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口:
1)接口不是类,不能使用new运算符实例化一个接口,而是对类的一组需求描述,这些类要遵循接口描述的统一格式进行定义。个人感觉像C语言中的函数在头文件中的预先声明,但是包含了一些类的特点,比如继承之类。
2)接口中的所有方法自动属于public,不必提供关键字,但是在实现接口时必须提供pulic。
3)让类实现一个接口:(1)将类声明为实现给定的接口(implements) (2)对接口中的所有方法进行定义;
4)不能构造接口的对象,但是可以声明接口的变量,而接口的变量必须引用实现接口的类的对象。
5)接口中可以包含常量,接口中的域会被自动设为public static final。
6)相比于抽象类,接口可以被多重继承。
2.内部类:
1)内部类方法可以访问该类定义所在的作用域中的数据,包括private;
2)内部类可以对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隐藏起来;
3)当想要定义一个回调函数且不想编写大量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比较方便;
4)内部类的对象总有一个隐式引用,指向创建它的外部类对象(在内部类定义中是不可见的);而外围类的引用则为OuterClass.this;在外围类的作用域之外则可以OuterClass.InnerClass对内部部进行引用。
5)局部内部类:在一个方法中进行定义的内部类(不能使用修饰符,作用域限定于声明局部类的块中),可以对外部完全隐藏,只有声明块中的方法可以访问。
6)匿名内部类:在局部内部类中,如果只创建这个类的一个对象,可以不必命名;而由于没有类名,匿名类不能有构造器,,而是将构造器参数传递给超类构造器。(如果构造参数的闭圆括号跟一个开花括号,则正在定义的就是匿名内部类。
7)如果不需要内部类引用外围类对象,可以将内部声明为static,以便取消产生的引用。(只有内部类可以声明为st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