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iner:
发展历程:
2000 年的时候 FreeBSD 开发了一个类似于 chroot 的容器技术 Jails,这是最早期,也是功能最多的容器技术。Jails 英译过来是监狱的意思,这个“监狱”(用沙盒更为准确)包含了文件系统、用户、网络、进程等的隔离。
2001 Linux 也发布自己的容器技术 Linux VServer,2004 Solaris 也发布了 Solaris Containers,两者都将资源进行划分,形成一个个 zones,又叫做虚拟服务器。
2005 年推出 OpenVZ,它通过对 Linux 内核进行补丁来提供虚拟化的支持,每个 OpenVZ 容器完整支持了文件系统、用户及用户组、进程、网络、设备和 IPC 对象的隔离。
2007 年 Google 实现了 Control Groups( cgroups ),并加入到 Linux 内核中,这是划时代的,为后期容器的资源配额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8 年基于 cgroups 和 linux namespace 推出了第一个最为完善的 Linux 容器 LXC。
2013 年推出到现在为止最为流行和使用最广泛的容器 Docker,相比其他早期的容器技术,Docker 引入了一整套容器管理的生态系统,包括分层的镜像模型,容器注册库,友好的 Rest API。
2014 年 CoreOS 也推出了一个类似于 Docker 的容器 Rocket,CoreOS 一个更加轻量级的 Linux 操作系统,在安全性上比 Docker 更严格。
2016 年微软也在 Windows 上提供了容器的支持,Docker 可以以原生方式运行在 Windows 上,而不是需要使用 Linux 虚拟机
未来趋势:
我认为container技术目前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了,它和服务器虚拟化都属于虚拟化的技术,且目标都是为了将一套应用程序所需的执行环境打包起来,建立一个孤立环境,方便在不同的硬件中移动,但为什么我认为container技术发展会更有前景。简单来说,常见的传统虚拟化技术如 vSphere 或 Hyper-V 是以操作系统为中心,而 Container 技术则是一种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虚拟化技术。最明显的差别是虚拟机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安装 Guest OS)才能执行应用程序,而 Container 内不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就能执行应用程序。container简化了应用在开发测试部署环节的复杂度,相比虚拟机资源开销更小,起停速度更快,且container推出轻量级组件化的架构,为互联网应用提供更好的弹性。
injection:
javava EE CDI主要使用@Inject批注,以便将托管bean的依赖注入执行到其他容器托管资源。使用依赖注入的思想是应用程序用到Foo类,Foo类需要Bar类,Bar类需要Bim类,那么先创建Bim类,再创建Bar类并把Bim注入,再创建Foo类,并把Bar类注入,再调用Foo方法,Foo调用Bar方法,接着做些其它工作。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oker7/p/1059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