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老母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军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瓒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于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颖阴、朗陵令,迁七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驽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际。胡不能近,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氵岁)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宣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

  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惧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迫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又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余骑人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慑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山贼高艾,众数干人,寇钞,为幽、冀害,豫诱使鲜素利部斩艾,传首京都。封豫长乐亭侯。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恒摧抑兼并,乖散强猾。凡通亡奸宄,为胡作计不利官者,豫皆构刺搅离,使凶邪之谋不遂,聚居之类不安。事业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遂转豫为汝南太守,加珍夷将军。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形,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汉武之观。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竟欲与谋,求人海钩取浪船。豫惧穷虏死战,皆不听。

  初,豫以太守督青州,青州刺史程喜内怀不服,军事之际,多相违错。喜知帝宝爱明珠,乃密上:“豫虽有战功,而禁令宽弛,所得器仗珠金甚多,放散皆不纳官。”由是功不见列。

  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人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

  后吴复来寇,豫往拒之,贼即退。诸军夜惊云:“贼复来!”豫卧不起,令众‘敢动者斩’。有顷,竟无贼。

  景初末,增邑三百,并前五百户。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中郎将军,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征为卫尉。屡乞逊佼,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子彭祖嗣。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语在《徐邈传》。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xin-673855200/p/9507045.html

时间: 2024-10-19 22:58:49

三国志·魏书·田豫传的相关文章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合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合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

三国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按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

汉语-词语:狷介

ylbtech-汉语-词语:狷介 狷介一指拘谨小心:二指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介:孤高,特出.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狷介 读    音:juànjiè 释    义: 拘谨小心. 出    处:<国语.晋语二> 解释 出处:<国语.晋语二>:“小心狷介,不敢行也.” 2, 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 出处:<三国志.魏书.田畴传>:“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苏轼<贾谊论>:“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

笠翁对韵(全卷,珍藏版附注释)

笠翁对韵(全卷,珍藏版附注释) 诗歌与悦读 2016-10-21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卷一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

汉语-词语:援引

ylbtech-汉语-词语:援引 援引,汉语词汇. 拼音: yuán yǐn 指引用:引证:荐举:提拔:指引 见<后汉书·宦者列传序>:“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强者,皆腐身熏子.”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援引 读    音:yuán yǐn 注    音:ㄧㄨㄢˊ ㄧㄣ 基本解释:引用:引证:荐举:提拔:指引 目录 1 拼音 2 基本解释 3 引证解释 2. 2.返回顶部 1. 拼音 yuán yǐn 基本解释 (1) [cite]∶引证. 援引例证. (2) [recommend one

水火之孕育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历来被称为政治家.军事家,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公正.廉明的作风,受到历代的一致好评.在现代也非常需要向诸葛亮这样的治国人才. 其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其的评价引起了后代的许多争论.陈寿在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为人.执政.治军的能力后,称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如此一来,诸葛亮是否还能称为军事家呢?本文根据历史的真实情况就此作一分析. 一.诸葛亮指挥的主要战役 诸葛亮一生所亲自指挥的主要战役均发生在刘备去世后(公元223年),主要有: 1. 诸葛亮南征战役

汉语-成语:被褐怀玉

ylbtech-汉语-成语:被褐怀玉 被褐怀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pī hè huái yù,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自<老子·德经·七十章>.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被褐怀玉 拼    音:pī hè huái yù 释    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    处:<老子·德经·七十章> 注    音:ㄆㄧ ㄏㄜˋ ㄏㄨㄞˊ ㄧㄩˋ 近义词:被褐怀珠 目录 1 解释 2 出处 2. 2.返回顶部 1.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

《BI那点儿事》三国数据分析系列——蜀汉五虎上将与魏五子良将武力分析,绝对的经典分析

献给广大的三国爱好者们,希望喜欢三国的朋友一起讨论,加深对传奇三国时代的了解 数据分析基础概念:集中趋势分析是指在大量测评数据分布中,测评数据向某点集中的情况.总体(population)是指客观存在的,并在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即具有某一特性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叫母体或全域.简单地说,总体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性质相同个体的总和,用符号N表示.样本(sample),是指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所包含个体数目称样本容量或含量,用符号n表示.标准差与方差的区别:从公式上

回忆我的大学——大学图书馆借书记录

回忆我的大学——大学图书馆借书记录 大四学年(人生有时候必须选择) 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 1366663 B1206673 2009-6-3 19:30:38 借书 曾国藩,血祭 809063 B0637860 2009-5-29 17:23:11 借书 李自成.第五卷 701985 B0178241 2009-5-22 20:24:30 借书 李自成.第五卷 701979 B0177977 2009-5-18 18:25:16 借书 李自成.第四卷 701977 B0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