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术的认知边界

自从上篇文章(至关重要的人脉)文章在各个渠道发布之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馈。很多的朋友,特别是做技术的朋友就非常的纳闷:

    • 搞技术的平时每天都忙于各种项目,哪有时间去发展什么人脉?
    • 都是屌丝出身,哪有什么人脉可言?
    • 如果找大神,大家不理你;找身边的人,都是屌丝。
    • 以上,死循环!!!

和N多朋友一样,大家都是屌丝,草根出身,都是从山村,农村里面走出来的读书娃。没有什么干爹,更加没有富妈。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很多朋友都非常非常的羡慕有些“技术达人”,认为他们非常会经营人脉,因为他们朋友很多,似乎在任何公司都有熟悉的朋友。

但是,不管是什么人,都会有一个“从0到1”的过程,从“1到10“的积累,从“10到100,1000,10000”的飞跃。

其实这些年以来,自己也是一步步的从草根开始,目前陆陆续续认识了百号CTO,几千个总监和架构师,还有不少的投资人,很多的企业老板。因为刚刚毕业那会,听到一个前辈说了一句“人脉就是钱脉”,这句话就记在心里。于是这些年以来,不断的思考,实践,如何积累人脉。

   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坦诚做人,踏实做事,坚持不懈。

朋友们可能要说:你在扯淡了,我也这样做的,但是现在…..

没错,在刚刚毕业那会,我们作为新人进入职场,肯定是“一穷二白”的。这个时候,咱们的能量场很小,即便是在公司,你也可能只是顾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自己的能力,地位,肯定很难走出去,也很难就朋友会想认识你。因为你价值太小,“没有别利用的价值”

另外,在公司里面,可能大家都差不多,顶多比你多干几年,比你大个几岁,或许技术不是特别厉害,在行业里面也不是大神,没有啥名气。于是很多人就感觉“人脉贫瘠”,于是就认为“没有必要和身边这边结识”,大家作为普普通通同事就好。如果真是这样想的,只能说明“你眼光太短”,也说明“不懂得投资,经营”(投资,不仅仅只是拿钱投资)。

这些年,面试了很多人,离职原因会写上一句:公司规模小,发展空间不大。很有意思的,很多大公司的朋友离职也说:公司太多,发展空间不大。

       这个发展的“空间”不在公司,而在你心里。

曾经自己也在一个普通的公司,因为是新人,一直不敢松懈,全力以赴的把自己的事情搞好,搞完之后在看看,能否再进一步,不断结果如何,一定要漂漂亮亮的完成。把自己的事情搞完之后,总是到处问其他同事,是否有需要帮忙的。不管是帮助测试人员填充数据,还是给别人写文档,只要得到允许,可以做的,那都是不懈余力。

  凡事都要“先舍才得”,先帮助别人,以后才能有人帮你,否则,凭什么?

  后来在公司里面,大家说我“很有活力”。而且很多的事情,大家都会帮我。开始发现:自己影响的人群变多了。这个情况,开始延续到工作上面:之前自己也捣鼓很多的新技术,或者写一下组件,框架。之前因为“能量场有限”,信任度不够,考虑到项目风险,不让使用,现在可以在小范围内使用。就这样,不断的在项目中加入自己更多的想法,一步步的从边缘的技术人员,成为骨干人员,成为核心技术人员。

  

  后来开始有一些同事去外面参加活动或者见朋友,有时候会带我去,因为他们给的评价就是“这小伙子很热情,有干劲,很机灵”。于是,认识了不少同事的朋友。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要像傻逼一样坚持,任何时候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后来,有些同事离职了,去了其他的公司。大家也常常一起聚聚,后来自己的很多工作,也是这些朋友推荐的。

你要尽可能的让你身边的每个同事,成为你的“伯乐”,让他们为你进行口碑传递,但是前提是:你要值得同事为你这么做。

其实,这样的例子,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实践。

记得自己通过同事推荐,去了一个外企。经过N轮面试,终于进去了(因为那个外企很严格,我没有毕业几年,算是破格,给了一个机会,但是面试比普通招聘更为严格)。

进去之后,身边的人都是比自己资深很多的,谁会关注你这个“小弟弟”,“新人”。很显然,我是毫无存在感的。每次分给的任务,一般都会拼死的提前干完,然后看看周边是否需要帮忙的。就工作能力和经验而言,其实大家都比我厉害,只有别人帮助我的份。

因为大家办公场地是开放式的,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三三两两在走廊里面讨论问题,我也常常旁听,只要是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说“我们再去研究下”。这个时候,我就马上去尝试,找解决的办法,如果找到了,自己试验一下,然后马上告诉刚刚那些讨论问题的同事,一般情况下,我会在自己验证好几个场景,确保“给的答案就是靠谱”。

于是,就这样,很多的同事都来找我问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我也不懂,但是,任何的机会都不要放过,这也逼着自己不断的学习知识,形成自己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来在部门流传这么一句,“如果这个问题,Richard说搞不定,我们就可以给总部说‘搞不定’”。通过这样,很多同事认可了自己,自己再一次影响身边的人,能量场再次由小变大。

如果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其实你身边的同事,就是你的“种子用户”,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把种子用户服务好,让大家推销你,为你口碑传递。

每次去不同的公司,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你是“过客”,还在真心的经营每一段经历,这个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很多朋友对自己的同事是漠然的,甚至是“冷冰冰”的。

其实,你和你的同事,因为“公司”这载体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缘”。换句话说,很多的“人脉宝藏“已经给你了,就看你如何挖掘。

很多人混了十多年,每次周末,就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吃饭,喝酒,扯淡。很少有“新的血液”加入进来。因为我们总以为:同学关系好,感情深。

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

无非就是同学跟你相识于学生时代,可能情感“纯”(或许)。然后你们在一起时间多点。但是,有多少同学,真正可以在你有困难时候拉你一把。很多同学,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大家吃吃喝喝,称兄道弟,一旦遇到冲突,即便是“同时喜欢一个女孩”,都可以跟你撕逼。

你的同事,有的跟你一起工作了N多年,相处时间也不必同学短,为什么总是“有偏见”:同学>同事。换个角度,你的同事,有的和你还有“利益冲突”关系,他都没有和你彻底撕逼(或许会明争暗斗)。

所以,限制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认知边界,是你的思维。

时间: 2024-10-12 18:58:49

打破技术的认知边界的相关文章

阿里开发者们的第14个感悟:技术拓宽价值边界

1月9日,技术拓宽技术本身价值,商业价值,更加拓宽的是人生价值的边界.这是我们送给开发者的第14个感悟. 孤尽,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花名取意"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的主要编写者.2016年3月,孤尽带领约码项目组编写<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码出高效,码出质量,推动阿里系与业界一起进步,让代码变得更舒服,更清澈,更好维护. 2018年5月,孤尽在<向代码致敬,寻找你的第83行>活动中晒出了他入职第一年写的代码,大家赶紧

系统思考:认知边界

在2008年假如你有10万块,你把10万块存进银行,那今天你可以拿到手15万块. 你用10万块买中石油你现在剩下4万块. 如果你有眼光买了腾讯的股票,那现在你有360万. 如果你在北京买了套3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这套房子值330万. 你现在有多少钱,你打算怎么用?这和我们的认知边界有关. 在系统思考中,需要界定边界.寻找要素.建立联系.系统思考的过程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 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 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 这是一种必然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一起提高技术,认知

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将我们的想法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人,我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供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建立微信群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在学习技术的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在一起交流,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群里能够保持分享和学习的氛围,如果有人破坏的话,我会及时清理出去. 最后,如果你非要问在这个群里面能学到什么,我只会告诉你,我期望大家提高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提升大家的认知.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质上是认知的差距. 希望在这里能够让你在以后的职场或者

技术顾问认知(一)

1.主动性:产品技术领域的问题在客户之前想到,并提出解决方案 2.积极性:定期跟客户保持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输出一些可见的成果给客户 3.针对性:认真的站在客户(老板)角度思考他的需求,找到他对我的需求,并付诸实施 4.预见性:时刻保持警惕,发觉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早发现风险,寻求解决方案 5.专注性:可以同时服务多家客户,但对每个客户要专注,从心里专注为他们解决问题,不松懈 6.可靠性:要跟客户保持长久的合作,必须营造出对客户来说我很可靠,不会中途放手,也非常认同客户的产品

技术的边界

去年,网上流传一则趣闻. 美国圣昆廷州立监狱安排囚犯学习编程,完成学习的犯人出狱后,没有一个人重新犯罪被抓回监狱. 一位刚刚出狱的囚犯说:"太可怕了,我宁愿在外面饿死也不想再进去学编程了." 后面那句话是网友杜撰的,但是程序员圈子里,大家依然把它当作笑话转发."你看,编程多痛苦,还不如坐牢呢." 我一直忘不了这个段子,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当代社会就像一座机器组成的监狱,学会技术可以摆脱牢房. 2. 人类已经不再生活在大自然了,而是生活在一种机器环境:住宅.交通.

程炳皓:关于技术领导力,十个耸人听闻的观点

关于技术领导力,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这10个观点. 观点1:没有银弹 在软件开发的管理过程中,只有适度改进,而没有包治百病的银弹.可能有人会问,你讲这样一个观点有什么用呢?用处就是,不要再试图去寻找一个包治百病的银弹,我们在工作中适度改进.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了. 我以前服务的公司就曾花费很大的力量来重塑整个软件开发的流程,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来管理,使用一套项目管理的系统,但最后慢慢还是要向事实去低头. 当然针对这位朋友的痛苦我还是有建议的.接下来讲一个真正耸人听闻的观点,也是我觉

技术的思考

反思 刚写完velocity入门指南,其实就是照着官方指南翻译了一遍,当然了,由于自己英语不好,翻译的不是很好,很多技术单词总是翻译的不到位,而且翻译到后面 说实话,自己已经没啥乐趣了,草草了事.想到自己学习技术总是半途而废,不经有感而发,大半夜的就聊聊自己对学习技术的理解 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当然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技术技能,提高自己的开发技术,然而,无目的的以及三天大于四天晒网的学习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如何高效的学习呢 我个人认为学习技术的重点就是打好基础学

3D打印技术之切片引擎(3)

[此系列文章基于熔融沉积( fused depostion modeling, FDM )成形工艺] 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我讲一下实体切片方面的一些技术. 切片引擎,实体部分大致包括: 提取边界矢量-->添加多边-->生成填充矢量集合. 其中最难的是生成填充矢量集合,也是整个切片引擎技术的核心,因为衡量一款引擎的好坏的四个核心要素--稳固性:与原始模型的相似度:用了多少材料:打印快慢,都是主要取决于填充矢量的生成技术.目前生成填充矢量的算法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有待攻克,对于这一块技术我将在最后与大

Android无线开发的几种常用技术(阿里巴巴资深工程师原创分享)

本文由阿里巴巴移动安全客户端.YunOS资深工程师Hao(嵌入式企鹅圈原创团队成员)撰写,是Hao在嵌入式企鹅圈发表的第一篇原创文章,对Android无线开发的几种常用技术进行综述. 嵌入式企鹅圈现拥有七个专栏(Linux内核驱动情景分析.资源紧缺型SOC嵌入式架构设计.嵌入式交叉工具链及其应用.嵌入式设计和编程.微信硬件平台和物联网解决方案.Android开发.开发资源共享).更多Android.Linux.嵌入式和物联网原创技术分享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嵌入式企鹅圈.我们百分百原创,资深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