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模式中对Builder模式的定义是用于构建复杂对象的一种模式,所构建的对象往往需要多步初始化或赋值才能完成。那么,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哪些地方适合用到Builder模式呢?其中使用Builder模式来替代多参数构造函数是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法则。
我们常常会面临编写一个这样的实现类(假设类名叫DoDoContact),这个类拥有多个构造函数,
DoDoContact(String name);
DoDoContact(String name, int age);
DoDoContact(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address);
DoDoContact(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address, int cardID);
这样一系列的构造函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客户调用选择,以处理不同的构造请求。这种方法很常见,也很有效力,但是它的缺点也很多。类的作者不得不书写多种参数组合的构造函数,而且其中还需要设置默认参数值,这是一个需要细心而又枯燥的工作。其次,这样的构造函数灵活性也不高,而且在调用时你不得不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参数值,例如,DoDoContact("Ace", -1, "SH"),显然年龄为负数没有意义,但是你又不的不这样做,得以符合Java的规范。如果这样的代码发布后,后面的维护者就会很头痛,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个-1是什么含义。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非常适合使用Builder模式。Builder模式的要点就是通过一个代理来完成对象的构建过程。这个代理职责就是完成构建的各个步骤,同时它也是易扩展的。下面是改写自Effective Java里面的一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
最终,客户程序可以很灵活的去构建这个对象。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