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二)(转)

在第一篇中,我们介绍了NIO中的两个核心对象:缓冲区和通道,在谈到缓冲区时,我们说缓冲区对象本质上是一个数组,但它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数组,缓冲区对象内置了一些机制,能够跟踪和记录缓冲区的状态变化情况,如果我们使用get()方法从缓冲区获取数据或者使用put()方法把数据写入缓冲区,都会引起缓冲区状态的变化。本文为NIO使用及原理分析的第二篇,将会分析NIO中的Buffer对象。

在缓冲区中,最重要的属性有下面三个,它们一起合作完成对缓冲区内部状态的变化跟踪:

position:指定了下一个将要被写入或者读取的元素索引,它的值由get()/put()方法自动更新,在新创建一个Buffer对象时,position被初始化为0。

limit:指定还有多少数据需要取出(在从缓冲区写入通道时),或者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放入数据(在从通道读入缓冲区时)。

capacity:指定了可以存储在缓冲区中的最大数据容量,实际上,它指定了底层数组的大小,或者至少是指定了准许我们使用的底层数组的容量。

以上四个属性值之间有一些相对大小的关系:0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如果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容量大小为10的ByteBuffer对象,在初始化的时候,position设置为0,limit和 capacity被设置为10,在以后使用ByteBuffer对象过程中,capacity的值不会再发生变化,而其它两个个将会随着使用而变化。四个属性值分别如图所示:

现在我们可以从通道中读取一些数据到缓冲区中,注意从通道读取数据,相当于往缓冲区中写入数据。如果读取4个自己的数据,则此时position的值为4,即下一个将要被写入的字节索引为4,而limit仍然是10,如下图所示:

下一步把读取的数据写入到输出通道中,相当于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在此之前,必须调用flip()方法,该方法将会完成两件事情:

1. 把limit设置为当前的position值 
2. 把position设置为0

由于position被设置为0,所以可以保证在下一步输出时读取到的是缓冲区中的第一个字节,而limit被设置为当前的position,可以保证读取的数据正好是之前写入到缓冲区中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现在调用get()方法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写入到输出通道,这会导致position的增加而limit保持不变,但position不会超过limit的值,所以在读取我们之前写入到缓冲区中的4个自己之后,position和limit的值都为4,如下图所示:

在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完毕后,limit的值仍然保持在我们调用flip()方法时的值,调用clear()方法能够把所有的状态变化设置为初始化时的值,如下图所示:

最后我们用一段代码来验证这个过程,如下所示: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import java.io.*;
  2. import java.nio.*;
  3. import java.nio.channels.*;
  4. public class Program {
  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6. FileInputStream fin = new FileInputStream("d:\\test.txt");
  7. FileChannel fc = fin.getChannel();
  8.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
  9. output("初始化", buffer);
  10. fc.read(buffer);
  11. output("调用read()", buffer);
  12. buffer.flip();
  13. output("调用flip()", buffer);
  14. while (buffer.remaining() > 0) {
  15. byte b = buffer.get();
  16. // System.out.print(((char)b));
  17. }
  18. output("调用get()", buffer);
  19. buffer.clear();
  20. output("调用clear()", buffer);
  21. fin.close();
  22. }
  23. public static void output(String step, Buffer buffer) {
  24. System.out.println(step + " : ");
  25. System.out.print("capacity: " + buffer.capacity() + ", ");
  26. System.out.print("position: " + buffer.position() + ", ");
  27. System.out.println("limit: " + buffer.limit());
  28. System.out.println();
  29. }
  30. }

完成的输出结果为:

这与我们上面演示的过程一致。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继续介绍NIO中关于缓冲区一些更高级的使用。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wuxianglong/article/details/6612246

时间: 2024-08-01 01:10:37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二)(转)的相关文章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4) 来自网上资料整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关于缓冲 区的一些细节内容,现在终于可以进入NIO中最有意思的部分非阻塞I/O.通常在进行同步I/O操作时,如果读取数据,代码会阻塞直至有 可供读取的数据.同样,写入调用将会阻塞直至数据能够写入.传统的Server/Client模式会基于TPR(Thread per Request),服务器会为每个客户端请求建立一个线程,由该线程单独负责处理一个客户请求.这种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线程数量的剧增,大量的线程会 增大服务器的开销.大多数的实现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都采用了线程池模型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 (四)(转)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关于缓冲区的一些细节内容,现在终于可以进入NIO中最有意思的部分非阻塞I/O.通常在进行同步I/O操作时,如果读取数据,代码会阻塞直至有 可供读取的数据.同样,写入调用将会阻塞直至数据能够写入.传统的Server/Client模式会基于TPR(Thread per Request),服务器会为每个客户端请求建立一个线程,由该线程单独负责处理一个客户请求.这种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线程数量的剧增,大量的线程会增大服务器的开销.大多数的实现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都采用了线程池模型,并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 (一)(转)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要做一些Java方面的开发,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Java NIO(New I/O),尽管很早以前了解过一些,但并没有认真去看过它的实现原理,也没有机会在工作中使用,这次也好重新研究一下,顺便写点东西,就当是自己学习 Java NIO的笔记了.本文为NIO使用及原理分析的第一篇,将会介绍NIO中几个重要的概念. 在Java1.4之前的I/O系统中,提供的都是面向流的I/O系统,系统一次一个字节地处理数据,一个输入流产生一个字节的数据,一个输出流消费一个字节的数据,面向流的I/O速度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1) 来自网上资料整理

在NIO中有几个核心对象需要掌握:缓冲区(Buffer).通道(Channel).选择器(Selector). 缓冲区Buffer 缓 冲区实际上是一个容器对象,更直接的说,其实就是一个数组,在NIO库中,所有数据都是用缓冲区处理的.在读取数据时,它是直接读到缓冲区中的: 在写入数据时,它也是写入到缓冲区中的:任何时候访问 NIO 中的数据,都是将它放到缓冲区中.而在面向流I/O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直接写入或者直接将数据读取到Stream对象中. 在NIO中,所有的缓冲区类型都继承于抽象类Buf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2) 来自网上资料整理

在缓冲区中,最重要的属性有下面三个,它们一起合作完成对缓冲区内部状态的变化跟踪: position:指定了下一个将要被写入或者读取的元素索引,它的值由get()/put()方法自动更新,在新创建一个Buffer对象时,position被初始化为0. limit:指定还有多少数据需要取出(在从缓冲区写入通道时),或者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放入数据(在从通道读入缓冲区时). capacity:指定了可以存储在缓冲区中的最大数据容量,实际上,它指定了底层数组的大小,或者至少是指定了准许我们使用的底层数组的容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3) 来自网上资料整理

缓冲区的分配 在 前面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已经看过了,在创建一个缓冲区对象时,会调用静态方法allocate()来指定缓冲区的容量,其实调用 allocate()相当于创建了一个指定大小的数组,并把它包装为缓冲区对象.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将一个现有的数组,包装为缓冲区对象,如下示例代码所 示: public class BufferWrap { public void myMethod() { // 分配指定大小的缓冲区 ByteBuffer buffer1 = ByteBuffer.allocat

Java NIO使用及原理分析(三)(转)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缓冲区内部对于状态变化的跟踪机制,而对于NIO中缓冲区来说,还有很多的内容值的学习,如缓冲区的分片与数据共享,只读缓冲区等.在本文中我们来看一下缓冲区一些更细节的内容. 缓冲区的分配 在前面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已经看过了,在创建一个缓冲区对象时,会调用静态方法allocate()来指定缓冲区的容量,其实调用 allocate()相当于创建了一个指定大小的数组,并把它包装为缓冲区对象.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将一个现有的数组,包装为缓冲区对象,如下示例代码所示: [java] view

(转载)Java NIO:NIO原理分析(二)

NIO中的两个核心对象:缓冲区和通道,在谈到缓冲区时,我们说缓冲区对象本质上是一个数组,但它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数组,缓冲区对象内置了一些机制,能够跟踪和记录缓冲区的状态变化情况,如果我们使用get()方法从缓冲区获取数据或者使用put()方法把数据写入缓冲区,都会引起缓冲区状态的变化.本文为NIO使用及原理分析的第二篇,将会分析NIO中的Buffer对象. 在缓冲区中,最重要的属性有下面三个,它们一起合作完成对缓冲区内部状态的变化跟踪: position:指定了下一个将要被写入或者读取的元素索引,

Java线程池使用和分析(二) - execute()原理

相关文章目录: Java线程池使用和分析(一) Java线程池使用和分析(二) - execute()原理 execute()是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接口中唯一的方法,JDK注释中的描述是“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执行命令command”,即向线程池中提交任务,在未来某个时刻执行,提交的任务必须实现Runnable接口,该提交方式不能获取返回值.下面是对execute()方法内部原理的分析,分析前先简单介绍线程池有哪些状态,在一系列执行过程中涉及线程池状态相关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