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十一)

绩效管理

本书前面讲了怎样衡量软件工程师的能力,  工程师如何成长, 如何证明自己的成长, 等等. 这些都是在一个独立的, 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中做出来的判断。 我们假设一个有能力的工程师, 到了另一个团队, 仍然是一个有能力的工程师。

如何衡量个人在团队中的绩效?

如果一个工程师能够成长,他/她就应该在团队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努力和作用, 如何衡量个人在团队中的绩效呢? 即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如何管理一群人的绩效。

在软件工程这门课中, 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干活多的人和干活少的人都得到一样的 “团队成绩”, 这似乎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为了团队中不为成绩而发生间隙。就需要各种方案了。

在小学期的时候,小组团队作业中,老师会想办法让成绩具有起浮性,或者演讲或提交作业时要求明确组员的分工所做的内容。这也是一种方案吧。即书上说的 根据工作量来算就好了!但这种方法可能只适用于学校作业吧,老师一看就知道各部分的工作量和质量了。

但也许就如书上所说,在IT行业会出问题,容易 重视“量的管理”,“质” 则次之。

那如何衡量个人在团队中的绩效?看了几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点子,一帮学生临时组成一个团队, 用什么方法评比并没有重大的影响, 大不了在期末成绩上少一两分。 但是软件公司的团队就不同了, 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但影响各人的收入, 而且会影响人员的士气, 流动, 后续的合作和产品质量,不能不慎重。

那比啥呢?比资历?大锅饭?比效率? 背靠背评比?比不犯错误? 还是比如何区别对待?

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员工绩效的不同的因素,  有些公司实施过二维的评价体系:

完成任务维度: 主要由团队成员和直接经理商量年度目标, 直接经理有较多的自由度决定 好/中/差.  例如大部分成员都可以得到 “好”这一评价。

团队贡献维度: 还是严格根据人员百分比, 评出团队中最好的20%, 中间的70%, 和最需要改进的 10%.

具体怎样才能最有管理绩效问题,看完这章我也没有得出具体结论。只能说在不同的团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时间: 2024-08-09 22:09:34

《构建之法》(十一)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第十一章读后感

本周进行了构建之法的第十一章软件设计与实现的学习: 第十一章主要讲了典型的开发流程,常见的分析和设计方法:ERD,DFD,UML,开发阶段的一些管理方法:每日构建,小强地狱,构建大师: 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以文字为主的文档,以图形为主构造的模型,用数学语言的描述,用类自然语言+代码构造的描述,原代码加注释也能描述: 图形模型和分析方法:1表达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思维导图,实体关系图,Use Case Diagram.2.表达数据的流动.3.表达控制流.4.统一的表达方式. 其他的设计方法包括形式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第十&十一章

<构建之法>第十&十一章主要讲述了在软件设计前期的需求分析问题上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为“典型用户和场景”以及“软件设计与实现”.其中第十章大部分内容和教授上课所讲的一样比如说,用户的分类(典型用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名字(越自然越好) 2. 年龄(不同年龄和收入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3. 收入 4. 代表的用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大不等同于重要性高,如付费的用户比例较少,但是影响大,所以更重要 5. 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 6. 使用本软件/服务的环境(在办公室/家里/沙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8)

<构建之法>第十&十一章 主要讲述了在软件设计前期的需求分析问题上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为"典型用户和场景"以及"软件设计与实现". 其中第十章大部分内容包含: 用户的分类(典型用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名字(越自然越好) 2. 年龄(不同年龄和收入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3. 收入 4. 代表的用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大不等同于重要性高,如付费的用户比例较少,但是影响大,所以更重要 5. 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 6. 使用本软件/服务的

构建之法04

阅读了构建之法第十.十一.十二章的内容后,了解到了典型用户(Persona)和场景(Scenario).软件设计与实现.用户体验等内容. 第十章主要告诉我们典型用户的分析及场景分析.在开始写程序之前我们要和典型用户的代表交流,理解用户,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和需要.然后再修改,细化典型用户.典型用户会强迫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用户的角度,才能发现程序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大概就是非专业的程序员.专业的程序员.项目经理这三种人吧!典型用户很大的作用就是

第五次作业《读构建之法的心得》

<读构建之法的体会> <构建之法>这本书是软件大大神邹欣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体现邹欣老师的情怀,很简洁的讲述了软件设计的各个阶段,描述了一个微软软件大神对软件的理解.构建之法对我帮助挺大的,通过构建之法这本书使我对软件的构建很清晰的了解,让我对软件设计更加的清晰的认识,增加了我对软件的认识的兴趣,好了,现在来讲述讲述里面的内容,第一张讲概论:软件等于程序加文档,软件工程是什么,第二章讲 个人技术和流程 单元测试,效能分析工具,个人开发流程第三章讲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作业5(《构建之法》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收获颇多. 第一章 概论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软件工程包括:软件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软件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可见性.易变性.服从性.非连续性. 第二章 个人技术和流程 单元测试(用VSTS写单元测试.好的单元测试的标准)回归测试.效能分析工具.个人软件开发流程(实践最简单的项目:WC). 第三章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个人能力的衡量与

三读《构建之法》——源代码的设计、实现、控制与两人合作

现在,<构建之法>的一大半已经读完了,在这一大半本书中,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也应该是整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 整个第二章围绕测试展开,用一个很生动的类比告诉了我们测试的重要性:如果有人说,"一个人写写程序玩玩,单元测试似乎不那么重要.",那么你可以回应他:"你可以大胆对你的女朋友说:'我们只是玩一玩.'看看效果如何". namespace DemoUser{ public class User{ public User(String userE

快速阅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

2017年4月1日,我借阅了<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2017年4月13日上午终于快速读完了一遍.书中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大量的网上链接没有阅读.在我看来,读这本书应该先通览全篇,不能被大量的链接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打断.网上的链接一个接一个,这样会导致我忘记了最初的阅读目的.也许,这就是万维网的一个弊端吧. 速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记录日程如下: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开始阅读 2 3第二章第三章 4 5

项目管理学习——《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最近终于有时间来读读书了.买了<构建之法>已经一年多了,这次静下心来读完了,收获很大.现在想起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学习软件工程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外国书籍的翻译版本,当时由于对于整个行业没有太大的感触,而这本书又全部由专业术语和定义组成,所以当时的课是相当痛苦.而老师通过的这门课程的方式又由各种理论知识考试为准,所以当时学习感觉相当“鸡肋”. 好的地方: 1,情景式.对话式对白,有趣易读.这点非常喜欢,很多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在这里可以重现.比如:每日构建,在实际开发中,就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

构建之法——第六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已学习到<构建之法>的第八章需求分析.本周我将继续学习第九章项目经理.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第十一章软件设计与实现. 第九章项目经理主要给我们介绍的是在企业里占据重要位置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作用就表现于他在企业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对外,项目经理需要与客户交流,发现用户需求,了解和比较竞争对手的产品,改进团队流程等.对内,需要把市场/销售人员那一套MBA的套路语言翻译成程序员能懂的规格说明书,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开发人员的麻烦.而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要具备观察.理解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