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问你HashMap,把这篇文章甩给他!

声明:本文以jdk1.8为主!

搞定HashMap

作为一个Java从业者,面试的时候肯定会被问到过HashMap,因为对于HashMap来说,可以说是Java==集合中的精髓==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它掌握的还不够好,我想今天这篇文章会非常适合你,至少,看了今天这篇文章,以后不怕面试被问HashMap了

其实在我学习HashMap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HashMap还是挺复杂的,如果真的想把它搞得明明白白的,没有足够的内力怕是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不过我们总归是在不断的学习,因此真的不必强迫自己把现在遇到的一些知识点全部搞懂。

但是,对于HashMap来说,你所掌握的应该足够可以让你应对面试,所以今天咱们的侧重点就是学会那些经常被问到的知识点。

我猜,你肯定看过不少分析HashMap的文章了,那么你掌握多少了呢?从一个问题开始吧

新的节点在插入链表的时候,是怎么插入的?

怎么样,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你对HashMap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的,如果仅仅知道什么key和value的话,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难了。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想想,后面我会给出解答,下面我们一步步的来看HashMap中几个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Map是个啥?

HashMap隶属于Java中集合这一块,我们知道集合这块有list,set和map,这里的HashMap就是Map的实现类,那么在Map这个大家族中还有哪些重要角色呢?

上图展示了Map的家族,都是狠角色啊,我们对这些其实都要了解并掌握,这里简单的介绍下这几个狠角色:

TreeMap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是与树有关,它是基于树的实现,而HashMap,HashTable和ConcurrentHashMap都是基于hash表的实现,另外这里的HashTable和HashMap在代码实现上,基本上是一样的,还记得之前在讲解ArrayList的时候提到过和Vector的区别嘛?这里他们是很相似的,一般都不怎么用HashTable,会用ConcurrentHashMap来代替,这个也需要好好研究,它比HashTable性能更好,它的锁粒度更小。

由于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只做简单说明,后续会发文单独介绍。

简单来说,Map就是一个映射关系的数据集合,就是我们常见的k-v的形式,一个key对应一个value,大致有这样的图示

这只是简单的概念,放到具体的实例当中,比如在HashMap中就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问题,那么HashMap又是个啥?

HashMap是个啥

上面简单提到过,HashMap是基于Hash表的实现,因此,了解了什么是Hash表,那对学习HashMap是相当重要。

建议了解了哈希表之后再学习HashMap,这样很多难懂的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接着,HashMap是基于hash表的实现,而说到底,它也是用来存储数据供我们使用的,那么底层是用什么来存储数据的呢?可能有人猜到了,还是数组,为啥还是数组?想想之前的ArrayList。

所以,对于HashMap来说,底层也是基于数组实现,只不过这个数组可能和你印象中的数组有些许不同,我们平常整个数组出来,里面会放一些数据,比如基础数据类型或者引用数据类型,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我们没啥特殊的叫法。

但是在HashMap中人家就有了新名字,我发现这个知识点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在HashMap中的底层数组中,每个元素在jdk1.7及之前叫做Entry,而在jdk1.8之后人家又改名叫做Node。

这里可能还是会有人好奇这Entry和Node长啥样,这个看看源码就比较清楚了,后面我们会说。

到了这里你因该就能简单的理解啥是HashMap了,如果你看过什么是哈希表了,你就会清楚,在HashMap中同样会出现哈希表所描述的那些问题,比如:

  1. 如何确定添加的元素在底层数组的哪个位置?
  2. 怎么扩容?
  3. 出现冲突了怎么处理?
  4. 。。。

没事,这些问题我们后续都会谈到。

HashMap初始化大小是多少

先来看HashMap的基础用法: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就这样,我们创建好了一个HashMap,接下来我们看看new之后发生了什么,看看这个无参构造函数吧

  public HashMap() {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 all other fields defaulted
    }
 

解释下新面孔:

  1. loadFactor : 负载因子,之前聊哈希表的时候说过这个概念
  2. DEFAULT_LOAD_FACTOR : 默认负载因子,看源码知道是0.75

很简单,当你新建一个HashMap的时候,人家就是简单的去初始化一个负载因子,不过我们这里想知道的是底层数组默认是多少嘞,显然我们没有得到我们的答案,我们继续看源码。

在此之前,想一下之前ArrayList的初始化大小,是不是在add的时候才创建默认数组,这里会不会也一样,那我们看看HashMap的添加元素的方法,这里是put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这里大眼一看,有两个方法;

  1. putVal 重点哦
  2. hash

这里需要再明确下,这是我们往HashMap中添加第一个元素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调用这个put方法,可以猜想,现在数据已经过来了,底层是不是要做存储操作,那肯定要弄个数组出来啊,好,离我们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近了。

先看这个hash方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记得之前聊哈希表的时候说过,哈希表的数据存储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根据你的key使用哈希算法计算得出一个下标值,对吧。

而这里的hash就是根据key得到一个hash值,并没有得到下标值哦。

重点要看这个putVal方法,可以看看源码: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咋样,是不是感觉代码一下变多了,我们这里逐步的有重点的来看,先看这个: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这个table是啥?

transient Node<K,V>[] table;
 

看到了,这就是HashMap底层的那个数组,之前说了jdk1.8中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叫做Node,所以这就是个Node数组。

那么上面那段代码啥意思嘞?其实就是我们第一次往HashMap中添加数据的时候,这个Node数组肯定是null,还没创建嘞,所以这里会去执行resize这个方法。

resize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初始化和增加表的大小,说白了就是第一次给你初始化一个Node数组,其他需要扩容的时候给你扩容

看看源码: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感觉代码也是比较多的啊,同样,我们关注重点代码: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有这么一个赋值操作,DEFAULT_INITIAL_CAPACITY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初始化容量啊,是多少呢?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这里是个移位运算,就是16,现在已经确定具体的默认容量是16了,那具体在哪创建默认的Node数组呢?继续往下看源码,有这么一句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ok,到这里我们发现,第一次使用HashMap添加数据的时候底层会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默认Node数组。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为啥初始化大小是16

这个问题想必你在HashMap相关分析文章中也看到过,那么该怎么回答呢?

想搞明白为啥是16不是其他的,那首先要知道为啥HashMap的容量要是2的整数次幂?

为什么容量要是 2 的整数次幂?

先看这个16是怎么来的: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这里使用了位运算,为啥不直接16嘞?这里主要是位运算的性能好,为啥位运算性能就好,那是因为位运算人家直接操作内存,不需要进行进制转换,要知道计算机可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做数据存储啊,知道了吧,那16嘞?为啥是16不是其他的?想要知道为啥是16,我们得从HashMap的数据存放特性来说。

对于HashMap而言,存放的是键值对,所以做数据添加操作的时候会根据你传入的key值做hash运算,从而得到一个下标值,也就是以这个下标值来确定你的这个value值应该存放在底层Node数组的哪个位置。

那么这里一定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同的key会被计算得出同一个位置,那么这样就冲突啦,位置已经被占了,那么怎么办嘞?

首先就是冲突了,我们要想办法看看后来的数据应该放在哪里,就是给它找个新位置,这是常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聚焦到hash算法这块,就是尽量减少冲突,让得到的下标值能够均匀分布。

好了,以上巴拉巴拉说一些理念,下面我们看看源码中是怎么计算下标值得:

i = (n - 1) & hash

这是在源码中第629行有这么一段,它就是计算我们上面说的下标值的,这里的n就是数组长度,默认的就是16,这个hash就是这里得到的值: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继续看它:

i = (n - 1) & hash

这里是做位与运算,接着我们还需要先搞明白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取模运算以及位运算

要知道,我们最终是根据key通过哈希算法得到下标值,这个是怎么得到的呢?通常做法就是拿到key的hashcode然后与数组的容量做取模运算,为啥要做取模运算呢?

比如这里默认是一个长度为16的Node数组,我们现在要根据传进来的key计算一个下标值出来然后把value放入到正确的位置,想一下,我们用key的hashcode与数组长度做取模运算,得到的下标值是不是一定在数组的长度范围之内,也就是得到的下标值不会出现越界的情况。

要知道取模是怎么回事啊!明白了这点,我们再来看:

i = (n - 1) & hash

这里就是计算下标的,为啥不是取模运算而是位与运算呢?使用位与运算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它的性能比较好,另外一点就是这里有这么一个等式:

(n - 1) & hash  =  n % hash
 

因此,总结起来就是使用位与运算可以实现和取模运算相同的效果,而且位与运算性能更高!

接着,我们再看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减一做位运算

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快接近为什么容量是2的整数次幂的答案了,根据上面说的,这里的n-1是为了实现与取模运算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在里面。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看看什么是位与运算,因为我怕这块知识大家之前不注意忘掉了,而它对理解我们现在所讲的问题很重要,看例子:

比如拿5和3做位与运算,也就是5 & 3 = 1(操作的是二进制),怎么来的呢?

5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01

3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1

1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所以啊,位与运算的操作就是:第一个操作数的的第n位于第二个操作数的第n位如果都是1,那么结果的第n位也为1,否则为0

看懂了吧,不懂得话可以去补补这块的知识,后续我也会单独发文详细说说这块。

我们继续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做减一操作以及容量为啥是2的整数次幂,为啥嘞?

告诉你个秘密,2的整数次幂减一得到的数非常特殊,有啥特殊嘞,就是2的整数次幂得到的结果的二进制,如果某位上是1的话,那么2的整数次幂减一的结果的二进制,之前为1的后面全是1

啥意思嘞,可能有点绕,我们先看2的整数次幂啊,有2,4,8,16,32等等,我们来看,首先是16的二进制是: 10000 ,接着16减一得15,15的二进制是: 1111 ,再形象一点就是:

16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15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11

再对照我给你说的秘密,看看懂了不,可以再来个例子:

32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0 0000

31转换为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1111

这会总该懂了吧,然后我们再看计算下标的公式:

(n - 1) & hash  =  n % hash
 

n是容量,它是2的整数次幂,然后与得到的hash值做位于运算,因为n是2的整数次幂,减一之后的二进制最后几位都是1,再根据位与运算的特性,与hash位与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不是可能是0也可能是1,,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取决于hash的值,如此一来,只要输入的hashcode值本身是均匀分布的,那么hash算法得到的结果就是均匀的。

啥意思?这样得到的下标值就是均匀分布的啊,那冲突的几率就减少啦。

而如果容量不是2的整数次幂的话,就没有上述说的那个特性,这样冲突的概率就会增大。

所以,明白了为啥容量是2的整数次幂了吧。

那为啥是16嘞?难道不是2的整数次幂都行嘛?理论上是都行,但是如果是2,4或者8会不会有点小,添加不了多少数据就会扩容,也就是会频繁扩容,这样岂不是影响性能,那为啥不是32或者更大,那不就浪费空间了嘛,所以啊,16就作为一个非常合适的经验值保留了下来!

出现哈希冲突怎么解决

我们上面也提到了,在添加数据的时候尽管为实现下标值的均匀分布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势必还是会存在冲突的情况,那么该怎么解决冲突呢?

这就牵涉到哈希冲突的解决办法了,了解了哈希冲突的解决办法之后我们还要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的节点在插入到链表的时候,是怎么插入的?

回答开篇的问题

现在你应该知道,当出现hash冲突,可以使用链表来解决,那么这里就有问题,新来的Node是应该放在之前Node的前面还是后面呢?

Java8之前是头插法,啥意思嘞,就是放在之前Node的前面,为啥要这样,这是之前开发者觉得后面插入的数据会先用到,因为要使用这些Node是要遍历这个链表,在前面的遍历的会更快。

为什么使用尾插法?

但是在Java8及之后都使用尾插法了,就是放到后面,为啥这样?

这里主要是一个链表成环的问题,啥意思嘞,想一下,使用头插法是不是会改变链表的顺序,你后来的就应该在后面嘛,如果扩容的话,由于原本链表顺序有所改变,扩容之后重新hash,可能导致的情况就是扩容转移后前后链表顺序倒置,在转移过程中修改了原来链表中节点的引用关系。

这样的话在多线程操作下就会出现死循环,而使用尾插法,在相同的前提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扩容前后链表顺序是不变的,他们之间的引用关系也是不变的。

关于扩容

下面我们继续说HashMap的扩容,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第一次使用HashMap是创建一个默认长度为16的底层Node数组,如果满了怎么办,那就需要进行扩容了,也就是之前谈及的resize方法,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初始化和增加表的大小,关于扩容要知道这两个概念:

  1. Capacity:HashMap当前长度。
  2. LoadFactor:负载因子,默认值0.75f。

这里怎么扩容的呢?首先是达到一个条件之后会发生扩容,什么条件呢?就是这个负载因子,比如HashMap的容量是100,负载因子是0.75,乘以100就是75,所以当你增加第76个的时候就需要扩容了,那扩容又是怎么样步骤呢?

首先是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容量是原来的二倍,为啥是2倍,想一想为啥容量是2的整数次幂,这里扩容为原来的2倍不正好符号这个规则嘛。

然后会经过重新hash,把原来的数据放到新的数组上,至于为啥要重新hash,那必须啊,你容量变了,相应的hash算法规则也就变了,得到的结果自然不一样了。

关于链表转红黑树

在Java8之前是没有红黑树的实现的,在jdk1.8中加入了红黑树,就是当链表长度为8时会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为6时又会转换成链表,这样时提高了性能,也可以防止哈希碰撞攻击。

HashMap增加新元素的主要步骤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HashMap增加新元素的时候都会做哪些步骤:

  1. 首先肯定时根据key值,通过哈希算法得到value应该放在底层数组中的下标位置
  2. 根据这个下标定位到底层数组中的元素,当然,这里可能时链表,也可能时树,知道为啥吧,给你个提醒,链表转红黑树
  3. 拿到当前位置上的key值,与要放入的key比较,是否==或者equals,如果成立的话就替换value值,并且需要返回原来的值
  4. 当然,如果是树的话就要循环树中的节点,继续==和equals的判断,成立替换,否则添加到树里
  5. 链表的话就是循环遍历了,同样的判断,成立替换,否则就添加到链表的尾部

所以啊,这里面的重点就是判断放入HashMap中的元素要不要替换当前节点的元素,那怎么判断呢?总结起来只要满足以下两点即可替换:

1、hash值相等。

2、==或equals的结果为true。

感谢阅读

好了,到了这里就差不多了,开篇就说过HashMap可以说是Java集合的精髓了,想要彻底搞懂真心不容易,但是我们所掌握的应该足够应对平常的面试,关于HashMap更多的高级内容,后续会继续分享。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想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Java技术zhai,这是我的私人公众号,专注于Java原创,主要涉及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基础以及Java核心知识的讲解,期待你的参与。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fs2640666960/p/12297446.html

时间: 2024-08-28 05:40:35

再有人问你HashMap,把这篇文章甩给他!的相关文章

再有人问你Java内存模型是什么,就把这篇文章发给他。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下JVM内存结构.Java内存模型以及Java对象模型之间的区别.有很多小伙伴反馈希望可以深入的讲解下每个知识点.Java内存模型,是这三个知识点当中最晦涩难懂的一个,而且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 网上有很多关于Java内存模型的文章,在<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和<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等书中也都有关于这个知识点的介绍.但是,很多人读完之后还是搞不清楚,甚至有的人说自己更懵了.本文,就来整体的介绍一下Java内存模型,目的很简单,让你读完本文

[转] 以后再有人问你selenium是什么,你就把这篇文章给他

本文转自:https://blog.csdn.net/TestingGDR/article/details/81950593 写在最前面:目前自动化测试并不属于新鲜的事物,或者说自动化测试的各种方法论已经层出不穷,但是,能够在项目中持之以恒的实践自动化测试的团队,却依旧不是非常多.有的团队知道怎么做,做的还不够好:有的团队还正在探索和摸索怎么做,甚至还有一些多方面的技术上和非技术上的旧系统需要重构…… 本文将会从使用和实践两个视角,尝试对基于Web UI自动化测试做细致的分析和解读,给各位去思考

面试官再问你 HashMap 底层原理,就把这篇文章甩给他看

前言 HashMap 源码和底层原理在现在面试中是必问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它的底层实现和思想,才能在面试中对答如流,跟面试官大战三百回合.文章较长,介绍了很多原理性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录 本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HashMap 的存储结构 常用变量说明,如加载因子等 HashMap 的四个构造函数 tableSizeFor()方法及作用 put()方法详解 hash()方法,以及避免哈希碰撞的原理 resize()扩容机制及原理 get()方法 为什么HashMap链表会

面试官问你MyBatis SQL是如何执行的?把这篇文章甩给他

初识 MyBatis MyBatis 是第一个支持自定义 SQL.存储过程和高级映射的类持久框架.MyBatis 消除了大部分 JDBC 的样板代码.手动设置参数以及检索结果.MyBatis 能够支持简单的 XML 和注解配置规则.使 Map 接口和 POJO 类映射到数据库字段和记录. MyBatis 的特点 那么 MyBatis 具有什么特点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MyBatis 中的 SQL 语句和主要业务代码分离,我们一般会把 MyBatis 中的 SQL 语句统一放在 X

再有人问你分布式事务,把这篇扔给他

前言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去小卖铺买东西,付了钱,但是店主因为处理了一些其他事,居然忘记你付了钱,又叫你重新付.又或者在网上购物明明已经扣款,但是却告诉我没有发生交易.这一系列情况都是因为没有事务导致的.这说明了事务在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性.有了事务,你去小卖铺买东西,那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了事务,你去网上购物,扣款即产生订单交易. 事务的具体定义事务提供一种机制将一个活动涉及的所有操作纳入到一个不可分割的执行单元,组成事务的所有操作只有在所有操作均能正常执行的情况下方能提交,只要其中

面试被问http协议?这篇文章足够覆盖所有相关问题!

http使用面向连接的TCP作为传输层协议.http本身无连接. 请求报文 CRLF是回车换行 方法为GET的请求报文 方法为POST的请求报文 方法 OPTIONS: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HEAD: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

如果有人问你数据库的原理,叫他看这篇文章

一提到关系型数据库,我禁不住想:有些东西被忽视了.关系型数据库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从小巧实用的 SQLite 到强大的 Teradata .但很少有文章讲解数据库是如何工作的.你可以自己谷歌/百度一下『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看看结果多么的稀少[译者注: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850,000个-] ,而且找到的那些文章都很短.现在如果你查找最近时髦的技术(大数据.NoSQL或JavaScript),你能找到更多深入探讨它们如何工作的文章. 难道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太古老太无趣,除了大学教材.研究文

【转载】如果有人问你数据库的原理,叫他看这篇文章

原文:如果有人问你数据库的原理,叫他看这篇文章 本文由 伯乐在线 - Panblack 翻译,黄利民 校稿.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英文出处:Christophe Kalenzaga.欢迎加入翻译组. 一提到关系型数据库,我禁不住想:有些东西被忽视了.关系型数据库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从小巧实用的 SQLite 到强大的 Teradata .但很少有文章讲解数据库是如何工作的.你可以自己谷歌/百度一下『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看看结果多么的稀少[译者注: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850,000个…] 

[转]如果有人问你数据库的原理,叫他看这篇文章

推荐一篇文章:http://blog.jobbole.com/100349/  --原文出处 一提到关系型数据库,我禁不住想:有些东西被忽视了.关系型数据库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从小巧实用的 SQLite 到强大的 Teradata .但很少有文章讲解数据库是如何工作的.你可以自己谷歌/百度一下『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看看结果多么的稀少[译者注: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850,000个…] ,而且找到的那些文章都很短.现在如果你查找最近时髦的技术(大数据.NoSQL或JavaScript),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