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家真正发挥大数据作用的 “数据驱动型公司”?

在本章节中,我想试着描述、分享一下大数据在公司商业运营情境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大数据的能力是从何处而来?

首先,我想先花一点时间来谈谈有关数据的价值,数据所发挥的作用,它是从何处而来的。

我认为「企业专家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这个部门非常之重要,它作为最前沿的公司职能部门,负责将数据的角色引入到公司,并将其功能放大化。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对跨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具体包括了下面这几项内容:

1. 对企业的技术架构进行维护和升级

2. 决定应该收集什么样的数据,从哪个部门来收集这些数据

3. 推动人才招募计划

4. 制定「关于从数据中获取真相」的流程环节以及战略,并制定有关隐私、合法合规性、以及行业道德规范标准的政策制度。

但是,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的管理架构和形式。也许对你现有的商业模式来说,还存在匹配程度更高的管理架构和形式,数据分析、组织结构模式。

其实,在商业模式和数据分析基础的结合上,存在着好多种组合方式。商业单元(BU)各自独立,各自为战是一种法子,相互独立的 BU 为了某些具体的项目相互协作也是一种法子,企业内部治理(公司治理的金字塔顶端)是一种途径,外部中心(企业专家中心)也是一种途径。

数据初创公司与数据垄断型公司的对决

到底是数据初创公司胜出?还是数据垄断型公司胜出?这个答案不可能清楚地给出,里面有太多需要考虑到的变量,尤其跟公司本身所处的行业,还有所持有的竞争优势有关。最重要的一点是,商业策略的制定,跟公司处于哪个成长阶段有着莫大的关系。

尽管从历史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小公司在结构上比大公司要有着明显的优势(就比如说一些初创公司在管理数据上面比大型药品公司要做的出色的多),但是这并不能说:公司越是初期,在数据处理和应用上的成熟度更高。

更准确的说法是:因为小公司本身的灵活性,它们在这方面行动会非常迅速,而且因为本身基数小,所以很容易在增长比例上大幅超越大公司。

在这里,我想要强调的重点是:初创公司和大公司,在面对数据问题,尽管目标一样,但是采取的路径和方式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这里将这两种方法分别称之为:回溯型方式和前瞻型方式。

前瞻型方式:一般适用于小型初创公司,更准确的说,是那些刚刚进入行业不久,短期内还无法产出大量的数据,但是很快就会实现。正因为这一点,决定了它们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个高效实用数据的战略。

回溯型方式:更适合于已经在行业里扎根多年的大公司,它手上握有海量数据,但是它们不知道怎么使用,比如如何将数据向某个中心枢纽集中。

前瞻型方式

采取这种方式的初创公司不拘泥于过去既定的任何组织架构,而且从一开始,为了某种长期的愿景,它就制定出非常严格的数据政策,以避免未来在数据领域出现任何的突发状况。而且,它一开始就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如果做对了的话,那么它会绕开接下来运营发展中的种种不便。

一开始就制定好一个完善的数据政策,能够很好地满足初创公司在接下来发展中,处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年轻的公司所受的约束较少,这种约束不仅体现在内部,比如官僚层级还没有形成;更体现在外部,比如政策法规上面扶持鼓励远远多过约束限制。而且它们往往对风险的接受度较高,使得它们愿意去测试和应用很多前沿科技,它们更愿意关注高质量的数据,而不是追求数据量的积累以便获得研发的基础。

回溯型方式(已有的大公司)

大公司往往会遇到下面的两个问题:

1. 它拥有的数据量确实非常大,但是它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2. 它们手里有数据,而且头脑中已经存在着明确的目的,但是因为数据质量达不到标准,数据整合方式上面并不完善,以及配套技能上不过关,连启动这个项目都做不到。

先说第一种情况。这样的公司往往是刚试着转型到数据驱动领域,它是有数据,但是不知道如何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东西出来。鉴于很多大公司的工作岗位要求都很明确,工作任务都被塞的很满,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某些时候它是无法做到公司内部进行创新的,也就是说,它们太忙了,根本抽不出时间。有些行业,比如银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这个问题体现的尤其明显。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一开始就要聘请一名专门在商业想法、战略上做创新的人进来。这个人富有经验,能够成为「数据驱动」理念的传道者,哪怕他不具备非常强大的计算机技术背景,他也能够为整个公司带来非常宝贵的建议和想法。

有了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之后,再去考虑找一名合格的数据分析师

再来看第二种情况。他们手上有数据,也有明确的目的,但是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我认为这存在着两种解决方案:

1. 公司从「一张白纸」出发,建立某种全新的数据平台,团队,以及以数据为核心的文化;

2. 公司直接将数据分析工作以及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外包出去。

第一种方式如果一切进展如预期一样,肯定会带来更加稳健强劲的发展,但是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这个时候决策者是需要权衡成本收益谁大谁小的。

第二种方式是数据分析工作的外包。大公司一般倾向于选择某些大学作为数据分析工作的外包方。理由很简单:大学一般来说都比较缺钱,也需要数据来进行一些研究,从而方便最终形成论文报告。一般它们的报价也比专注于做数据分析的初创公司要低很多,更何况大学机构中不缺人才,不缺时间,不缺意愿,有足够多的理想条件来收拾整理一堆乱七八糟的数据。

相比之下,初创公司以盈利为目标,选择它就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但是它也是有优势的。往往这样的公司里聚集着世界最顶尖的数据分析人才,而它本身就掌握着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应用研究案例和数据库,这些东西都是大学机构所比拟不了的。

但无论你是选择大学机构还是初创公司,都存在着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数据的隐私安全性。你需要问下面的这些问题:公司外包出去的数据都是什么?第三方机构是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的?它们是怎么存储数据,决策机制又是怎样的?

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旁门左道」,能够让你近乎于免费的得到数据分析结构。这就是科技圈里日趋流行起来的黑客马拉松和某些行业内聚会。你在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人有数据分析的才能,也能通过公开自己的数据,免费地拿到数据分析结果。

为什么大数据项目很容易失败?

原因来自各个方面:

  • 缺少商业目标和规划;
  • 无法正确的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缺少解决方案规模化的路径;
  • 缺少 C 级管理人员或者高管的认可及支持;
  • 过度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尤其是队伍中人才组成不合理,这一点尤其常见;
  • 不合理的预期;
  • 公司内部的屏障:比如存在很多数据走不出来的 “深坑”,团队内部糟糕的沟通机制,基础设施问题等等;
  • 将这项工作看作是一时的项目,而不是持续性的学习过程;
  • 数据管理、保护、隐私方面做的不到位。

编译丨拓扑社 原野

本文摘自ITEYE:http://bikang66666.iteye.com/blog/2378300

时间: 2024-10-11 12:20:45

如何成为一家真正发挥大数据作用的 “数据驱动型公司”?的相关文章

蔡先生论道大数据之四, 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在大数据应用上的区别

国内互联网企业大数据的布局虽然略迟于国外,但从规模和投入上不容小觑.国内外在此领域的建设基本同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外.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对大数据布局都加大投入规模,不仅是物理存储设备和处理能力的建设,也加强了分析工具的开发与分析人才队伍建设:第二,它们都在思考如何用足.用好大数据,期待从数据中挖掘潜在的巨大价值,使其为企业自身.用户和第三方带来便利与收益:第三,它们赋予大数据在数据之外的意义,都将大数据作为企业向其他领域延伸.转型的机会. 但是,限于国内外互联网发展水平.视野和其他产

大数据有大作用

在互联网金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大数据应用已然成为商业银行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利器.近年来,工行江苏分行通过探索大数据应用下的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服务新领域,率先创建服务新团队,建立起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三季度末,该分行达标客户的存款余额净增2.7亿元,理财余额净增3073.6万元,基金余额净增904.1万元,保险余额净增286.2万元,存贷通产品客户新增1.17万人. 据了解,工行江苏分行的精准服务体系主要依托于其强大的数据仓库平台(EDW),通过充分应用大数

三类可以让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途径

近年来,大数据概念越来越热门,大数据日渐应用于生活中,部分企业把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而关于大数据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而关于大数据工作的开展是技术驱动还是业务需求驱动的争论一直都有,其实这种争论没有太大意义,让大数据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是目标所向. 如果非要说点什么,可以这样看:对于已经有明确商业价值模式的领域,技术驱动的成分更浓,比如搜索.互联网广告.推荐系统等;而对于商业价值模式模糊,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有商业价值点的场景,业务需求驱动的模式就更有用武之地. 而且,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你的大

当不再炒作大数据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就真的来了

从2015年开始,大数据就已经被移出了Gartner的新兴技术炒作曲线."Big Data"(大数据)一词最早于2011年8月出现在Gartner新兴技术炒作曲线中,当时Gartner预计大数据技术需要2年到5年才能进入企业的实际生产型应用中.从那以后,大数据就迅速被市场热炒,最终在2015年彻底在Gartner新兴技术炒作曲线中消失. 进入2016年,大数据已经进入了实际的企业生产应用,在切实推动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另一家市场调查公司IDC则强调,在未来5年中,全球的数据驱动型企业将获

上篇 | 大数据公司挖掘数据价值的49个典型案例(值得收藏)

导读:本文是近年来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大数据公司的一些经典案例总结.尽管有些已经是几年前的案例,但其中的深层逻辑对于未来仍有启发. 本文力图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梳理出发掘大数据价值的一般规律:一是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主要通过提高预测概率,来提高决策成功率:二是以数据驱动的流程,主要是形成营销闭环战略,提高销售漏斗的转化率:三是以数据驱动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强调个性化:在产品运营阶段,则强调迭代式创新. 01 上篇:天然大数据公司的各种套餐 从谷歌.亚马逊.Facebook.LinkedIn

大数据公司挖掘数据价值的49个典型案例!信息量很大

大数据公司挖掘数据价值的49个典型案例 对于企业来说,100条理论确实不如一个成功的标杆有实践意义,本文的主旨就是寻找"正在做"大数据的49个样本. 力图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梳理出发掘大数据价值的一般规律:一是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主要通过提高预测概率,来提高决策成功率;二是以数据驱动的流程,主要是形成营销闭环战略,提高销售漏斗的转化率;三是以数据驱动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强调个性化;在产品运营阶段,则强调迭代式创新. 上篇 天然大数据公司的各种套餐 从谷歌.亚马逊.Facebook

大数据公司挖掘数据价值的49个典型案例

对于企业来说,100条理论确实不如一个成功的标杆有实践意义,本文的主旨就是寻找“正在做”大数据的49个样本.力图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梳理出发掘大数据价值的一般规律: 一是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主要通过提高预测概率,来提高决策成功率;二是以数据驱动的流程,主要是形成营销闭环战略,提高销售漏斗的转化率;三是以数据驱动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强调个性化;在产品运营阶段,则强调迭代式创新. 上篇 天然大数据公司的各种套餐 从谷歌.亚马逊.Facebook.LinkedIn,到阿里.百度.腾讯,都因其拥有

大数据是什么

大数据是什么 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大数据是指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目前,业界对大数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大数据具备 Volume.Velocity.Variety 和 Value 四个特征,简称"4V",即数据体量巨大.数据速度快.数据类型繁多和数据价值密度低,如图 1 所示.下面分别对每个特征作简要描述. 大数据特征 Volume:表示大数据的数据体量巨大. 数据集合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

论大数据的十大局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数据就红遍了南北半球,,大数据被神化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里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故意忽悠的成份.笔者以为,越是在热得发烫的时候,越是需要有人在旁边吹吹冷风.在这里谈大数据的十大局限性,并非要否定其价值.相反,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了大数据的特点和优劣势,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其进行采集.加工.应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价值.         1.数据噪声:与生俱来的不和谐 大数据之所以为大数据,首先是因为其数据体量巨大.然而,在这海量的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