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Unity3D - 性能优化之Draw Call

Unity(或者说基本所有图形引擎)生成一帧画面的处理过程大致可以这样简化描述:引擎首先经过简单的可见性测试,确定摄像机可以看到的物体,然后把这些物体的顶点(包括本地位置、法线、UV等),索引(顶点如何组成三角形),变换(就是物体的位置、旋转、缩放、以及摄像机位置等),相关光源,纹理,渲染方式(由材质/Shader决定)等数据准备好,然后通知图形API——或者就简单地看作是通知GPU——开始绘制,GPU基于这些数据,经过一系列运算,在屏幕上画出成千上万的三角形,最终构成一幅图像。

在Unity中,每次引擎准备数据并通知GPU的过程称为一次Draw Call。这一过程是逐个物体进行的,对于每个物体,不只GPU的渲染,引擎重新设置材质/Shader也是一项非常耗时的操作。因此每帧的Draw Call次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iOS来说应尽量控制在20次以内,这个值可以在编辑器的Statistic窗口看到。

Unity内置了Draw Call Batching技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一次Draw Call中批量处理多个物体。只要物体的变换和材质相同,GPU就可以按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可以把它们放在一个Draw Call中。Draw Call Batching技术的核心就是在可见性测试之后,检查所有要绘制的物体的材质,把相同材质的分为一组(一个Batch),然后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物体(统一变换),这样就可以在一个Draw Call中处理多个物体了(实际上是组合后的一个物体)。

但Draw Call Batching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它需要把一个Batch中的所有物体组合到一起,相当于创建了一个与这些物体加起来一样大的物体,与此同时就需要分配相应大小的内存。这不仅会消耗更多内存,还需要消耗CPU时间。特别是对于移动的物体,每一帧都得重新进行组合,这就需要进行一些权衡,否则得不偿失。但对于静止不动的物体来说,只需要进行一次组合,之后就可以一直使用,效率要高得多。

Unity提供了Dynamic Batching和Static Batching两种方式。Dynamic Batching是完全自动进行的,不需要也无法进行任何干预,对于顶点数在300以内的可移动物体,只要使用相同的材质,就会组成Batch。Static Batching则需要把静止的物体标记为Static,然后无论大小,都会组成Batch。如前文所说,Static Batching显然比Dynamic Batching要高效得多,于是,Static Batching功能是收费的……

要有效利用Draw Call Batching,首先是尽量减少场景中使用的材质数量,即尽量共享材质,对于仅纹理不同的材质可以把纹理组合到一张更大的纹理中(称为Texture Atlasing)。然后是把不会移动的物体标记为Static。此外还可以通过CombineChildren脚本(Standard Assets/Scripts/Unity Scripts/CombineChildren)手动把物体组合在一起,但这个脚本会影响可见性测试,因为组合在一起的物体始终会被看作一个物体,从而会增加GPU要处理的几何体数量,因此要小心使用。

对于复杂的静态场景,还可以考虑自行设计遮挡剔除算法,减少可见的物体数量同时也可以减少Draw Call。

总之,理解Draw Call和Draw Call Batching原理,根据场景特点设计相应的方案来尽量减少Draw Call次数才是王道,其它方面亦然。

(转)Unity3D - 性能优化之Draw Call

时间: 2024-10-26 10:37:40

(转)Unity3D - 性能优化之Draw Call的相关文章

Unity3D性能优化--- 收集整理的一堆

Unity3D性能优化--- 收集整理的一堆 官方优化文档--优化图像性能http://docs.unity3d.com/Documentation/Manual/OptimizingGraphicsPerformance.html Unity3D性能优化专题性能优化是一个异常繁琐而又涉及到项目开发的方方面面的一个过程,它的本质是在运行时的一个时间里尽可能完美展现丰富的内容.实现优化可以通过优化资源.渲染.粒子.物理等模式:也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大小.减少纹理尺寸并结合Unity3D的一些相关特性来

Unity3D性能优化总结

一.程序方面 01.务必删除脚本中为空或不须要的默认方法: 02.仅仅在一个脚本中使用OnGUI方法. 03.避免在OnGUI中对变量.方法进行更新.赋值,输出变量建议在Update内. 04.同一脚本中频繁使用的变量建议声明其为全局变量,脚本之间频繁调用的变量或方法建议声明为全局静态变量或方法: 05.不要去频繁获取组件,将其声明为全局变量. 06.数组.集合类元素优先使用Array,其次是List: 07.脚本在不使用时脚本禁用之,须要时再启用: 08.能够使用Ray来取代OnMouseXX

Unity3D性能优化

一.美术资源优化 1.动态物体,角色.怪物.NPC (1)控制面的数量,300-2000个 (2)控制Skinner Mesh Renderer的数量,1个 (3)控制材质数量,1-3个 (4)控制骨骼的数量,小于30个 2.静态物体 (1)控制网格顶点数,少于500个 (2)标记为static,静态批处理 (3)移除不需要的组件 3.自带地形 (1)控制地形的分辨率,高度图尺寸小于257 (2)地形纹理中尽量使用少的混合纹理数,不要超过4个 4.纹理 (1)格式,采用压缩格式 (2)尺寸,长宽

Unity性能优化之 Draw Call原理<转>

Unity(或者说基本所有图形引擎)生成一帧画面的处理过程大致可以这样简化描述:引擎首先经过简单的可见性测试,确定摄像机可以看到的物体,然后把这些物体的顶点(包括本地位置.法线.UV等),索引(顶点如何组成三角形),变换(就是物体的位置.旋转.缩放.以及摄像机位置等),相关光源,纹理,渲染方式(由材质/Shader决定)等数据准备好,然后通知图形API——或者就简单地看作是通知GPU——开始绘制,GPU基于这些数据,经过一系列运算,在屏幕上画出成千上万的三角形,最终构成一幅图像. 在Unity中

Unity3D性能优化之内存

Unity内存分类: Unity引擎开发的移动游戏,内存有三大部分: 程序代码:包括unity引擎,使用的库,和所写的游戏代码,在编译后,得到的运行文件将会被加载到设备中执行,并占用一定内存.这部分内存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去“管理”的,它们将在内存中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直存在.优化只能减少使用的库. 托管堆(Managed Heap):被Mono使用的一部分内存,对于Unity开发,其实充当了基本类库的角色.托管堆用来存放类的实例(比如用new生成的列表,实例中的各种声明的变量等).“托管”的意思是Mo

Unity3d 性能优化遐想 OnBecameVisible/OnBecameInvisible

当玩家在主城中行走时,周围大量玩家显示在玩家周围,不管是玩家能看到的前方,还是看不到的后方,所有的人物模型都在进行着脚本运算. 在OpenGL中 提供了裁剪功能,不在视口范围内的点和面会被裁剪掉以减少渲染代价,在Unity中也顺势提供了相关的API,提供物体进入/离开 视口的函数回调. 文章转自http://blog.csdn.net/huutu   http://www.thisisgame.com.cn OnBecameVisible/OnBecameInvisible 当物体进入视口,触发

U3D 性能优化

官方优化文档--优化图像性能 http://docs.unity3d.com/Documentation/Manual/OptimizingGraphicsPerformance.html Unity3D性能优化专题 性能优化是一个异常繁琐而又涉及到项目开发的方方面面的一个过程,它的本质是在运行时的一个时间里尽可能完美展现丰富的内容. 实现优化可以通过优化资源.渲染.粒子.物理等模式: 也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大小.减少纹理尺寸并结合Unity3D的一些相关特性来提升游戏的性能. 随着移动端的设备硬件

深入浅出聊Unity3D项目优化:从Draw Calls到GC

前言: 刚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选了一个很土的题目...<Unity3D优化全解析>.因为这是一篇临时起意才写的文章,而且陈述的都是既有的事实,因而给自己“文(dou)学(bi)”加工留下的余地就少了很多.但又觉得这块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地方,平时见到很多人对此处也给予了忽略了事,需要时才去网上扒一些只言片语的资料.也恰逢年前,寻思着周末认真写点东西遇到节假日没准也没什么人读,所以索性就写了这篇临时的文章.题目很土,因为用了指向性很明确的“Unity3D”,让人少了遐(瞎)想的空间,同时用了“高大全

[Unity3D]图形渲染优化、渲染管线优化、图形性能优化

原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6cb9500101dmh0.html 转载请留下本文原始链接,谢谢.本文会不定期更新维护,最近更新于2013.11.09 主要内容也可以参考: http://docs.unity3d.com/Documentation/Manual/OptimizingGraphicsPerformance.html 最简单的优化建议: 1.PC平台的话保持场景中显示的顶点数少于200K~3M,移动设备的话少于10W,一切取决于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