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是java语言的特性。面向对象思想贯穿整个java开发。
那什么是面向对象呢?什么是对象?
在面向对象设计语言看来,万事万物都为对象。生活中的一个物体,有自己的属性,有自己的活动。比如一辆汽车,有轮胎,有座椅等等,也可以加速,减速。这在OOP中就是属性和方法。通过编程,将一个个的对象联系起来,通过方法来相互之间传递消息,这样就构成了一套程序。
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类型,比如说宝马车,它的“类”可以为汽车。物体都属于一个大类。因此如果在一特定的类下面,所有的对象都能接受到同样的消息。换句话说,比如属于汽车类下的小轿车,越野车,大客车,是不同的对象,但是如果发出“踩油门”的指令,这几个对象都能接受到该指令并进行自己的处理。每个对象都有接口。也就是每个对象都通过方法来做事。通过方法,对象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在设计对象时,如果以“提供服务”的思想来进行设计,可以提高程序的内聚性。
在对程序进行开发使用时,存在两种角色。第一是类的开发者。这种开发者开发的是一个个库,来提供服务。第二种明显就是程序的使用者了。使用者通过对开发者开发的库进行开发应用。因此作为类的开发者或者在开发类的时候,在设计时需要注意隐藏部分的设计。隐藏部分数据或者方法,不仅可以防止使用者在调用时,误操作敏感脆弱的部分。同时使得类的开发者能以对使用者透明的情况下修改隐藏部分的程序。使用public、private、protect等进行访问控制。
在将类创建好了后,那我们就要去用类了。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减少代码量,或者便于程序的扩展、维护、健壮等等,那就可以用复用类的形式达到目的。复用代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组合”,将现成的类组合成一个新类。一种是继承。通过对现有的类进行扩展和覆盖,也能复用代码。
我们知道,封装、继承、多态是面向对象三大特性。java的多态其实是在代码复用中最重要的特性。多态成就了接口!泛化(generic)是多态的一种体现形式。不同的参数类型,在代码运行的时候,才能具体知道要运行什么代码。这样就和面向过程的程序有很大区别。面向过程的程序在编译阶段,对每个函数都具体到一个绝对地址。这是“前期绑定”。而java是“后期绑定”,当对象发送消息时,才知道要运行什么代码。编译器的作用只是确保要调用的方法存在,以及对参数和返回值进行验证。java通过对象中存储的信息来计算需要调用什么方法。
同时,在java中,所有的对象都是继承与object类。这样的好处就是能保证所有的对象都具备某些共同的功能,能够简化对象的创建以及垃圾回收。java的对象创建时,由new进行分配空间创建,创建于堆中。当对象不可达时,由GC自动进行回收。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象的创建和回收是走的两条不同的路。GC需要通过软指针一直监控着各个对象的情况,这也是java性能不好的原因之一。真是成也GC,败也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