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从3款产品学到的3点

摘要:先后开发了3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有两款产品是从创意阶段就参与进去,从中学会了最重要的3点:快速迭代,不断试错,了解用户的需求。

健生干货分享:第8篇

第一款社交app:移客ekeo

第一款产品是个社交app“移客ekeo”,一款以熟人社交和真实聚会为核心的社交工具。移客以解决聚会难题为核心,你可以通过移客快速发起或者参与聚会活动,掌握参加者是否已经出发或者到达。

做这款产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停地改版本,前前后后改了4个版本(中间跨越了1年多的时间),却没有及早把它投入到市场。我们希望做一个完美的产品,才投入到市场,但事实上,由于一直没投入市场,到资金链断裂时,android才刚研发完,还没来得及推广。

如果我们做这款产品时有快速迭代,先把最核心的功能做出来投入市场去验证这个产品到底行不行,可能就不会浪费了1年半的时间在这款产品上。

事后我们总结,这款产品在需求的把握上有偏差,人们在聚会上核心的需求不是解决参与者的到达参与问题,核心需求是晒,晒好吃的,晒好玩的,晒各种奇葩的事情。

第二款社交app:米信

米信简介:全球第一款地域感应式场景社交应用, 为你随时感应来到附近的朋友和二度好友,触发你和TA互相的”隔空相遇“,联系方式马上到手,从此不再错过任何一个你喜欢的新朋友、心仪的对象。

这个产品团队是上个app“移客ekeo”的团队,所以大家是已经很熟了,当时我们吸取了上个app的教训,1个月的时间就出产品了,在研发的过程中,推广预热就同步进行了。

在不断迭代和试错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这款产品的问题:

1. 这是一种被动社交而不是主动的社交,用户想通过这款产品来认识陌生人,必须要距离500m以内,但大多数场景下,用户是不会经常走动的,只生活在一定的地域。

2. 这款针对屌丝的产品,没法提供足够的话题来实现社交的需求。例如,我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了,提示我们相遇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聊下去。

3. 这款产品必须要用到手机号和通信录,但事实上,想要拿到用户的手机号,成本很高,那时又刚好遇到短信行业的整顿,短信经常延迟很严重。

在试错的过程中,我慢慢觉得这款产品不行了。

这个app产品最终运营到今年8月,团队就解散了。

第三款:云后端服务bmob

我是春节后参入到这家公司,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全员客服”的理念。

在一个公司里,和用户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角色是客服,但在传统的观念中,只有特定的客服才能接触用户,团队里的其他角色是不接触用户的。

全员客服,意味着创业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接触用户,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打成一片。连用户都不了解,还能开发开发出什么好的产品?

但真正接触用户后,才发现很多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很多用户都是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不停地换位思考,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沟通,去解释。

这样子,慢慢地,学会了怎么和用户沟通,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就更明细了。

曾健生简介: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的组建,发展和倒闭,经历过两百万的创业资金一点点的耗光。QQ&个人微信号:384164942。

时间: 2024-10-14 07:33:51

八.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从3款产品学到的3点的相关文章

十八.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社交软件之殇

健生干货分享:第18篇 摘要: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两款社交app的开发,两款app都挂掉了,社交app成功的关键的是对用户,产品的把握,整合资源的能力,技术只是其次. 我们开发了两款社交app: 第一款社交app:移客ekeo,一款以熟人社交和真实聚会为核心的社交工具.移客以解决聚会难题为核心,你可以通过移客快速发起或者参与聚会活动,掌握参加者是否已经出发或者到达. 第二款社交app:米信, 地域感应式场景社交应用, 为你随时感应来到附近的朋友和二度好友,触发你和TA互相的"隔空相遇"

四.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3招实现外包的华丽转身

摘要:以前从事过2年的电子商务站点外包,为adidas创建过中国区的网上商城,在移动互联网公司中和外包合作过(尽管是并不愉快的经历),如今工作中也有些用户是做外包的.依据我的经验提一下怎么提高外包的生意. 健生干货分享:第4篇 1.      贴名片 在做外包的时候,须要有一些高大尚的名头. 比如,从事电子商务站点外包时是在一家法资的公司,那时候我们的广州办公室对外都统一称呼"全球研发中心",汗,整个公司就80号人不到,广州的办公室就50人不到. 和政府,大型的企业合作,一般都会先谈一

一.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产品篇

健生干货分享:第1篇 曾经作为app公司的第一个技术人员,经历了公司的创建,发展,融资,到最后资金链断裂散伙,后来又和前公司的小伙伴弄了个app工作室,app产品又失败了,中间跨越了2年多的时间.看着大概200万的创业资金烧完,得到的教训真的刻骨铭心. 为啥要把产品放在最前面? 在200多万的创业资金烧完后,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移动互联网的做产品的方法是和传统的计算机行业有很大的区别. 在传统的计算机行业,做一个产品先做需求分析,然后做设计,划分里程碑,最后测试,上市. 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这种做

三.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创业并不需要app

摘要:有个点子,研发app或网站,推广,不断改进,探索盈利模式.这个通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流程.但我认为,在某些特定的商业模式下,"研发app或网站"这步可以砍掉或推迟. 健生干货分享:第3篇 在和一些创业者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种模式是这样子:研发一个社交型的网站或app,吸引某些垂直的用户,有了一定的用户后,再进行额外服务. 这里举个例子:研发一个社交的app,目标用户是北京移动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在这个app上达到一定的用户量后,可以举办线下的交流会(这个创业者有线下的咖啡厅资源),或者

三.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创业并不须要app

摘要:有个点子,研发app或站点,推广,不断改进,探索盈利模式.这个通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流程.但我觉得.在某些特定的商业模式下,"研发app或站点"这步能够砍掉或推迟. 健生干货分享:第3篇 在和一些创业者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种模式是这样子:研发一个社交型的站点或app,吸引某些垂直的用户,有了一定的用户后.再进行额外服务. 这里举个样例:研发一个社交的app,目标用户是北京移动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在这个app上达到一定的用户量后,能够举办线下的交流会(这个创业者有线下的咖啡厅资源).或者

六.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

健生干货分享:第6篇 摘要:在36kr上看着某某公司又融资了多少百万,令人对移动互联网激动不已,觉得一投入到这个行业就变成高富帅了.但真相是,这是一个竞争极度残酷的行业. 有一个统计数据:90%的初创企业撑不过1年,5%撑不过5年. 在思维的陷阱中,有个现象叫"生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在新闻中,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

九.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雕爷”是忽悠吗?

摘要:这一年,是移动互联网火爆的一年,"互联网思维"伴随着这股热潮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的一位"互联网思维"代表者是雕爷,它带来的是真理还是在忽悠? 健生干货分享:第9篇 记得我第一次听说雕爷,是因为他的雕爷牛腩,那时候伴随着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我也留意过一回,但那时对他印象不深刻. 直到我离开了app工作室后,我在不停地思索着,为啥我做过的两个app产品是失败?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那时,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做产品的方法,跟传统的产品和不一样的. 看了很

十四.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不健康,别创业

摘要:"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这种说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健生干货分享:第14篇 有多少人想过,自己创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成就感:还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为了响应社会主义4个现代化建设. 在IT业,充斥着一种说法"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很多互联网的大佬也把类似的说法挂在嘴里,这真的值得吗? IT业的健康问题,被社会媒体广泛关注.时不时在新闻上就有报道,哪家IT公司又有人过劳死了.更严重的是,明明没

七. 200多万元得到的创业教训--周鸿祎传授的“活法”

摘要:怎么才干让自身的产品在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中活下来?方法概况起来就是"小步快走.不断试错". 健生干货分享:第7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移动互联网重要的事情是高速开发产品,但怎么高速开发产品而又避免开发出烂产品呢?在周鸿祎的新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里面描写叙述的360的产品观,方法的核心就是"小步快走,不断试错". 先做一个功能,高速推出市场,接收用户反馈.依据反馈信息决定继续深入还是做另外的新功能. 不能一開始就搞大投入!!.能确定自己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