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
(1) 要求其block大小为2048, 预留空间百分比为2, 卷标为MYDATA, 默认挂载属性包含acl;
(2) 挂载至/data/mydata目录,要求挂载时禁止程序自动运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戳;
虚拟机添加磁盘后无法立即识别时: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host0这里也可能是host1,host2,可以多试几次。
2、创建一个大小为1G的swap分区,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并启用之;
3、写一个脚本
(1)、获取并列出当前系统上的所有磁盘设备;
(2)、显示每个磁盘设备上每个分区相关的空间使用信息;
4、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不贵的磁盘冗余阵列
级别:RAID0,RAID1,RAID5,RAID10,RAID01,RAID6
RAID-0:同时对两块磁盘进行读写,性能上有较大提升
无容错能力,
可用空间:全部磁盘
一般适用于有较高IO,但数据不是很重要的场景,类似缓存一类的场景;
RAID-1:又称磁盘镜像,两块磁盘进行全盘备份,一份数据会同时写入两块磁盘中,所以在数据
读取的时候性能会有提升,但是写入的时候性能就会下降,
全盘备份,安全性高,但是磁盘利用率下降一半
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磁盘结构
读写性能有提升,
有冗余能力
可用空间:N-1
这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阵列方式,3块磁盘,损坏一块仍能保证数据完整性,同时又有
较高的磁盘利用率。属于物美价廉型。
RAID-10: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
先做RAID-1,再做RAID-0
读性能有提升,
可用空间下降一半
冗余能力:每组最多只能坏一块,
RAID-01:先做RAID-0,再做RAID-1
读写性能有提升
可用空间下降一半
冗余能力:每组可以同时坏两块,
5、创建一个大小为10G的RAID1,要求有一个空闲盘,而且CHUNK大小为128k;
6、创建一个大小为4G的RAID5设备,chunk大小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要求可开机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而且不更新访问时间戳,且支持acl功能;
7、写一个脚本
(1) 接受一个以上文件路径作为参数;
(2) 显示每个文件拥有的行数;
(3) 总结说明本次共为几个文件统计了其行数;
8、写一个脚本
(1) 传递两个以上字符串当作用户名;
(2) 创建这些用户;且密码同用户名;
(3) 总结说明共创建了几个用户;
9、写一个脚本,新建20个用户,visitor1-visitor20;计算他们的ID之和;
10、写一脚本,分别统计/etc/rc.d/rc.sysinit、/etc/rc.d/init.d/functions和/etc/fstab文件中以#号开头的行数之和,以及总的空白行数;
11、写一个脚本,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默认shell为bash的用户的用户名、UID以及此类所有用户的UID之和;
12、写一个脚本,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拥有附加组的用户的用户名;并说明共有多少个此类用户;
13、创建一个由至少两个物理卷组成的大小为20G的卷组;要求,PE大小为8M;而在卷组中创建一个大小为5G的逻辑卷mylv1,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开机自动挂载至/users目录,支持acl;
14、新建用户magedu;其家目录为/users/magedu,而后su切换至此用户,复制多个文件至家目录;
useradd -d /users/magedu magedu
su magedu
cp /var/log/*.log /users/magedu
15、扩展mylv1至9G,确保扩展完成后原有数据完全可用;
16、缩减mylv1至7G,确保缩减完成后原有数据完全可用;
17、对mylv1创建快照,并通过备份数据;要求保留原有的属主属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