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我开始研究思考软件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型如何量化度量的问题,到现在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
期间发布了两个版本的可度量绩效管理模型,对其感兴趣的公司和个人都不少,但是,往往在一听说需要一年以上的咨询服务后才能得到,就纷纷打了退堂鼓,然后又听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实施的公司,就都彻底放弃了,其中也包括诸如腾讯之类的大公司在内。
现在,我在自己任职的公司里开始了这个事情的实施推动,目前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中包括下面几个这次季度考评会议上的总结:
1、此次绩效考核结果一次通过,集团hr那边没有任何反对或者质疑,他们对我构建的模型还有些兴趣。
以往,要求必须有SABCD五个等级的划分,其中D在本次考评中已经不做强制要求。
而我的模型中进行的综合量化数据的初始模型构建,是的集团层面的hr对其也产生了兴趣,在我这次甚至连C都没有的评估结果表放在那里之后,她们居然连任何异议都没有提就直接通过了,当然,其中肯定有公司CEO和她们的一些沟通,但毕竟她们是公司法人直接管理的团队,有着先天的特权。
2、以后的工作要把能量化的逐渐量化出来,以减少人的主观情感影响。
在没有更多量化数据的前提下,我先做了如下的量化分类:
首先初步分为:
自分 | 自评得分 |
主分 | 直接主管评价得分 |
接分 | 后续任务主管评价得分 |
间分 | 间接主管评价得分 |
项分 | 项目经理所给的评分 |
主分、接分、间分、项分综合后得到合并得分,简称合分。
偏差系数:自评得分与合分之间的偏差率,因为缺少历史数据,谨慎起见,在基本为100分上下的评分中,偏差系数进行的修正定义为正负2分左右范围以内,目前通过简单正弦曲线获得。偏差大的扣减,偏差小的增加,以促进大家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认识,而不认为考评只是领导的事情和自己无关。
然后得到总和评分。
同一职业的人之间的薪资差异获得薪资系数,然后与总和评分一起得到综合评分,结合公司要求的正态分布曲线,形成最后的得分与评级。
特别提醒:
此模型是结合灵动信息技术目前的薪酬体系和团队模型初步构建的,因此未必适用于其他公司,如需借鉴请谨慎操作。
3、量化从工作内容开始,质量的量化周期会比较长。
下一步的工作是量化工作内容,将每个任务通过量化的方式标识出来,用于下一次的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系数。
工作质量系数的确定需要较长周期,具体看是否可以在这两个月内完成,以便于确定是否能应用于下一次的绩效考核中。
4、伟大的事情都是平凡的人做出来的
人不必妄自菲薄,很多人在成名前并不知道自己会成名,自己会有多少影响力。
很多公司也是走到了一定阶段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的。
在这之前可能都会比较普通,别人也不会认识,所以,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平凡的人做出来的,不要因为看到了一些,就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
而信心往往决定你行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