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是如何“认知升级”的?

我以前读书时,总是追求速度和数量。读了很多书,做了许多笔记,但总觉得真正吃透的东西很有限。直到大二的某一天,突然醍醐灌顶:

我为什么要去追求”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着眼于”自己的框架”?

从此,我读书的方式产生了质变 —— 以往一个暑假能读完几十本,而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读完”的书大大减少了,但涉猎的书变广了。大二、大三两年,几乎翻完了学校图书馆一整个人文社科书库。

我再也不去追求”记住了什么””读完了多少”,而是让自己的知识体系生长,延伸,层叠交叉,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

所以这两年,当”知识管理”和”知识体系”成为热词的时候,我有点哑然失笑 —— 这不就是我大学在做的事情嘛。

(现在比较后悔的,就是大学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多读点书。工作后实在是太忙了)

至今为止,我所有的文章,几乎都得益于阅读方式的升级。它对我的助益,无法估量。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

人这一生中,要实现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认知升级”。

身处一个层次之中,你的思维、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会局限在这个层次里。无论提得多高,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层次的束缚。

而”认知升级”,就是让你的思维,超出目前这个层次,接触到更高的层级。

一旦完成这样的飞跃,你就会发现,以前那些熟悉的事物,在你眼中,呈现出了全然不一样的角度。你的思想将如同打开一个闸门,涌动出无限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念头。

有一个理论,说,人体所有的细胞,平均每七年会全部更迭一次,以此来清除旧细胞,产生新细胞。这虽然是伪科学,但在思维层面,的确如此。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经历五年、十年,没有实现升级和飞跃的话,他的思维,其实就已经进入了”老年”。他的每一天,都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罢了。

为什么呢?我在以前的文章讲过,人的思想,其实是自己所接触过的一切信息的聚合。你潜移默化接受到的一切信息,会构建起你的”思维框架”。你的一切思考、分析和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个”思维框架”里面。

简而言之,你学习到的一切,构成了你的大脑。

所以,如果想要让已经成型的”思维框架”,更加贴近真实,更加高瞻远瞩,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它进行又一次的推翻、打破、修复、重建。

这就是”认知升级”。

而两次认知升级之间的过程,亦即是让自己的思维,接受磨砺、否定和推翻的过程,我称之为”自我迭代”。

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本质。

知乎上有过一个问题,问:什么是”穷人思维”?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有什么根本的差距?

我的回答是: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视野”。出身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会牢牢地束缚住穷人的视野,让他看不到远景,变得短视,耽于眼前的满足。

最简单的例子:学习。

许多家长看不到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家务农、打工——即使他们并非没有这个能力。而即便是那些能够从农村中脱颖而出、到大城市完成学业的孩子,大多数也会受到幼时信息缺失的影响,并且将相伴终生。

这段话得到许多知友的共鸣。很多人留言道:我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逃出来的,可悲的是,我是百里挑一的幸运儿,在我生长的环境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人,默默地被家庭和环境捆绑住,永远也走不出乡村。

同样,许多位于”社会底层”的务工人员,都具备一个共同点:缺少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他们觉得眼下的生活虽然不够好,但也凑合。他们难以想象”更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更难以想象自己能跟这样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果他们攒下了一笔钱,要么用在享受性消费(比如吃一顿好的,买个 iPhone)上,要么回到家乡,盖房子,给下一代结婚,仅此而已。

这就是贫穷的恶性循环。贫穷导致信息的缺失,信息的缺失导致走出困境的无能为力,继而导致下一代的贫穷。反反复复,生生灭灭。

如何才能跳出这个困局?只有通过推翻和重建认知,进行”自我迭代”,将这个闭环冲出一个缺口。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

往大里讲:

从出卖体力到出卖智力,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压榨自己的劳动力,到撬动资源,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工作就是出卖时间换钱”,到”工作就是跟团队一起创造价值”,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奋斗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到”奋斗是为了让行业变得更好,自己顺便挣钱”,也是一次自我迭代。

往小里讲:

从”我要做好每一件事”到”我要做好最重要的事”,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到”我要完成这个项目”,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我需要做什么”,到”我想要做什么”,也是一次自我迭代。

一个生长在传统环境里的人,耳濡目染,就会很容易变得守旧,闭塞,固执,处女情结,大男子主义。这能说是他的错吗?其实也不是,他也只是这种”思维场”的又一个牺牲品。

要想跳出来,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就必须进行”自我迭代”,打破旧思想的桎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全新认知。

但是,这种”全新的认知”,一定是正确的吗?它有没有可能只是历史发展的周期产物而已呢?历史会不会开倒车?为什么?

我们的审美,从装饰艺术,到功能主义,到极简主义,但有没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又回到了装饰艺术?

我们已经知道,时尚只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重复的周期圈子。但这个圈子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诸如此类。

这些,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迭代”。

自我迭代无关对错,也无涉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心智的解放—— 从”不接受”到”接受”,从”没有可能”到”有可能”,从”无法想象”到”能够想象”。

每一次的自我迭代,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挫折,需要冲击,需要运气,需要经历迷茫、对自己的否定,往往还需要经历许多次碰壁。

但每一次自我迭代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获得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

1. 建立习惯:反思,怀疑和推翻。

前文讲过:每个人都有固有的”思维框架”,这个思维框架,构成了一个人认知事物的方式、思维和信念。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框架受到质疑和挑战,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习惯性的自我防卫。

这种自我防卫,恰恰是”自我迭代”的大敌。每一次遇到这种情景,也许都是一枚”认知升级”的种子,但可惜都被你的防卫机制,扼杀于摇篮之中。

所以,如果你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碰壁了,或是觉得钻进了牛角尖,不妨跳出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

有哪些观念是我认为”不言自明””绝对正确”的?

如果不考虑这些观念,会怎么样?

如果站在这些观念的反面去考虑,会怎么样?

建立这样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错误观念”的影响,将新的信息吸纳进来,完成对思维框架的再造和重建。

记住:一颗能够容纳两种全然不同观点的内心,才是真正强大的内心。

你必须时刻让你的内心,受到两种矛盾观念的冲击、磨砺和抵牾,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检讨自己。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智的成长。

2. 广泛涉猎:接触多学科,了解它们的底层原理

查理·芒格说过:他的智慧,来源于他的”思想格栅”。

什么是”思想格栅”?格栅,就是栅栏。栅栏是这样的形状:许多条竖的木板和横木板相互交叉,划出一块块的格子。在这里面,每一块竖的木板,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领域;而每一条横木板,就是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它串联起了两个不同的领域。

建立这样的思维,对我们有什么用呢?你会发现,这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之间,其实都有着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就是最基本的”底层原理”。

很多时候,你无需去了解一个领域的细节,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你就能掌握它的脉络,从而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领域。

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通道。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将不再局限于一两条固定路径,而是得以用多元化、多路径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法。

3. 建立联系: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

什么样的时刻,你会感受到”认知升级”?

我的体验是:某个时刻,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记忆里,大量零碎的片段、想法、知识点,突然间福至心灵,被一根根无形的线索联系到一起,组成了一张全新的、庞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自洽的,完善的,你会感到,以前所有的疑难和困惑,随着这张网络的建立,全部烟消云散。

这就是”认知升级”。

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万事万物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共通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联系。

如果你思考和学习事物,是以”点”的形式,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最本质的那条线,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

就像《倚天》里面,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得意而忘形,所有的招式,所有孤立的”点”,都是形式,真正的本质,永远是”点”之间的”联系”。

时间: 2024-10-18 23:53:53

优秀的人是如何“认知升级”的?的相关文章

认知升级三部曲读后感想

"五一"假期得空认真拜读了一下傅盛先生的<认知升级三部曲>,通读全篇,受益匪浅,是一个生活在当下极速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人应读之书,全篇都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认知升级",认知是我们从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反思得到升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一定的格局,而战略则是在建立此基础上打破格局,突破单点,于大格局下寻求新的破局点. 纵观这篇<认知升级三部曲>,更多与现在的"敏捷式开发方法"相贴切,领导者

认知升级x

写作目的 今天公司组织了一场关于认知升级的培训讲座,请的主管运营和发行的VP大神,收获颇多,亟待消化.这篇文章可以作为自己课后的一个笔记,自己可以反思,进而同步至团队,大家共同成长. 对于机会的认识 一.什么是机会 向CEO做一次汇报.听一场价值5000 RMB 的现场讲座.进入一个年费998的微信技术群.每日工作站会.与其他部门同事/外部合作公司的一次沟通.早上上班打的一辆快车.... 上面列到的事件,对于不同的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则上来讲,每一次面对事情对于你自己都可能是一次机会.区别

雷军清华演讲实录:小米9年的创新、变革与未来(更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核心是找一帮优秀的人,找一帮不需要管理的人,塑造共同的愿景和目标,给足够激励就行了。)

爱集微·06:37·数码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4月5日晚间消息,4月4日,应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之邀,小米董事长雷军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主题是“小米9年:创新.变革与未来”,主要介绍了小米的创立过程和发展模式,并与与会的清华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探讨了未来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谈到创业,雷军表示,“40岁创业和20岁创业最大的差别是,一上来不认为我们自己会成功.”初期创业一年半自己是隐姓埋名,因为一旦开始运营这个公司,满世界都关注,自己压力很大

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才能让一家公司更快地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1.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最近我看了一幅图,我在其上加了一个数字注脚. 这是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的四种境界.我将其简单翻译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如何从人群中看出真正优秀的人

不合群者,独来独往的人,必有过人之处.整天混在朋友之间的人绝对不可能有多大的能力.受周围人嫉妒,非议的人大多具有能力.人们从来不会去嫉妒弱者.人们也不会去踹一只死狗.找女朋友,找男朋友时,眼光很高的人也是有过人之处的,他们追求卓越完美.敢在人群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人,敢得罪人群的人,必是有大本领.固执的人多数时候要比随顺的人要强,狂妄的人也多数时候有过人之处.当然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固执狂妄的人,是没出息的人.走路比常人快,腰杆比常人直的人,多有过人之处.喜欢静静沉思的人,走在路上神情镇静稳定,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终于熬过了苦逼的考试周,怒发一篇博客来发泄下情绪. 最近一段时间心情却是不大好,不光有技术上的,还有生活上的,先说说生活上的,室友的打游戏已经让我烦了好一段时间了,打游戏已将到了可以一个月不出宿舍,不上课,当然饭是由人带的,晚上打到两三点,这要是正常的打游戏也就算啦,我擦,TM的大喊大叫急着死啊,确实晚上想睡觉都不行,这样晚上睡不好,白天肯定做啥都没精神.白天打游戏我可以不在宿舍受影响,晚上这是该睡觉的时间啊,不怒不行啊.感觉大学就这样打游戏打过去,你父母确实白辛苦赚钱给

我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我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对父母,对梦想,对生活,对自己. 大四,也算是正式进入了实习和工作阶段,开学后,找了份工作,挺轻松,每天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有很多时间学习自学一些新东西,这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还是挺不错的.作息规律也比在学校规律了很多,果然我还是适合一个人生活和规划,这样生活或许更有效率.这份在武汉的工作应该会坚持到明年春招或大学毕业,具体看我技术达到的程度,到了我觉得可以的程度,我想我也应该离开武汉,去北京闯闯了.为什么去北京?或许是因为北京是全国少有的一个你对别人谈梦想,别人不会骂你傻

与优秀的人为伍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来到尚学堂的几个月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看到网上好多人都说要自学编程,觉得自己买一本书,看一些视频就可以了,没必要报培训班.对此,我只想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编程要是这么简单就能学会,程序员的工资也就不会这么高了,自学编程需要很高的天赋,天才毕竟是少数.最重要的,你能控制自己一天10小时的学习时间不偷懒吗? 我就是一个自制力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1.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2.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3.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4.智慧人的圈子,谈论是给予,交流是的奉献,遵道而行,一切将会自然富足. 在现实生活中,您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您的成长轨迹,决定您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懒惰.●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 与高人为伍,您能登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