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TCP/IP第五版 -- 目录

很多年前买过《TCP/IP详解》3卷,当时可能根本没看,也可能是看了又忘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当时的书也当做废品卖了。

卖书时的感觉貌似是,买了太多的书,基本都没看,搬家搬来搬去的麻烦,不如从网上看些资料来的直接,三箱子书都卖了,有很多书都是当年颇有名的,书的范围也很广。

单说语言层面,其实当时没有理解语言的精髓,甚至把开发工具的熟练使用当做学会语言,现在还记得的,买过的有各种《开发人员指南》:Delphi、C++Builder、VB、ASP、JBuilder、C#;现在想来也是不可想象,范围太广,简直是玩票。

现在不买书了,基本都是借书,反而完整的看了很多本书。

最近想看看关于“TCP/IP”的书,藉此了解很多基础框架都会涉及到的通讯的完整过程,这些过程在操作系统层面的反映。也是做一个项目中用到了对于IP地址的范围表示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bnetwork#Subnetting,以及别人介绍的一本书《Wireshark网络分析就这么简单》的影响。

有书评推荐《图解TCP/IP第五版》,1994年第一版,日本人写的书,就看了一下,貌似和很多年的感觉差不多,依然看不下去,不看似乎也懂,看了也还是达不到深刻和细致的程度,貌似还会很快忘却,也许读这样的书本就该是这样的感觉。

姑且先这样认为,同时打字记录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也算一个记忆。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出现的背景

1.1.1 计算机的普及与多样化

1.1.2 从独立模式到网络互连模式

1.1.3 从计算机通信到信息通信

1.1.4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计算机与网络发展的7个阶段

1.2.1 批处理

1.2.2 分时系统

1.2.3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2.4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2.5 互联网的普及

1.2.6 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

1.2.7 从“单纯建立连接”到“安全建立连接”

1.2.8 手握金刚钻的TCP/IP

协议

1.3.1 随处可见的协议

1.3.2 协议的必要性

1.3.3 协议如同人与人的对话

1.3.4 计算机中的协议

1.3.5 分组交换协议

协议由谁规定

1.4.1 计算机通信的诞生及其标准化

1.4.2 协议的标准化

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

1.5.1 协议的分层

1.5.2 通过对话理解分层

1.5.3 OSI参考模型

1.5.4 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分层的作用

OSI参考模型通信处理举例

1.6.17层通信

1.6.2会话层以上的处理

1.6.3传输层以下的处理

传输方式的分类

1.7.1 面向有连接型与面向无连接型

1.7.2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7.3 根据接收端数量分类

地址

1.8.1 地址的唯一性

1.8.2 地址的层次性

网络的构成要素

1.9.1 通信媒介与数据链路

1.9.2 网卡

1.9.3 中继器

1.9.4 网桥/2层交换机

1.9.5 路由器/3层交换机

1.9.6 4-7层交换机

1.9.7 网关

现代网络实态

1.10.1 网络的构成

1.10.2 互联网通信

1.10.3 移动通信

1.10.4 从信息发布者的角度看网络

第二章 TCP/IP  基础知识

TCP/IP 出现的背景及其历史

2.1.1 从军用技术的应用谈起

2.1.2 ARPANET的诞生

2.1.3 TCP/IP 的诞生

2.1.4 UNIX系统的普及与互联网的扩张

2.1.5 商用互联网服务的启蒙

TCP/IP 的标准化

2.2.1 TCP/IP 的具体含义

2.2.2 TCP/IP 标准化精髓

2.2.3 TCP/IP 规范--RFC

2.2.4 TCP/IP 的标准化流程

2.2.5 RFC的获取方法

互联网基础知识

2.3.1 互联网定义

2.3.2 互联网与TCP/IP 的关系

2.3.3 互联网的结构

2.3.4 ISP 和区域网

TCP/IP 协议分层模型

2.4.1 TCP/IP 与OSI参考模型

2.4.2 硬件(物理层)

2.4.3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2.4.4 互联网层(网络层)

2.4.5 传输层

2.4.6 应用层(会话层以上的分层)

TCP/IP 分层模型与通信示例

2.5.1 数据表首部

2.5.2 发送数据包

2.5.3 经过数据链路的包

2.5.4 数据包接收处理

第三章 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的作用

数据链路相关技术

3.2.1 MAC地址

3.2.2 共享介质型网络

3.2.3 非共享介质网络

3.2.4 根据MAC地址转发

3.2.5 环路检测技术

3.2.6 VLAN

以太网

3.3.1 以太网连接形式

3.3.2 以太网的分类

3.3.3 以太网的历史

3.3.4 以太网帧格式

无线通信

3.4.1 无线通信的种类

3.4.2 IEEE802.11

3.4.3 IEEE802.11b和IEEE802.11g

3.4.4 IEEE802.11a

3.4.5 IEEE802.11n

3.4.6 使用无线LAN时的注意事项

3.4.7 蓝牙

3.4.8 WiMAX

3.4.9 ZigBee

PPP

3.5.1 PPP定义

3.5.2 LCP与NCP

3.5.3 PPP的帧格式

3.5.4 PPPoE

其他数据链路

3.6.1 ATM

3.6.2 POS

3.6.3 FDDI

3.6.4 Token Ring

3.6.5 100VG-AnyLAN

3.6.6 光纤通道

3.6.7 HIPPI

3.6.8 IEEE1394

3.6.9 HDMI

3.6.10 iSCSI

3.6.11 InfiniBand

3.6.12 DOCSIS

3.6.13 高速PLC

公共网络

3.7.1 模拟通话线路

3.7.2 移动通信服务

3.7.3 ADSL

3.7.4 FTTH

3.7.5 有线电视

3.7.6 专线

3.7.7 VPN

3.7.8 公共无线LAN

3.7.9 其他公共无线通信服务

第四章 IP协议

IP 即网际协议

4.1.1 IP 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4.1.2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IP 基础知识

4.2.1 IP地址属于网络层地址

4.2.2 路由控制

4.2.3 数据链路的抽象化

4.2.4 IP 属于面向无连接型

IP地址的基础知识

4.3.1 IP地址的定义

4.3.2 IP地址由网络和主机两部分标识组成

4.3.3 IP地址的分类

4.3.4 广播地址

4.3.5 IP多播

4.3.6 子网掩码

4.3.7 CIDR与VLSM

4.3.8 全局地址与私有地址

4.3.9全局地址由谁决定

路由控制

4.4.1 IP地址与路由控制

4.4.2 路由控制表的聚合

IP分割处理与再构成处理

4.5.1 数据链路不同,MTU则相异

4.5.2 IP报文的分片与重组

4.5.3 路径MTU发现

IPv6

4.6.1 IPv6的必要性

4.6.2 IPv6的特点

4.6.3 IPv6中IP地址的标记方法

4.6.4 IPv6地址的结构

4.6.5 全局单播地址

4.6.6 链路本地单薄地址

4.6.7 唯一本地地址

4.6.8 IPv6分段处理

IPv4首部

IPv6 首部格式

第五章 IP协议相关技术

仅凭IP无法完成通信

DNS

5.2.1 IP地址不便记忆

5.2.2 DNS的产生

5.2.3 域名的构成

5.2.4 DNS查询

5.2.5 DNS如同互联网中的分布式数据库

ARP

5.3.1 ARP概要

5.3.2 ARP的工作机制

5.3.3 IP地址和MAC地址缺一不可?

5.3.4 RARP

5.3.5 代理ARP

ICMP

5.4.1 辅助IP的ICMP

5.4.2 主要的ICMP消息

5.4.3 其他ICMP消息

5.4.4 ICMPv6

DHCP

5.5.1 DHCP实现即插即用

5.5.2 DHCP的工作机制

5.5.3 DHCP中继代理

NAT

5.6.1 NAT定义

5.6.2 NAT的工作机制

5.6.3 NAT-PT(NAPT-PT)

5.6.4 NAT的潜在问题

5.6.5 解决NAT的潜在问题与NAT穿越

IP隧道

其他IP相关技术

5.8.1 IP多播相关技术

5.8.2 IP任播

5.8.3 通信质量控制

5.8.4 显式拥塞通知

5.8.5 Mobile IP

第六章 TCP与UDP

传输层的作用

6.1.1 传输层定义

6.1.2 通信处理

6.1.3 两种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6.1.4 TCP与UDP区分

端口号

6.2.1 端口号定义

6.2.2 根据端口号识别应用

6.2.3 通过IP地址、端口号、协议号进行通信识别

6.2.4 端口号如何确定

6.2.5 端口号与协议

UDP

TCP

6.4.1 TCP的特点机器目的

6.4.2 通过序列号与确认应答提高可靠性

6.4.3 重发超时如何确定

6.4.4 连接管理

6.4.5 TCP 以段为单位发送数据

6.4.6 利用窗口控制提高速度

6.4.7 窗口控制与重发控制

6.4.8 流控制

6.4.9 拥塞控制

6.4.10 提高网络利用率的规范

6.4.11 使用TCP的应用

其他传输层协议

6.5.1 UDP-Lite

6.5.2 SCTP

6.5.3 DCCP

UDP首部的格式

TCP首部格式

第七章 路由协议

路由控制的定义

7.1.1 IP地址与路由控制

7.1.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7.1.3 动态路由的基础

路由控制的范围

7.2.1 接入互联网的各种组织结构

7.2.2 自治系统与路由协议

7.2.3 IGP与EGP

路由算法

7.3.1 距离向量算法

7.3.2 链路状态算法

7.3.3 主要路由协议

RIP

7.4.1 广播路由控制信息

7.4.2 根据距离向量确定路由

7.4.3 使用子网掩码时的RIP处理

7.4.4 RIP中路由变更时的处理

7.4.5 RIP2

OSPF

7.5.1 OSPF是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

7.5.2 OSPF基础知识

7.5.3 OSPF工作原理概述

7.5.4 将区域分层化进行细分管理

BGP

7.6.1 BGP与AS号

7.6.2 BGP是路径向量协议

MPLS

7.7.1 MPLS的网络基本动作

7.7.2 MPLS的优点

第八章 应用协议

应用层协议概要

远程登录

8.2.1 TELNET

8.2.2 SSH

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8.4.1 电子邮件的工作机制

8.4.2 邮件地址

8.4.3 MIME

8.4.4 SMTP

8.4.5 POP

8.4.6 IMAP

WWW

8.5.1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8.5.2 WWW基本概念

8.5.3 URI

8.5.4 HTML

8.5.5 HTTP

8.5.6 JavaScript、CGI、Cookie

网络管理

8.6.1 SNMP

8.6.2 MIB

8.6.3 RMON

8.6.4 SNMP应用举例

第九章 网络安全

TCP/IP 与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构成要素

9.2.1 防火墙

9.2.2 IDS(入侵检测系统)

9.2.3 反病毒/个人防火墙

加密技术基础

9.3.1 对称密码体制与公钥密码体制

9.3.2 身份认证技术

安全协议

9.4.1 IPsec 与 VPN

9.4.2 TLS/SSL 与 HTTPS

9.4.3 IEEE802.1X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25 01:42:45

图解TCP/IP第五版 -- 目录的相关文章

图解TCP/IP第五版 -- 文件夹

非常多年前买过<TCP/IP具体解释>3卷,当时可能根本没看,也可能是看了又忘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当时的书也当做废品卖了. 卖书时的感觉貌似是.买了太多的书,基本都没看,搬家搬来搬去的麻烦,不如从网上看些资料来的直接.三箱子书都卖了.有非常多书都是当年颇有名的,书的范围也非常广. 单说语言层面,事实上当时没有理解语言的精髓,甚至把开发工具的熟练使用当做学会语言.如今还记得的,买过的有各种<开发者指南>:Delphi.C++Builder.VB.ASP.JBuilder.C#:如今

《图解tcp/ip》读书笔记(二)

<图解tcp/ip>读书笔记(二) 本周主要阅读的是本书的第三章--数据链路. 当然了,从某些角度讲,我认为这一章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整章讲述了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和相关技术,主要描述了以太网.无线通信.ppp.公共网络以及其他的一些数据链路一些细节性的技术.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关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因此,就不再详细的记录整个阅读内容了,很多让我突破以前思维定式的一些知识,我挑一些列在下面. 其实这些知识花几分钟.几个小时,就可以得到,或者查阅互联网会得到比这本书更新的技术,但是,有

图解TCP/IP 读书笔记(一)

最近借了本<图解TCP/IP>,看了下之后,感觉有必要记录下得到的东西,和自己的理解,与君共勉.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背景: 单机模式(只够吭哧吭哧的完成计算任务时)---> 互连模式(计算机总算有余力了,大家也需要共享信息和即时传递消息)---> 互联网络(小范围网络开始聚集,形成互联网社会生态) 其发展个人觉得还是以技术的更新为铺垫的. 2.计算机与网络发展的7个阶段 1)批处理(事先准备好执行的程序和数据,批量处理) 2)分时系统(多个终端一个计算机,模拟一人一机的使用场景)

图解TCP/IP

协议 协议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够实现通信.反之,如果使用的协议不同,就无法通信. 分组交换是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叫做包(Packet)的较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包,就如同我们平常在邮局里见到的邮包.分组交换就是将大数据分装为一个个这样的邮包交给对方. 2.3 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 协议分层就如同计算机软件中

图解 TCP/IP 第六章 TCP与UDP 笔记6.1 传输层的作用

?图解?TCP/IP? 第六章?TCP与UDP? ?笔记6.1 传输层的作用 ? 传输层必须指出这个具体的程序,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使用端口号这样一种识别码.根据端口号,就可以识别在传输层上一层的应用程序所有进行处理的具体程序. ? 6.1.1 传输层定义 6.1.2 通信处理 ? 6.1.3 两种传输层协议 TCP和UDP 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流协议.流就是指不间断的数据结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排水管道中的水流. UDP 是不具有可靠性的数据包协议 .细微的处理会交给上层的应用去完成.在U

图解TCP&#39;IP

--TCP和UDP区别: 1)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2)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 3)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

《图解TCP/IP》读书笔记

一.国际惯例:书托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网络管理技术书籍,旨在让广大读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识.掌握TCP/IP的基本技能. 书中讲解了网络基础知识.TCP/IP基础知识.数据链路.IP协议.IP协议相关技术.TCP与UDP.路由协议.应用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引导读者了解和掌握TCP/IP,营造一个安全的.使用放心的网络环境. 同时,这本书也是我的2016年度读书计划中的一本,下面我将会把我看书中的重点内容总结和摘录下来,所谓把书读薄,就是把精华内容留下,以供以后随时参考. 二.网络基础知识

《图解TCP/IP》--OSI参考模型

在计算机通信诞生之初,每家计算机厂商都发布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各种协议之间互不兼容,无法提供相互正常的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SO制定了一个国际标准OSI参考模型,对通信系统进行标准化,由此产生了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虽然没有得到普及,但是却被用于指导方针用于网络协议的制定当中,其中IETF制定的TCP/IP协议就是在OSI模型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这些分层,每个分层都接收由它下一层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并且负责为自己的上一层提供服务,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时所遵循的约定叫做“接口”,同一层之间的

RocEDU.阅读.写作《图解TCP/IP》

一.对本书的认识 信息通信社会这个词俨然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名词.人们可以使用各种信息终端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而这种环境正是以来网络才得以实现,使用最为广泛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 二.读书内容 1  网络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网络出现的背景 计算机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计算机被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也许在我们刚有记忆的时候就可以看着父母操作者win95系统的计算机,记得当年父亲的办公室里还是一台拨动开关的电脑,电脑通过软盘作为移动储存设备.在课堂中得知软盘的大小只有将近20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