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介绍

原帖地址: http://www.wowotech.net/memory_management/458.html?from=timeline

今天探究的主题是cache。我们围绕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需要cache?如何判断一个数据在cache中是否命中?cache的种类有哪些,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cache memory

在思考cache是什么之前我们首先先来思考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程序是如何运行起来的?我们应该知道程序是运行在 RAM之中,RAM 就是我们常说的DDR(例如 DDR3、DDR4等)。我们称之为main memory(主存)当我们需要运行一个进程的时候,首先会从Flash设备(例如,eMMC、UFS等)中将可执行程序load到main memory中,然后开始执行。在CPU内部存在一堆的通用寄存器(register)。如果CPU需要将一个变量(假设地址是A)加1,一般分为以下3个步骤:

  1. CPU 从主存中读取地址A的数据到内部通用寄存器 x0(ARM64架构的通用寄存器之一)。

  2. 通用寄存器 x0 加1。
  3. CPU 将通用寄存器 x0 的值写入主存。

我们将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其实现实中,CPU通用寄存器的速度和主存之间存在着太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速度大致如下关系:

CPU register的速度一般小于1ns,主存的速度一般是65ns左右。速度差异近百倍。因此,上面举例的3个步骤中,步骤1和步骤3实际上速度很慢。当CPU试图从主存中load/store 操作时,由于主存的速度限制,CPU不得不等待这漫长的65ns时间。如果我们可以提升主存的速度,那么系统将会获得很大的性能提升。如今的DDR存储设备,动不动就是几个GB,容量很大。如果我们采用更快材料制作更快速度的主存,并且拥有几乎差不多的容量。其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我们试图提升主存的速度和容量,又期望其成本很低,这就有点难为人了。因此,我们有一种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制作一块速度极快但是容量极小的存储设备。那么其成本也不会太高。这块存储设备我们称之为cache memory。在硬件上,我们将cache放置在CPU和主存之间,作为主存数据的缓存。 当CPU试图从主存中load/store数据的时候, CPU会首先从cache中查找对应地址的数据是否缓存在cache 中。如果其数据缓存在cache中,直接从cache中拿到数据并返回给CPU。当存在cache的时候,以上程序如何运行的例子的流程将会变成如下:

CPU和主存之间直接数据传输的方式转变成CPU和cache之间直接数据传输。cache负责和主存之间数据传输。

多级cache memory

cahe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影响着系统的性能。一般情况cache的速度可以达到1ns,几乎可以和CPU寄存器速度媲美。但是,这就满足人们对性能的追求了吗?并没有。当cache中没有缓存我们想要的数据的时候,依然需要漫长的等待从主存中load数据。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引入多级cache。前面提到的cache,称之为L1 cache(第一级cache)。我们在L1 cache 后面连接L2 cache,在L2 cache 和主存之间连接L3 cache。等级越高,速度越慢,容量越大。但是速度相比较主存而言,依然很快。不同等级cache速度之间关系如下:

经过3级cache的缓冲,各级cache和主存之间的速度最萌差也逐级减小。在一个真实的系统上,各级cache之间硬件上是如何关联的呢?我们看下Cortex-A53架构上各级cache之间的硬件抽象框图如下:

在Cortex-A53架构上,L1 cache分为单独的instruction cache(ICache)和data cache(DCache)。L1 cache是CPU私有的,每个CPU都有一个L1 cache。一个cluster 内的所有CPU共享一个L2 cache,L2 cache不区分指令和数据,都可以缓存。所有cluster之间共享L3 cache。L3 cache通过总线和主存相连。

多级cache之间的配合工作

首先引入两个名词概念,命中和缺失。 CPU要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有缓存,称为“命中” (hit),反之则称为“缺失” (miss)。多级cache之间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呢?我们假设现在考虑的系统只有两级cache。

当CPU试图从某地址load数据时,首先从L1 cache中查询是否命中,如果命中则把数据返回给CPU。如果L1 cache缺失,则继续从L2 cache中查找。当L2 cache命中时,数据会返回给L1 cache以及CPU。如果L2 cache也缺失,很不幸,我们需要从主存中load数据,将数据返回给L2 cache、L1 cache及CPU。这种多级cache的工作方式称之为inclusive cache。某一地址的数据可能存在多级缓存中。与inclusive cache对应的是exclusive cache,这种cache保证某一地址的数据缓存只会存在于多级cache其中一级。也就是说,任意地址的数据不可能同时在L1和L2 cache中缓存。

直接映射缓存(Direct mapped cache)

我们继续引入一些cache相关的名词。cache的大小称之为cahe size,代表cache可以缓存最大数据的大小。我们将cache平均分成相等的很多块,每一个块大小称之为cache line,其大小是cache line size。例如一个64 Bytes大小的cache。如果我们将64 Bytes平均分成64块,那么cache line就是1字节,总共64行cache line。如果我们将64 Bytes平均分成8块,那么cache line就是8字节,总共8行cache line。现在的硬件设计中,一般cache line的大小是4-128 Byts。为什么没有1 byte呢?原因我们后面讨论。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cache line是cache和主存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什么意思呢?当CPU试图load一个字节数据的时候,如果cache缺失,那么cache控制器会从主存中一次性的load cache line大小的数据到cache中。例如,cache line大小是8字节。CPU即使读取一个byte,在cache缺失后,cache会从主存中load 8字节填充整个cache line。又是因为什么呢?后面说完就懂了。

我们假设下面的讲解都是针对64 Bytes大小的cache,并且cache line大小是8字节。我们可以类似把这块cache想想成一个数组,数组总共8个元素,每个元素大小是8字节。就像下图这样。

现在我们考虑一个问题,CPU从0x0654地址读取一个字节,cache控制器是如何判断数据是否在cache中命中呢?cache大小相对于主存来说,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所以cache肯定是只能缓存主存中极小一部分数据。我们如何根据地址在有限大小的cache中查找数据呢?现在硬件采取的做法是对地址进行散列(可以理解成地址取模操作)。我们接下来看看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一共有8行cache line,cache line大小是8 Bytes。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地址低3 bits(如上图地址蓝色部分)用来寻址8 bytes中某一字节,我们称这部分bit组合为offset。同理,8行cache line,为了覆盖所有行。我们需要3 bits(如上图地址黄色部分)查找某一行,这部分地址部分称之为index。现在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不同的地址,其地址的bit3-bit5如果完全一样的话,那么这两个地址经过硬件散列之后都会找到同一个cache line。所以,当我们找到cache line之后,只代表我们访问的地址对应的数据可能存在这个cache line中,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地址对应的数据。所以,我们又引入tag array区域,tag array和data array一一对应。每一个cache line都对应唯一一个tag,tag中保存的是整个地址位宽去除index和offset使用的bit剩余部分(如上图地址绿色部分)。tag、index和offset三者组合就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地址了。因此,当我们根据地址中index位找到cache line后,取出当前cache line对应的tag,然后和地址中的tag进行比较,如果相等,这说明cache命中。如果不相等,说明当前cache line存储的是其他地址的数据,这就是cache缺失。在上述图中,我们看到tag的值是0x19,和地址中的tag部分相等,因此在本次访问会命中。由于tag的引入,因此解答了我们之前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硬件cache line不做成一个字节?”。这样会导致硬件成本的上升,因为原本8个字节对应一个tag,现在需要8个tag,占用了很多内存。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tag旁边还有一个valid bit,这个bit用来表示cache line中数据是否有效(例如:1代表有效;0代表无效)。当系统刚启动时,cache中的数据都应该是无效的,因为还没有缓存任何数据。cache控制器可以根据valid bit确认当前cache line数据是否有效。所以,上述比较tag确认cache line是否命中之前还会检查valid bit是否有效。只有在有效的情况下,比较tag才有意义。如果无效,直接判定cache缺失。

上面的例子中,cache size是64 Bytes并且cache line size是8 bytes。offset、index和tag分别使用3 bits、3 bits和42 bits(假设地址宽度是48 bits)。我们现在再看一个例子:512 Bytes cache size,64 Bytes cache line size。根据之前的地址划分方法,offset、index和tag分别使用6 bits、3 bits和39 bits。如下图所示。

直接映射缓存的优缺点

直接映射缓存在硬件设计上会更加简单,因此成本上也会较低。根据直接映射缓存的工作方式,我们可以画出主存地址0x00-0x88地址对应的cache分布图。

我们可以看到,地址0x00-0x3f地址处对应的数据可以覆盖整个cache。0x40-0x7f地址的数据也同样是覆盖整个cache。我们现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程序试图依次访问地址0x00、0x40、0x80,cache中的数据会发生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0x00、0x40、0x80地址中index部分是一样的。因此,这3个地址对应的cache line是同一个。所以,当我们访问0x00地址时,cache会缺失,然后数据会从主存中加载到cache中第0行cache line。当我们访问0x40地址时,依然索引到cache中第0行cache line,由于此时cache line中存储的是地址0x00地址对应的数据,所以此时依然会cache缺失。然后从主存中加载0x40地址数据到第一行cache line中。同理,继续访问0x80地址,依然会cache缺失。这就相当于每次访问数据都要从主存中读取,所以cache的存在并没有对性能有什么提升。访问0x40地址时,就会把0x00地址缓存的数据替换。这种现象叫做cache颠簸(cache thrashing)。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引入多路组相连缓存。我们首先研究下最简单的两路组相连缓存的工作原理。

两路组相连缓存(Two-way set associative cache)

我们依然假设64 Bytes cache size,cache line size是8 Bytes。什么是路(way)的概念。我们将cache平均分成多份,每一份就是一路。因此,两路组相连缓存就是将cache平均分成2份,每份32 Bytes。如下图所示。

cache被分成2路,每路包含4行cache line。我们将所有索引一样的cache line组合在一起称之为组。例如,上图中一个组有两个cache line,总共4个组。我们依然假设从地址0x0654地址读取一个字节数据。由于cache line size是8 Bytes,因此offset需要3 bits,这和之前直接映射缓存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index,在两路组相连缓存中,index只需要2 bits,因为一路只有4行cache line。上面的例子根据index找到第2行cache line(从0开始计算),第2行对应2个cache line,分别对应way 0和way 1。因此index也可以称作set index(组索引)。先根据index找到set,然后将组内的所有cache line对应的tag取出来和地址中的tag部分对比,如果其中一个相等就意味着命中。

因此,两路组相连缓存较直接映射缓存最大的差异就是:第一个地址对应的数据可以对应2个cache line,而直接映射缓存一个地址只对应一个cache line。那么这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两路组相连缓存优缺点

两路组相连缓存的硬件成本相对于直接映射缓存更高。因为其每次比较tag的时候需要比较多个cache line对应的tag(某些硬件可能还会做并行比较,增加比较速度,这就增加了硬件设计复杂度)。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两路组相连缓存呢?因为其可以有助于降低cache颠簸可能性。那么是如何降低的呢?根据两路组相连缓存的工作方式,我们可以画出主存地址0x00-0x4f地址对应的cache分布图。

我们依然考虑直接映射缓存一节的问题“如果一个程序试图依次访问地址0x00、0x40、0x80,cache中的数据会发生什么呢?”。现在0x00地址的数据可以被加载到way 1,0x40可以被加载到way 0。这样是不是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映射缓存的尴尬境地呢?在两路组相连缓存的情况下,0x00和0x40地址的数据都缓存在cache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4路组相连缓存,后面继续访问0x80,也可能被被缓存。

因此,当cache size一定的情况下,组相连缓存对性能的提升最差情况下也和直接映射缓存一样,在大部分情况下组相连缓存效果比直接映射缓存好。同时,其降低了cache颠簸的频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映射缓存是组相连缓存的一种特殊情况,每个组只有一个cache line而已。因此,直接映射缓存也可以称作单路组相连缓存。

全相连缓存(Full associative cache)

既然组相连缓存那么好,如果所有的cache line都在一个组内。岂不是性能更好。是的,这种缓存就是全相连缓存。我们依然以64 Byts大小cache为例说明。

由于所有的cache line都在一个组内,因此地址中不需要set index部分。因为,只有一个组让你选择,间接来说就是你没得选。我们根据地址中的tag部分和所有的cache line对应的tag进行比较(硬件上可能并行比较也可能串行比较)。哪个tag比较相等,就意味着命中某个cache line。因此,在全相连缓存中,任意地址的数据可以缓存在任意的cache line中。所以,这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cache颠簸的频率。但是硬件成本上也是更高。

一个四路组相连缓存实例问题

考虑这么一个问题,32 KB大小4路组相连cache,cache line大小是32 Bytes。请思考一下问题:

1). 多少个组? 2). 假设地址宽度是48 bits,index、offset以及tag分别占用几个bit?

总共4路,因此每路大小是8 KB。cache line size是32 Bytes,因此一共有256组(8 KB / 32 Bytes)。由于cache line size是32 Bytes,所以offset需要5位。一共256组,所以index需要8位,剩下的就是tag部分,占用35位。这个cache可以绘制下图表示。

Cache分配策略(Cache allocation policy)

cache的分配策略是指我们什么情况下应该为数据分配cache line。cache分配策略分为读和写两种情况。

  1. 读分配(read allocation):

    当CPU读数据时,发生cache缺失,这种情况下都会分配一个cache line缓存从主存读取的数据。默认情况下,cache都支持读分配。

  2. 写分配(write allocation):

    当CPU写数据发生cache缺失时,才会考虑写分配策略。当我们不支持写分配的情况下,写指令只会更新主存数据,然后就结束了。当支持写分配的时候,我们首先从主存中加载数据到cache line中(相当于先做个读分配动作),然后会更新cache line中的数据。

Cache更新策略(Cache update policy)

cache更新策略是指当发生cache命中时,写操作应该如何更新数据。cache更新策略分成两种:写直通和回写。

  1. 写直通(write through):

    当CPU执行store指令并在cache命中时,我们更新cache中的数据并且更新主存中的数据。cache和主存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

2. 写回(write back):

当CPU执行store指令并在cache命中时,我们只更新cache中的数据。并且每个cache line中会有一个bit位记录数据是否被修改过,称之为dirty bit(翻翻前面的图片,cache line旁边有一个D就是dirty bit)。我们会将dirty bit置位。主存中的数据只会在cache line被替换或者显示flush操作时更新。因此,主存中的数据可能是未修改的数据,而修改的数据躺在cache line中。

同时,为什么cache line大小是cache控制器和主存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呢?这也是因为每个cache line只有一个dirty bit。这一个dirty bit代表着整个cache line时候被修改的状态。

实例 :

假设我们有一个64 Bytes大小直接映射缓存,cache line大小是8 Bytes,采用写分配和写回机制。当CPU从地址0x2a读取一个字节,cache中的数据将会如何变化呢?假设当前cache状态如下图所示。

根据index找到对应的cache line,对应的tag部分valid bit是合法的,但是tag的值不相等,因此发生缺失。此时我们需要从地址0x28地址加载8字节数据到该cache line中。但是,我们发现当前cache line的dirty bit置位。因此,cache line里面的数据不能被简单的丢弃,由于采用写回机制,所以我们需要将cache中的数据0x11223344写到地址0x0128地址(这个地址根据tag中的值及所处的cache line行计算得到)。这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当写回操作完成,我们将主存中0x28地址开始的8个字节加载到该cache line中,并清除dirty bit。然后根据offset找到0x52返回给CPU。

cache替换策略

一、最不经常使用算法(Least Frequently Used,LFU)

LFU算法认为:应该将一段时间内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那行数据替换出。

实现方法: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新行建立后从0开始计数,每被访问一次,被访问行的计数器增1。当需要替换时,对这些特定行的计数值进行比较,将计数值最小的行换出,同时将这些特定行的计数器清零。

该算法不能严格反映近期访问情况。

二、近期最少使用算法(Least Recently Used,LRU)

LFU算法将近期内长久未被访问过的行换出。

实现方法: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但它们是cache每命中一次,命中行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增1。当需要替换时,将计数值最大的行换出。

该算法保护了刚拷贝到cache中的新数据行,较为符合cache的工作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命中率。

三、随机替换

不需要算法,从特定的行位置中随机地选取一行换出即可。

该策略在硬件上容易实现,速度较前两种策略快。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ache的效率。这些不足会随着cache容量增大而减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kewolf2002/p/10984976.html

时间: 2024-09-30 21:57:50

cache介绍的相关文章

OR1200数据Cache介绍

以下内容摘自<步步惊芯--软核处理器内部设计分析>一书 上一章剖析了ICache模块.本章将剖析DCache模块,首先指出DCache模块相比ICache的特别之处,因为这些不同,所以DCache的分析相对复杂.接着分析了OR1200中DCache的结构,给出了构成DCache的四个模块的关系,将这四个模块分为数据部分.控制部分,介绍了数据部分的工作过程.13.3节说明了DCache中特殊寄存器的作用与格式.13.4节指出使用到DCache的7种情景,13.5节给出一个示例程序,其中涉及了DC

DMA、TCM与Cache介绍

[转]https://blog.csdn.net/qq_20880415/article/details/89036066 DMA DMA=Direct Memory Access.这是一种通过硬件实现的数据传输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不在CPU的参与下完成数据的传输. DMA是一种硬件设备.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首先CPU告诉DMA设备,要有一堆数据需要传输,为了效率而请它出马.(DMA请求) ——DMA收到CPU的消息,开始准备.此时CPU把数据源地址.数据目标地址.传输数据量.传输

[转载]Buffer cache的调整与优化

Buffer Cache是SGA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缓存数据块,其大小也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当Buffer Cache过小的时候,将会造成更多的free buffer waits事件.下面将具体描述Buffer Cache的作用.调整与优化. 一.SGA的所有组件 从动态视图v$sga_dynamic_components获取SGA的相关信息 SELECT component, current_size, min_size FROM v$sga_dynamic_components; COM

Buffer cache 的调整与优化

Buffer cache 的调整与优化 -============================== -- Buffer cache 的调整与优化(一) --============================== Buffer Cache是SGA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缓存数据块,其大小也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当Buffer Cache过小的时候,将会造成更多的free buffer waits事件. 下面将具体描述Buffer Cache的作用,调整与优化. 一.SGA的所有组件 从动态

Spring Cache 缓存解决方案

1,Cache 介绍 Spring Cache 是一套框架缓存的解决方案,SpringBoot 有效的对 Cache 做出了简化,只需要使用注解即可操作我们保存在缓存区(包括内存区,缓存服务器Redis)的缓存数据(餐桌预定表,用户表) 应用系统需要通过 Cache 来缓存不经常改变的数据,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增加系统吞吐量 .避免直接访问数据库等低速存储区系统 ,缓存的数据通常存放在访问速度更快的内存中或者是低延迟存取的存储器,服务器上 . Spring Boot 集成 Cache 步骤如下 1,

application cache和localstorage的区别

第一部分:Application Cache 1.Application Cache介绍 html5提供的一种应用缓存机制,使得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可以离线运行.优点有如下几点: 离线浏览: 用户可以在离线状态下浏览网站内容. 更快的速度: 因为数据被存储在本地,所以速度会更快. 减轻服务器的负载: 浏览器只会下载在服务器上发生改变的资源.   2.如何使用ApplicationCache? 2.1开启应用缓存:在html标签制定manifest,manifest特性与 缓存清单(cache m

计算机组成.记忆力核心.存储器Memory

CPU终究只是一个执行部件,它所执行的指令和数据来自哪呢?总不能由人来输入吧,我觉得键盘输入的速度肯定是比不上CPU运行的速度的 虽然根本上来说还是我们输入的,但我们不直接给CPU,而是放在一个地方存起来,也就是存储器. 存储器也是机器啊,机器之间交换数据的速度就快多了嘛 说得简单点,存储器就是为了存储处理器所需要的数据的指令的 PS:图片要么是我自己画的(Visio很不错).要么就是我从网上找的(比如一些器件.有水印的图表等等) 分类 一种东西总是可以被分类的嘛 按处理器是否直接访问 主存 也

Unity MegaFiers 顶点动画

使用 MegaFiers 插件,可以使得Unity支持顶点动画的播放. 官方视频教程如下: 在这里简单测试使用下,环境如下: Blender 2.72 Unity 4.5.4 MegaFiers 2.74 创建物体和动画 首先打开Blender,默认会含有一个立方体,下面对这个立方体制作一个简单动画,让其在1~100帧做旋转,101~250帧做缩放,制作方法可参考教程[牛刀小试简单动画]. 确认立方体处于桔黄色外框包围的"被选中"状态: 用鼠标把绿色的当前帧指示线拖到第1帧: 在&qu

Spring Boot 2.X整合Spring-cache,让你的网站速度飞起来

计算机领域有人说过一句名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中间层来解决”,今天我们就用Spring-cache给网站添加一层缓存,让你的网站速度飞起来. 本文目录 一.Spring Cache介绍二.缓存注解介绍三.Spring Boot+Cache实战1.pom.xml引入jar包2.启动类添加@EnableCaching注解3.配置数据库和redis连接4.配置CacheManager5.使用缓存注解6.查看缓存效果7.注意事项 一.Spring Cache介绍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