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0000小时定律和徐霞客

前段时间在地铁的时候,听到两个老人聊天,其中有一个说,如果我生在战争年代,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有这样感慨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尤其是老骥伏枥又志在千里的人。然而大时代没那么容易遇到,或者,有那么多人后知后觉。就像中国的1990s,日本的1950s和美国的1930s。
     而在读《异类》的第二章中,我看到了更多的艰难。
     其一是,想要从人海里走出来,而不是被淹没,至少要有一个拿手活。按古时候的话说,就是要做360行你那一行里的状元,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我曾经尝试去找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以为那就是我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可惜至今为止一无所获。而现在,我很相信10000小时定律——做某件事10000小时,就能成为那方面的专家。那天赋是做啥的,我想,天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让我们更主动地去完成那10000小时,并觉得那10000小时没那么漫长。
     书中以神童莫扎特为引,虽然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音乐天赋,但他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也是20几岁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个从小练琴的人来说,20多岁也正是10000小时定律开花结果之时。类似的,还有路人皆知的比尔盖茨,我们大多数人知道他大学肄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初中的时候,就在学校的“机房”学习编程(他所在的贵族学校,拥有一台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分时计算机终端),更少人知道,他先后在企业、大学等各种他能找得到的地方学习、实践编程。
     当然我们其实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10000小时,然而,事实是,如果我们不能再20-25岁间完成自己的10000小时的话,那么不可避免地我们要面对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生存压力。于是,“不自由”的我们很难去勇敢地去让自己的10000小时结果了。这也是第二个艰难,只有20多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10000小时,而恰巧那时候又碰上一个好时代,才有能力、时间和机遇去收获最大的恩赐。
     绝望了吧?所以我想到了徐霞客,这是和《异类》无关的一个人物,可是他却是真正的异类。至少在那个士农工商的年代,旅行者绝对是个不入流的行当。但是就如当年明月所说,历史上有无数的王侯将相,但徐霞客,只有一个。于是乎,我总觉得大时代、10000小时,机遇、努力,这些雄心勃勃的词语中总少了些什么。少的那个词,也许叫梦想、也许叫自由。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它被束缚了,但束缚它的,往往不是生存的压力,而是朋友的不里解、家人的不认同。但归根结底,这些束缚都来自我们的不勇敢,来自于我们无法直面自己的梦想与众不同。因为不勇敢,所以不自由。
     这时我又想到了《勇敢的心》里,在刑场喊出freedom的华莱士,我坚信,那一刻,他是自由的。

ps。我觉得本篇的基调有点诡异,为了让他回归比较接地气的氛围,我特别探讨一下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精神病人思维广,智障儿童欢乐多”的科学内涵。精神病和正常本来就是个相对的概念,以天文为例,哥白尼是当时唯一的正常人,可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精神病。所以做个开心的精神病人尤为重要,尤其是当有人直白地说你有病的时候。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用这样的问答“你有病啊?” “你有药啊?” “你吃多少?” "你有多少?” “你吃多少我有多少!” “你有多少我吃多少!” “你有病啊!”循环往复,所谓智障儿童欢乐多是也。

大时代、10000小时定律和徐霞客

时间: 2024-10-08 03:20:19

大时代、10000小时定律和徐霞客的相关文章

击败95%对手的时间秘诀:100小时定律(转)

精通一样东西需要10000小时,也就是说大概要10年的时间.但通常情况下,击败95%的人并不需要你付出太多的时间. 10000小时定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说的是精通一个领域需要的用时.这一定律有几层含义: 1.因为所需的时间太长(每天3小时需要10年),所以人一生只能精通少数几件事情. 2.因此时间流逝的速度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能加快变得精通的进程.如果你精通了某样东西(如销售.变成或产品管理)而竞争对手没有,那你就拥有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3.因为需要付出太多,许多人感到畏缩早早就选择放弃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一万小时定律:方向与格局更重要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无论是工作中还是业余时间,我在编写程序这项工作上所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早在程序员这个行当为人熟知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半职业生涯,今天应该有资格谈谈我当下的看法.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我也经常用一万小时定律来激励自己,好在这个行当也是我的个人兴趣所在

一万小时定律的数学解释-可怕的复利

一.一万小时的来源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刘翔:田坛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

一万小时定律

为什么分享这么一个东西呢?因为我常被问到,作为一个初学者,怎么能成为了一个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参加培训速成?还是其他?其实没啥好方法,花1万个小时吧. 我个人不喜欢鸡汤类,成功类的文章/定律,唯独对时间管理类的鸡汤特别有感觉.今天要讲讲一万小时定律,这还是很久以前和一个兄长闲聊谈到的,现在还记得,而且想起来很有感觉,特别分享给大家! 那到底什么是1万小时定律呢? 美国两位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异类

一万小时定律的数学解释

一.一万小时的来源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刘翔:田坛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是为了他在赛场上的10多秒的辉煌,他从7岁开始至今

10000小时法则

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简单地说,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以每天10个小时算,10000小时相当于三年.也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时投入,持续3年.如果每天只有5小时,那么需要6年. 10000小时是成功的临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 “研究发现,任何一个

移动互联网评论NO.1: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才刚开始

在2016年11月的第三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李彦宏很令人惊讶的下了这样一个判断: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而相应的依据是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正因为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移动互联网:由量变逼近质变 11月16日,就在第三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同时,腾讯发布了2016第三季财报,其中QQ 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达到 6.47 亿.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

003|再谈10000小时,三板斧破四困境 - 《硅谷来信》

吴军老师在前面第二封信讲了有关对『一万小时定论』理解的四误区,即: 简单重复 习惯性失败 林黛玉式的困境 狗熊辦棒子 下面他分享了自己对此类误区处理的经验,并且提到,很多时候,没有绝对正确方法和错误的方法,只有适用和不适用的. 他给出了『三板斧破四困境』的简洁执行方案. 具体是哪『三板斧 』? 第一板斧,愿景-目标-道路.既然我们练习10000小时是为了提髙精进, 不是简单的重复,就需要有—个方向,这 个方向就是愿景.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有道路,这就是战术,也就是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我在前面讲过—次

技术人的小目标:10000小时理论落地,你就是大牛

技术人的小目标 首富王健林在采访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瞬间刷爆了朋友圈,朋友们都在充分发挥调侃和自黑的潜力,各种段子都在说自己要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10 billion的津巴布韦元 :) 抛开首富的小目标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过于宏大这点外,其实这句话也是挺有道理的,简单来说就是要循序渐进,不要期望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这个道理其实平时大家也都懂,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要真正理解并采取行动,并不那么简单,比如说“技术人员如何成为大牛”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