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配置Time Machine,在D-Link DNS-320上的配置笔记

今天打算把Time Machine备份的工作交给NAS,曾经是放在一块外置硬盘上的,尽管速度要比NAS快,可是每次插拔外接都有些麻烦。而NAS又具有实时在线、定时关机启动的功能。配合Time Machine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数据备份。

事实上这个配置笔记是一边做一边写的,笔者本人也不知道会踩到什么雷,所以配置的过程不一定是最简洁的,仅仅求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废话不多说了,叙述一下准备工作。DNS-320的入门级NAS一台(双盘位),更新了最新的固件,把当中一个盘拔出来后换上了我原来的备份盘。启动NAS。就能看到相应盘位的指示灯已经从蓝色变为了橙色。

登陆管理界面。格式化新的硬盘为EXT4格式。待到NAS自己主动重新启动后指示灯就变回了蓝色,表示状态正常,新插入的硬盘已经能够使用了。

以下開始配置DNS-320:

在共享上我们须要选择AFP,由于无论是SMB、CIFS还是NFS协议,貌似都不被苹果的Time Machine所支持。

我们先来创建共享,在新硬盘(Volume1)以下创建一个名叫“TimeMachineBackups"的目录,用以区分硬盘上的其它数据(假设你还想在这个硬盘里放点什么别的东西的话)。

图1 以此目录创建共享

创建共享的时候,用户权限都依照默认的来,后面我会创建相应的用户,到时候再回来调整。

选择共享协议的时候,我们仅须要保留AFP。其它都是一些用不上的协议。能去掉的选项就去掉。

图2 选择共享协议

然后是创建用户,该用户专门用于Time Machine备份数据。

这一步主要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假设这台NAS有多人在用,你也能够跳过此步并将“TimeMachineBackups”的权限开放给你的用户。

我们创建了一个名叫“timemachine”的用户,他的权限是“仅仅同意读写TimeMachineBackups共享”。

图3 设置用户权限仅仅同意它读写“TimeMachineBackups”共享

同一时候在创建用户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对它进行磁盘配额管理,可是不清楚它与Time Machine的兼容性,所以这里我们先不做不论什么限制。

图4 先不启用磁盘配额

我们又一次来改动一下“TimeMachineBackups”的共享属性,这次主要是对其它用户的訪问权限进行调整。

图5 调整"TimeMachineBackups"的共享属性

来到用户权限控制页面,把全部其它用户都置为禁止訪问。

图6 设置其它用户权限为Deny

最后。我们须要在“Application Management”中将“AFP Service”设置为“Enable”。

图7 开启AFP功能

至此,DNS-320上的配置工作就完毕了。以下继续进行MacOS中的配置。

Finder菜单。前往,连接server……

然后输入NAS的IP地址(笔者喜欢将网络设备的IP固定下来,由于笔者网络里的设备来自多家提供商。它们彼此之间对机器名的支持总不是非常好)

图8 连接AFP共享server

输入usernamepassword之后,我们就能够訪问“TimeMachineBackups”共享了。

随后来到Time Machine的设置中,选择“TimeMachineBackups”共享为备份磁盘。

图9 选择网络共享为备份磁盘

这时推荐採用“加密备份”选项。详细为什么大家看一下Mac帮助就明确了。

图10 Mac关于加密备份的帮助文档

随后。Time Machine就会自己主动開始备份数据了。

图11 设置完毕后Time Machine将自己主动開始备份

到此。使用D-Link DNS-320作为NAS进行Time Machine备份的设置就所有结束了。

时间: 2024-11-03 20:51:56

NAS配置Time Machine,在D-Link DNS-320上的配置笔记的相关文章

在DNS服务器上如何配置某个域名的指定解析

在/etc/named.conf的配置文件中找到zone,一般为配置文件末尾,配置如下 zone domainname{          type master;          file "/var/named/domainname.hosts";          check-names ignore;          }; 然后在/var/named下,一般安装bind服务都会在做chroot,所以实际目录应该在/var/named/chroot/var/named/下,创

Linux服务器--2.DNS服务器的主从配置

Linux服务器--DNS服务器的主从配置 DNS 服务器的安装: 1.DNS服务器安装所需的主要安装包有: bind:DNS服务器的主程序包 bind-utils:此安装包提供了DNS查询工具软件 bind-chroot:为了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安装此包,可以把DNS在一个虚拟的根目录下运行. 2.安装DNS服务器,只需要yum安装即可,也可以源码安装. 3.DNS服务主要提供了三个配置文件,一个是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 ,两个区域数据库文件:正向解析数据库文件,反向解析数据库文

CentOS6上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基础篇

一. DNS简介: 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的一种很重要的基础服务,DNS服务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当在DNS区域传送机制运行在TCP协议,使用端口号53. 二. DNS查询方式: DNS共有两种查询方法: 递归查询 由局部DNS服务器自己负责向

DNS基本原理及bind配置

dns基本原理 1.     当客户机Client需要访问某个域名时,会首先查看本地hosts文件查询相关记录,如果有则直接解析. 2.     如果在本机hosts文件中没有找到相关记录,则将请求发送至本地DNS域名服务器. 3.     本地DNS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先查询本地缓存localCache如果缓存中有该项记录则直接返回结果. 4.     如果本地DNS服务器在Local Cache中未查询到相关信息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会直接把请求发送给根域名服务器. 5.     根服务器通过请

DNS服务和Bind配置

 一.DNS介绍    DNS是计算机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或Domain Name Service) 的缩写,它是由域名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可以有多个域名,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域名服务器通常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主服务器和转发服务器.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

Linux DNS基础知识与配置

基础概念 程序大都都是有客户端和服务端组成,客户端(Client):用于发起应用请求:服务端(Server):接收并响应请求提供服务.Client是主动请求方,如何实现Server能够及时识别并处理Clinet的某种请求呢?这就引入了端口和监听的概念. 端口(PORT): 可以认为是服务的一种认证,1-1023端口号都被一些通用的应用程序所占用,例如Client请求:80端口,服务端就知道Client请求http服务,同时给予响应.( DNS基于UDP/53号端口和TCP/53号端口,TCP用于

DNS基础原理及配置详解!!!

DNS: Domain Name Service 域名服务器(应用层协议)      DNS所监听的端口        53/UDP,53/TCP(默认) 一般情况下仅使用UDP协议进行讯通,若网络出现连接问题会自动转为TCP协议通讯 DNS所说的"域"是逻辑概念 域名结构:    根域:为DNS根节点服务器,用"."表示 全球有13组DNS根服务器            顶级域:top level domain:(也叫一级域)     分类:      组织域:.

javahost:使用虚拟DNS省掉开发环境配置hosts文件

javahost:使用虚拟DNS省掉开发环境配置hosts文件 学习如何使用java修改DNS解析记录,采用Properties文件替代hosts文件. 在不同运行环境访问不同将数据源服务器,为了方便切换是否使用域名替代IP? 如果使用域名的话,在开发环境就需要配置hosts文件 团队其他成员checkout代码是否需要文档告诉他怎么配置hosts文件? 您负责的项目很多怎么办?为了方便修改hots文件您是否会借助Win Hosts Manager之类的软件? 讨厌写文档吗?想团队其他成员che

DNS服务器之简单配置(一)

名词解释: 域名: 域名是域名系统名字空间中,从当前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上所有节点标记的点分顺序连接. 域: 域是指域名系统名字空间中的一个子集,也就是树形结构名字空间中的一颗子树.这个子树根节点的域名就是该域的名字, 域的级别: 顶级域(TLD, Top Level Domain)是指域名系统名字空间中根节点下最顶层的域.顶级域也称一级域,顶级域的下级就是二级域,二级域的下级就是三级域,以此类推.每个域都是其上级域的子域.最早的顶级域名,也是现在说的国际域名,按照用途分为的7个大类: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