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oschina.net/costaxu/blog/127394
在TCP协议中RST表示复位,用来异常的关闭连接,在TCP的设计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发送RST包关闭连接时,不必等缓冲区的包都发出去,直接就丢弃缓存区的包发送RST包。而接收端收到RST包后,也不必发送ACK包来确认。
其实在网络编程过程中,各种RST错误其实是比较难排查和找到原因的。下面我列出几种会出现RST的情况。
1 端口未打开
服务器程序端口未打开而客户端来连接。这种情况是最为常见和好理解的一种了。去telnet一个未打开的TCP的端口可能会出现这种错误。这个和操作系统的实现有关。在某些情况下,操作系统也会完全不理会这些发到未打开端口请求。
比如在下面这种情况下,主机241向主机114发送一个SYN请求,表示想要连接主机114的40000端口,但是主机114上根本没有打开40000这个端口,于是就向主机241发送了一个RST。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服务器程序core dump之后重启之前连续出现RST的情况会经常发生。
当然在某些操作系统的主机上,未必是这样的表现。比如向一台WINDOWS7的主机发送一个连接不存在的端口的请求,这台主机就不会回应。
2 请求超时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客户端连接服务器,connect返回-1并且error=EINPROGRESS。 直接telnet发现网络连接没有问题。ping没有出现丢包。用抓包工具查看,客户端是在收到服务器发出的SYN之后就莫名其妙的发送了RST。
比如像下面这样:
有89、27两台主机。主机89向主机27发送了一个SYN,表示希望连接8888端口,主机27回应了主机89一个SYN表示可以连接。但是主机27却很不友好,莫名其妙的发送了一个RST表示我不想连接你了。
后来经过排查发现,在主机89上的程序在建立了socket之后,用setsockopt的SO_RCVTIMEO选项设置了recv的超时时间为100ms。而我们看上面的抓包结果表示,从主机89发出SYN到接收SYN的时间多达110ms。(从15:01:27.799961到15:01:27.961886, 小数点之后的单位是微秒)。因此主机89上的程序认为接收超时,所以发送了RST拒绝进一步发送数据。
3 提前关闭
关于TCP,我想我们在教科书里都读到过一句话,‘TCP是一种可靠的连接‘。 而这可靠有这样一种含义,那就是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自TCP连接中的每一个字节,我都会让应用程序接收到。如果应用程序不接收怎么办?你猜对了,RST。
看两段程序:
这一段是server的最简单的代码。逻辑很简单,监听一个TCP端口然后当有客户端来连接的时候fork一个子进程来处理。注意看的是这一段fork里面的处理:
1 2 3 |
|
每次只是读socket的前4096个字节,然后就关闭掉连接。
然后再看一下client的代码:
这段代码更简单,就是打开一个socket然后连接一个服务器并发送5000个字节。刚才我们看服务器的代码,每次只接收4096个字节,那么就是说客户端发送的剩下的4个字节服务端的应用程序没有接收到,服务器端的socket就被关闭掉,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状况呢,还是抓包看一看。
前三行就是TCP的3次握手,从第四行开始看,客户端的49660端口向服务器的9877端口发送了5000个字节的数据,然后服务器端发送了一个ACK进行了确认,紧接着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了一个RST断开了连接。和我们的预期一致。
4 在一个已关闭的socket上收到数据
如果某个socket已经关闭,但依然收到数据也会产生RST。
代码如下:
客户端在服务端已经关闭掉socket之后,仍然在发送数据。这时服务端会产生RST
1 从TCP协议的原理来谈谈RST攻击 http://russelltao.iteye.com/blog/1405349
2 TCP客户-服务器程序例子http://blog.csdn.net/youkuxiaobin/article/details/69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