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物的运动我们泛指事物的状态改变。有三个公理性的假设:
A)事物是一种实在,可以被其他观察者感知。注意,这里的感知是泛指,包括视觉,听觉等,也包括通过一定工具进行的间接观察。
B)事物具有表征其存在的状态(可被观察者感知和认识的特征);(事物具有可分性)
C)事物可以从状态S1变化到S2.我们称这种状态的变化为运动。
2、事物的“实在”性和运动特性,也导致了如下概念:
A)空间:事物本身和事物所在的环境;空间度量了事物的外观属性。
B)时间:时间是对事物状态变化过程的度量,即:事物从状态S1变化到状态S2的过程;
以上隐含了两个公理性假设:
A)事物存在的绝对性;
B)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种特性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如果事物的运动不是绝对的,从逻辑上可以推出事物可以处于绝对静止,由于观察者的问题,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同样由于观察者的问题,运动要能被观察,就必须有变化,而变化只能由比较得来。这种比较就是一种相对性。
对于事物的状态来说,要知道状态的改变,实际上就隐含了参照的概念,事物的状态从S1到S2 ,是一种相对性。
产生了以下概念:
A)事物及状态:事物的绝对性,但事物是以状态形式并被感知的;状态是事物特征的刻画,是事物可分性的体现。
B)观察者:感知事物的另一个事物。一次事物的测量或者状态的刻画是以观察者的角度来描述的。这听上去有点唯心论,但事实就是这样,毕竟真实只能用近似来表达,这种近似就是观察的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观察者也是泛指,不一定非得是人或生命体。更为广义的观察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作用,可以叫参照作用。量子论中的观察者多指这种。孤立系统其实并不真实存在。这也是与古典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当然,如果你将唯心论中的“我”,视为上述广义的观察者。则我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唯心的。
现实世界:
1)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惯性系,匀速运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因为按照目前的观察,宇宙是膨胀的,而引力也无处不在。
2)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孤立体系,所以量子可以纠缠,但从来没有纠结,薛定谔的猫要么死了,要么活。既死又活仅存在理论推演中。
当然,这是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