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比较通俗的KMP算法讲解

最近在学字符串匹配的时候接触了这个算法,算法书上都是我讨厌的下标,转来转去,头晕啊。只好上网搜一下,大部分跟书上一样,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总算看得有些懂了。
      其实最简单的字符串匹配,就是逐个逐个比较,但是这样的效率很低,而KMP算法利用了......(不说了,表达能力差啊,^_^,看看牛人怎么解释的吧)。

我们这里说的KMP不是拿来放电影的(虽然我很喜欢这个软件),而是一种算法。KMP算法是拿来处理字符串匹配的。换句话说,给你两个字符串,你需要回答,B串是否是A串的子串(A串是否包含B串)。比如,字符串A="I‘m matrix67",字符串B="matrix",我们就说B是A的子串。你可以委婉地问你的MM:“假如你要向你喜欢的人表白的话,我的名字是你的告白语中的子串吗?”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我们的方法是枚举从A串的什么位置起开始与B匹配,然后验证是否匹配。假如A串长度为n,B串长度为m,那么这种方法的复杂度是O (mn)的。虽然很多时候复杂度达不到mn(验证时只看头一两个字母就发现不匹配了),但我们有许多“最坏情况”,比如,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b",B="aaaaaaaab"。我们将介绍的是一种最坏情况下O(n)的算法(这里假设 m<=n),即传说中的KMP算法。
       之所以叫做KMP,是因为这个算法是由Knuth、Morris、Pratt三个提出来的,取了这三个人的名字的头一个字母。这时,或许你突然明白了AVL 树为什么叫AVL,或者Bellman-Ford为什么中间是一杠不是一个点。有时一个东西有七八个人研究过,那怎么命名呢?通常这个东西干脆就不用人名字命名了,免得发生争议,比如“3x+1问题”。扯远了。
       个人认为KMP是最没有必要讲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料。但网上的讲法基本上都涉及到“移动(shift)”、“Next函数”等概念,这非常容易产生误解(至少一年半前我看这些资料学习KMP时就没搞清楚)。在这里,我换一种方法来解释KMP算法。

假如,A="abababaababacb",B="ababacb",我们来看看KMP是怎么工作的。我们用两个指针i和j分别表示,A[i-j+ 1..i]与B[1..j]完全相等。也就是说,i是不断增加的,随着i的增加j相应地变化,且j满足以A[i]结尾的长度为j的字符串正好匹配B串的前 j个字符(j当然越大越好),现在需要检验A[i+1]和B[j+1]的关系。当A[i+1]=B[j+1]时,i和j各加一;什么时候j=m了,我们就说B是A的子串(B串已经整完了),并且可以根据这时的i值算出匹配的位置。当A[i+1]<>B[j+1],KMP的策略是调整j的位置(减小j值)使得A[i-j+1..i]与B[1..j]保持匹配且新的B[j+1]恰好与A[i+1]匹配(从而使得i和j能继续增加)。我们看一看当 i=j=5时的情况。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此时,A[6]<>B[6]。这表明,此时j不能等于5了,我们要把j改成比它小的值j‘。j‘可能是多少呢?仔细想一下,我们发现,j‘必须要使得B[1..j]中的头j‘个字母和末j‘个字母完全相等(这样j变成了j‘后才能继续保持i和j的性质)。这个j‘当然要越大越好。在这里,B [1..5]="ababa",头3个字母和末3个字母都是"aba"。而当新的j为3时,A[6]恰好和B[4]相等。于是,i变成了6,而j则变成了 4: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新的j可以取多少与i无关,只与B串有关。我们完全可以预处理出这样一个数组P[j],表示当匹配到B数组的第j个字母而第j+1个字母不能匹配了时,新的j最大是多少。P[j]应该是所有满足B[1..P[j]]=B[j-P[j]+1..j]的最大值。
       再后来,A[7]=B[5],i和j又各增加1。这时,又出现了A[i+1]<>B[j+1]的情况: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由于P[5]=3,因此新的j=3: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这时,新的j=3仍然不能满足A[i+1]=B[j+1],此时我们再次减小j值,将j再次更新为P[3]: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现在,i还是7,j已经变成1了。而此时A[8]居然仍然不等于B[j+1]。这样,j必须减小到P[1],即0: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0 1 2 3 4 5 6 7

终于,A[8]=B[1],i变为8,j为1。事实上,有可能j到了0仍然不能满足A[i+1]=B[j+1](比如A[8]="d"时)。因此,准确的说法是,当j=0了时,我们增加i值但忽略j直到出现A[i]=B[1]为止。
      这个过程的代码很短(真的很短),我们在这里给出:

最后的j:=P[j]是为了让程序继续做下去,因为我们有可能找到多处匹配。
       这个程序或许比想像中的要简单,因为对于i值的不断增加,代码用的是for循环。因此,这个代码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扫描字符串A,并更新可以匹配到B的什么位置。

现在,我们还遗留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为什么这个程序是线性的;二,如何快速预处理P数组。
       为什么这个程序是O(n)的?其实,主要的争议在于,while循环使得执行次数出现了不确定因素。我们将用到时间复杂度的摊还分析中的主要策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观察某一个变量或函数值的变化来对零散的、杂乱的、不规则的执行次数进行累计。KMP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可谓摊还分析的典型。我们从上述程序的j 值入手。每一次执行while循环都会使j减小(但不能减成负的),而另外的改变j值的地方只有第五行。每次执行了这一行,j都只能加1;因此,整个过程中j最多加了n个1。于是,j最多只有n次减小的机会(j值减小的次数当然不能超过n,因为j永远是非负整数)。这告诉我们,while循环总共最多执行了n次。按照摊还分析的说法,平摊到每次for循环中后,一次for循环的复杂度为O(1)。整个过程显然是O(n)的。这样的分析对于后面P数组预处理的过程同样有效,同样可以得到预处理过程的复杂度为O(m)。
       预处理不需要按照P的定义写成O(m^2)甚至O(m^3)的。我们可以通过P[1],P[2],...,P[j-1]的值来获得P[j]的值。对于刚才的B="ababacb",假如我们已经求出了P[1],P[2],P[3]和P[4],看看我们应该怎么求出P[5]和P[6]。P[4]=2,那么P [5]显然等于P[4]+1,因为由P[4]可以知道,B[1,2]已经和B[3,4]相等了,现在又有B[3]=B[5],所以P[5]可以由P[4] 后面加一个字符得到。P[6]也等于P[5]+1吗?显然不是,因为B[ P[5]+1 ]<>B[6]。那么,我们要考虑“退一步”了。我们考虑P[6]是否有可能由P[5]的情况所包含的子串得到,即是否P[6]=P[ P[5] ]+1。这里想不通的话可以仔细看一下:

1 2 3 4 5 6 7
       B = a b a b a c b
       P = 0 0 1 2 3 ?

P[5]=3是因为B[1..3]和B[3..5]都是"aba";而P[3]=1则告诉我们,B[1]和B[5]都是"a"。既然P[6]不能由P [5]得到,或许可以由P[3]得到(如果B[2]恰好和B[6]相等的话,P[6]就等于P[3]+1了)。显然,P[6]也不能通过P[3]得到,因为B[2]<>B[6]。事实上,这样一直推到P[1]也不行,最后,我们得到,P[6]=0。
       怎么这个预处理过程跟前面的KMP主程序这么像呢?其实,KMP的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B串“自我匹配”的过程。它的代码和上面的代码神似:

最后补充一点:由于KMP算法只预处理B串,因此这种算法很适合这样的问题:给定一个B串和一群不同的A串,问B是哪些A串的子串。

串匹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事实上,我们还有后缀树,自动机等很多方法,这些算法都巧妙地运用了预处理,从而可以在线性的时间里解决字符串的匹配。我们以后来说。

时间: 2024-09-29 12:30:49

[转]一个比较通俗的KMP算法讲解的相关文章

KMP算法讲解

转载自傅少博客 那么首先我们知道,kmp算法是一种字符串匹配算法,那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比方说,现在我有两段像这样子的字符串: 分别是T和P,很明显,P比T的长度要短很多,我们要做的事情呢,就是找找T中有没有和P相同的一段. 如果按照最简单的办法来做匹配的话,我们一般是一个一个字母的来做. 像这样: 很显然,图中前面3位都是能匹配的,而第四位却不能匹配,怎么办? 这样: 我们就会将整个P字符串向右移动一格,又重新开始,从T中b处与P中第一个a处开始匹配. 如此往复,显然这样是很慢的,因为我们来

KMP算法学习(详解)

kmp算法又称“看毛片”算法,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字符串匹配算法.不过由于其难以理解,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搞懂.虽然网上有很多资料,但是鲜见好的博客能简单明了地将其讲清楚.在此,综合网上比较好的几个博客(参见最后),尽自己的努力争取将kmp算法思想和实现讲清楚. kmp算法完成的任务是:给定两个字符串O和f,长度分别为n和m,判断f是否在O中出现,如果出现则返回出现的位置.常规方法是遍历a的每一个位置,然后从该位置开始和b进行匹配,但是这种方法的复杂度是O(nm).kmp算法通过一个O(

KMP 算法 java实现

KMP算法讲解 我的Java代码实现 package jj4_6; public class KMP { public static boolean contains(String a,String b){ /* * 第一步,对b字符串做一个预处理 */ Integer[] fuzhu = new Integer[b.length()]; for(Integer i= 0;i<b.length();i++){ // i == 3 时 // nowstr = "abab" Stri

KMP算法应用举例

KMP是字符串匹配的经典算法 也是众多字符串基础的重中之重 A. 题意:给T组数据,每组有长度为n和m的母串和模式串.判断模式串是否是母串的子串,如果是输出最先匹配完成的位置,否则输出-1. 做法:直接套用模板.把char改成int.kmp函数中在模式串遍历到结尾的时候return,若没遍历到结尾,也就是不是子串返回-1 1 [cpp] view plain copy 2 #include <iostream> 3 #include <cstdio> 4 #include <

KMP算法解析(转自图灵社区)

KMP算法是一个很精妙的字符串算法,个人认为这个算法十分符合编程美学:十分简洁,而又极难理解.笔者算法学的很烂,所以接触到这个算法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去网上看各种帖子,发现写着各种KMP算法详解的转载帖子上面基本都会附上一句:“我也看的头晕”——这种诉苦声一片的错觉仿佛人生苦旅中找到知音,让我几乎放弃了这个算法的理解,准备把它直接记在脑海里了事. 但是后来在背了忘忘了背的反复过程中发现一个真理:任何对于算法的直接记忆都是徒劳无功的,基本上忘得比记的要快.后来看到刘未鹏先生的这篇文章:知其所以然(

[知识点]KMP算法

// 此博文为迁移而来,写于2015年5月24日,不代表本人现在的观点与看法.原始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22c4720102w1iw.html 1.前言 好吧我得承认这东西应该是早就要会了的...虽然感觉上用的不多,但是当我开始接触AC自动机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很必要的知识点,所以今天来讲一讲. 然而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我一直没有搞懂就是因为许多许多次我看网上的一些文章就发现总是弄得很复杂,所以我推荐大家直接看代码,更容易弄懂.反正我就这么明白

KMP算法通俗讲解

最近对KMP算法好奇,这算法完全没印象(学校教过,但我没学,因为逃课),也不是还给了老师.只是想跳槽的话,听说都得明白这玩意. 在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这哥们应该算是比较出名的,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115. 刚开始看,一个字“晕”.什么kmp,bf,bm,头都看疼了.仔细看了后才明白.下面说说bf与kmp,没有代码,尽量通俗点讲解. bf不细说了,这是相当"通俗"及自然(我自己形容为原始想法)的想法,从头到尾比较字符串,不相等则从头再

KMP算法的next[]数组通俗解释

我们在一个母字符串中查找一个子字符串有很多方法.KMP是一种最常见的改进算法,它可以在匹配过程中失配的情况下,有效地多往后面跳几个字符,加快匹配速度.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算法针对的是子串有对称属性,如果有对称属性,那么就需要向前查找是否有可以再次匹配的内容. 在KMP算法中有个数组,叫做前缀数组,也有的叫next数组,每一个子串有一个固定的next数组,它记录着字符串匹配过程中失配情况下可以向前多跳几个字符,当然它描述的也是子串的对称程度,程度越高,值越大,当然之前可能出现再匹配的机会就更大.

(收藏)KMP算法的前缀next数组最通俗的解释

我们在一个母字符串中查找一个子字符串有很多方法.KMP是一种最常见的改进算法,它可以在匹配过程中失配的情况下,有效地多往后面跳几个字符,加快匹配速度.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算法针对的是子串有对称属性,如果有对称属性,那么就需要向前查找是否有可以再次匹配的内容. 在KMP算法中有个数组,叫做前缀数组,也有的叫next数组,每一个子串有一个固定的next数组,它记录着字符串匹配过程中失配情况下可以向前多跳几个字符,当然它描述的也是子串的对称程度,程度越高,值越大,当然之前可能出现再匹配的机会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