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对于公司的估值方法发展至今已经演变出了多个版本,我大概进行一下分类,且说一些各类方法的问题:
1、净资产估值
早期格雷厄姆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低于净资产的公司(就是pb<1),紧接着延伸出低于净运营资本的公司(流动资产-总负债),其主要表达的观点是更加注重公司的实际资产,而对于公司业务的发展相对忽略。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类投资方法的缺陷也逐渐显现,有时候甚至被人利用。公司的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我们知道一般负债端是相对真实的,很少听说过有公司虚增负债,而资产项的现金和一些应收票据流动性相对较好,作假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大部分公司会通过虚增存货或者固定资产的方法来做大总资产,这样造成pb真实性大打折扣;另外固定资产一般包括厂房设备等,虽然记录在财务报表上面的资产相对较大,但是在实际交易中有的时候价值很低,一旦不能进行正常生产,这类资产折损高达70-80%是很正常的。
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我更加喜欢用流动资产-总负债,本来使用这个指标我们投资者是非常难以亏损的,但是资本市场的漏洞经常被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来坑害普通投资者,港股市场就经常出现低于净运营资本的公司,但是由于港股的增发配股没有要求,很多公司会大幅折价配股,且虽然公司看似现金较多但是不进行红利分配,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2、 peg估值
这个我最早是从彼得林奇书中了解到的,其大概的意思就是公司增速(去掉%)/静态pe>1,那么该公司就值得投资,前提这家公司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不能是周期性公司,一开始我也觉得这简直是投资的利器,实际后期使用起来颇为困难,首先是公司的当年增速是一个非常难估计的指标,不信的话你可以参考各家券商报告,基本预测准确的就没有几个,因此对于公司的增速我们不能只看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地位,还要把眼光看远点,比如长达3-5年公司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公司的地位会如何演变,管理层是否稳定,来大概估算一个中期的增长速率再结合pe进行投资。
3、股息率估值
有很多稳定行业的公司在后期缓慢增长以后,开始进行大额的分红,市场对于这类公司的估值会根据股息率来进行定价,因为净利润变动不大。所以会和市场上面的企业债券的利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一个价格。不过要注意这类公司不能是周期型的行业,比如火电,服装,造纸,我认为都不能采用此类估值。而机场,水电,高速可以采用该方法。
4、ps估值,基于用户数量估值,总体市场大小估值等
针对一些非传统的公司,估值方法要发生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盈利会呈现爆发性增长,如果继续采用之前的几类传统估值方法,我们是没有办法进行投资的,当然这类估值方法我目前还在摸索,点到即止。
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需要多模型的估值方法,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式,因为整个金融市场在发展,公司从早期的注重短期利润,到开始关注中长期发展,短期的利润失真情况越来越多,就像芒格使用多元思维模型来进行投资一样,我们进行估值也要针对具体情况出发。
下面列举几个我投资中的实例来说说我怎么运用这些方法:
1、 低于净运营资本 案例:信德集团
我在去年投资信德集团的时候公司股价2.63,对应整体市值80亿,而公司2016年年报中流动资产-总负债的资产高达110亿,整体折让接近30%,那么信德的流动资产质量如何?主要是一些待发展和代售的物业,大部分位于澳门,北京等热点城市,整体的估价也算合理,之前我写过文章估算过公司的地产价值,显示其并未高估。公司未来是否会有可能损耗掉现金资产?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地产开发,酒店运营,交通运输。第一块业务都是在核心城市,公司在负债率不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低价销售的可能性,因此整体的资产质量仍然有保障,第二个酒店运营虽然净利率不高,但是维持盈亏平衡问题不大,一般的酒店净利率维持在5%-105之间,第三块营收占比较低,另外公司还有澳博控股的部分股权,这块资产质量也很好,因此这次投资长期亏损的概率极低。
2、 股息率估值 案例:粤高速b,双汇发展
粤高速b基本是一张明牌,未来股息保障程度高,分红政策是分掉每年70%的净利润,历时三年从2016-2018,去年底公司的b股股息率高达8%以上,我们知道高速公路是一个稳定增长的行业,而且公司地处广东发达省份,车流量未来的增长趋势还是有的,公司的负债比例不高,现金也较为充足,净利润的稳步抬升问题不大,香港市场资产较好的高速公路的股息率一直在5%-6%之间,可以看到粤高速b这块优质资产在两市都处于明显的低估状态。
双汇发展我买入时对应的市值600亿,预计年分红30亿(每年净利润42-45亿之间),对应股息率5%,双汇发展在中国的市场地位经过这些年已经非常稳固。虽然过了快速增长期,但是未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年均增长5%-10%问题不是很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非常良好,没有任何财务风险。且配置a股目前还能打新,一举两得。
3、 peg估值 案例:粤运交通,呷哺呷哺,同仁堂国药
粤运交通在港股的估值大概10pe左右,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处于垄断地位,根据服务区整体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后期合同到期重签,很容易保证业务每年10%以上的增长。呷哺呷哺入手的时候大概15pe左右,公司预计每年新开店铺的数量同比增速大概在20%左右(每年大概新开100家左右),再加上客单价的一些提升,业绩保持在15%以上还是可以期待的,之前我也有文章详细介绍过。同仁堂国药是中国的老字号品牌,其中安宫牛黄丸销售一直良好,公司在香港的生产批文也得到通过,未来这块提价空间也不错,长期看保持20%左右的增速问题不大,另外这三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也非常健康,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财务问题。
4、 多种估值方法综合运用 案例:美的集团,小天鹅b,恒隆地产,澳博控股
美的集团最早买入的时候对应的静态pe大概在7-8pe左右,从2011年到2015年之间,白色家电龙头公司的最低估值水平大概也就在7-8pe之间,当时应该说处于历史低点,同期国外的类似公司的估值水平大多在20pe左右,国内类似公司明显存在一定的低估程度,加上家电行业的大环境正处在强者更强的阶段,净利率,ROE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美的集团未来3-5年保持年均10%增长是大概率的事件,从多个角度都可以看出来当时估值偏低。而白色家电的印钞机本质很多人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市场偏差程度非常明显。
小天鹅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以外,非运营所需的现金项高达100亿(一次性分红也不会影响公司的基本经营),当时公司的整体市值才不到200亿,如果去掉非运营所需现金项资产,公司的静态pe还不到5。家电行业也算是我自己的能力圈范围,所以把握比较大。
恒隆地产的历史年平均增速在10%左右(前面有详细的恒隆地产回顾文章),股息率当时高达5%还多,pe不足10,pb不足0.5,用不到10pe买一个年均收益15%的资产应该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另外恒隆本身经营特点决定了公司抗周期能力非常强,前后经历了98年亚洲经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公司依靠强劲的资产负债状况受到的冲击有限。
澳博控股在业绩大幅下跌3年之后,市值缩水近90%,当时的pe很低不超过20,我们要知道赌博行业的整体净利率水平是非常高的,其中最差的澳博控股在最差的时期也有5%,而其他公司多在20%左右,一旦行业出现反转,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率也极有可能翻倍,即使pe保持不变,公司的股价也含容易翻番。因为这基本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ecode1234/p/973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