' ','a','m',' ',‘h','a','p','p','y'};即把10个字符分别赋给str[0]到str[9]10个元素如果花括号中提供的字符个数大于数组长度,则按语法错误处理:若小于数组长度,则只将这些字符数组中前面那些元素,其余的元素自动定为空字符(即 '\0' ). 2.

非旋 treap 结构体数组版(无指针)详解,有图有真相

非旋  $treap$ (FHQ treap)的简单入门 前置技能 建议在掌握普通 treap 以及 左偏堆(也就是可并堆)食用本blog 原理 以随机数维护平衡,使树高期望为logn级别, FHQ 不依靠旋转,只有两个核心操作merge(合并)和split(拆分) 所谓随机数维护平衡就是给每个节点一个随机值 key (下文中没有加随机的就代表是真实权值), 然后整棵树中 key 值要满足小(大)根堆的性质(也就是heap), 同时也要满足平衡树(tree)的性质(也就是每个节点左子树内节点真实

二维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深度详解

        前几天和同学讨论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感觉各种困惑.花了一些时间在网上查看了一些资料,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记录一下! 一. 指向指针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 很多人以为"指向数组的指针"就是"指向指针的指针",于是有人写这样的代码: int a[3][4]; int **p = a; //错误 数组实际类型是int [3][4],在作为右值时可以被转化为int (*)[4],它们都和int **不同,自然不可用. 那么,你要用一个指针来指向a,就要用一个

C++智能指针用法详解

一.简介 由于 C++ 语言没有自动内存回收机制,程序员每次 new 出来的内存都要手动 delete.程序员忘记 delete,流程太复杂,最终导致没有 delete,异常导致程序过早退出,没有执行 delete 的情况并不罕见. 用智能指针便可以有效缓解这类问题,本文主要讲解参见的智能指针的用法.包括:std::auto_ptr.boost::scoped_ptr.boost::shared_ptr.boost::scoped_array.boost::shared_array.bo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