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的心得体会和问题

构建之法

面对在软件开发方面经验很少的学生,邹欣老师通过丰富生动的故事和隐喻帮助学生建立软件工程的思维习惯,通过严格扎实的动手训练与考核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自己的“最佳实践经验”。读这本书,软件工程课不再枯燥沉闷,而是变得出乎意料的生动有趣。                       ——王忠杰

概述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一步阐述了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关系。单元测试能让自己负责的模块功能定义尽量明确,模块内部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模块,而且模块的质量能得到稳定的、量化的保证。

单元测试应该在最低的功能/参数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单元测试必须由最熟悉代码的人(程序的作者)来写。单元测试过后,机器状态保持不变。单元测试要快(一个测试运行时间是几秒钟,而不是几分钟)。单元测试应该产生可重复、一致的结果。独立性,单元测试的运行/通过/失败不依赖于别的测试,可以人为构造数据,以保持单元测试的独立性。单元测试应该覆盖所有代码路径,包括错误处理路径,为了保证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单元测试必须测试公开的和私有的函数/方法。单元测试应该集成到自动测试的框架中。单元测试必须和产品代码一起保存和维护。

回归测试。在做回归测试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验证新的代码的确把缺陷改正了。

(2)同时要验证新的代码没有把模块的现有功能破坏,没有Regression。

两人合作在不同阶段和技巧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代码风格规范(缩进、行宽、括号、断行与空白的{}行、分行、命名、下划线、大小写、注释)代码设计规范(函数、goto、错误处理、如何处理c++中的类)。结对编程(1、在开发层次,结对编程能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两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2、对开发人员自身来说,结对工作能带来更多的信心,高质量的产出能带来更高的满足感;3、在企业管理层次上,结对能更有效地交流,相互学习和传递经验,分享知识,能更好地应对人员流动)。软件团队有各种形式,适用于不同的人员和需求。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敏捷对团队的要求:自主管理、自我组织、多功能型。Msf模型(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充分授权和信任、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交付增量的价值、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投资质量、学习所有的经验、与顾客合作)。需求分析(获取和引导、分析和定义、验证、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各种设计建模工具,设计的层次,步骤和目标,软件的质量保证,不同频率和不同覆盖范围的渐进发布,产品的价值因素,创新的招数,团队的效能曲线和假团队。

书中 设想了大量的场景“学”和“习”,并且用了大量的类比,非常生动有趣。对我们而言,面临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学到“干货”的选择。在测试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层不变应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测试实例时应该考虑到实际会出现的问题,并逐一更改,以确保达到客户想要的效果。

问题1:代码覆盖率怎么样达到100%。

问题2:代码中的断点怎么修改

问题3:如何去规避项目中存在风险

问题4:怎么利用敏捷流程

问题5:结对编程如何使用

问题6:Msf模型和敏捷的区别

时间: 2024-10-13 00:17:01

构建之法的心得体会和问题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心得体会

这本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看的懂,学起来会轻松些.阅读<构建之法>后,让我明白了软件构建的过程不仅仅是写出一个程序,还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展应用程序各种功能,接着还要扩展一个能保证服务质量的软件服务:在软件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拥有各种文件和数据来描述各个程序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编译参数.链接参数等等. <构建之法>中的测试.软件工程师的成长.编写代码的规范.团队合作开发软件的重要性.还有开发软件项目的总体流程.IT的发展创新等等,使得整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会

读《构建之法》心得体会

对于一本关于软件工程的教材我想大部分的读者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通篇多是高深难懂的代码让读者看的昏昏欲睡.但<构建之法>却给我们别样的感觉,作者把软件开发的方法讲的清晰有趣实用,并有相关的人物扮演不同的角色贯穿全书,让我们有一种看小说的感觉,看了开头就有一种想继续往下看的冲动.但仅仅是有趣并不是一本好书的评判标准,此书不仅拥有大量的趣味性,更不缺乏强大的实用性.作为一个菜鸟学员,对于将来的工作一定是充满了未知的,而此书却通过菜鸟程序员个人开发到一个团队的组成进行了全过程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了

作业5(《构建之法》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收获颇多. 第一章 概论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软件工程包括:软件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软件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可见性.易变性.服从性.非连续性. 第二章 个人技术和流程 单元测试(用VSTS写单元测试.好的单元测试的标准)回归测试.效能分析工具.个人软件开发流程(实践最简单的项目:WC). 第三章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个人能力的衡量与

为什么报计算机还有阅读构建之法的心得

1.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 当初读本科的时候,一志愿填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估计是因为分数太低了被调剂到了网络工程专业.之前的我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计算机,感觉自己对这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本科的时候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多么的认真.当时自己还想过要转专业,后来也不了了之了.慢慢的感觉这个专业还可以,也就学了三年,后来到了考研的时候,本来打算考金融专业的,但是跨专业考研难度挺大的,而且最近几年计算机这个专业实在是太火了,毕业之后工作找工作各方面都不错然后就限定决心考了计算机技术.庆幸的是考上了,现在

第五次博客作业-读《构建之法》心得

读<构建之法>心得 首先,这是一本全景式图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其次,这是一本最佳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健康的软件工程开展中的每个方面,介绍了种种方法论,但不是高高在上.纲领性的方法论,而是方法论的最佳实践,确实可用,拿来就用. 第三,这本书让人有情怀,学生对“古老的”瀑布教材或“舶来的”敏捷书籍,难免会缺乏信心:这东西行吗?适用于现代吗?适用于中国吗?而如果到各大论坛.社区.或者询问“过来人”

第五次作业《读构建之法的心得》

<读构建之法的体会> <构建之法>这本书是软件大大神邹欣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体现邹欣老师的情怀,很简洁的讲述了软件设计的各个阶段,描述了一个微软软件大神对软件的理解.构建之法对我帮助挺大的,通过构建之法这本书使我对软件的构建很清晰的了解,让我对软件设计更加的清晰的认识,增加了我对软件的认识的兴趣,好了,现在来讲述讲述里面的内容,第一张讲概论:软件等于程序加文档,软件工程是什么,第二章讲 个人技术和流程 单元测试,效能分析工具,个人开发流程第三章讲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构建之法阅读心得(六)

构建之法第六章,本章为敏捷流程,主要介绍了敏捷流程及其原则,Backlog.Burn-down.Sprint.Scrum方法论,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论的优缺点,选择软件流程根据等. 敏捷开发: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 敏捷开发的原则: 1.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 2.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 3.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 4.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 5.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充分

构建之法阅读心得(五)

本章为团队和流程,主要介绍了典型的软件团队模式和开发流程以及它们的优缺点.TSP.MVP.MBP.RUP 团队:并不是几个人凑到一起就叫团队,称之为团队.应该有一致的集体目标,团队要一起完成这目标.团队成员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软件团队的模式: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官僚模式. 开发模式:写了再改模式.瀑布模式.瀑布模式的变形:1>生鱼片模型2>大瀑布带着小瀑布.Rational Unif

构建之法阅读心得(二)

第二章中,作者写到了好的单元测试的标:单元测试应该在最基本的功能/参数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单元测试必须由最熟悉的人来写.单元测试过后,机器状态保持不变.单元测试要快.单元测试应该产生可重复.一致的结果.独立性--单元测试的运行/通过/失败不依赖于别的测试,可以人为构造数据,以保持单元测试的独立性.单元测试应该覆盖所有代码路径,但是100%的代码覆盖率并不等同于100%的正确性.单元测试应该集成到自动测试的框架中.单元测试必须和产品代码一起保存和维护. 程序要进行单元测试来保证程序的健壮性. 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