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戈 (公众号ID:TechECR)
海南省数据大厅已汇集各领域数据,全省运行状况均将实现“心中有数”。
海南省在国内率先建成贯穿“省-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的“一张审批网”。
太极已逐步形成“云+数+应用”三位一体的“数字政府”建设模式。
海南省数据大厅,20米开外的弧形LED大屏,13个热点专题、来自全省558个系统的共享数据、3000多项核心特征指标尽在此屏幕中显示。这就是海南全省政务数据融合后的汇集点,也是“数字海南”的一面可视化镜子。
时间维度的“数字海南”
何为“数字海南”模式?首先以时间为轴线,回顾“数字海南”建设历程中太极与海南的“姻缘”。2012年,中国电科与海南省政府就信息智能岛建设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随之太极股份启动“信息智能岛”顶层设计;2013年开始,太极承建海南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并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基本建设原则,即统一云计算中心、统一数据资源、统一应用支撑、统一功能服务,形成全省统一、多级联动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随后,以“一级平台,多级应用”为方向,太极为海南建成贯穿省-市县-乡镇-行政村的四级海南省行政审批系统,初步形成“一张审批网”的架构体系,成功化解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难题。
2017年,太极获得海南省政务云服务商以及海口市政务云服务商资格。同年承担海南省大数据平台二期建设;2018年,太极实施海南省数据大厅项目,向海南建省30周年献礼。
业务维度的“数字海南”
当然,以时间为轴,并不能完全体现太极的业务思维模式,而以业务逻辑为轴,“数字海南”模式则更为清晰,此即为太极“云+数+应用”三位一体的“数字政府”建设模式。首先,太极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信息智能岛”顶层设计方案,用以规划指导数字海南建设,虽然时间周期前后跨度6年,但“数字海南”基本按照当初规划蓝图逐步实施。
在顶层设计框架之下,太极在协助海南省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云+数+应用”模式。其中,“太极云”为各类ICT基础资源、数据资源以及上层应用的载体,而太极的身份定位,不仅是政务云平台的设计、实施服务商,更是云平台服务运营商。此前,“太极云”模式已经在北京、陕西等地政务云项目中多有落地,在与用户形成“业务共建”合作形式的同时,双方共同探索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同时,以海南省大数据平台(二期)为基础,太极建设了数据一体化服务平台和开放服务能力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汇聚、存储、治理、管理、共享、服务、开放、评估等全链条的数据能力支撑。而正因为上述数据能力的建设,不见面审批、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监管、健康医疗等一系列专题应用得以实施。
当然,最终各类应用系统数据将汇集在海南省数据大厅,进行可视化展现。海南省数据大厅既是“数字海南”的窗口,又是协同联动全省各组织体系的“智慧大脑”。而此后,基于数据融合之后的数据服务,以及业务模式创新,也将成为“数字海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心中有数的“数字海南”
2018年4月13日,海南省建省30周年之际,×××总书记视察海南省政务数据中心大厅,并作出指示: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民生保障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时间再回到一年前,此时海南数据大厅项目正值筹划启动。该项目正是此前5年,“数字海南”建设的阶段性缩影,也是“数字”与“海南”,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结合点。
海南省对数据大厅建设相当重视,所有委办局业务系统数据、应用系统数据,在实现共享交换后,均将接入数据大厅。同时,对于数据大厅的业务定位,相关部门也相应提出 “三时必备”的要求,即平时协同、战时指挥、随时展示。
肖益,太极智慧城市与云服务战略业务本部总经理,全程参与了数字海南建设,对于数据大厅“三时必备”的业务定位,肖益解释说:“项目启动伊始,相关部门即明确思路:不做描述性展示,突出实现功能性、智能性应用。”
如何理解描述性展示,与功能性、智能性应用?“数字海南”中的所有数据,并非呆板的表格式呈现,而是要与应用体系相结合,以数据驱动预测,以数据驱动决策。举例说明,4号台风艾云尼登陆海南岛,澄迈和海口等市县降水量为200~400毫米,三亚、五指山等市县降水量达到400~600毫米。数据大厅中,既要直观展现各市县降水量,又要对各地水库、堤坝、城市低洼等重点防范地区一一识别,并结合降水量数据,进行预测预警。也就是说,五指山降水量600毫米,或许只需进行密切监测,而海口地区降水量200毫米,某些重点地区就要红灯预警。同时,数据大厅中的各项数据,还将与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实现联动。数据驱动预警,则立即联动微信公众号、应急指挥电话,通知到每一个乡镇相关责任人,甚至每一个旅游团、每一艘渔船。也就是说,数据大厅中的“数”不是为“看”,而是为“用”。
数据融合不是目的
当然,海南省数据大厅只是“数字海南”的窗口,而在窗口的底层,则是海南省的政务数据融合平台。早在2013年,海南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即开始建设,其中就包括云计算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整合平台、审批服务平台等。
2017年,太极开始实施海南大数据平台二期工程,实现了全部省级部门业务系统接入率100%,即所有非涉密系统数据均已实现共享对接。当然,数据融合并非最终目的,数据的价值在于支撑上层应用,在于实现数据共享开放后,进行多维度分析,并最终将数据资料转变为数据资产,反哺数据供给方创造价值。
肖益表示,“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太极与海南省政府各部门进行了多轮沟通,最终确定出第一批13个应用主题,以及3000余项核心特征指标。” 3000多项核心指标是什么概念?说明太极的“数字孪生”工作,已经深入到海南省发展中的各细分应用场景。在宏观经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控等多方面,均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一一对应。
而且指标间并非孤立,而是交叉协同。举例说明,智能交通、城乡建设、城市运行三类应用主题数据,可协同辅助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而城市资源交易、城市运行的主题数据,又可协同智慧环保体系的建设。
从“一张审批网”到“不见面审批”
×××总理×××2018年5月16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其实,自2013年,海南省开始建设政务审批系统时,就已经确立了“一张审批网”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即为日后数据共享融合奠定了基础。结合本地行政管理特色,海南政务审批系统在国内率先尝试“一级平台、多级应用”模式,即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多规合一”,使用“一张审批网”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互通。
目前,“一张审批网”已经实现4个100%,即44个省级部门,使用率100%;19个市县(不含三沙、洋浦)使用率100%;218个乡镇推广使用率100%,3028个行政村开展×××服务普及率100%。
而正是以“一张审批网”,以及前期一系列数据融合工作为基础,2017年,海南省对政务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开始推进“不见面审批”。目前,全省已实现8061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占全部服务事项的42.28%,预计2018年底达到80%以上。真正做到了让群众“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就能轻松办事。
源于“数字海南“实践的“云+数+应用”模式
由此可见,“数字海南”建设已初具雏形,而支撑此模式的即是太极“云+数+应用”的“数字政府”建设方法论。该方法论以顶层设计为牵引,在底层架构层面,以“太极云”为依托,太极提供了涵盖IaaS、Paas、DaaS、SaaS各层能力的政务云服务。太极既是平台的技术服务方,又是业务运营商,与用户形成业务共建“合伙人”模式,共同创新。
而在数据层面,太极提供了三大核心能力平台:即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同时,还形成了“资源统筹梳理与编目方法论”和“实施推进方法”。此外借助数据融合,在应用层面,太极则实现了从“一张审批网”,到“不见面审批”的系统优化,并推动各系统数据汇聚到“数据大厅”,形成了与物理世界一一对应的城市大数据指标体系。
此即为“云+数+应用”建设方法论。在此模式中,太极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与政务应用深度融合,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大数据应用服务,创新推动太极与各级政府的合作模式,开展数据运营,共创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运营新局面。
- END -
作者简介:TechECR,关注科技企业生态体系建设,这里有思考、有观点;有点头咂嘴,也有会心一笑。创始人:张戈,曾任《商业伙伴》、《电脑商报》副总编,不码字,不写稿子、只输出有质感的文章。以生态合作为视角,研究IT产业18年,常年保持对ICT企业、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频度采访。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642073/213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