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保new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结束之后,释放是一件麻烦事。C++11模板库的头文件中定义的智能指针,即shared_ptr模板,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它是将new运算符返回的指针p交给一个shared_ptr对象“托管”,就不用担心要在哪里写delete p语句 ---实际根本不需要编写这条语句,托管p的shared_ptr对象在消亡时会自动执行delete p,而且,该shared_ptr对象能像指针p一样使用,即假设托管p的shared_ptr的shared_ptr对象叫做ptr,那么*ptr就是p指向的对象。
通过shared_ptr的构造函数,可以让shared_ptr对象托管一个new运算符范围的指针,写法如下:
shared_ptr<T> ptr(new T);//T可以是int、char、类等类型
此后,ptr就可以像T*类型的指针一样使用,即*ptr就是用new 动态分配的那个对象
多个shared_ptr对象可以共同托管一个指针p,当所有曾经托管p的shared_ptr对象都解除了对其的托管时,就执行delete p
实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int i;
A(int n):i(n) { };
~A() { cout << i << " " << "destructed" << endl; }
};
int main()
{
shared_ptr<A> sp1(new A(2)); //A(2)由sp1托管,
shared_ptr<A> sp2(sp1); //A(2)同时交由sp2托管
shared_ptr<A> sp3;
sp3 = sp2; //A(2)同时交由sp3托管
cout << sp1->i << "," << sp2->i <<"," << sp3->i << endl;
A * p = sp3.get(); // get返回托管的指针,p 指向 A(2)
cout << p->i << endl; //输出 2
sp1.reset(new A(3)); // reset导致托管新的指针, 此时sp1托管A(3)
sp2.reset(new A(4)); // sp2托管A(4)
cout << sp1->i << endl; //输出 3
sp3.reset(new A(5)); // sp3托管A(5),A(2)无人托管,被delete
cout << "end" << endl;
return 0;
}
程序的输出结果如下:
2,2,2
2
3
2 destructed
end
5 destructed
4 destructed
3 destructed
可以用第 14 行及第 16 行的形式让多个 sharecLptr 对象托管同一个指针。这多个 shared_ptr 对象会共享一个对共同托管的指针的“托管计数”。有 n 个 shared_ptr 对象托管同一个指针 p,则 p 的托管计数就是 n。当一个指针的托管计数减为 0 时,该指针会被释放。shared_ptr 对象消亡或托管了新的指针,都会导致其原托管指针的托管计数减 1。
第 20、21 行,shared_ptr 的 reset 成员函数可以使得对象解除对原托管指针的托管(如果有的话),并托管新的指针。原指针的托管计数会减 1。
输出的第 4 行说明,用 new 创建的动态对象 A(2) 被释放了。程序中没有写 delete 语句,而 A(2) 被释放,是因为程序的第 23 行执行后,已经没有 shared_ptr 对象托管 A(2),于是 A(2) 的托管计数变为 0。最后一个解除对 A(2) 托管的 shared_ptr 对象会释放 A(2)。
main 函数结束时,sp1、sp2、sp3 对象消亡,各自将其托管的指针的托管计数减为 0,并且释放其托管的指针,于是会有以下输出:
5 destructed
4 destructed
3 destructed
只有指向动态分配的对象的指针才能交给 shared_ptr 对象托管。将指向普通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指针交给 shared_ptr 托管,编译时不会有问题,但程序运行时会出错,因为不能析构一个并没有指向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的指针
注意
不能使用下面的方式使两个shared_ptr对象托管同一个指针
A* p = new A(10);
shared_ptr <A> sp1(p), sp2(p);
sp1 和 sp2 并不会共享同一个对 p 的托管计数,而是各自将对 p 的托管计数都记为 1(sp2 无法知道 p 已经被 sp1 托管过)。这样,当 sp1 消亡时要析构 p,sp2 消亡时要再次析构 p,这会导致程序崩溃。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hiteBear/p/1260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