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真相:到底是给银行打工,还是银行给你打工
10年前,上海浦东一套房或许只要150万,可在10年后的2017年,已经达到了1100万,也就是说,如果当初你选择了买房,那你的财富便每个月增值7万多。
在物价飞速上涨人民币贬值的时代,钱越来越不值钱,也就是说房子有可能越来越贵。
地点坐标:北京,假设,首付30% ,公积金和商业贷款混合贷款,公积金:4.05% 商业贷款:6.15%,公积金贷款120万,商业贷款280万,贷款400万。
很多朋友看到30年,等额本息的总利息是421.5万,等额本金332.1万,尼玛,坑爹啊,银行收了我们这么多利息。
建议:
按最长的时间贷款,能贷30年,就贷30年,如果每年都可以找到高于6.15%的投资,不用着急还银行贷款的。
等额本息or等额本金
首先我们站在银行按揭还贷款的角度分析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
其实无论是等额本息或者是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其利息的计算都是用你借用银行的本金余额,乘以对应的月利率(约定的年化利率/12个月),计算出自己当月应该偿还银行的利息的。也就是说,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利率水平其实是一样的。
之所以计算出的利息不同,其实是因为你不同月份借用的本金不同造成的。借的本金多,要还的利息就多;借的本金少,要还的利息就少。
举个例子:
如果借款100万,20年还清,年利率6.15%,则月利率为0.5125%。
1.假设等额本金,则月还款本金为:100万/240个月,即每月为4167元;
(1)第一个月还款利息为:100万*0.5125%=5125元,则第一个月的实际还款额为4167+5125=9625元。
(2)第二个月剩余本金为100万-4167=995833元,则第二个月要还的利息为:
995833*0.5125%=5103.64元,则第二个月的实际还款额为4167+5103.64=9270.64元
以此类推
等额本金下20年共还款约161.7万元,共支付利息61.7万元。
2. 如果是等额本息,借款100万元,20年还清,年利率6.15%,月利率0.5125%,则每月还款额(含本、息)为7251.12元。
(1)第一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同样为5125元,第一个月只归还了本金7251.12-5125=2126.12元;
(2)第二个月计息的基础是上个月的本金余额,即100万-2126.12=997873.8元,则第二个月应还的利息是5114.10元,即第二个月归还的本金为2137.01元
以此类推
等额本息下,20年共还款约174万元,共支付利息74万元。
欲望是魔鬼,但谁说魔鬼不可以利用?招聘员工就要看他心中的那只“鬼”!
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也是创业公司所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华为漂洋出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会打起地铺,外国小伙伴无不惊呆称赞。
打工、生意、事业的区别!
打工是一个人为别人做点事情;
生意是一个人做点事情;
事业是一群人一起干一件一生都干不完的事情。
打工只会赚一种钱——维持生存的工资;
生意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狼多肉少;
事业是赚不赚都在做,
赚钱和赔钱的时候一样快乐平静——积累财富。
打工身份一成不变,完全靠体力;
生意是短暂的挖掘,用脑在攫取;
事业是持续的深入,用心在经营。
打工主要是靠混;
生意主要是在做事;
事业永远在经营人心。
打工是怎么样能让老板看得起,命运由别人主宰;
生意是用来炫耀的,活在他人的世界,不断与人比;
事业是用来追求和超越的,永远只和自己争,只与昨天比。
打工是一天一天等工资;
生意是一天一天看收入;
事业是一天一天创造价值。
打工是一帮毫无动力的人;
生意是一个人短暂的兴奋;
事业是一群人持续的幸福。
打工以时间为中心——上班等下班;
生意以利润为中心——唯利是图;
事业以帮助人照顾人的需要而存在——以人为本。
打工只需要一技之长;
生意只需要经营方法和经验;
事业需要提高人的心境和眼界。
打工是一群人完成老板的目标;
生意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事业是一群人彼此鼓励与合作,民主时代的产物。
打工是永远在最底层;
生意有严格的级别与组织架构,不可能超越;
事业重点在于分工的不同,级别只是方便对接外界。
打工者影响人靠的是小聪明;
生意场的老板影响人靠利益;
事业领袖必须影响人先把利益放下。
打工者看老板的脸色讲话;
生意人用心眼讲话;
事业人用心讲话。
打工是用时间换钱;
生意是用时间和健康换钱;
事业是用较短的时间建立资产,
由资产带来持续不断的收入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打工者退休以后什么都没了
——因为收入、健康、名誉都缩水到极点;
生意人退休以后开始用钱买命
——要用钱买回之前透支的健康;
事业人退休以后更有经验和价值
——因为他们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传承了创业思维和经验。
俞凌雄蓝图让人大开眼界,道商宏伟战略让人震惊!
当代中国,和当年大隋王朝一样,面对着广阔的上升空间,因为,盛唐就要喷波而出!直面大唐盛世,隋朝轰然倒下!在这个时刻,我们从一千多年前的大隋王朝身上,学到什么呢?
这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导我的每个重要决策,包括做什么、不做什么;用多大力气去做,做多久……
当力量壮大的时候,我们缺乏一种提醒的声音,一个好的制度,生产出两样东西: 1,力量 2,对力量的控制
无论是商业帝国,还是大国崛起,这两者,都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力量,而缺乏对力量的控制,那么,请看一千年多年前的大隋王朝,请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的德国和日本。
简单说就是:交易+返现+消费。
俞凌雄已经想好了下一步——金融+娱乐!不出意外,俞凌雄将踏足利润丰厚的娱乐业——博彩!
俞凌雄创立道商学院 为何短短6个月就威震整个江湖?
创业本身就是一件挑战,虽然不知道有野心的公司比没有野心的公司在发展会多多少困难,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你的切入点很普通平淡的话,你在领域中吸引的这个能力就已经死了。
有了野心,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才能够披荆斩棘,克服障碍;
有了野心,在顺境时,你才不会迷失方向,在困境时,你才不放弃奋斗;
有了野心,在面对诱惑时,你才不会为之所动,勇往直前。
中国企业三大死法:大企业死于政商关系,中等企业死于集资,小企业死于商业竞争!
这个车队如果继续往前走,我们会发现车上幸存的大体上是三类民营企业家:第一类是纯草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很能干,是非常有力量的赚钱机器;第二类是红顶商人,又做民营企业,又在政协人大有头衔;第三类是彻底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家,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他们就做产品和服务。
民营企业,你要想活的话,你得低着头,夹着尾巴做人。都说下岗工人苦,我觉得我们比下岗工人更苦,下岗工人还(能)得到同情,我们得不到同情。所以我总结这几年创业,苦!
据史玉柱讲,这“十三种死法”只是他在2001年2月赴京参加“泰山会议”的飞机上简单列出的。
第一种死法:不正当竞争。
竞争对手在整你,你在明处他在暗处,诬告你,通过打官司破坏你(的)声誉。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有时候可以把一个企业搞死。
第二种死法:碰到恶意的“消费者”。
一个无理的消费者也能把你搞死,比如刁民投毒。这些情况我们都遇到过,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第三种死法:媒体的围剿。
当年是媒体把我搞死了,搞休克了。如果媒体晚搞我们两三个月,我们(就)不会死。
第四种死法:媒体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
如果媒体只报道10%是无效的产品,产品马上完蛋。在中国,说产品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相信。
第五种死法: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
产品做大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合格率,并被投诉到主管部门,就有可能被吊销整个产品的批文。
比如说工商局,每年是有罚款任务的,到年底任务完不成,就只能找做得好的企业完成任务,因为这些企业有现金。
第六种死法:法律制度上的弹性。
法律制度(上)的不合理,使你不得不违规(操作)。比如,民营企业做计算机,你必须要有批文,没有批文你(就)是走私,(但)民营企业是不给批文的,买批文你就是犯罪。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情况。
第七种死法:被骗。
有时候一个企业的资金被骗后会出现现金短缺,甚至整个企业会一蹶不振,而对民营企业来说,法律的保护很有限。
第八种死法:“红眼病”的威胁。
红眼病太多,谣言太多,企业的谣言还好办,最怕的就是产品的谣言。
第九种死法:黑社会的敲诈。
第十种死法:得罪某手中有权力的官员,该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企业发展制造障碍。
第十一种死法:得罪了某一恶势力也有可能把企业搞死,比如说他在产品中投毒。
第十二种死法:遭遇造假。
假冒伪劣也能搞死一个企业,前段时间我们在某个药品保健品造假基地查获了价值几千万的假货。造假分子抓到(之后),又被当地公安放了,(出来之后)又继续造假。现在只要一看见假货我们自己就去买,怕它危害消费者。
第十三种死法:企业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除了这十三种死法之外,史玉柱说:“这里面还不包括出于企业内部的原因,比如经营不善等。”恐怕这一条更为重要。
以下来自晨兴资本刘芹:
找那些能自驱动的人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优势就是快。管理对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团队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才。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初创公司,初创公司应该做减法,但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是要做乘法和加法的
百度员工离职总结:资质平庸的人该怎么办?震惊了无数人!
一个人的成就在于晚上做什么!(好文)
全球培养最多杰岀人士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自彐室墙上刻着二十道训言,最前面的六则是: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己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一直认为,穷人最大的危机是认为除了上班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结果总是因为这种心态而失去了致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