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81 开车旅行
-
- 139通过
- 484提交
- 题目提供者洛谷OnlineJudge
- 标签倍增2012NOIp提高组
- 难度提高+/省选-
题目描述
小 A 和小 B 决定利用假期外出旅行,他们将想去的城市从 1 到 N 编号,且编号较小的
城市在编号较大的城市的西边,已知各个城市的海拔高度互不相同,记城市 i 的海拔高度为
Hi,城市 i 和城市 j 之间的距离 d[i,j]恰好是这两个城市海拔高度之差的绝对值,即
d[i,j] = |Hi− Hj|。
旅行过程中,小 A 和小 B 轮流开车,第一天小 A 开车,之后每天轮换一次。他们计划
选择一个城市 S 作为起点,一直向东行驶,并且最多行驶 X 公里就结束旅行。小 A 和小 B
的驾驶风格不同,小 B 总是沿着前进方向选择一个最近的城市作为目的地,而小 A 总是沿
着前进方向选择第二近的城市作为目的地(注意:本题中如果当前城市到两个城市的距离
相同,则认为离海拔低的那个城市更近)。如果其中任何一人无法按照自己的原则选择目的
城市,或者到达目的地会使行驶的总距离超出 X 公里,他们就会结束旅行。
在启程之前,小 A 想知道两个问题:
1.对于一个给定的 X=X0,从哪一个城市出发,小 A 开车行驶的路程总数与小 B 行驶
的路程总数的比值最小(如果小 B 的行驶路程为 0,此时的比值可视为无穷大,且两个无穷大视为相等)。如果从多个城市出发,小 A 开车行驶的路程总数与小 B 行驶的路程总数的比
值都最小,则输出海拔最高的那个城市。
- 对任意给定的 X=Xi和出发城市 Si,小 A 开车行驶的路程总数以及小 B 行驶的路程
总数。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表示城市的数目。
第二行有 N 个整数,每两个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依次表示城市 1 到城市 N 的海
拔高度,即 H1,H2,……,Hn,且每个 Hi都是不同的。
第三行包含一个整数 X0。
第四行为一个整数 M,表示给定 M 组 Si和 Xi。
接下来的 M 行,每行包含 2 个整数 Si和 Xi,表示从城市 Si出发,最多行驶 Xi公里。
输出格式:
输出共 M+1 行。
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S0,表示对于给定的 X0,从编号为 S0的城市出发,小 A 开车行驶
的路程总数与小 B 行驶的路程总数的比值最小。
接下来的 M 行,每行包含 2 个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依次表示在给定的 Si和
Xi下小 A 行驶的里程总数和小 B 行驶的里程总数。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drive1 4 2 3 1 4 3 4 1 3 2 3 3 3 4 3 drive2 10 4 5 6 1 2 3 7 8 9 10 7 10 1 7 2 7 3 7 4 7 5 7 6 7 7 7 8 7 9 7 10 7
输出样例#1:
drive1 1 1 1 2 0 0 0 0 0 drive2 2 3 2 2 4 2 1 2 4 5 1 5 1 2 1 2 0 0 0 0 0
说明
【输入输出样例 1 说明】
各个城市的海拔高度以及两个城市间的距离如上图所示。
如果从城市 1 出发,可以到达的城市为 2,3,4,这几个城市与城市 1 的距离分别为 1,1,2,
但是由于城市 3 的海拔高度低于城市 2,所以我们认为城市 3 离城市 1 最近,城市 2 离城市
1 第二近,所以小 A 会走到城市 2。到达城市 2 后,前面可以到达的城市为 3,4,这两个城
市与城市 2 的距离分别为 2,1,所以城市 4 离城市 2 最近,因此小 B 会走到城市 4。到达城
市 4 后,前面已没有可到达的城市,所以旅行结束。
如果从城市 2 出发,可以到达的城市为 3,4,这两个城市与城市 2 的距离分别为 2,1,由
于城市 3 离城市 2 第二近,所以小 A 会走到城市 3。到达城市 3 后,前面尚未旅行的城市为
4,所以城市 4 离城市 3 最近,但是如果要到达城市 4,则总路程为 2+3=5>3,所以小 B 会
直接在城市 3 结束旅行。
如果从城市 3 出发,可以到达的城市为 4,由于没有离城市 3 第二近的城市,因此旅行
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如果从城市 4 出发,没有可以到达的城市,因此旅行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输入输出样例 2 说明】
当 X=7 时,
如果从城市 1 出发,则路线为 1 -> 2 -> 3 -> 8 -> 9,小 A 走的距离为 1+2=3,小 B 走的
距离为 1+1=2。(在城市 1 时,距离小 A 最近的城市是 2 和 6,但是城市 2 的海拔更高,视
为与城市 1 第二近的城市,所以小 A 最终选择城市 2;走到 9 后,小 A 只有城市 10 可以走,
没有第 2 选择可以选,所以没法做出选择,结束旅行)
如果从城市 2 出发,则路线为 2 -> 6 -> 7 ,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2,4。
如果从城市 3 出发,则路线为 3 -> 8 -> 9,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2,1。
如果从城市 4 出发,则路线为 4 -> 6 -> 7,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2,4。
如果从城市 5 出发,则路线为 5 -> 7 -> 8 ,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5,1。
如果从城市 6 出发,则路线为 6 -> 8 -> 9,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5,1。
如果从城市 7 出发,则路线为 7 -> 9 -> 10,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2,1。
如果从城市 8 出发,则路线为 8 -> 10,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2,0。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12)复赛
提高组 day1
第 7 页 共 7 页
如果从城市 9 出发,则路线为 9,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0,0(旅行一开始就结
束了)。
如果从城市 10 出发,则路线为 10,小 A 和小 B 走的距离分别为 0,0。
从城市 2 或者城市 4 出发小 A 行驶的路程总数与小 B 行驶的路程总数的比值都最小,
但是城市 2 的海拔更高,所以输出第一行为 2。
【数据范围】
对于 30%的数据,有 1≤N≤20,1≤M≤20;
对于 40%的数据,有 1≤N≤100,1≤M≤100;
对于 50%的数据,有 1≤N≤100,1≤M≤1,000;
对于 70%的数据,有 1≤N≤1,000,1≤M≤10,000;
对于100%的数据,有1≤N≤100,000,1≤M≤10,000,-1,000,000,000≤Hi≤1,000,000,000,
0≤X0≤1,000,000,000,1≤Si≤N,0≤Xi≤1,000,000,000,数据保证 Hi互不相同。
NOIP 2012 提高组 第一天 第三题
分析:这道题不会做,看别人题解看了一下午,算是有一点心得吧,分享一下,首先看数据,似乎可以暴力个部分分,每次选取一个点就开始模拟行走.每次都要寻找第一近和第二近,非常浪费时间,那么就预处理,怎么预处理呢?排序吗?有点复杂,离得最近的一定是高度差相近的,那么能排序并且在相近的元素中寻找的数据结构是什么呢?STL的set!每次找两个前驱和后继,然后排序取前两个.不过要注意,插入set要倒着插,如果一个序列为1,2,3,如果顺着插,那么begin()分别为1,2,3,倒着插就为3,2,1,因为如果距离一样就要 去海拔高的,所以要倒着插.但是这样预处理之后还是不能通过所有的数据,我们来对算法仔细的分析,查找第一近和第二近的优化过了,枚举点似乎不能优化,那么只能优化模拟行走了.会发现两次行走可以合并成一次,有没有什么更快的枚举技巧呢?二分?似乎不行.那么就是倍增了.设f[i][j]为在位置i走2^j轮的位置,一轮就是A走和B走一次,fa[i][j]就是A在位置i走2^j轮的距离,fb[i][j]类同,那么怎么算呢?记住一个重要的性质:a^i-1 + a^i-1 = a^i,递推也可以这样,f[i][j] = f[f[i][j-1]][j-1],fa[i][j] = fa[i][j-1] + fa[f[i][j-1]][j-1],fb类同,因为n<=100000,所以2^i,i从19开始枚举,从大到小枚举,依次判断行不行即可.(真是复杂......)
#include <cstdio>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set>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05; int n, x0, m, k,x1, na[maxn], nb[maxn],ans; long long ansa = 1e5,ansb = 0ll,fa[maxn][20], fb[maxn][20], f[maxn][20]; struct node { int id, high;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 & b) const { return high < b.high; } }c[maxn]; struct node2 { int id, gaoducha;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2 & b) const { if (gaoducha != b.gaoducha) return gaoducha < b.gaoducha; else return c[id].high < c[b.id].high; } }temp[5]; set <node> s; void init(int i) { set <node> ::iterator it = s.find(c[i]); int j = 0; if (it != s.begin()) { --it; temp[++j] = (node2) { it->id, abs(it->high - c[i].high) }; if (it != s.begin()) { --it; temp[++j] = (node2) { it->id, abs(it->high - c[i].high) }; ++it; } ++it; } if ((++it) != s.end())//s.end()是结尾之后的! { temp[++j] = (node2) { it->id, abs(it->high - c[i].high) }; if ((++it) != s.end()) temp[++j] = (node2) { it->id, abs(it->high - c[i].high) }; } sort(temp + 1, temp + j + 1); nb[i] = temp[1].id; if (j == 1) return; na[i] = temp[2].id; return; } void query(int st, int x, long long &ta, long long &tb) { for (int i = 19; i >= 0; i--) if (f[st][i] && fa[st][i] + fb[st][i] <= x) { ta += fa[st][i]; tb += fb[st][i]; x -= fa[st][i] + fb[st][i]; st = f[st][i]; } if (!na[st]) return; int tempans = abs(c[na[st]].high - c[st].high); if (tempans <= x) ta += tempans; } int main() { scanf("%d", &n); for (int i = 1; i <= n; i++) { scanf("%d", &c[i].high); c[i].id = i; } for (int i = n; i;i--) { s.insert(c[i]); if (i != n) init(i); }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p1 = na[i], p2 = nb[na[i]]; fa[i][0] = p1 ? abs(c[p1].high - c[i].high) : 0; fb[i][0] = p2 ? abs(c[p2].high - c[p1].high) : 0; f[i][0] = p2; } for (int j = 1; j < 20;j++) //后更新的是j所以先枚举j for (int i = 1; i <= n; i++) { f[i][j] = f[f[i][j - 1]][j - 1]; fa[i][j] = fa[i][j - 1] + fa[f[i][j - 1]][j - 1]; fb[i][j] = fb[i][j - 1] + fb[f[i][j - 1]][j - 1]; } scanf("%d", &x0); ans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long long ta = 0ll, tb = 0ll; query(i, x0, ta, tb); if (tb && (!ans || ansa * tb > ansb * ta)) { ansa = ta; ansb = tb; ans = i; } } printf("%d\n", ans); scanf("%d", &m); while (m--) { scanf("%d%d", &k, &x1); long long ta = 0ll, tb = 0ll; query(k, x1, ta, tb); printf("%d %d\n", ta, tb); } return 0; }
orz神犇raff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