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中小墓出土玉器赏析

  河南  杨爱民

  平顶山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北?村?阳岭上。?阳岭的南段是沙河支流应河的东堤岸,南端濒临白龟山水库,西隔应河与应山想望。应国墓地发掘墓葬500多座,其中两周墓葬80多座,本文将西周早期中小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选介如下,以供大家赏析:

图1

  柄形璋(图1)长11.2厘米,柄端最宽2.2厘米,最厚0.5厘米。青玉。浅冰青色,有火烧云块状黄白色沁斑,其末端约有2厘米的长度呈浅灰褐色。半透明。柄端平齐,柄部内束;末端略窄,并有一单面钝刃。中段最厚,两端较薄,柄端磨出双面薄刃。由此可见,其柄端亦可作为末端使用。

图2

  璧形佩(图2)直径4.2厘米,厚0.23厘米。青玉,浅冰青色,有零星褐色颗粒状斑点,并有细线条形黄白色纹理斑。半透明。圆形。其一侧边缘被磨出一斜平面,另一侧边棱被磨得较为圆滑,中心部位有一个单面钻小穿孔。

图3

  凤鸟形玉佩(图3)长5.9厘米,高4厘米,厚0.32厘米。青玉。深冰青色略泛浅褐,其一面有少许黄白色沁斑点。半透明。卧鸟昂首上扬,圆睛较大,垂冠于背,巨形喙前端平齐,屈腿平贴于地,爪端伸于胸前,双翅上翘,尾部下垂于地,如鱼尾。正背面纹样相同。胸部有一穿孔,可系绳佩戴。

图4

  长条鱼形碧玉佩(图4) 长7.3厘米,最厚0.4厘米。碧玉。碧绿色,有零星黄白色沁斑。玉质细腻,半透明。玉质、玉色、形制、大小、纹样基本相同,唯一厚度不同。细长条形。嘴端较宽而平齐,圆睛,背鳍与腹鳍皆用成组的平行细阴线表示,斜尖尾上挑。鱼身上下边缘及头部被磨得较薄。鱼身较厚,背部被磨出锐刃。

图5

  宽体弓背鱼形玉佩(图5) 长8.5厘米,宽3.1厘米,厚0.3厘米。青玉,冰青色,半透明。鱼身较宽,头部较胖,整体稍作弧形弯曲,鱼背部磨出双面锐刃。近圆形鱼眼用斜刀刻出;背鳍一组与腹鳍二组,均用很细的成组阴刻平行线表示;鱼头端平齐而略外张,中间刻出一小豁口,以示鱼嘴;尾部为一斜边,其上下尖端皆向外张,中间刻出一小豁口,以示鱼鳍。鱼吻部与背部中间均有一个圆形小穿孔,以供系佩。尾部下叶有一斜向小凹槽,其用意不明。

图6

  弧刃型柄形璋(图6)长15.2厘米,宽1.4厘米,厚0.85厘米。出土于墓主人胸部。青玉,浅冰青色,大部有浅土***和黄白色沁斑。半透明。器身呈厚体长条形。柄部内束,柄端平齐;末端略窄,呈弧形,磨出双面锐刃。

图7

  鸟形?(图7)长6.3厘米,宽1.2厘米,厚0.4厘米。青玉。下部因布满炭渣状斑纹而呈青黑色,上部有锐刃,呈浅豆青色。整器以俏色就势雕成,砖烟囱粉刷,http://www.66gkw.com/Product-176.html;,正、背面纹样相同。玉质细腻润泽,半透明。整体似一侧视立鸟。鸟喙较小,头部下方有一臣字目,背部雕成齿牙形,以象征鸟翅与尾部,腹部平滑下收,显得很长。鸟腹磨出双面锐刃。鸟足端设一小圆穿,以供系佩。

图8

  平刃型柄形璋式玉握(图8)长6.6厘米,柄端宽1.2厘米,器身厚0.55厘米。青玉。稍显浅冰青色,因受沁呈骨白色,略泛灰白。玉质细润,微透明。扁薄长条形。柄部较宽,略显内束,上下阴刻细栏线,中部雕两周凸炫纹;末端较窄而厚,有摩擦使用痕迹。柄端双面磨出平齐的锐刃,且于两角处各雕出一个小缺口。器身阴刻成组螺旋形斜向细平行线纹。

图9

  双切角型柄形璋式玉握(图9)长12厘米,宽1.5厘米,厚0.87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其内隐隐透出泛***青色。有两处呈条带状分布的乳白色小颗粒状瑕点。玉质细腻温润,微透明。整体似扁方管形。柄部较薄,且略内束;末端较窄而厚,四面被横向刻出一周细阴线,并被切去双角,应为双切角型。自柄的顶端至末端贯穿一孔,穿孔为两端对钻。

  责编:蔚蔚

时间: 2024-11-05 12:20:24

应国中小墓出土玉器赏析的相关文章

流散海内外的应国铜器

郑州   聂凡  王安坤 1979年12月,河南平顶山市郊北?村?阳岭上出土了一件邓公簋,铜簋铭文记载了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政治联姻事件,平顶山应国墓地因此被发现.据文献记载,应国是周武王的庶子应达所受封的诸侯国,是在周成王时期接受分封的姬姓国之一.据西周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初期分封的应国国君最初称为应叔,后称为应监,亦称为应侯,还称为应公.或因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大型墓葬被盗的缘故,西周早期的应公铜器自清代以来陆续不断面世,其铭文拓片虽传播较广,但相关实物图片或散见于国内外的图书上,或前所未见,终

商代王后妇好、玉器及特展相关资料整理

1.展览的相关说明 展览: 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特展 时间: 2016.12.27-2017.3.26 地点: 三楼书画厅 本展览为收费展览,全票30元,半票15元. 半票优惠人群: 教师.学生.军人(购票时出示相关证件:60岁以上老人(购票时出示身份证或老人证):1.2-1.4米儿童:20人以上团体. 免票范围: 1.2米以下小童(需在成人陪同下参观):博物馆同行.博物馆协会成员(检票时出示相关证件):残障人士(检票时出示相关证件). 2.展览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现妇好&quo

大明第一亲王陵明鲁王朱檀墓及出土瓷器

大明第一亲王陵――明鲁王朱檀墓及出土瓷器 济南 汪曦曦 鲁荒王朱檀是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第十子,为朱元璋与郭宁妃所生.史料记载朱檀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两个月就被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就藩兖州.朱檀喜爱文学,谦恭下士,颇得朱元璋喜爱.但他同时痴迷长生不老之术,终日焚炉炼丹,日日吞服,结果"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导致双目失明,以至病入膏肓,不治身亡,时年仅18岁.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既恼怒,又悲伤,恼怒之余给了他一个恶谥――荒,因此朱檀谥号鲁荒王.朱檀死后,按照亲王礼制在今山东邹城城东

徐州出土的汉代金银器鉴藏

江苏徐州   尹钊   刘宝   张继超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徐州出土的汉代金银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金银器的发展轨迹.这些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鎏.错等方法用于装饰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刘注"龟钮银印(图1) 图1 1982年徐州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出土.通高1.7厘米,钮高1厘米,印面边长2.1厘米,重39克

齐家文化玉器之美(组图)

图1 图2 图3 甘肃    梅景峰 任建波    图  大智 有幸结识齐家文化玉器,且十分偏爱齐家文化玉器,不仅仅因为地处齐家文化发源地域,占据地利之便,更重要的是因为齐家文化玉器所独有的美深深吸引了我. 材质好 齐家文化玉器所用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这主要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其中也有少量的和田玉,还有的疑似青海玉.其材质大体包括石.半石半玉.玉,还有绿松石.天河石等(本文只对玉料展开讨论).所用玉料大多质地较好,有青白玉.白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还有介于不同颜色

安徽博物院藏宋代梅瓶精品赏析

刘  东 "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于是,今人就将小口.短颈.丰肩.窄胫的这类瓷瓶称之为"梅瓶". 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梅瓶"始于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有人认为"梅瓶"主要是陈设之用,多用来

佩玉有德与佩玉规制

西周组佩 山西曲沃天马一区村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组佩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春秋水晶串饰 山东淄博临淄区郎家庄出土 山东青岛 朱纪 儒家学说以玉比德,因而人们佩玉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有着表达身份.情感.风度及语言交流的作用,乃至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观念.伦理道德等层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佩玉有德 春秋时管仲归纳出玉的9个品德.<管子?水地>载:"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

难得一见的丝缕玉衣

丝缕玉衣 西周虢国玉面罩 窦绾玉衣 叶丹洋 玉衣又称"玉匣",古人用作帝王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着的殓服.因为人们迷信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防腐,故用玉衣裹尸,希望可以使尸体得以不朽.<后汉书?刘盆子传>有记载:"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 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赵?墓发现了一件不见于文献记载的丝缕玉衣.该墓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有史记载.规格级别最高的未受盗扰的彩绘石室墓,但是由于墓室进水,玉衣出土时丝线已朽烂,玉片散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的专家

古代名剑录考

主要摘自<中华古今兵械图考>及部分<中国军事文化大辞典> <1>万仞:古代名剑.郭于章<剑记>:“西晋寮有旌阳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投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项渔人网得一石匣,鸣击之声数十里,唐朝道王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 <2>龙剑:古代名剑.刘禹锡<武陵观火>:“晋库走龙剑,吴室荡燕雏.”柳宗元<闻歌>诗曰:“翠帷双卷出顷城,龙剑破匣双月明.” <3&