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硅谷技划”随笔(二):中美差距与硅谷的秘密

【题记】第三次来到硅谷,“朝圣”的心态越来越淡,这显然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密不可分。但同样的,当你心态越发放平,你反而会越发感觉到硅谷的“可怕”和深不可测……

2018年“硅谷技划”的日期虽然早早就定下了,但我们未曾想赶上了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中美贸易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夜,以及“中兴”事件的余波未了。有五六位本有计划同行的伙伴出人意料的未能通过签证,我们无法判定与此事有关;但一种情绪和疑问肯定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太平洋两岸如果真的发生贸易战争,到底会怎样?飞速发展40年、已经稳居全球第二的中国,在科技领域到底有没有和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掰手腕的资格了?

带着这个小疑问,在2018“硅谷技划”的11场交流中,我自己和同去的各位伙伴,就类似问题展开了不少的讨论。中间过程不多说了,直接向大家介绍我自己的感受和总结。

一、中美竞争?抱歉,在IT领域这还是个伪命题

估计我如果用这个标题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公众新媒体上会被骂惨,但抱歉,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最近几年,中美IT水平的对比和竞争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2017年“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从7个方面(移动支付、电商、搜索、共享单车、网络广告、人工智能、云和大数据)进行中美发展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3个领域(移动支付、电商和共享单车)中国全面超越,搜索中国正在反超,2个领域(网络广告和人工智能)美国略微领先,只有云和大数据落后较多。而时隔一年之后,今年6月发布的2018版报告,更是直接将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的9家都给了中国。一时间,中国互联网甚至IT都在全面赶超美国的观点大大提振了国人的自信,“新四大发明”应运而生……

但是,当你真的身在硅谷,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人太关注这些话题,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创新技术上。而当你真真切切地把我们引以为豪的每一个应用、每一个创新与硅谷进行对比的时候,你会时不时感到一阵的后脊梁发凉……

首先,中国的赶超,依然停留在较浅的层级,尚未进入IT技术的核心区。如果我们简单讲IT技术架构分为(自上而下)应用层、工具层、系统和中间件层、基础设施层这四个层级的话,很容易发现,中国所谓的超越或者领先,几乎都是停留在应用层,少有工具层;而系统层、基础设施层则相距遥远。举三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一是芯片,这种痛今年大家都感觉到了;二是操作系统,也不多说了吧;三是编程语言,五六十年来已经有了上百种达到规模应用的编程语言,但为何没有中国人写出来过一门语言呢?所有这些,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我们相信这一切都会改变,但,真的需要时间。

其次,仔细盘点我们的创新,还会发现,截至目前,尚无一个完全独创的应用,而几乎都是在硅谷创意的微创新、再创新——尽管我们承认这种再创新也是非常值得尊敬和认可的。

第三,目前中国市场,还是在一种半封闭的状态下;而我们的创新,基本上是墙内开花,走出国门的还寥寥无几。虽然中国市场很大,足以养活N家互联网企业;但毕竟由于种种因素,我们其实没有和国际巨头直面竞争,而如果想真的做大做强,从“优秀”做到“卓越”,那到国际市场接受更多真正的竞争考验无法避免。这方面,我们目前才刚刚开始。

总结陈词吧:现在中美的IT科技和互联网的竞争,还是个伪命题。简单说就是:硅谷是世界领先,中国是局部赶超,仅此而已。当然,反过来客观地说,和美国之外的国家比,我们干得不错!——如果我们一定需要聊以×××的话。

如果在此基础上,你一定要说差距多少年的话,我可能下一盆就不是冷水了,而是冰水——你只需要稍微研究一下Intel公司的当前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就能知道,无论是绝对高度、发展速度、发展增速,我们都落后。所以,现在还没到谈论我们哪一年赶超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基础工程,还有很多很多。

二、硅谷最牛的地方不是哪一个创新,而是持续创新50年

我们到底该学习硅谷什么?是风骚50年的Intel?还是引领互联网的Google?或者是卓尔不群的苹果?7天的“硅谷技划”11家公司的走访中,我一边吸收各个公司的营养,一边试图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进入归程沉静下来,我发现最值得中国人研究的就是:为什么硅谷能持续创新50年?

硅谷不大,面积大体上与上海相当,经济总量也比上海略小一点——但是,硅谷的人口只有300万左右,就业人口150万;而上海人口则是硅谷的近8倍!精确的数据就是:硅谷1个人创造了上海6.7个人创造的价值。有一个数字也许能揭示其中的原因,那就是硅谷的年发明专利数量,大体上是上海和北京的总和!

再列一个数字吧。全球有个企业研发投入的榜单,但美国和欧盟的版本和数字有点细微差别。咱以欧盟的为准。2017年方面,全球研发最高的第一名是大众,前五名里还有Google、微软、三星和Intel,研发投入都在120亿欧元以上。中国人引以为豪且以研发投入著称的华为公司,这些年的位次一直在上升,去年终于超过苹果公司冲到第6位,数字是104亿欧元。

但是,前50名中,我们只有一个华为。而美国企业,占到40%左右,且以硅谷公司占主要部分。
硅谷的深不可测,不是藏了有多少家多么牛的公司,而是你虽然不知道下一家很牛的公司会是谁、长什么样,但你知道它一定会出现!它就在那些现在还小不点的几千家创业公司里。还有,一家公司哪怕暂时落寞了,你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凤凰涅槃再次起飞;而就算是它走下舞台,硅谷也不会惋惜,而是平静地挥手告别走向远方!——从一种意义上,后面这个才让我时时感到震惊。

在我们津津乐道的硅谷传奇中,除了Facebook等新贵公司的神奇崛起之外,还有太多苹果、IBM、Intel这些公司濒临绝境却又神奇崛起的商业案例,以及3Com、Sun这些企业如流星般闪过又走下神坛的动人故事。硅谷人笃信一点:创新,就算不是一家公司成败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什么都没做错却被挤出市场,这个在中国还在被感叹的事情,在硅谷已经重复了数十年,甚至无法赚取一点眼泪!

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起了摩尔定律。众人皆知这个神奇规律,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摩尔定律的背后,还有其他几个事实:

第一,摩尔定律不是科学定律,是Intel创始人之一摩尔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根据Intel公司及业内规律总结出来的预测。

第二,硅谷人还总结出了一个反摩尔定律,是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十几年前提出的: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看明白了吗?如果没有,我用另一句话解释,那就是比尔·盖茨的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让我们瞠目的就是,硅谷数千家公司参与的这个残酷的18个月死亡倒计时游戏,已经运作了50年且还在继续玩着……
这就是硅谷,50年不变的冷酷,50年不变的创新。

三、关于人才,我们是否在叶公好龙?

单纯的艳羡硅谷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学习和借鉴硅谷的经验。

硅谷的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这其实就解释了硅谷公司为什么如此看重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大的金钱成本和时间去“养人”,而不是用短期的绩效要求他们快速实现结果——顺便说一句,我们所到之处,基本上没有看到一家企业在用KPI(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进行考核,代之以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或者类OKR的方式,把员工自己的规划与企业方向进行结合,充分尊重和调动员工积极性。

硅谷的方式适合中国吗?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争论,且不论业界已有无数讨论,就这次行程而言,包括参加这次“硅谷技划”的各位CTO,包括接待我们的许多在硅谷的华人工程师,也包括我自己,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观点一:硅谷的方式是先进的、科学的;国内虽然总是在喊尊重人才、重视创新,但颇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绝大多数企业(包括IT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没有把人才当成最核心的资源,而是作为企业创始人和高管的执行工具,导致企业的成败与基层人才其实是基本无关的。这种思路,也许可以在局部效率上形成优势,但长期来看,是不可能战胜和追赶硅谷的创新企业的。

观点二:硅谷的方式形成有其特殊性,经过多年的发展,硅谷已经形成了从产业格局到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良性循环。但这种循环不适合中国,起码不适合目前的中国。如果中国盲目采用类似的方式,恐怕会饮鸩止渴,反而丧失了目前微创新、高效率带来的局部优势。而随着中国总体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国也将在尊重人才和创新方面赢得越来越多的空间和能力,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好吧,我承认上面这两个观点其实是我总结的。换言之,我目前其实也无法得出实质性的结论,到底哪个是对的,或者哪个总体是对的。但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而思考这个问题比获得答案更重要!



参考文章:
2018“硅谷技划”随笔(一):再论中美员工福利巨大差距的背后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yangsir/2141898

时间: 2024-11-02 06:55:16

2018“硅谷技划”随笔(二):中美差距与硅谷的秘密的相关文章

2017“硅谷技划”日记之二:净利润30%、企业级市场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缔造的?

2017年4月15日 周一 Palo Alto晴,不知道北京怎么样-- 经过一夜的休整,51CTO"硅谷技划"的成员们显然恢复了精神--或者是时差还没倒过来,反正起来的都挺早. 不过吃早餐多少有点小犯难.我们入住的是一家位于硅谷核心区的酒店,距离斯坦福大学不到500米,不算太大但设施还行,最起码房间不小.但早餐嘛,人家可完全不考虑这批中国客人的特殊口味,所以就是普通的面包水果之类的,种类少的可怜.这么说吧,当我们看到酒店很贴心地提供了方便面之后,一半以上的男性将它当做了早餐的主力. 今

2017“硅谷技划”日记之四:我们究竟应该从硅谷学习什么?

51CTO"硅谷技划"的第三天日程相当紧.早晨8点,团队赶往位于山景城(Mountain View)Google IO大会的现场完成签到流程,然后赶往旧金山.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地理的常识.说到美国高科技公司云基地,我们常说两个词:硅谷(Silicon Valley)和湾区(其实应该是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旧金山湾是一片连接太平洋的狭长港湾,其四周星罗棋布有一百多个小城镇,形成一个大都会区,大城市包括旧金山.奥克兰(Oakland).圣何塞(San

iOS开发——淫技篇&iOS开发中各种淫技总结(二)

iOS开发中各种淫技总结(二) 先来张笔者电脑上面安装的Mac app 一:for .. in 的内部实现(swift): 1 var g = array.generate() 2 while let obj = g.next() { 3 4 5 print(obj) } 6 二:map/Fileter/Reduce map map方法,其获取一个闭包表达式作为其唯一参数. 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调用一次该闭包函数,并返回该元素所映射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值). 具体的映射方式和返回值类型由闭包来

无人驾驶技术已成熟,中美AI大国争夺最后窗口期

近期,前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创始人及总经理王劲带着他仅5个月的创业公司"景驰科技"集中亮相于中国业界.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景驰科技于2017年4月3日在硅谷诞生,一个月后即完成首次封闭道路无人驾驶测试,再一个月即获得加州GMV路测牌照,一周后又完成首次开放道路无人驾驶测试,在创业的第5个月就在硅谷高峰时段的车海中通勤. 2017年9月15日,就在景驰科技完成硅谷高峰时段通勤后7天,王劲出现在北京由华创资本举办的分享会上.王劲呼吁,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借助汽车产

中美SaaS市场到底有何不同?

周一刚从硅谷回来,崔强约我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美国的SaaS市场见闻.实际上,一个礼拜的确看不了多少东西,即使看了也只是加深了既有的认知.所以我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中美SaaS市场差异中较为本质的问题.这些观点更多来自我多年的观察和比较,不是一朝一夕现象级的对比. 总体而言,从2007年之后,我并不认为中美的SaaS市场有多么本质的不同,我认为市场的共性要大于个性.这正如中国已经不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一世界的距离在有些地区和行业已经非常小.这也意味着,我并不认为中国SaaS市场现有的问题是独特

3星|涂子沛《数文明》:书名太夸张,内容主要是中美两国在安防监控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数文明:大数据如何重塑人类文明.商业形态和个人世界 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安防与监控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汇编.作者尝试创造一套自己的理论来解释当前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变化,造了一些名词比如“量数”.“据数”.“数联网”.“数体”.不过书中作者自己使用这些理论与名词也很少.我认为作者的理论比较失败. 书中案例除个别作者个人亲历或来自朋友的信息外,都是公开可见的. 作者尝试旁征博引,引用了不少跟主题相关的故事.跟真正的旁征博引的学者比起来,功力还有欠缺. 作者自述在公安系统干过8年,在阿里做过高管.书

中美以欧创业比较:对话最有影响力以色列人Zack Weisfeld

先来认识一下图中这位叫做Tzahi(Zack)Weisfeld的先生. 现任微软全球创投加速器计划的创立者和总经理的Zack,曾在技术类消费品领域从业20多年,并拥有丰富的企业市场经验,他在2014年5月被Business Insider评为全球科技界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以色列人之一,他还曾在2015年12月被NewsGeek评为以色列高科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在担任微软全球创投加速器计划的创立者和总经理前,Zack还是一位创业者.曾与其他人共同创立了由红杉资本支持的预测型市场营销公司Mint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PRC GAAP VS US GAAP)

http://bbs.chinaacc.com/forum-2-43/topic-2023118.html 一.中美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别    rule based vs principle based     美国会计准则的模式为规则导向,更容易导致机会主义和盈余管理.目前的US GAAP共168号(新旧放在一起)不是按要素制定的,是一种救火式的准则,哪里出了问题,立马会有相应的准则制定出来.     中国会计准则的模式为原则导向,强调实质重于形式,采购谨慎性原则.减少方法的选择.充分披露,以

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恐怕这只是中国超越美国路上的插曲

一场没有硝烟在战争开始了? 今天,舆论的焦点绝对是中美贸易战了,当然这个价值600亿美元的战还没开打,双方媒体的预热还是做的不错,感觉好像要打世界大战一样.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1300种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税率为25%左右,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将在15天内公布对华征收关税的清单,然后再公示30天,面对贸易战,我们大可保持淡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