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对象行为型

原理

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组成

  责任链模式涉及到的角色如下所示:

  ●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抽象类或者Java接口实现。上图中Handler类的聚合关系给出了具体子类对下家的引用,抽象方法handleRequest()规范了子类处理请求的操作。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角色:具体处理者接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请求处理掉,或者将请求传给下家。由于具体处理者持有对下家的引用,因此,如果需要,具体处理者可以访问下家。

纯的与不纯的责任链模式

  一个纯的责任链模式要求一个具体的处理者对象只能在两个行为中选择一个:一是承担责任,而是把责任推给下家。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后又把责任向下传的情况。

  在一个纯的责任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处理者对象所接收;在一个不纯的责任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收。

  纯的责任链模式的实际例子很难找到,一般看到的例子均是不纯的责任链模式的实现。有些人认为不纯的责任链根本不是责任链模式,这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的系统里,纯的责任链很难找到。如果坚持责任链不纯便不是责任链模式,那么责任链模式便不会有太大意义了。

时间: 2024-10-06 22:07:51

责任链模式-对象行为型的相关文章

责任链模式(行为型)

思考问题:(模拟班游集体请假),学校规定:对于班游,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必须经过辅导员.系主任.院长.校长签名确认才能出游,现在由你来设计该业务模型模拟该需求,应该如何设计? 解答:很直观的一种想法:我直接设计一个学生类.一个申请单类RequestNote.一个辅导员类.一个系主任类.一个院长类.一个校长类,然后为每个类添加审核方法verify(RequestNote rn); 然后设定规则: 1. 当辅导员审核通过就调用系主任的verify方法,不通过就返回不再向下调用. 2. 系主任审核通过就

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

文章首发: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 十一大行为型模式之四:责任链模式. 简介 姓名 :责任链模式 英文名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价值观 :责任归我 个人介绍 :Avoid coupling the sender of a request to its receiver by giving more than one object a chance to handle the request.Chain the receiving objects and

Java与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属于行为型设计模式之一,怎么理解责任链?责任链是可以理解成数个对象首尾连接而成,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对象,每个对象对应不同的处理逻辑,直至有一个对象响应处理请求结束.这一种模式成为责任链模式. 生活中可以找到责任链模式的原型吗?这种例子很多,比如你要去买房子,首先是销售人员(对象1)接待你,你说想要百分之3的折扣,没问题,这时销售人员就有打百分之三折扣的权限,销售人员(对象1)进行处理.这时来了一个土豪,说要买10套,要百分之五的折扣,销售人员(对象1)没有百分之五折扣的权限,必须要想上

[设计模式-行为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概括 名称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结构 动机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适用性 有多个的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你想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可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被动态指定. 解析 形象比喻: 晚上去上英语课, 为了好开溜坐到了最后一排, 哇, 前面坐了好几个漂亮的MM 哎

行为型模型 责任链模式

行为型模型 责任链模式 Handler         处理类的抽象父类. concreteHandler         具体的处理类. 责任链优缺点 优点:         1.责任的分担.每个类只需要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该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最小封装原则.         2.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工作流程.如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通过重新分配对象链便可适应新的工作流程.         3.类与类之间可以以松耦合的形式加以组织.缺点: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10)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class Ev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

责任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行为型 设计模式(十七)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职责链模式 意图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中,每个对象通过持有对下家的引用而链接起来,形成一条链条,串联起来多个处理对象. 在责任链模式中,请求在链上进行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 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程序并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具体的处理了请求 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

JAVA设计模式(13):行为型-责任链模式(Responsibility)

定义 将能够处理同一类请求的对象连成一条链,所提交的请求沿着链传递,链上的对象逐个判断是否有能力处理该请求, 如果能则处理,如果不能则传递给链上的一个对象. 场景: 打牌时,轮流出牌 接力赛跑 大学中,奖学金审批 公司中,公文审批 开发中常见的场景: Java中,异常机制就是一种责任链模式.一个try可以对应多个catch,当第一个catch不匹配类型,则自动跳到第二个catch. Javascript语言中,事件的冒泡和捕获机制.Java语言中,事件的处理采用观察者模式. Servlet开发中

5 行为型模式之-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介绍: 责任链模式是行为模式之一,什么是"链"?我们将多个节点首尾相连,就形成了链,对于链式结构,每个节点都可以拆开再重新连接,因此链式结构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将这样一种结构应用于编程领域,将每一个节点看作是一个对象,每一个对象拥有不同的处理逻辑,将一个请求从一个链的首端发出,沿着链的路径依次传递给每一个节点对象,直至有对象处理这个请求为止,我们将这样的一种模式称为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