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周制《月夜清游图》牙雕
我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十分悠久,明清时,象牙雕刻技艺高度成熟。象牙质地细腻、致密,色泽牙黄,淡雅富有光泽,硬度大,便于施艺。象牙雕刻形式多样,一般有利用整个象牙雕刻,但此种制作一是对原料的要求高,必须是品相比较好的整个象牙,原料可望而不可即,可遇而不可求;二是受象牙自身大小形状的限制,多表现炉瓶、宝塔、笔筒等,难以表现大的题材,常有削足适履之叹。因此从事象牙雕的艺人一直在寻求突破。聪慧的扬州艺人另辟蹊径,将象牙制成人与物,粘贴成新的画面,化零为整,如此即使零碎的象牙也可以得到恰当利用,且可以制作大件,表现大的题材。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清仿扬州“周制”的《月夜清游图》象牙雕就是这样的一件成功作品。这件象牙雕作品,纵39.1cm,横32.9cm,厚3.2cm,其不同于一般象牙,变形缝堵漏,http://www.66gkw.com/Product-200.html;,而是将象牙制成人物后,再行粘贴组合成新的画面,而这种技艺是在明末才逐渐兴起的扬州“周制百宝嵌”技艺。
象牙雕《月夜清游图》共12幅,为对开册页,每月一景。在册页另一面,嵌乾隆御题诗句,诗画珠联璧合。牙雕描绘宫中仕女从正月至十二月的娱乐活动:正月深院赏梅、二月春昼观弈、三月戏耍秋千、四月观赏玉兰、五月池塘消夏、六月柳塘采莲、七月桐阴乞巧、八月高台玩月、九月秋庭赏菊、十月明窗刺绣、十一月冬闰鉴古、十二月松阶扫雪。先由清内务府员外郎管理画院处陈枚先作工笔设色绢画本,再由陈祖章、顾彭年带领常存、肖汉振、陈观泉按扬州周翥百宝嵌制漆器方法制作而成牙雕作品。精致典雅,工艺水平极高,被誉为清代牙雕艺术的代表作。其法是先用象牙雕刻成形,然后约略敷彩勾出人的眉眼,再镶嵌珊瑚、翡翠、玛瑙,这些都是名贵的宝石,由于不是大块,质料易得,成本较低,边角碎料皆可利用,靠的是技艺构思、巧妙组合、相得益彰,使诸美融于一体,有珠联璧合之妙。
作者有意将时间安排在月夜,描写的是元宵佳节之夜赏月观梅的情景。两株古梅怒放,空中月如银盘,一群婀娜少女,为梅的冰肌玉骨吸引。作者以两树蜡梅为背景,观梅亭、深院仅露局部,寒梅不敷彩,利用象牙原色与蜜蜡相仿,形成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效果。十个仕女分成远近两组,高处观梅亭内4个女子或坐或立,正专心赏梅,而低处6女子刚入院中,入院的一仕女挑灯引五位仕女缓步而来,既相互照应,更增加了动感。雕刻中,艺师注重个性刻画,不仅个个仕女体形身段、动作举止、面容皆不同,而且细部的一朵朵梅花正反仰侧皆有别。院内屋檐下悬挂彩灯,女子的手炉、提灯、衣带、衫领则以珊瑚、紫英、玛瑙镶嵌,但又以象牙为主,仅在关键处点缀一二,恰到好处,为画面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也区别于工笔重彩的平面效果,而有了立体感的丰满,别有一番风味。乾隆为之御题诗曰:春信侵寻槛外梅,倚吟秉烛共徘徊。轻寒不入深庭院,女伴携炉得得来。烂银盘子上东墙,绣线花檠不让光。翠娥无语含情处,一夜春风卜短长。
潘宝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