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
“除非你变成你自己,否则你又怎会有益于别人呢?”
——哈罗德·布鲁姆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首先会想办法逃避。这是正常的潜意识导向,没事,我会克服。知道了原来我可以拥有直接面对的勇气,那需要什么勇气,都是一些日常琐事,无非就是工作压力大一点,家庭琐事多一点,身体亚健康一点罢了。这并不需要勇气,更多是一些常识观念上的改变。我面对了或者不逃避了就一定能解决吗?不见得。问题越小越不好定位,甚至小事情都是一些综合性的体现。当我明明定位准确了,改变了,甚至不吃不喝了,一段时间过后,情况还是会出现。当自己沮丧时又忘记了之前的约束,重新寻找根源。又一根源被自己定位了,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验证,继续重复老套路。许多人会把这些问题最终归类为疑难杂症。你需要什么,市场一定会满足自己,例如专治疑难杂症的专家,无论身体、心里还是工作和?生活,都能找到。
寻找专家的人往往会在自己成为专家之后,一两个现象给暂时性地缓解了,就几乎把自己当做专家了。“一定是这样的”、“我就是这样解决的”、“不会错”······各种对自己对别人的指点。当最后发现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时,就会不妨地推荐各种专家号。“相信他们吧,他们都是这样解决了别人很多问题了。” 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依赖别人来解决自己的全部问题。
在医学领域好像有一种叫“医疗前置”的说法,类似于科普医疗知识,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具体什么名次来着我有点记不住了。许多医生都意识到“前置”的重要性而转行了。前置内容很范,可能包括基本科学常识,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常识。其实越深入和普世,综合性越强,领域跨度越大。但都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再跳回到自己从事的IT领域,有客户问我,为什么我都用了什么什么技术了,为什么技术问题还是一大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但他们的问题压根就不是技术问题,最基本的管理都出问题了,还谈什么技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我们普遍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我自己会有,我们公司也会有。
刚刚下午才跟自己老板聊了自己公司的管理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是个老问题了,但最终的这些管理问题还是需要回归到个人层面:你希望这个公司是一个怎样的公司。我们公司问题很多,包括作为技术公司的技术问题,就像我个人问题也很多一样。顾问咨询我可以做,但问题的根源并不能靠外力就能解决,终究有一个点需要自己去突破和发现,也只能自己去发现。有些人改进了一个地方,会意外地发现各种一连串好像并不相关的问题一并解决了,这并不神奇,只是自己努力往更深层次去思考了。如果自己都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为别人提供价值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1176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