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轻舞飞扬 LTE基本架构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LTE的最基础的架构,包括LTE网络的构成,每一个网络实体的作用以及LTE网络协议栈,最后还包括对一个LTE数据流的模型的说明。

LTE网络参考模型

这是一张非常有名的LTE架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网络构架被分为了四个部分,包括由中间两个框框起来的E-UTRAN部分和EPC部分,还有位于两边的UE和PDN两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UE就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手机终端,而PDN可以看作是网络上的服务器,E-UTRAN可以看作是遍布城市的各个基站(可以是大的铁塔基站,也可以是室内悬挂的只有路由器大小的小基站),而EPC可以看作是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核心网服务器,核心网包括很多服务器,有处理信令的,有处理数据的,还有处理计费策略的等等。

下面详细地介绍每一个组件的名称与作用

UE

全称是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就是指用户的手机,或者是其他可以利用LTE上网的设备。

eNB

是eNodeB的简写,它为用户提供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到eN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站,然后基站再通过有线连接到运营商的核心网。在这里注意,我们所说的无线通信,仅仅只是手机和基站这一段是无线的,其他部分例如基站与核心网的连接,基站与基站之间互相的连接,核心网中各设备的连接全部都是有线连接的。一台基站(eNB)要接受很多台UE的接入,所以eNB要负责管理UE,包括资源分配,调度,管理接入策略等等。

MME

是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缩写,是核心网中最重要的实体之一,提供以下的功能:

  • NAS 信令传输
  • 用户鉴权与漫游管理(S6a)
  • 移动性管理
  • EPS承载管理

在这里所述的功能中,NAS信令指的是三层信令,包含EMM, ESM 和NAS 安全。然后移动性管理的话主要有寻呼,TAI管理和切换。承载的话主要是EPS 承载(bearer)的建立,修改,销毁等。

S-GW

是Serving Gateway 的缩写,主要负责切换中数据业务的传输。

P-GW

是PDN Gateway的缩写,其中PDN是Packet Data Network
的缩写,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这是整个LTE架构与互联网的接口处,所以UE如果想访问互联网就必须途径P-GW实体,从另外一方面说,如果想通过P-GW而访问互联网的话,必须要有IP地址,所以P-GW负责了UE的IP地址的分配工作,同时提供IP路由和转发的功能。此外,为了使互联网的各种业务能够分配给不同的承载,P-GW提供针对每一个SDF和每一个用户的包过滤功能。(也就是说在P-GW处,进出的每一个包属于哪个级别的SDF和哪一个用户都已经被匹配好了。这里的SDF是服务数据流Service
Data
Flow的缩写,意思就是P-GW能区分每一个用户的不同服务的数据包,从而映射到不同的承载上去。以后会有关于SDF的更详细的说明)。此外,P-GW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根据用户和服务进行不同的计费和不同的策略,这部分对于每个运营商都会有差异,在此不做多的赘述。

HSS

是Home Subscriber Server的缩写,归属用户服务器,这是存在与核心网中的一个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存放着所有属于该核心网的用户的数据信息。当用户连接到MME的时候,用户提交的资料会和HSS数据服务器中的资料进行比对来进行鉴权。

PCRF

是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的缩写,策略与计费规则,它会根据不同的服务制定不同的PCC计费策略。

SPR

是Subscriber Profile Repository的缩写,用户档案库。这个实体为PCRF提供用户的信息,然后PCRF根据其提供的信息来指定相应的规则。(这个我也不是很明白其具体内容)

OCS

是Online Charging System 的缩写,在线计费系统,顾名思义,应该是个用户使用服务的计费的系统

OFCS

是Offline Charging System 的缩写,离线计费系统,对计费的记录进行保存。

上面介绍完了图中所有的实体的名称以及作用,其实真实的核心网中远远不止这些实体,还有很多,鉴于我也不是很懂,在此就不多说了。

然后下面针对图中主要的几个接口说说

LTE-Uu

LTE-Uu接口是位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在这中间,终端会跟基站建立信令连接与数据连接,信令连接叫做RRC
Connection,相应的信令在SRB上进行传输,(这里,SRB有三类,分别是SRB0,
SRB1和SRB2,SRB可以理解为是传输信令的管道),而数据的连接是逻辑信道,相关的数据在DRB上传输。这两个连接是终端与网络进行通信所必不可少的。

X2(控制面)

X2是两个基站之间的接口,利用X2接口,基站间可以实现SON功能(Self Organizing Network),比如PCI的冲突检测等。

S1(控制面)

S1是基站与MME之间的接口,相关NAS信令的传输都必须建立在S1连接建立的基础上。

X2(用户面)

X2用户面的接口是建立在GTP-U协议的基础上,连接两个基站,传输基站间的数据。(X2 handover等)

S1(用户面)

S1用户面的接口是建立在GTP-U协议的基础上,连接基站与MME,传输基站与MME之间的数据。(S1 handover,上网的数据流等)

剩下的接口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没有接触,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LTE协议栈

说协议栈,就得分开从两方面来讲,分别是用户面与控制面。

先从用户面开始说起

上图是用户面的协议栈,下面详细地介绍每一个层(主要功能)

LTE-Uu 接口

PDCP

PDCP协议针对传输地数据包执行以下的操作:

  • 数据包头压缩(ROHC)
  • AS层的安全(包括加密与完整性检验)
  • 包的重排序和重传

RLC

RLC层针对传输地数据包执行以下的操作:

  • 在发送端,提供数据包的分段与串联
  • 在接收端,提供透明,确认模式与非确认模式三种模式
  • RLC层也执行对RLC PDU的重排序与重传

MAC

MAC层对从高层传来的MAC PDU和从底层传来的包做以下的处理:

  • 在物理层和RLC层之间提供逻辑信道的连接
  • 逻辑信道的复用与解复用
  • 对逻辑信道根据QoS来进行调度和分配优先级

S1-U/S5/X2 接口

GTP-U

GTP-U协议主要是用来转发用户的IP数据包,GTP-U协议还有个特点,只要GTP-U连接建立后传输数据,那么在数据结束之后总会有END Marker来标志着数据流的结束。

下面是控制面的协议栈

上面是关于控制面的总图,包含了LTE-Uu,S1-MME,S11等接口的,由于本人业务限制,对其他的不了解,就只简单地介绍下面几个

LTE-Uu接口

NAS

提供移动性管理和承载管理,比如说eNB的信息的更新,或者MME的配置信息的更新会触发Configuration Update信令的下发或者上载,然后E-RAB的建立,修改,销毁都是属于NAS管理的范围之内。

RRC

RRC协议支持传输NAS信令, 同时也提供对于无线资源的管理

  • 广播系统消息,例如MIB,SIB1,SIB2 ……
  • RRC连接的建立,重建立,重配置和释放
  • 无线承载(RB)的建立,修改与释放。

X2 接口

X2AP

X2AP协议支持无线网(E-UTRAN)中的UE移动性管理和SON功能。比如通过X2AP的数据转发(在X2 Handover的时候的数据转发),SN status的转发(Handover时),或者时eNB之间的资源状态消息交换等。

S1-MME

S1AP

S1AP协议如前所述,是S1 连接建立的时候用来传输信令的协议,该协议负责S1接口的管理,E-RAB的管理,还有NAS信令的传输,以及UE上下文的管理。

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里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全盘地看一下LTE系统是怎么样运转地。

首先是从终端到Internet的方向传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行传输”

上面这个例子记述了包从UE是怎么一步一步地通过LTE系统传输到Internet的。

首先,UE发出一个包时,包上面会打上UE的地址作为源地址,要去的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地址作为目的地址,传送给基站eNB,然后基站给包封装到GTP
隧道里可以传输的GTP包,每个包的源地址会被换成基站的地址,而目的地址则是被换成将要到达的Serving
Gateway,然后,每个包也会包含他们所在传输隧道的隧道ID:UL S1-TEID。当包到达Serving
Gateway时,源目地址被分别换成了Serving Gateway和P-GW的地址,同时,传输的隧道也由S1 GTP 隧道变成了S5
GTP隧道,当然隧道ID也会随之变化。最后,当包到达P-GW后,这时P-GW讲GTP解开,查看其真正的目的地址,然后将包送到互联网上。这样子就完成了一个数据包从终端的互联网的上传。

下面看一下下行的传输

下行的情况与上行的情况正好相反,经过P-GW,S-GW,eNB时会对数据包打包,在eNB处会解封装,然后直接把数据包传输给UE。

<本文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Netmanias 文档,特此声明!>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bing12304/p/9261042.html

时间: 2024-10-14 12:06:40

【转】轻舞飞扬 LTE基本架构的相关文章

LTE学习之路(2)

[LTE的设计目标] 带宽灵活配置:支持1.4MHz, 3MHz, 5MHz, 10Mhz, 15Mhz, 20MHz 峰值速率(20MHz带宽):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控制面延时小于100ms,用户面延时小于5ms 能为速度>350km/h的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 支持增强型MBMS(E-MBMS) 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 系统结构简单化,低成本建网 [名词介绍] 3GPP(3th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TE协议结构

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LTE的协议结构: 根据LTE网络架构中数据流和信令流的走向,将协议结构分为UE,E-NodeB,MME,SGW四个部分.同时分为控制面协议架构和用户面协议架构. 首先从控制面协议架构开始讲起: NAS:(Non-access stratum 非接入层),存在于UMTS的无线通信协议栈中,作为核心网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功能层.该层支持在这两者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功能:认证,鉴权,安全控制,Idle模式移动性管理,Idle模式寻呼发起: RRC:(Radio Resource

无线通信网络学习日志一(20141206)

声明:以下内容为网络自学笔记,个别内容及图片引自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引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欢迎各位留言交流斧正! 今天先从现在最新的4G技术开始了解起: 1.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2.引入了OFDMA(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关键技术: 3.支持两种制式FDD-LTE(频分复用)和TDD-LTE(时分复用),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空中接口的物理层上(像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FDD-LTE系统空口上下行传输采用一对

无线通信网络学习日志之二(20141208)

今天来学习一下LTE的网络架构: 1.LTE网络架构简化了既有通信网络架构,并可以与其他IP网络进行通信的无缝整合,使其成为扁平化的全IP网络架构(Falt-All-IP); 2.改网络主要由EPC(核心网)与E-UTRAN组成,通过其他传输介质接入其他通信网络,如下图所示: SGI:提供EPC与外界IP网络及运营商的多媒体服务的介质通道: S6:提供LTE与家庭用户服务(Home Subscribe Server, HSS)进行资料交换,主要是身份认证等的安全性功能: S7:提供LTE与策略交

LTE的GAA架构,LTE如何使用TLS

TR133919中给出GAA的架构 其中,GBA包括HTTP Digest, Pre-Shared Key TLS, IKE with pre-shared secret and a priori any mechanism based on username and password等, SSC assumes that the entity that needs to be authenticated (one or both partners in the communication) p

UE接入LTE网络协议架构

9月1日整理 简单来说,是一个三方的协议运行过程,但eUTRAN又像一个中转站,中转和封装UE端和MME端发往对方的消息 UE接入LTE网络需要关注三部分交互,整体来看如下(ts23401,p76) 1.UE-eUTRAN,协议架构分为用户层和控制层,此图只显示了控制层协议 2.eUTRAN-MME,协议架构只有控制层 3.此外,UE和MME之间也存在协议,但该协议需要通过eUTRAN,称为RRC协议 考虑UE接入的认证,还需要把HSS与MME之间的协议加进来(ts23401,p79) 比较有意

【LTE基础知识】承载相关概念介绍

转载自http://www.mscbsc.com/viewnews-102070.html EPS承载架构 端到端的服务可以分为EPS承载和外部承载,EPS承载又包括E-RAB和S5.S8承载,E-RAB分为无线承载和S1口承载. 承载概念 由于EPS的接入网结构更加扁平化,即由UMTS的RNC和NodeB两个节点简化到只有eNode B一个节点,从而在QoS的结构上也有所变化.演进系统的QoS结构相比UMTS进行了简化.同时由于希望更好地实现"永远在线",在QoS中 也引入了默认承载

LTE,WiMAX与WIFI相关知识链接整理

LTE?WIMAX与WIFI网络架构之比较 为什么LTE和WiFi会走向融合?

NI PXIe-5644R矢量信号收发器硬件架构

http://xilinx.eetrend.com/article/7471 随着NI PXIe-5644R向量信号收发器(VST)的诞生,NI通过将用户可编程FPGA的灵活性引入RF仪器中,重塑了仪器的概念. 1. 高性能与革命性的设计 NI PXIe-5644R VST在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将矢量信号分析仪(VSA)和矢量信号发生器(VSG)中典型的RF I/O功能与NI或用户定义用于实现信号处理和控制的功能结合在一起.RF输入和RF输出包含独立的本地振荡器(LO).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